DB11/T 1557-2018 能效对标实施规范

DB11/T 1557-2018 Energy Efficiency Complaint Implementation Specification DB11/T 1557-2018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1557-2018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9-29
实施日期
2019-01-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7.010

F01

备案号:60734-2018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557—2018

能效对标实施规范

Specificationfortheimplementationofenergyefficiencybenchmarking

2018–09–29发布2019–01–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1557—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原则..............................................................................2

5能效对标工作内容..................................................................2

6实施程序..........................................................................5

附录A(规范性附录)重点用能单位部分能效指标目录表..................................6

附录B(资料性附录)能效对标评价打分表.............................................16

附录C(资料性附录)对标案例——单位供热量能耗(千克标准煤/吉焦)对标..............18

I

DB11/T1557—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北京阳光能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张迪、朱益丹、耿海军、李舟、刘永光。

II

DB11/T1557—2018

能效对标实施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能效对标的原则、内容和程序等。

本标准适用于节能管理部门或第三方机构,指导、组织用能单位实施能效对标活动;也可供开展能

效对标的用能单位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29456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DB11/T976用能单位能效对标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能效对标energyefficiencybenchmarking

对标单位为提高能效水平,与先进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差距,通过管理和技术措施,持续

改进、提高能效水平的管理实践活动。

3.2

专项能效对标specialenergyefficiencybenchmarking

以行业或领域领先者在能源管理方面的优秀作业项目(单元/模块/功能)为基准而进行的能效对标

活动。

3.3

综合能效对标integratedenergyefficiencybenchmarking

基于对标单位产品(服务)的整个组织级别的能效对标活动,包括基于对标单位综合绩效管理的能

效对标活动。

3.4

能效带宽energyefficiencybandwidth

即某一能效指标的控制边界,表示该指标正负波动的幅度。

3.5

精益能效totalenergymanagement(TEM)/leanenergy

将能源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将精益管理方法与能源管理实际相结合,并以能源价值(单位能源

产出/利润)为度量的管理方法。

1

DB11/T1557—2018

注:精益能效追求能源零浪费、系统最小波动(精准控制)、工序/介质间灵活响应(柔性生产)的总目标,并有

效协同能源、生产、设备、财务、信息等各要素,实现能源生产力最优化(能源价值实现)。

4原则

4.1先进性原则

能效对标标杆的选择、指标的确定和对标活动的组织实施应坚持高标准、充分体现先进能效水平的

要求。

4.2问题导向原则

应突出问题导向,针对提升潜力较大的主要产品(服务)、重点环节实施对标活动,提升能效水平。

4.3实效性原则

应充分结合实际,确保指标计算规则统一、数据来源明确、结果准确可控,以达到提高能效水平的

目的。

4.4持续改善原则

应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不断跟踪节能降耗技术发展,引导对标单位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4.5协同性原则

应把能效对标活动作为节能基础管理,与能源管理体系、能效限额与节能标准管理、节能评估、能

源审计、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节能技术改造等节能相关工作有机结合,成为节能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5能效对标工作内容

5.1总要求

节能管理部门、第三方机构应提供必要的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推进能效对标,促进用能单位客观

全面寻找自身与能效水平先进单位的差距,明确节能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用能单位将能效对标作为节能

管理基础,融入到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并与发展战略及中长期规划相融合,持续有效地提高能效水平。

5.2管理要求

5.2.1节能管理部门

节能管理部门宜整体把握管理范围内用能单位的特点,统筹兼顾、推动能效对标工作有效实施,提

高能效水平,督导相关组织或机构,推动用能单位开展能效对标工作。

5.2.2第三方机构

充分发挥包括行业协会、节能审计/服务机构等第三方机构的作用,指导用能单位有序、有效开展

能效对标工作,包括筛选能效对标实施对象,提供行业对标数据、最佳实践案例,组织对标评审、技术

评价与推介,宣传培训等工作。

5.2.3用能单位

用能单位宜从管理层面进行总体把握,抓住能效对标实施的关键因素,配置充足的人力和财力资源,

确保能效对标工作持续有效实施。

2

DB11/T1557—2018

5.3能效对标策划

5.3.1合规性分析

应及时获取与能效对标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指令、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识别具体内容,作为开

展能效对标工作的重要依据,并定期更新,评估合规性、充分性与有效性。

5.3.2现状分析

5.3.2.1编制能效对标现状分析报告

深入分析已经掌握的相关行业的能效水平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用能单位能源审计报告、中

长期发展规划、能效对标现状分析报告,从能源绩效水平、对标管理开展,以及相关管理改善等方面进

行评价分析,识别改善机会与管理薄弱环节,编写行业能效对标现状分析报告。

用能单位编制能效对标现状分析报告应符合DB11/T976的要求。

5.3.2.2编制能效对标工作计划

应结合管理要求,依据行业能效对标现状分析报告,评估开展能效对标的工作基础,明确对标意图,

据此设置适合于不同层级和专业要求的对标范围与对标对象,优先选择能效提升空间大、能效提升难度

小的主要产品(服务)开展对标,制定能效对标工作计划。

合理选择综合能效对标、专项对标等对标形式,据此设置适合于不同层级和专业要求的对标范围与

对标对象。采用包括波士顿矩阵等工具分析能效提升难度和能效提升的空间,确定具体对标内容。

用能单位制定能效对标工作计划应符合DB11/T976的要求。

5.3.3标杆选择

选择标杆必须实事求是,体现持续改进的原则。宜根据对标单位的数量和实际情况,确定行业、领

域的能源基准,以先进能效水平为导向,选定能效标杆。

可以按五分位法确定标杆。也可将行业前10%平均水平作为标杆、区域最佳用能单位能效指标作为

标杆、以及将理论最佳值放宽10%作为标杆。

标杆选择中相关数据收集应保证其正确性、合理性与可比性。

5.3.4对标技术支持

5.3.4.1建立能效对标指标体系

宜根据对标对象实际情况,分析主要用能环节、生产工序或设备,确定单位产品能耗、工序能耗等

能耗指标,构建反映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和能效水平,涵盖主要产品(服务)、工艺流程或主要设备

的能效指标体系。

一般以年度数据为基础,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季度或月度数据。

重点用能单位部分能效指标目录参见附录A。

5.3.4.2建立能效对标数据库

宜建立能效指标数据库和最佳节能实践数据库,并不断更新和维护,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先进性和

实效性。

注1:能效指标数据库的数据来源可包括:政府、行业协会等发布的能效水平先进指标值、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以及收集到的国内外能效水平先进指标值等。

注2:最佳节能实践库的数据来源可包括:政府、行业协会等发布的《节能技术政策大纲》、《重点节能技术推广

(推荐)目录》以及用能单位收集到的国内外节能实践案例等。

3

DB11/T1557—2018

5.3.4.3建立能效对标评价体系

宜建立能效对标综合评价体系,从指标评价和管理评价两个层面,对能效对标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

评价。评价形式有日常评价、专项评价、定期/全面评价,以及年度评审等。

具体可从能效水平、对标管理过程以及相关管理改善等方面进行评价。

对标评价中能效水平的评价可采用五分位法(四分位法)、归一化法等。对标管理过程评价包括对

标基础管理事项和重点工作的评价。可根据评价内容,按百分制予以评价打分。

5.3.4.4建立能效对标组织管理体系

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持续改进模式,构建对标管理体系,推进实施能效对标管理。

包括对整个能效对标工作的总体描述、管理职能、对标过程控制、对标评价、信息发布和信息报送、成

果转化机制等。

用能单位能效对标管理体系宜与能源管理体系相融合。

5.3.4.5对标措施实施项目储备库

宜根据能效对标评估报告,结合用能单位能源审计、节能评估、节能诊断等相关成果,提出的拟实

施的节能技改项目,经审核后纳入项目储备库,并争取相应的资金、技术等支持。

用能单位编制能效对标评估报告应符合DB11/T976的要求。

5.4对标实施

基于所制定的对标实施方案,实施能效对标工作。对标工作不仅关注指标情况,更要关注节能措施

的落实。

用能单位宜依托能源管理体系等现有管理系统,持续开展能效对标工作,并结合行业对标、集团对

标等活动,开展各层次的能效对标,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能效水平。

5.5对标评价

5.5.1评价要求

节能管理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可根据用能单位提交的能效对标评估报告或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对能效

对标工作进行评价,用能单位也可进行自我评价。

5.5.1.1评价内容

能效对标评价可以从能效水平、对标组织(过程评价)以及管理改善等方面进行,主要通过明确管

理要求,制定评价依据和评分细则,开展相关工作。

过程评价是对能效对标管理基础事项和重点工作的评价。具体包括构建对标工作组织体系、目标管

理及责任分解、对标过程管理、信息报送管理、诊断改进管理、宣传培训管理等。

5.5.1.2评价打分

可根据评价内容,按百分制予以评价打分,并及时发布能效水平相关数据。

能效水平评价可采用五分位法。将能效数据分为五个区段。为使各区段的样本个数所占比例与正态

分布法基本一致,按16%、37%、63%、84%四个百分位数比例(记为p1、p2、p3、p4)分别设为四个分位

点,将指标数据分成五个区段,数据按从优到劣顺序分别归入A、B、C、D、E五个区段。

数据个数为n的数组分位点xi的计算步骤如下:

计算(n-1)×pi,其整数部分为a,小数部分为b。

计算xi,xi=(1-b)×数组第(a+1)个数+b×数组第(a+2)个数。

4

DB11/T1557—2018

能效对标评价打分表参见附录B。

对标案例参见附录C。

5.5.2评价结果应用

能效对标的成果可应用于节能评估、能源审计、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能耗限额标准制定、节

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节能自愿协议等工作。

对能效水平进行分析评价,可发布能效对比数据(如某项能效指标的简单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

位数、五分位分布等),针对不同情况分类施策:五分位对最优区段(A区段)的单位引导开展能效领

跑者活动,A、B区段的单位引导开展节能自愿协议,五分位对最劣区段(E区段)的单位实施能源调查

与能源审计;超过能耗限额标准的开展节能监察等。

5.6改进提高

应及时总结能效对标工作中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和制度等,并使之固化。

宜适时调整能效标杆并制定下一轮更高层次的能效对标工作计划,深入持续开展能效对标工作。

可应用精益能效、能效带宽等先进理念,实现能效水平提升。

6实施程序

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持续改进模式,能效对标实施程序主要包括:

策划:对标组织。节能管理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开展能效现状分析、制定对标工作方案,明确能效对

标的对象和能效指标。

实施:对标实践。节能管理部门或第三方机构,指导、组织用能单位实施能效对标实践活动。

检查:对标评价。节能管理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对对标对象的能效水平、对标组织(过程评价)以及

管理改善等方面进行评价。

改进:持续提升。节能管理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发布对标成果,将对标成果与相关节能管理工作有机

结合,促进用能单位提高能效水平。同时,协调巩固对标成果、调整能效标杆,进行更高层面的能效对

标,持续改进能效水平。

5

DB11/T1557—201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重点用能单位部分能效指标目录表

重点用能单位部分能效指标目录表见表A.1。

表A.1重点用能单位部分能效指标目录表

能源指标计量单位计算依据

序单位换算

行业能效指标名称

号指标单位子项母项子项母项系数

发电耗用标准煤量(不含试运火力发电量(不含试运行

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克标准煤/千瓦时吨标准煤万千瓦时100

行期间发生的燃料消耗)电量)

发电耗用标准煤量(不含试运火力供电量(不含试运行

电厂火力供电标准煤耗克标准煤/千瓦时吨标准煤万千瓦时100

电力、热力生产行期间发生的燃料消耗)电量)=发电量-厂用电量

1

和供应业发电厂厂用电量(不含试运行电发电量(不含试运行电

发电厂用电率%万千瓦时万千瓦时100

量)量)

供热耗用标准煤量(不含试运行

单位供热量能耗(工业)千克标准煤/吉焦吨标准煤吉焦供热量1000

期间发生的燃料消耗)

电气机械和器

2单位电池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块吨标准煤万块企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合格电池产量(标准块)1

材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单位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

3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吨标准煤平方米1000

品业卷材综合能耗综合能源消费量材产量

6

DB11/T1557—2018

表A.1重点用能单位部分能效指标目录表(续)

能源指标计量单位计算依据

序单位换算

行业能效指标名称

号指标单位子项母项子项母项系数

硅酸盐水泥熟料综合能源消费

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吨标准煤吨硅酸盐水泥熟料产量1000

硅酸盐熟料生产综合电力消费

吨水泥熟料综合电耗千瓦时/吨万千瓦时吨硅酸盐水泥熟料产量10000

吨水泥熟料烧成标准煤耗千克标准煤/吨吨标准煤吨硅酸盐水泥熟料标准煤消费量硅酸盐水泥熟料产量1000

吨水泥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吨标准煤吨综合能源消费量水泥产量1000

吨水泥综合电耗千瓦时/吨万千瓦时吨水泥生产综合电力消费量水泥产量10000

吨水泥标准煤耗千克标准煤/吨吨标准煤吨水泥生产标准煤消费量水泥产量1000

单位商品混凝土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立方米吨标准煤立方米商品混凝土综合能源消费量商品混凝土产量1000

单位沥青混凝土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吨标准煤吨沥青混凝土综合能源消费量沥青混凝土产量1000

单位陶瓷产品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吨标准煤吨陶瓷产品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陶瓷产品产量1000

单位面积汽车玻璃综合能

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吨标准煤平方米汽车玻璃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汽车玻璃产品产量1000

单位重量玻璃瓶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吨标准煤吨玻璃瓶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玻璃瓶产品产量1000

铁矿采矿工序单位能耗千克标准煤/吨吨标准煤吨铁矿采矿工序净耗能量露天采剥(掘)总量1000

黑色金属矿采铁矿选矿工序单位能耗千克标准煤/吨吨标准煤吨铁矿选矿工序净耗能量处理原矿量1000

4

选业单位铁精矿粉加工综合能

千克标准煤/吨吨标准煤吨铁精矿粉加工综合能源消费量铁精矿粉产量1000

7

DB11/T1557—2018

表A.1重点用能单位部分能效指标目录表(续)

能源指标计量单位计算依据

序单位换算

行业能效指标名称

号指标单位子项母项子项母项系数

轧钢工序单位能耗千克标准煤/吨吨标准煤吨轧钢工序净耗能量钢材产品合格产出量1000

黑色金属冶炼轧钢工序单位电力消耗千瓦时/吨万千瓦时吨轧钢工序电力净消耗量钢材产品合格产出量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