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714-2020 三叶斑潜蝇测报技术规范

DB32/T 3714-2020 Three-leaf aphid pest forecas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江苏省地方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2/T 3714-2020
标准类型
江苏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1-06
实施日期
2020-01-30
发布单位/组织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叶斑潜蝇的调查内容与方法、预测预报方法、发生程度分级等。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地区蔬菜上三叶斑潜蝇的调查和预测预报。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扬州大学
起草人:
田子华、杜予州、龚伟荣、胡婕、常亚文、张景飞、陈景芸、谢洪芳、姜春义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2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3714-2020

三叶斑潜蝇测报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vestigationandforecastofLiriomyzatrifolii(Burgess)

2020-01-06发布2020-01-30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T3714-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中的附录A、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扬州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子华、杜予州、龚伟荣、胡婕、常亚文、张景飞、陈景芸、谢洪芳、姜春义。

I

DB32/T3714-2020

三叶斑潜蝇测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叶斑潜蝇的调查内容与方法、预测预报方法、发生程度分级等。

本标准适用江苏地区蔬菜上三叶斑潜蝇的调查和预测预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392.3—2009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第3部分:小菜蛾

GB/T28076—2011三叶斑潜蝇检疫鉴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系统调查systemicinvestigation

为掌握病虫发生消长动态,采用定点、定时、定内容的方法进行的连续调查。

[引用GB/T23392.3—2009]

3.2

大田普查fieldinvestigation

为了解病虫整体发生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

[引用GB/T23392.3—2009]

3.3

百叶虫量numberofleafminerfliesper100leaves

调查豇豆、番茄等作物叶片上三叶斑潜蝇的卵、幼虫、蛹、成虫的数量,折算成百叶虫量。

3.4

百叶虫道数numberoffeedingtunnelsper100leaves

调查豇豆、番茄等作物叶片上的虫道数量,折算成百叶虫道数。

4调查内容与方法

1

DB32/T3714-2020

4.1调查作物

规模种植的豇豆、番茄等蔬菜作物。

4.2系统调查

4.2.1成虫发生量调查

4.2.1.1调查时间

大田见虫开始至当茬蔬菜收获结束(保护地蔬菜为整个生长期)调查,每7d查一次,三叶斑潜蝇

主害代(8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3d调查一次。

4.2.1.2调查方法

选择不同作物田块定点调查,在作物垄间挂上涂有粘蝇胶的黄板(规格30cm×20cm),高度在植株

中上部,每亩0~15块,调查黄板所粘成虫数(三叶斑潜蝇形态特征见附录A,三叶斑潜蝇鉴定参照

GB/T28076—2011)。计算每块黄板平均成虫数,结果记入附录B表B.1。每次检查后及时去除黄板上

所粘成虫。黄板一般15d更换,虫量大时缩短更换时间。

4.2.2蛹量调查

4.2.2.1调查时间

8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选择成株期的豇豆、番茄等作物,每5d查一次。

4.2.2.2调查方法

在作物田块地垄间放置塑料盘(20cm×30cm×5cm),每亩10盘,每盘距离4m,调查盘内蛹量并

及时清除,结果记入附录B表B.2。三叶斑潜蝇蛹分级标准见附录C。

4.3大田普查

4.3.1田间虫量调查

4.3.1.1调查时间

4月初开始至当茬蔬菜收获结束,每10d普查一次。

4.3.1.2调查方法

在豇豆、番茄等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的区域,随机选择5块田,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调查5株,每株

随机从上、中、下部各选取2张叶片,调查危害株数、危害叶数及危害程度,计算株害率、叶害率、百

叶虫量、百叶虫道数和被害指数,结果记入附录B表B.3。

4.3.2叶片危害程度

表1叶片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危害程度

指标

0级1级2级3级4级5级

叶片被害面积占叶片

无虫害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