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689-2018 土石山区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规程

DB14/T 1689-2018 Plant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atershed Forests in Rocky and Soil Mountain Areas

山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4/T 1689-2018
标准类型
山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7-30
实施日期
2018-09-30
发布单位/组织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05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689—2018

2022年10月14日确认有效

土石山区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规程

2018-07-30发布2018-09-30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4/T1689—2018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原则...............................................................................2

5造林模式...........................................................................2

6人工造林...........................................................................2

7封山育林...........................................................................3

8档案管理...........................................................................3

附录A(资料性附录)水源涵养林主要植物材料...........................................4

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源涵养林营造主要模式配置.......................................5

I

DB14/T1689—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西环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茹豪、张欣、吕皎、赵育鹏、马佳琳、冯丽娟、李新平。

II

DB14/T1689—2018

土石山区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石山区水源涵养林营造的原则、造林模式、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及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太行山土石山水源涵养林的营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LY/T1000容器育苗技术

DB14/T134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源区水源涵养林

在江河源头集水区域内,以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营造的水源涵养林。

3.2

岸线水源涵养林

在河流主流、一级和二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第一重山脊内,以滞缓径流、阻挡泥沙为主要

目的营造的水源涵养林。

3.3

库区水源涵养林

在水库、湖泊周边第一重山脊线内,以改善水质、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营造的水源涵养林。

3.4

饮用水源地保护林

1

DB14/T1689—2018

在城乡居民饮用水引水源区、引水沿线及蓄水区周边第一重山脊线以内,以涵养水源、保护水质为

主要目的营造的水源涵养林。

4原则

4.1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为主。

4.2多树种混交,复层异龄结构。

4.3低扰动作业,减少环境影响。

4.4分区布局,合理配置。

5造林模式

5.1植物材料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稳定性好、抗性强、低耗水、枯枝落叶丰富且易于分解的植物。具体植物材料选择

参见附录A。

5.2混交方法

根据区位特点和立地条件采用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和块状混交。

5.3模式配置

主要模式配置参见附录B。

6人工造林

6.1播种造林

6.1.1林地清理与整地

6.1.1.1林地清理

造林前进行带状或小块状清理。

6.1.1.2整地

在造林前一年雨、秋季进行整地。严禁全垦整地,具体视立地、树种等情况选择带状或块状整地。

6.1.2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达到GB/T7908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种子消毒按GB/T15776的规定执行。

6.1.3播种时间和方法

根据树种特性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