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886-2020 有机热载体锅炉使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DB37/T 3886-2020 The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 for risk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organic heat carrier boiler using,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hidden danger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
A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886—2020
有机热载体锅炉使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Detailedruleforthemanagementandcontrolsystemandforthesystemofscreening
forandeliminationofhiddenrisksoforganicheattransfermaterialboiler
2020-03-31发布2020-05-01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3886—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淄博分院、山东省特种设备协会、山东省特种设备检
验研究院潍坊分院、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山东三丰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潍坊润丰化工
股份有限公司、平度市检验检测中心、泰安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烟台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山东
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滨州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所、淄博隆星环保热力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文辉、郭怀力、姜全超、刘国印、张利红、于松松、矫恒、张昭辉、毕新泗、
侯文峰、张清新、战侦文、宫杰、赵勇。
I
DB37/T3886—2020
引言
本标准依据有机热载体锅炉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
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体系通则》《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的要求,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
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有机热载体锅炉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
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有机热载体锅炉使用管理现状编制
本标准制定的目的是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内有机热载体锅炉使用单位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
排查治理工作,有效管控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锅炉安全事故。
II
DB37/T3886—2020
有机热载体锅炉使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
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有机热载体锅炉使用单位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文件管理、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有机热载体锅炉使用单位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7/T288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2883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3078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3079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3术语与定义
DB37/T2882、DB37/T2883、DB37/T3078、DB37/T307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有机热载体锅炉
有机热载体锅炉是指对外输送热能的介质为有机热载体的锅炉。按照燃料可以分为电加热有机热载
体锅炉、燃煤有机热载体锅炉、燃油有机热载体锅炉、燃气有机热载体锅炉等;按有机热载体形态可以
分为液相炉、气相炉。
4基本要求
4.1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4.1.1使用单位依据DB37/T3078和本实施指南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及风险评价方法,进行有机
热载体锅炉(以下简称锅炉)的风险辨识、评价、确认风险等级,明确分级管控的责任人,落实管控措
施,形成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4.1.2使用单位根据风险管控清单,按照锅炉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以及DB37/T3079的要
求,编制隐患排查的内容,确认隐患排查的类型和周期,并进行隐患排查治理。
4.2主体责任
1
DB37/T3886—2020
使用单位是锅炉使用的安全责任主体,应在本单位确认组织和实施锅炉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
理的主管部门或机构,规定该组织及成员职责、目标与任务;对设有锅炉安全管理机构的使用单位,由
其承担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使用单位负责锅炉使用的日常管理、风险防范、应急处置等,应当履行锅炉的运行、维护保养、修
理、更新、改造、检验、安全技术评估等管理职责,按照安全技术规范配备锅炉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
员。
4.3建立制度
4.3.1风险管控制度
使用单位应规定锅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风险管控职责;明确风险点
确定、风险管控措施、安全风险告知等内容,保证本单位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的规范化。
4.3.2隐患排查制度
使用单位应规定锅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隐患排查治理职责;规定锅
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运行和管理的措施,明确排查主体、周期、内容及实施流程,确定隐患
整改、验收工作流程等。
4.3.3奖惩考核制度
应将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情况,与本单位各岗位人员的薪酬挂钩,进行考核奖惩。
4.4全员培训要求
4.4.1培训内容
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锅炉双重预防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度、操作规程;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
——锅炉风险点评价概况;
——风险管控措施;
——其他风险信息。
4.4.2培训记录
使用单位培训过程应保留培训记录,培训记录包括:
——培训计划;
——培训课件或教材、培训的主要内容;
——培训签到表;
——培训考核或效果评价记录;
——其他相关资料。
5风险分级管控
5.1风险点确认
使用单位的风险点为锅炉管理、设备设施及其相关的作业活动。
2
DB37/T3886—2020
5.2危险源辨识分析
5.2.1危险源辨识
使用单位应当贯彻锅炉安全管理“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注)的要求,正确操作、
精心维护锅炉,危险源辨识时,辨识范围应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个方面,
其中:
——人的因素应包括锅炉安全管理负责人,锅炉安全管理员和锅炉司炉工的持证情况、安全培训、
人员配置等;
——物的因素应包括锅炉维护保养状况、承压部件、燃烧系统、循环系统、有机热载体、脱硫脱硝、
余热回收系统等;
——环境因素应包括建筑物、构筑物的构造、使用强度、使用频率等设备环境以及温度、湿度等自
然环境等;
——管理因素应包括锅炉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安全技术档案等。
注:三落实:落实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人员、落实规章制度(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两有证:锅炉有《特种设备使
用登记证》、锅炉作业人员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一检验:有机热载体锅炉和有机热载体依法检验;一
预案:制定锅炉专项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5.2.2危险源引发的事故特征及后果
锅炉相关的事故特征主要包括爆炸、爆燃、燃烧、泄漏、变形、断裂、损伤、烧伤、烫伤、中毒、
污染、触电、砸伤、坠落等,引发的后果主要包括人身伤害、人员受困、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
5.2.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使用单位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应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方法,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
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按照锅炉的运行和管理分为若干检查项目,
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要求和标准,对照检查要求和标准逐项检查并确认不符合检查要求的情况
和后果等。
5.3风险评价
5.3.1风险评价方法
对于辨识出的危险源,应采用风险矩阵(LS)评价法评价其风险程度,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并填
写分析评价记录。
5.3.2风险评价准则
使用单位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人、设备和财产等三方面存在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
并结合单位实际,明确后果(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确认适用的风险判定准
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
5.3.3风险等级
5.3.3.1锅炉风险等级是以本台锅炉的全部危险源中辨识结果最高的等级确认;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是
利用风险评价方法来进行判定。风险等级按照DB37/T3078划分为5级:1、2、3、4、5,其中,1级
为最高风险,5级为最低风险。
5.3.3.2对于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的锅炉,其风险等级在原有判定等级的基础上提高一级。
3
DB37/T3886—2020
5.4风险控制措施
5.4.1工程技术措施包括:
——锅炉作业活动控制措施;
——定期对锅炉开展维护保养;
——开展锅炉、有机热载体定期检验和隐患排查工作;
——锅炉运行期间的日常检查;
——有机热载体换热系统运行期间的日常检查;
——锅炉脱硫脱硝系统运行期间的日常检查;
——锅炉燃烧系统运行期间的日常检查。
5.4.2管理措施包括:
——制定实施安全操作规程等;
——建立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督促进行落实,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等;
——配备足够数量的锅炉作业人员;
——相关人员持证作业。
5.4.3培训教育措施包括:
——员工入职培训;
——每年再培训;
——安全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继续教育;
——相关法规标准学习培训;
——其他方面的培训。
5.4.4个体防护措施包括劳保用品等。
5.4.5应急措施包括:
——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应急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5.5风险分级管控
5.5.1风险分级管控实施
使用单位根据确认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按照DB37/T3078风险等级对
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
表示,实施分级管控。
5.5.2重大风险点确认原则
根据有机热载体锅炉使用管理的特点,除5.3中分析判定的重大风险点外,属于以下情形之一的,
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点,用红色标识,公司级管控:
——使用年限大于等于十年的锅炉;
——使用年限大于等于五年的有机热载体;
——发生过超温运行的锅炉;
——火焰直喷的燃油燃气锅炉;
——循环系统填油量超过10吨的锅炉;
——发生过事故的锅炉;
——负有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认定为重大风险点的。
4
DB37/T3886—2020
5.5.3风险告知
5.5.3.1使用单位应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内部员工和维保单位。对内部员
工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记录和管控措施的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明确包含锅炉的风险等级和危
险源的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
5.5.3.2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锅炉值班室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参见附录C),
制作安全防范告知卡、锅炉故障紧急处理方式等公示牌。
6隐患排查
6.1隐患分类
6.1.1生产现场类隐患
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设备设施、场所环境、作业人员操作行为等现场其他方面存在的不符合特种设
备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相关规程制度等要求的问题或缺陷,排查类型清单可参考附件F.1。
6.1.2基础管理类隐患
基础管理类隐患是指锅炉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体制、操作及程序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排查类型清单参
考附录E.1。
6.2排查类型、周期和组织级别
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排查、专项排查、和事故类比排查等。鉴于有机热载体锅炉的特殊性,当使
用单位自身技术力量不足时,应当选取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来协助其进行隐患排查。具体排查的内容和要
求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编制,格式可参见附件C,内容和要求可参考附件D、附件E、附件F。
日常排查是指使用单位每日对在用有机热载体锅炉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的过程,在日常排查时,发
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按照规定程序向安全管理负责人和有关负
责人报告。排查人员:锅炉司炉工、安全管理员或经过使用单位培训的人员;排查周期:每日;组织级
别:安全管理员负责。
专项排查是指使用单位结合锅炉维保周期和检验周期开展的隐患排查工作,可分为月度排查、年度
排查和专业排查。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要结合设备维保和检验单位检验过程同步开展
专项排查。专项排查应覆盖本单位的在用锅炉。月度排查由安全管理员负责;年度排查由安全管理负责
人负责;专业排查由安全管理人员对专项活动进行特定排查。当使用单位自身能力不足时,可以聘请专
业机构来协助进行专项排查工作。
事故类比排查是对使用单位内部发生锅炉事故和故障或同类使用单位发生锅炉事故后进行的举一
反三的安全检查。排查周期:随机;组织级别:安全管理负责人参与。
6.3隐患治理
6.3.1一般隐患治理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的隐患,发现后应立即上报,并组织本企业相关机构或聘请
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整改,整改情况要经安全管理员进行确认;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及时进行分析,制
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6.3.2重大隐患治理
5
DB37/T3886—2020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停炉,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
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应当会同使用单位各部门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
告书应当包括事故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
的建议等内容。
根据评估报告书,有机热载体锅炉安全管理负责人应组织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
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b)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c)治理的费用和物资;
d)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e)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f)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含应急措施)。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锅炉安全管理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验收。
6.3.3重大隐患判定标准
以下情况应直接判定为重大隐患,包括但不限于:
——未按规定注册登记;
——锅炉等特种设备承压部件泄漏;
——缺少安全装置或者安全装置失灵而继续使用的;
——未经检验检测或经检验检测判定为不合格而继续使用的;
——未按要求配备持证司炉工。
7文件管理
使用单位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
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
排查治理台账、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风险、重大事故隐患时,其辨识、评
价、整改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改进记录和验收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8持续改进
8.1评审
使用单位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使用单位
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安装或清洗锅炉等情况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8.2更新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
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6
DB37/T3886—2020
——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8.3沟通
使用单位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
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
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7
DB37/T3886—2020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分析记录表格
风险点登记台账-有机热载体锅炉见表A.1。
表A.1风险点登记台账-有机热载体锅炉
(记录受控号)单位:№:
序号风险点名称种类类别品种型号位号/所在部位备注
填表人:日期:审核人:日期:
填表说明:
1、风险点名称:以分系统形式填写;
2、种类、类别、品种,按《特种设备目录》要求填写。
8
DB37/T3886—2020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危险评价表(JHA+LS)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危险评价表(JHA+LS)(仅作参考)见表B.1。
表B.1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危险评价表(JHA+LS)(仅作参考)
序号管控措施评价管控管控备
危险源检查标准
名称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级别级别层级注
1、配备作业人员劳
制定调试实施方案;调试方案培训、
保护品、护目镜等;
调试方案交方案完善,职工充分学习,熟练掌握调试作业过编制巡查确认内容;技术交底;培训公司
2、检查可燃气体报2级橙
底程。编制安全防护方案;现场应急处置方级
警仪;3、配备急救
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案。
用品及器材。
机器设备及机器设备及
设备制定调试方案;确认现场作业人员劳保设备停电、班组
辅机、附件调确认安装到位,辅机附件符合设计要求。辅机附件安4级蓝
调试巡查确认内容。穿戴合格。检修级
试装情况检查。1、调试方案培
锅炉承压部件安装符合要求;炉膛耐火砖或密封训;2、三级安全
材料符合要求;密封部位密封件合格;燃煤锅炉安装情况检教育合格;3、岗1.现场作业人员劳
制定调试方案;确认设备停电、公司
锅炉本体煤层闸板灵活、炉排完整且无卡涩;燃气锅炉燃查;炉膛内部前培训合格。保穿戴合格;2、佩1级红
巡查确认内容。检修级
烧器安装符合要求;基础螺栓紧固,活动件上的状况检查。戴护目镜。
螺栓无松动;炉膛内各部位杂物清理干净。
9
DB37/T3886—2020
表B.1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危险评价表(JHA+LS)(仅作参考)(续)
序号管控措施评价管控管控备
危险源检查标准
名称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级别级别层级注
所有配管安装符合要求;阀门安装位置、固定点、
安装情况检查;确认阀门、制定调试方案;确现场作业人员部门
配管滑动位置符合要求;盲板拆除;管道支架、自由设备检修3级黄
盲板情况检查。认巡查确认内容。劳保穿戴合格。级
连接点状态完好;回路阀门全部打开。
安装、选型、数量符合要求,准确,灵活,接头安装情况检查;仪表状态检制定调试方案;确现场作业人员设备检修、部门
计量仪表3级黄
焊接可靠。查。认巡查确认内容。劳保穿戴合格。仪表维护级
机械传动顺畅、手动部位的操作方便灵活;传动
轴及传动皮带运转良好;传动部分润滑正常;变制定调试方案;确现场作业人员班组
机械部分机械部分安装情况检查。设备检修4级蓝
速箱、轴承箱的油位正常;主循环泵转动方向正认巡查确认内容。劳保穿戴合格。级
常;泵及联轴器运转平滑。
1、调试方案
管道内部贯通冲刷、清洗、除去污染杂质,冲洗制定调试方案;确现场作业人员重新冲洗;班组
管道清理清理管道;吹干冲洗水。培训;2、三4级蓝
设备彻底;冲洗水吹干。认巡查确认内容。劳保穿戴合格。再次吹干。级
级安全教育
调试气压(密)试验所用气体应为干燥、洁净的空气、
合格;3、岗
氮气或者其他惰性气体,气密性实验压力稳定、
前培训合格。
无异常响动、无泄漏;液压试验采用有机热载体1、现场作业人
制定压力试验方
为试验介质时,应先进行气密性试验;采用水为员劳保穿戴合安全隔离、部门
压力试验气压(密)试验、液压试验案;制定安全防护3级黄
试验介质时,试验完成后将水排净,排净后用压格;2、佩戴护设备检修级
措施。
缩空气将内部吹干。水压试验时压力稳定、无异目镜。
常响动、无泄漏;水压试验介质符合要求、采用
油做压力试验介质时严禁接触氧化性物质。
鼓风机、引风机、电机,燃
鼓风机、引风机、电机,燃煤锅炉的上煤机、除现场作业人员班组
空载运转煤锅炉的上煤机、除渣机、制定调试方案。设备检修4级蓝
渣机、炉排等空载运行运转流畅、无异响。劳保穿戴合格。级
炉排等空载运行2~4小时,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J 2527.10-1993 大型组合弯曲模元件 E型上槽形基础件 1993-03-30
- SJ/T 10588.12-1994 DB-438型电子玻璃技术数据 1994-08-08
- HB 7027.11-1994 夹具通用元件导向件凹对刀块 1994-10-31
- HB 3932-1987 快速钻套用衬套 1987-04-08
- SJ 2999.4-1988 组合冲模 模柄 1988-03-28
- HB 2040-1974 深度规体 1974-11-11
- HB 4534.7-1991 H型孔系组合夹具成组定位夹紧件 平活动钳爪 1992-01-23
- HB 4030-1988 稀槽上基础板 1988-04-09
- SJ 1875-1981 气体激光器输出功率的测试方法 1981-11-23
- HB 6988-1994 175°C E型矩形端子 199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