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14-2004 鲁西黄牛

DB37/T 514-2004 Lu Xi Yellow Cow。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514-2004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4-12-23
实施日期
2005-01-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B43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514—2004

代替DB37/T068-1983

鲁西黄牛

LuxiYellowCattle

2004-12-14发布2005-01-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514—2004

前言

本标准为DB37/T068-1983《鲁西黄牛》的修订版。在产地范围、肉用性能评定方法等内容上进行

了修改,取消了役用性能评定内容。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修订由山东省畜牧办公室、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修订单位:菏泽市畜牧局。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员:彭春臣、田春玲、汤建梅、于新浩、高翔。

I

DB37/T514—2004

鲁西黄牛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鲁西黄牛的品种特性、生产性能要求和等级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鲁西黄牛的登记、鉴定和分级。

2要求

2.1产地

鲁西黄牛主产于山东省菏泽市和济宁市西部,即黄河以南、京杭运河以西、黄河故道以北的三角地

带。鄄城、郓城、巨野、牡丹区、梁山、嘉祥、汶上、金乡等县(区)为核心产区,聊城市南部、泰安

市西南部的部分县(区)也有分布。

2.2品种特性

2.2.1体型外貌

鲁西黄牛体躯高大,肌肉发达,筋腱明显,皮薄骨细,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耆胛较高,肩宽厚,

胸宽深,背腰平直,尻稍斜,四肢端正,蹄质坚实。公牛头方正,颈短厚,稍隆起,肩峰耸起,前躯发

育好;母牛头清秀,颈长短适中,乳房发育较好。被毛淡黄至棕黄色,部分牛的眼圈、口轮、腹下和四

肢内侧色稍浅,鼻镜肉红色。公牛角粗大,多为龙门角或倒八字角;母牛角细短。

2.2.2生产性能

2.2.2.1肉用性能

鲁西黄牛肉质好、脂肪白、肌纤维细、大理石状花纹明显。在良好饲养条件下,育肥期日增重800g~

900g,屠宰率58%~60%。

2.2.2.2繁殖性能

母牛发情周期平均22d(16d~35d),发情持续期2d~3d,初情期274.5d±33.4d,初配年龄为1.5

岁~2岁,妊娠期为285d,产后发情期为35d(22d~79d),终生产犊7头~8头,多者十几头。公牛初生

重22kg~35kg,母牛18kg~30kg。公牛1岁左右有成熟精子产生,2岁~2.5岁开始配种,利用年限5年~

7年,射精量5ml/次以上,精子数量2.0×109个/ml~6.0×109个/ml。饲养管理得当的公牛10岁左右仍有

较好的配种能力。

2.3等级评定

2.3.1符合鲁西黄牛品种基本特征、血统来源清楚的牛只可进行等级评定。

2.3.2鲁西黄牛综合评定等级由体型外貌、体尺、体重评定结果得出。种公牛的综合评定等级根据后

代表现进行调整。

2.3.3鲁西黄牛的等级评定由县级以上畜牧主管部门组织进行。

2.3.4鲁西黄牛在1.5岁、2岁、3岁、5岁进行评定,5岁以上不再评定。

2.3.5体型外貌鉴定

鲁西黄牛体型外貌评分标准见表1,定级标准见表2。

1

DB37/T514—2004

表1鲁西黄牛体型外貌评分标准

项目要求公牛母牛

品种特征被毛正黄至棕黄,具有“三粉”特征,鼻镜肉红88

色。公牛为龙门角或倒八字角。

整体结构体躯宽深,结构匀称,体质结实紧凑;肌肉丰满,1212

筋腱明显,皮薄骨细。

头颈头形良好,公牛有雄相,母牛清秀,额宽平,1010

口方,眼大有神。公牛颈短厚,稍隆起,母牛头颈结

合良好。

前躯公牛耆胛高而宽,肩峰发达,母牛耆胛平而宽。1515

胸宽深,肩长而倾斜。

中躯背腰平直宽广,长短适中,结合良好,肋骨弓圆。1515

公牛腹呈圆筒形,母牛腹大不下垂。

后躯尻宽长不过斜,臀腿宽厚,肌肉丰满,公牛睾丸2025

发育正常,母牛乳房良好,乳头整齐。

四肢健壮结实,肢势端正,蹄大坚实,蹄缝紧密,动作2015

灵活有力。

合计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