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107-2021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DB41/T 2107-2021 DB41/T 2107-2021 Workplace safet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imited spaces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T 2107-2021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4-12
实施日期
2021-07-12
发布单位/组织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100.50

CCSA01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107—2021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2021-04-12发布2021-07-12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107—2021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危险有害因素识别...................................................................2

5安全技术要求.......................................................................3

6安全管理要求.......................................................................6

7防护装备设施配备与管理.............................................................7

附录A(资料性)有限空间作业流程图....................................................9

附录B(资料性)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流程图...........................................10

附录C(资料性)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11

I

DB41/T2107—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应急管理厅提出。

本文件由河南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州水务控股有限公司、河南安科院安全科技

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司恭、吕飞业、张成玉、耿剑统、申晨亮、张南、周涛、韦怀德、许亮、张胜

利、邢璐、王凯峰、李广辉、车奇星、叶红磊、张雪、苏齐松、杨伟利、岳志奇、范艳敏、张帅、魏萌

萌、祁珍丽、何丰昌、郭毅方、王子君、张素娟、程海鹏。

II

DB41/T2107—2021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安全技术要求、安全管理要求、防护装备设施配

备与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有限空间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893安全色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3787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范

GB/T3805特低电压(ELV)限值

GB3836.1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4053.1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

GB4053.2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

GB4053.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6220呼吸防护长管呼吸器

GB/T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9448焊接与切割安全

GB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12358作业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5577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T16556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

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20653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DB41/T2107—2021

3.1

有限空间

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狭窄或进出受限,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

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3.2

有限空间作业

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3.3

缺氧环境

空气中氧的体积百分比低于19.5%的环境。

3.4

富氧环境

空气中氧的体积百分比高于23.5%的环境。

3.5

隔离

阻止有害物质和能源(水、电、气、汽)进入有限空间的封闭、切断、阻断等措施。

3.6

作业单位

进入有限空间实施作业的单位。

3.7

发包单位

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作业单位实施的单位。

3.8

作业负责人

由作业单位确定的负责组织实施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人员。

3.9

作业人员

进入有限空间内实施作业的人员。

3.10

监护人员

为保障作业人员安全,在有限空间外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人员。

4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4.1作业单位应按照GB/T6441、GB/T13861的要求,针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4.2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a)设备设施内外之间相互隔离或隔断,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通讯不畅;

b)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易导致作业人员出入困难,相互观察不便,不利于作业监护

和实施救援;

c)湿度和热度等较高,作业人员能量消耗大,易于疲劳;

d)存在可燃性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的浓度超过爆炸下限(LEL);作业环境中爆炸性粉尘浓度达到

或超过爆炸下限;作业环境中存在缺氧或富氧环境;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GBZ2.1、

2

DB41/T2107—2021

GBZ2.2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易引发中毒和窒息、火灾或爆炸事故;存在腐蚀性介质,易造

成灼烫事故;

e)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淹溺等。

5安全技术要求

5.1安全确认

5.1.1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负责人应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内容、作业方

案、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作业安全要求及应急处置措施等,并履行签字确认手续。

5.1.2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作业设备和工具的齐备性和

安全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补充、修复或更换。

5.1.3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配置种类及数量应根据作业方案确定。其中,个体防护装备的选用应符合

GB11651的规定。

5.1.4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根据同时开展有限空间作业点的数量进行足额配置。

5.1.5作业前应对作业区域采取封闭或警戒措施,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和危害告知牌,必要时应设置围挡。

5.1.6夜间实施作业,应在作业区域周边显著位置设置警示灯,地面作业人员应穿戴高可视性警示服,

高可视性警示服应符合GB20653的规定。

5.1.7占用道路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应设置符合规定的交通安全设施。

5.1.8存在爆炸危险的有限空间,开启出入口时应采取防爆措施。

5.1.9作业人员应站在上风侧开启出入口。若受出入口周边区域限制,开启时可能受到内部气流冲击

时,人员应当佩戴相应的呼吸防护用品。

5.1.10存在可能危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设备设施、物料及能源时,应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

5.1.11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方式,确保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联络畅通,随时按

规定的联络方式与作业人员取得联系。

5.2通风

5.2.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通风换气。对于存在可燃气体、蒸气,直接通风可引起火灾爆炸

的有限空间,应先进行清洗、清空或置换。

5.2.2可利用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进行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时间应不少于30min。

5.2.3对自然通风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和(或)处于低洼处或密闭环境等自然通风效果不良的有限空

间,应采用机械强制通风,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少于6次。

5.2.4机械通风可设置作业点局部通风,辅以全面通风。当作业点不固定时,则可采用移动式局部通

风或全面通风。

5.2.5当有限空间内存在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时,抽风机的吸风口应设置在有限空间的下部。当有限

空间内存在与空气密度相同或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时,还应在有限空间上部增设抽风机吸风口。

5.2.6应向有限空间输送清洁空气。除窒息急救等特殊情况,严禁用富氧空气或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5.2.7在使用机械强制通风时,应确认有限空间是否处于易燃易爆环境中。当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险

时,应使用防爆型通风设备。

5.2.8有限空间设置固定机械通风系统的,应全程运行。

5.2.9在既有送风又有抽风的情况下,应防止有限空间风流短路或出现通风死角。

5.2.10有限空间内进行涂装、防水、防腐、动火、清淤等作业的,应在作业过程中持续进行机械通风。

3

DB41/T2107—2021

5.3检测

5.3.1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对作业环境中的空气进行取样检测,检测时间不应早于作业开始前

30min。检测指标应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可燃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等。在未测定氧气浓度以及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不应进入有限空间。

5.3.2测定有限空间中的空气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