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630-2018 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DB41/T 1630-2018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s for major rice pests and diseas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6月
-
2021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630—2018
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18-06-19发布2018-09-19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1630—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红、赵峰、柴俊霞、朱志刚、吕峰顺、徐英、柴宏飞。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任应党、余蕾、王世华、胡培海、张万平、张龙、崔荧钧、吴乾坤。
I
DB41/T1630—2018
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提出了水稻不同生育期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5790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
GB/T15791稻纹枯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GB/T15792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GB/T15793稻纵卷叶螟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GB/T15794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用
NY/T2156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2386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规程
NY/T2730水稻黑条矮缩病测报技术规范
NY/T2737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
NY/T5116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绿色防控
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为有效控
制农作物病虫害而采取的环境友好型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
础,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营造不利于病虫草害的生存环境,提高农作物抗病虫能力,在必要时科学
地使用化学农药,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3.2
生态调控
1
DB41/T1630—2018
基于对农田系统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认识,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有机协调系统各
组成成分,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系统对有害生物种群的自然调控功能,最大限度制约有害生物
种群发展潜能,确保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防治技术原则
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为基础,辅以生态调控、合理用药等综合防治措施,将病虫为害
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内。
5绿色防控主要措施
5.1水稻育秧、移栽前
5.1.1合理轮作
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如水稻-小麦、水稻-油菜、水稻-绿肥等轮作。
5.1.2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抗病、抗虫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T
4404.1的规定,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
5.1.3深耕沤田
冬闲田、绿肥田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春季越冬代螟虫蛹期,及时深耕灌水浸田,浸
没稻桩7d~10d。
5.1.4清除菌核
在大田平整灌水后、水稻移栽前全面清捞在水面的纹枯病菌菌核(浪渣),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5.1.5平衡施肥
有机肥、无机肥结合,氮肥、磷肥、钾肥配合施用,肥料使用原则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5.1.6诱集越冬代二化螟成虫
每个诱捕器装1枚诱芯,50m2×667m2以上连片使用,每667m2放置1~2枚,连片使用面积达到
100m2×667m2以上时,每667m2使用1枚诱芯。诱捕器间隔30m~50m,呈外密内疏放置。
诱捕器放置高度,一般诱捕器下沿离地面0.5m~1m。使用时间宜掌握在二化螟越冬代成虫羽化前
1周左右。
5.1.7种植显花植物
在本田田埂种植芝麻或者大豆等显花植物,在稻田机耕道边、较宽的田埂和沟渠土坡上种植香根草。
香根草每丛间距0.8m~1m,香根草间可套种芝麻或者大豆。
5.2育秧、移栽期
5.2.1种子处理
2
DB41/T1630—2018
预防水稻恶苗病等种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采用药剂浸种进行种子处理(参见附录A)。
5.2.2覆盖育秧
在水稻病毒病发生区,阻隔灰飞虱传播病毒。播种后出芽前采用20~40目的防虫网或者15g/m2~
20g/m2无纺布覆盖育秧,育秧期间不揭开网或布,。
5.2.3带药移栽
在拔秧前2d~3d,每667m2秧田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6g~24g
或吡虫啉有效成分3g~10g或氯虫苯甲酰胺有效成分1g~2g对水30kg均匀喷雾。
5.2.4合理稀植
优质稻每667㎡种植1.2~1.7万穴,超级稻、杂交稻每667m2种植1~1.2万穴。机械化操作田块,
实行宽行(距)窄株(距)种植模式,行距一般30cm。
5.3分蘖至孕穗期
5.3.1稻鸭共育
在水稻移栽后15d,每667m²放入麻鸭12~15只,至水稻齐穗期移出。
5.3.2二化螟防治
5.3.2.1放置性诱剂
将5.1.6放置的诱捕器及性诱芯移到本田,继续诱控二化螟雄成虫。
随着水稻生长,及时调高诱捕器放置高度,使诱捕器下沿高于植株顶部1cm~5cm;在二化螟整个
发生时期应连续使用性诱剂,每隔6~8周(也可根据诱芯包装上标注的持效期)更换一次诱芯,否则会
影响防效;当诱捕器中虫量过多时,应及时清除死虫。
5.3.2.2释放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2/T 142-2024 津新鲤种质鉴定技术规范 2024-11-27
- DB2202/T 1-2024 城镇燃气经营企业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 2024-12-19
- DB12/T 144-2024 红白长尾鲫种质鉴定技术规范 2024-11-27
- DB51/ 3204-2024 四川省有色金属冶炼和晶硅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24-12-11
- DB51/ 3203-2024 四川省页岩气开采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24-12-11
- DB51/ 3202-2024 四川省化工园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24-12-11
- DB2202/T 2-2024 燃气厂站视觉形象建设规范 2024-12-19
- DB45/T 2927-2024 出口沃柑包装及标识管理技术规范 2024-10-14
- DB45/T 2928-2024 出口沃柑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与管理规范 2024-10-14
- DB45/T 2926-2024 出口沃柑冷链运输操作技术规程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