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123-2023 公路路面标准化施工管理通用规范
DB15/T 3123-2023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way road surfac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01
CCSP66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3123—2023
公路路面标准化施工管理通用规范
Generalspecificationforstandardizedconstructionmanagementof
highwaypavement
2023-08-03发布2023-09-03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T3123—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1
5施工项目部建设.....................................................................2
6场站的建设和管理...................................................................4
7施工工地试验室.....................................................................6
8现场施工管理.......................................................................7
9施工安全生产管理..................................................................10
10施工环境保护.....................................................................13
11施工信息化管理...................................................................17
附录A(资料性)项目部硬件设施标准..................................................19
附录B(资料性)项目部标识标牌......................................................20
附录C(资料性)场站平面布置示意图..................................................21
I
DB15/T312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路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综合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兴安
盟交通运输局、内蒙古公路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兴安分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斌、彭俊、米世忠、徐军、宋幸芳、康红奎、关永成、僧格仁钦、宋国林、
党彦、李军、龚占德、王新宽、李艳芳、于敏、何永、赛吉拉呼、张莉、崔洪涛、王志婷、贾佩科、于
婷婷、张志艳、游振纲、董鹏达、侯广慧、李伟、周春雪、米丽、任常峰、张惠芳、张改清。
II
DB15/T3123—2023
公路路面标准化施工管理通用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路面标准化施工管理的施工项目部建设、场站建设和管理、施工工地试验室建设、
施工现场管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施工环境保护和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扩建高速、一级公路的路面工程标准化施工管理,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50720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TG/T5521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T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F3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F90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DB15/T2618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标准化施工standardizedconstruction
为使施工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包括项目部
和场站标准化建设、施工作业区标准化设置、施工现场规范化管理等。
首件工程认可制first-pieceprojectaccreditationsystem
按施工方案中的工艺技术要求完成首件工程,经综合评定后,报监理单位审批,建设单位认可的制
度。
4基本规定
1
DB15/T3123—2023
全过程执行首件工程认可制。承包人编制首件工程作业指导书,审核合格后全面推广实施,将“首
件工程认可制”贯穿路面施工全过程。
标准化施工要贯穿施工的全过程,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减少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和当地群众
的影响,做到文明施工、安全生产,达到路面施工管理标准化、工程质量优良化、安全操作规范化、施
工现场整洁化、员工行为文明化的目标。
路面施工应贯彻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统筹资源利用,注重资源节约和集
约,加大废旧资源、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在公路建设中的综合应用,施工现场应建立环境保护、环境卫
生管理和检查制度,并应做好检查记录。
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工艺应推行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推广数字化、可视化与智能化技术在
检测、监测、关键部位施工中的应用。
施工现场应严格按照相关部门卫生防疫要求,完善防疫体系制度,落实工程项目疫情防控主体责
任,建立卫生防疫组织机构。
5施工项目部建设
机构设置
5.1.1由施工企业按投标承诺及时组建项目部,项目部应根据投标承诺以及工程实际需要,配备主要
负责人、各部室负责人以及其他人员,配置人员资质、数量应满足国家的有关规定和现场管理与施工需
要。
5.1.2根据项目工程数量和项目特点,本着高效、精干的原则设置项目机构组成,部门宜设置为工程
技术部、安全环保质量部、物资设备部、经营管理部、财务部和综合办公室等。各部门应职责明确并公
示,可根据具体项目特点与需求做出适当调整。
5.1.3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进度、环保、廉政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并落实责任到人。
5.1.4建立考核、培训、培养机制,在促进在岗工作人员技术业务素养提高的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
设,加强思想文化引导,加强廉政建设,加强团队的意识建设。
项目部建设
5.2.1选址
项目部选址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a)以方便工作为原则,应靠近合同标段现场的中部或关键工点,且应在本标段主线两侧垂直距离
2km以内,以利于项目部对本标段工程的整体管理;
b)用地合法,周围无塌方、滑坡、落石、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隐患,无高频、高压电源及油、
气、化工等其他污染源。
5.2.2硬件设施
项目部的分区规划、房屋建设、房间布置和配套设施应符合以下方面:
a)项目部办公区、生活区及车辆、机具停放区等应科学合理设置且应与生产区分开设置,区内场
地及主要道路应做硬化处理,排水设施完善,项目部公共场所应设置功能分区平面示意图及指
路导向牌;
b)项目部房屋可采用活动板房等自建用房,也可租用沿线合适的单位或民用房屋,但应坚固、安
全、实用美观,并满足工作、生活需求。拼装式活动板房应能够抵抗10级风,在季风期间,
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2
DB15/T3123—2023
c)自建活动板房应选用阻燃材料,搭建不应超过两层,每组最多不超过10栋,组与组之间的距
离不小于8m,栋与栋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m,房间净高不低于2.6m,并设置消防通道;
d)项目部应为独立式庭院,四周设有围墙,有固定出入口,出入口设置大门和保卫人员室;庭院
适当绿化,环境优美整洁;
e)办公区应满足坚固、实用、隔热、通风、防潮、美观的要求,有必要的安全设施及消防器材。
办公用房应按照管理需要设置,办公区一般应设项目经理室(书记室)、项目总工程师室、项
目副经理室、各职能部门办公室、档案室和会议室等;
f)办公区应配备必要的信息化硬件,以满足视频会议和施工信息收集、整理、传送等办公自动化
的要求;
g)生活用房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生活用房应实用、隔热、通风、防潮、美观,应配置必
要的消防安全器具。生活区应设置宿舍、食堂、浴室、厕所等;同时应设党员活动中心、文体
活动室、隔离室等;
h)项目部办公和生活用房面积按照工程规模大小合理设置,一般不应少于1000m2,场地占地面
积不应小于800m2,项目部硬件设施的配置标准一般不低于附录A.1的规定;
i)车辆停放区应满足停放车辆的数量要求,分格设置,并标上停车线;
j)项目部内应设环境监测设施,并通过显示屏实时显示,配置监控设施。
5.2.3标识标牌
项目部室外和室内同类标识标牌,应材质、规格和样式统一,主要标志标牌见附录B.1各类标识标
牌应符合下列要求:
a)标志标牌:
1)项目部大门标牌名称为“施工单位名称+某某公路施工项目部”,门前两侧应设立工程简
介和质量目标、质量监督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标牌;
2)项目部出入口及其它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均应设置禁止、警示、提示标志;试验区域、有
毒有害气体存放处,应设置禁止、指令标志;消防设施存放处应设置提示标志;废旧物品
存放区应设置明示标志;
3)在项目部及民工项目部应设置民工工资发放公示牌,公示发放人员名单、发放月份、投诉
电话等内容情况;
4)在项目部或工地的显著位置悬挂安全文明生产、质量管理、廉政建设等标牌标语;
5)所有办公桌应放置桌牌,包含姓名,照片,职务,所属部门,编号等内容。
b)各室标牌应美观一致,管理图表均应装裱上墙。办公区内的管理图表应包括工程平面图、工程
总体目标、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框图、质量自检体系框图、安全管理体系框图、环保水保管理
体系框图、工程进度图、工程管理曲线图、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等有关图表。各办公室按照职责
挂设各项规章制度、各部门岗位职责、安全职责、工作计划、晴雨表及管理人员考勤表等,具
体布设如下:
1)经理室、副经理室、总工程师室:岗位职责,安全职责,项目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
形象进度图,标段平面图等;
2)工程技术部:计量形象进度图、各个结构物的施工形象进度图,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年
度计划进度曲线及部门和人员职责等;
3)安全环保质量部:安全、环保保证体系,安全、环保检查流程图、各级安全人员的岗位职
责、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检查流程图,各级质量人员的管理职责;
4)物资设备部:材料管理职责,机械设备管理职责,物质采购流程图,机械设备管理流程图
等;
3
DB15/T3123—2023
5)财务部:财务部管理职责,财务部管理流程图等;
6)办公室(综合部):主要人员考勤表,晴雨表,部门和人员管理职责等;
7)会议室:工程总体平面布置图,工程总体形象进度图,工程质量创优保证体系,施工组织
机构框图,文明、环保施工保证体系框图,廉政建设、安全、质量、环保等保证体系等;
8)档案资料室: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档案资料员岗位职责等;
9)食堂:食堂卫生管理制度,人员职责和健康信息等;
10)宿舍:工地宿舍人员一览表,宿舍管理制度,卫生值日表,务工人员相关信息;
11)门卫室:门卫管理制度,人员职责等。
6场站的建设和管理
一般规定
6.1.1场站建设场地一般应包括稳定土拌和站、沥青混合料拌和站、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建设应根据
工程特点,以统筹设置、节约利用为原则。
6.1.2工程材料存放场地应与拌和站配套建设。施工单位人员进场后,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场站和施
工程材料存放地的选址与规划,明确其设置规模及位置等,并编写实施方案。
6.1.3拌和场站内标识、标牌设置应明确,标识清晰。
6.1.4拌和场站建成后,均应通过当地计量部门的标定和环境保护部门的验收后,方可运行使用。
6.1.5拌和场站所有安装的设备应根据各设备安装要求专项设计,并按设计施工,设置不低于C30的
水泥混凝土基座,并埋置在冰冻线以下25cm,保证安装设备稳定、牢固,满足使用要求。
6.1.6依据现场高峰期用电量,在适当位置设置变压器或者从已有变压器接入电源,应架设专用线路,
所有设备均有可靠的接地保护。线路布置、配电箱设置均符合安全要求。
6.1.7施工场站在工程交工后,施工单位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场地恢复,并报相关单位或部门验收,
验收通过后方可退场。
场站选址
6.2.1用地合法(满足国家土地、环保相关管理部门要求),周围无塌方、滑坡、落石、泥石流、洪
涝等地质灾害;无高频、高压电源及其它污染源;离集中爆破区500m以外。
6.2.2根据合同段的工程规模、工程特点、运输条件、通电通水条件等特点综合选址,尽量靠近主体
工程施工部位,做到运距合理,运输便利、经济合理。
6.2.3应远离生活区、居民区,尽量设在生活区、居民区的下风向。
场站建设
6.3.1拌和站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集中布置,应采用封闭式管理,四周设置围栏,出入口应设置大门
和值班室,并悬挂安全生产标语。
6.3.2拌和站建设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运输车辆
停放区、试验区、集料堆放区及生活区,内设洗车池(洗车台)、污水沉淀池和排水系统。参考图附录
C.1场站平面布置示意图。
6.3.3拌和站场地面积、搅拌设备配置及产能应满足生产、施工及工程进度要求,一般水泥混凝土拌
和站占地不少于10000㎡,基层、底基层混合料拌和站占地不少于15000㎡,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占地
不少于35000㎡,均含料仓。场地面积、搅拌设备配置可结合施工进度要求、备料场大小等情况优化
调整。
4
DB15/T3123—2023
6.3.4场内应根据不同部位的使用需求进行硬化处理。拌和站主要设施、周边和生活办公区,应先地
基处理,再采用不应小于15cm碎石垫层+10cmC15水泥混凝土硬化;主要运输道路应采用不小于20
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硬化,基础不好的道路应增设碎石、石渣垫层;碎石储料场地应进行硬化,至
少采用碎石进行硬化处理;其他位置可铺设砂砾、碎石进行硬化;做好排水,场内排水应按照中间高四
周低的原则预设不小于1.5%排水坡度,四周设置排水沟,并采用M7.5砂浆抹面;确保场地雨天不泥泞,
晴天不扬尘,具备条件时应进行适当场地绿化。
6.3.5场外施工便道应按合同、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合理布设。拌和场外200m道路的便
道应铺设水泥混凝土面层,并由专人负责养护,防止扬尘和积水;应设置轮胎清洗池,保持运输车辆的
轮胎持续干净。
6.3.6拌和站各罐体应联接成整体,安装缆风绳和避雷设施,每一个灌体应喷涂成统一颜色,施工单
位名称,颜色应白底蓝字、字体醒目。
原材料堆放
6.4.1应按级配要求,不同粒径、不同品种严格分档、隔离堆放,严禁混堆。分隔墙应采用不小于30
cm宽砖石砌体或混凝土构造物,隔墙高度一般不小于2.5m,2.5m以上部分可采用软隔离;分隔墙顶
面高度应高于料堆坡脚至少50cm以上,应确保不串料,料堆形状为梯形。砂石材料堆放时应防止离析。
每区醒目位置设置材料标识牌。
6.4.2储料场地采用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料场底应高于外部地面,在堆料仓前后应设置排水设施,
保持排水通畅、不积水。
6.4.3储料场应搭设防雨棚。防雨棚应采用轻型钢结构,顶棚应经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后,并经
评审通过和业主同意后方可施工,顶棚起拱线高度不小于7m,顶棚雨水采用管子集中排至四周的排水
沟,两端的储料仓外侧面与端面设置封闭围挡,防止雨水在风力作用下进入料仓。并满足受力、防风、
防雨、防雪等要求。
拌和设备
6.5.1基层,底基层混合料拌和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a)采用双卧轴强制式拌和机,设备具备自动计量、打印和存储功能,设自动计量补水器加水;
b)配料仓数量不少于5个,料仓上部有防串仓隔板,顶部有剔除超限料网格;
c)配料仓开口宽度应大于装载机铲斗宽度;
d)生产能力应满足工程规模和进度需要且不应低于500t/h。
6.5.2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a)应采用间歇式拌和设备,应具有电脑自动控制、数据存储及传送、视频监控、自动计量和打印
功能;
b)冷料仓数量不应少于5个,料仓上部有防串仓隔板,顶部有剔除超限料网格;
c)混和料出口、冷料仓、粉尘排出口等重要位置应安装电子监控设备;
d)沥青及集料加热应采用满足环保要求的清洁能源;
e)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除尘装置应满足技术和环保要求,应采用布袋除尘,废弃粉应采用湿法
排放;
f)生产能力应满足工程规模和进度需要且不应低于240t/h。
6.5.3水泥混凝土拌和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a)采用强制式拌和机,生产能力应满足施工需要且不应低于120m3/h;
b)拌和设备所有材料均应采用全自动计量方式,且具备电脑控制及打印功能;
c)减水剂罐体应配备循环搅拌设备。
5
DB15/T3123—2023
6.5.4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在满足热拌沥青混合料基础上,满足下列要求:
a)应配备不少于2个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冷料仓;
b)应配备独立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加热滚筒,RAP加热滚筒出料口应安装测温装置;
c)应配备独立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热料暂存仓,热料暂存仓应具有加热保温功能并应具
有料位检测装置;
d)应配备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配料装置和计量装置;
e)RAP料供给系统的供料能力、燃烧器的供热能力、RAP料加热滚筒的热生产能力应满足设备最
大生产能力的要求;
f)应根据需要配备沥青再生剂的储存、计量、喷洒装置。
6.5.5拌和站计量设备应通过计量部门标定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过程中应不定期进行复检,确保计
量准确。控制室安装分体式空调,保证各部电气元件正常工作。
6.5.6拌和站应根据拌和机的功率配备相应备用发电机,确保拌和站有可靠的电源供给。
6.5.7拌和站备料斗应满足配合比用料的数量要求,料斗应设置防超粒径钢筋网、防串料钢板和三面
防雨轻结构钢棚。
6.5.8拌和站应安装避雷设施,且有防尘措施。
标识标牌
6.6.1拌和站大门位置应布置详细的现场布置图,站内设置明显的标识牌。拌和站内醒目位置应设置
总体平面布
推荐标准
- DB21/T 2457-2015 旅游产业聚集区评定规范 2015-05-05
- DB21/T 2458-2015 温泉旅游小镇评定规范 2015-05-05
- DB44/T 1523-2015 生活用纸常用原料种类鉴别 纤维细胞形态特征法 2015-01-30
- DB21/T 2477-2015 变电所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导则 2015-05-19
- DB21/T 2395-2015 稻瘟病菌无毒基因检测 PCR法 2015-05-18
- DB21/T 2462-2015 山杏种质资源调查及评价技术规程 2015-04-17
- DB21/T 2478-2015 风力发电场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导则 2015-05-19
- DB21/T 2459-2015 生态旅游小镇评定规范 2015-05-05
- DB21/T 2492-2015 铺管铺膜播种机作业技术规程 2015-07-06
- DB21/T 2396-2015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检测 PCR法 201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