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299-2022 黑龙江省模糊破损地质修复技术规程

DB23/T 3299-2022 Heilongjiang Fuzzy Cracked Geological Remedi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3/T 3299-2022
标准类型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7-07
实施日期
2022-08-06
发布单位/组织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73.020

CCSD10

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299—2022

黑龙江省模糊破损地质资料修复技术规程

2022-07-07发布2022-08-06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3299—2022

目次

前言...................................................................................2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目的和任务..........................................................................2

5修复原则............................................................................2

6修复流程............................................................................2

7技术要求............................................................................4

8修复成果提交与验收..................................................................7

附录A(资料性)模糊破损地质资料修复说明书编写提纲...................................10

附录B(资料性)地质资料修复成果正文题名页(扉页)与附图图签样式.....................11

附录C(资料性)模糊破损地质资料修复项目年度工作报告编写提纲.........................13

附录D(资料性)质量管理用表样式.....................................................14

附录E(资料性)修复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要求.........................................18

参考文献..............................................................................20

1

DB23/T3299—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地质资料档案馆。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艳君、张建良、梅春波、李丽梅、杜宝玉、李光、邓婷婷、赵俊博、王希、

何立丽、刘莉、孔令萍、苏循新、郭洪、王朝亮。

2

DB23/T3299—2022

黑龙江省模糊破损地质资料修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模糊破损地质资料修复工作的术语和定义、目的和任务、修复原则、修复流程、技术

要求、修复成果提交与验收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模糊破损地质资料修复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958区域地质图图例

GB/T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DA/Z64.4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4部分:修复操作指南

DZ/T0131-1994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

DZ/T0179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

DZ/T0273-2015地质资料汇交规范

SZ1999001-2000图文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规范(试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模糊破损地质资料

在保管、利用的过程中,受人为使用及存放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污染、氧化褪色、纸张脆化、霉

烂、撕裂等破损现象发生且未进行电子化、矢量化处理的纸质地质资料。

3.2

地质资料修复

对模糊破损地质资料采取修裱、去污、加固、字迹恢复等技术,使其恢复原貌,并进行电子化、矢

量化处理。

3.3

文图托裱

根据纸质地质资料的类型和模糊破损程度采取修补、裱糊、粘贴等技术增强原资料文字、图件的强

度和耐久性。

3.4

栅格文件

原件经扫描后而所形成以点阵形式保存的电子文件。

[来源:SZ1999001-2000,定义3.6]

1

DB23/T3299—2022

3.5

矢量化

将纸质图件采用计算机图形、图像系统光—电转换方式量化为点阵数字图像,再进行图像矢量化处

理,生成可编辑数据文件的技术过程。

4目的和任务

4.1修复目的

采用文图托裱、栅格文件建立和图纸矢量化处理等方法,对模糊破损的地质资料进行最大限度的恢

复,以增强原资料文字、图件的强度和耐久性,延长纸质地质资料保管和使用寿命。

4.2修复任务

最大限度恢复模糊破损地质资料原貌,同时对文字资料进行电子化处理,在不违背原意的情况下修

改错字、错句,补齐缺字;对图件资料进行矢量化处理,修正图面错误信息,补齐图面要素内容,进行

误差校正、图面整饰。

5修复原则

修复方法、效果和质量应符合以下原则:

a)有利于延长地质资料使用寿命;

b)修复过程中应保持地质资料文图原貌,不得丢失信息或出现新的错误;

c)地质资料的电子文档和矢量图件应保证准确可读。

6修复流程

6.1修复流程图

地质资料修复流程见图1。

2

DB23/T3299—2022

地质资料修复任

务下达

模糊破损地质资料文图托裱

图件扫描

文字部分电子化处理

矢量化

电子文档制作

地质资料修复成果提交与验收

图1地质资料修复流程图

6.2模糊破损地质资料文图托裱

模糊破损地质资料文图托裱应按DA/Z64.4规定执行。

6.3文字部分电子化处理

对地质资料中的成果报告、审批文件、附表、附件及其他文件等采用通用办公软件进行电子编辑,

形成相应存储格式文件。

6.4图件扫描

图件扫描按SZ1999001-2000规定执行,扫描后的图件保证准确、清晰、可读,图面不得出现扭曲、

偏斜等情况,分辨率不低于300dpi。

6.5矢量化

矢量化的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a)依据对原图的分类、组织及编排结果,按照命名规则,对栅格文件进行命名;

b)整饰栅格文件,通过反转、污渍处理、旋转角度、倾斜纠正等工作,使扫描后形成的栅格文

件清晰、美观,保持图文地质资料的原有信息;

c)对扫描图像加以分析、识别,查清模糊不清的直线、圆弧、曲线、符号和文字等图面信息并

准确描绘、修改、成图。

6.6电子文档制作

将已经矢量化的图件及文本文件制作成电子文档。

3

DB23/T3299—2022

7技术要求

7.1基本要求

7.1.1修复后的成果地质资料,其内容格式应按DZ/T0131-1994及地质资料汇交相关规定执行。

7.1.2原地质资料存在内容错误、信息丢失、要素不全等情形时,应在修复说明中详细说明。修复说

明书位于成果报告题名页(扉页)之后,页码单独编排,其编写格式参照附录A。

7.1.3对修复地质资料文图中发现的错误,应在依据原始地质资料及相关规范、标准更正,必要时经

专家论证后进行修改;经论证不宜修改的,保持原貌。

7.1.4修复图件应满足原图精度要求,精度达不到要求时符合校正条件的应逐点进行误差校正。原图

件因受潮收缩、折叠、破损等原因造成失真时,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应采取X和Y坐标点平差。

7.1.5地质信息密集的图件,矢量化后图面上的文字、数据、注记、花纹、符号等要素应保证工整、

清晰、规范、美观,密集处应采取相互避让和引线方式表示。

7.1.6附图图号应按照一图一号的原则编排;附图顺序号应采取顺延的方式编排,图件接幅时,按从

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式顺延编排。

7.2文字部分

7.2.1正文部分

7.2.1.1正文部分内容编排为:封面、题名页(扉页)、修复说明书、摘要、正文目录、审批文件目

录、附图目录、附表目录、附件目录、报告正文、参考文献。

7.2.1.2封面包括报告题名、报告编写单位、编写日期。

7.2.1.3题名页(扉页)内容包括以下各项:报告名称、野外工作起止日期、主要编写人、技术负责、

总工程师、单位负责人、合作单位、报告编写单位和编写日期、报告修复单位和修复日期。其格式见附

录B.1。

7.2.1.4摘要编写应按DZ/T0131-1994中5.4规定执行。

7.2.1.5修复后审批文件应单独成册。审批文件封面内容包括报告名称、副题名(审批文件)、形成

单位名称、形成时间,在其后附原地质资料审批文件彩色扫描件。

7.2.1.6目录排序包括:

a)正文目录:应标注报告正文目录级次、排序编号、标题名称和页号。标题级次通常设定为三

级,即篇、章、节,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

b)审批文件目录:依序为册号、序号、审批文件名称、页号;

c)附图目录:依序为图号、顺序号、图名、比例尺;

d)附表目录:依序为册号、序号、附表名称、页号;

e)附件目录:依序为册号、序号、附件名称、页号。

7.2.1.7插图、插表、插照的编排要求包括:

a)正文插图可采用专业绘图软件按原图比例尺进行矢量化;

b)插图图号应与文字叙述中“见图××”相一致,无号插图应按照所处章节位置或插图顺序编

排插图图号,插图应放置在文字表述相应位置;

c)正文内插图的图名、比例尺、图例等各类要素的大小应统一;

d)插图中地质符号、地质体着色应与附图一致;

4

DB23/T3299—2022

e)正文插表序号应与文字叙述中“见表××”相一致,无号插表应按照所处章节位置或插表顺

序编排插表序号,插表应放置在文字表述相应位置;

f)对原插表中出现的“同上”、“同左”、“同右”等省略内容应补充完整;

g)插照应按DZ/T0131-1994中10.2.3规定执行。

7.2.1.8报告正文的页码宜采用奇右偶左或居中的方式编排。

7.2.2附表和附件

7.2.2.1封面格式与正文报告封面一致,并标注附表名称、附表册号或附件名称、附件册号,格式为“×

×××××表附表Ⅰ—×册”或“××××××附件Ⅱ—×册”。

7.2.2.2题名页(扉页)其格式内容有:报告名称、副题名、责任者、编写单位和编写日期、报告修

复单位和修复日期。原地质资料无题名页时,应予以补充,其内容按实际填写。

7.2.2.3附表应采用通用办公软件进行制作,含有地质图件信息等特殊情形时可采用专业制图软件制

作。

7.2.3其他要求

7.2.3.1原地质资料报告题名与实际内容不符时,应经专家判定后修正。

7.2.3.2原地质资料为多语种的,应保持原貌。

7.2.3.3原地质资料出现缺字、错字、字迹模糊及语句不畅等问题时,应以原地质资料为基础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