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2899-2021 榛子白粉病和叶枯病防治技术规程
DB23/T 2899-2021 Control Measures for Hedgehog Powdery Mildew and Leaf Bligh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2899—2021
榛子白粉病和叶枯病防治技术规程
2021-05-13发布2021-06-12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2899—2021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林业与草原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方正县红星林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勋、宋小双、遇文婧、刘丽凤、马晓乾、周琦、姜瑞凤、刘艳红、刘欣、王
琪、赵红盈、申国涛、石春玲、梁新宇、王笑松、朱天博。
I
DB23/T2899—2021
榛子白粉病和叶枯病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榛子叶部病害白粉病(MicrosphaeracoryliHomma)、叶枯病(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的发生与危害情况调查方法、防治技术、验收和技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榛子叶部病害白粉病、叶枯病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
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5781-2015森林抚育规程
LY/T1681-2006林业主要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2011-2012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病情调查
3.1病情调查方法
采取线路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参考附录A和附录B进行白粉病和叶枯病
的病害识别。
3.2病情踏查
3.2.1踏查时间
白粉病和叶枯病发生始盛期时。
3.2.2踏查线路
按森林资源小班分布图,在查阅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沿设计线路对拟调查林分进行踏查,
踏查线路应避免重复。具体做法是沿林间小道、小班线或调查线,边走边观测调查。踏查路线
应穿越拟调查林分有代表性的不同地段。
3.2.3踏查方法
按LY/T2011-2006中的8.1.3的规定执行,将踏查数据录入附录C.1中。
3.3病情标准地调查
3.3.1标准地的设置
1
DB23/T2899—2021
按LY/T2011-2006中的8.1.4和8.1.5的规定执行。
3.3.2标准地调查方法
在标准地内采用“五点取样法”或“对角线取样法”随机抽取50样株~100样株,调查榛
子白粉病和叶枯病的发病情况,记载发病株树及调查总株数,按照公式(1)计算发病株率。
榛子白粉病和叶枯病危害程度调查采用标准株法调查,每个标准地设置30株~100株标准株,
在标准株的上、中、下部位,各选取4个50cm标准枝条,总计12个标准枝条,调查病害发生
的严重程度,统计感病叶片数量和调查叶片总数,进行病情分级,并按照公式(2)计算病情指
数,榛子白粉病和叶枯病病情分级标准见表1。
将标准地被害株率和病情指数填入表D.1中。
表1榛子白粉病和叶枯病的病情分级标准
病害等级代表值分级标准
Ⅰ0健康无感病叶片
Ⅱ1感病叶片数量占调查叶片总数量≤25%
Ⅲ225%<感病叶片数量占调查叶片总数量≤50%
Ⅳ350%<感病叶片数量占调查叶片总数量≤75%
Ⅴ475%<感病叶片数量占调查叶片总数量
3.3.3危害程度判定
按LY/T1681-2006中的表f的规定执行。
将标准地的受害程度填入表D.2中。
3.3.4成灾标准
按LY/T1681-2006中的表2的规定执行。
4防治技术
4.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营林、物理、生物等防治措施。必须使用
化学药剂防治时,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和NY/T1276的规定。
4.2防治方法
根据危害程度选择适宜的防治措施。轻度危害时可进行营林防治、生物防治或物理防治;
中度危害时可进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或局部药剂防治;重度危害时应进行全面的综合防治。
4.3营林措施
营林措施中的修枝、割灌除草按照GB/T15781-2015中的7.8和7.9的规定执行。
4.4生物防治
2
DB23/T2899—2021
榛子白粉病和叶枯病发病初期,可采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药剂,利用机动喷雾
防治。
4.5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和盛期,榛子白粉病可采用三唑酮、戊唑醇、烯唑醇等化学药剂,利用机动喷雾
防治。
榛子叶枯病可采用百菌清、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化学药剂,利用机动喷雾防治。
5防治效果评价
5.1评价时间
防治后20天~30天。
5.2评价标准
发病株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分别按公式(1)~(3)计算。
P
Pa100%………(1)
Pt
式中:
P——发病株率,%;
Pa——发病株数,单位为株;
Pt——调查总株数,单位为株。
XiFi
A100………………(2)
NFii
式中:
A——病情指数;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11598-1999 提供数据传输业务的公用网之间的分组交换信令系统 1999-11-11
- GB/T 11591-1999 公用数据网中的分组装拆(PAD)设施 1999-11-11
- GB/T 14805.5-1999 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级语法规则(语法版本号:4) 第5部分:批式电子数据交换安全规则(真实性、完整性和源抗抵赖性) 1999-11-11
- GB/T 15843.4-1999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实体鉴别 第4部分:采用密码校验函数的机制 1999-11-11
- GB/T 11596-1999 起止式数据终端进入本国公用数据网的分组装拆(PAD)设施的DCE/DTE之间的接口 1999-11-11
- GB/T 14805.6-1999 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级语法规则(语法版本号:4) 第6部分:安全鉴别和确认报文(报文类型为AUTACK) 1999-11-11
- GB/T 11595-1999 用专用电路连接到公用数据网上的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 1999-11-11
- GB/T 14805.7-1999 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级语法规则(语法版本号:4) 第7部分:批式电子数据交换安全规则(保密性) 1999-11-11
- GB/T 13621-1999 100~1000MHz接力通信系统的容量系列波道配置及设备的主要技术要求 1999-11-11
- GB/T 15843.1-1999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实体鉴别 第1部分:概述 199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