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113-2017 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技术规程
DB22/T 5113-2017 Cement polystyrene mold cavity grillage concrete wall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7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8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
墙体建筑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ementexpansivepolystyrenegranule
formlatticedconcretewallbuildings
DB22/T5113-2017
代替
DB22/T169-2017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2017年05月31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7·长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告
第450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发布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水泥聚苯
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技术
规程》为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22/JT
169-2017,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7年05月31日
前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6年全省工
程建设地方标准和标准设计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
(吉建标[2016]1号)要求,编制单位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经调查
研究,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与符号、基本规定、材料、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
本规程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吉林
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地址:长春市民康路519号,邮政编码130041,Email:
jljsbz@126.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吉林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
本规程参编单位:蛟河市旭升建材有限公司
沈阳春宸新型建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刘红卫杜颖徐振伟钱红宇
彭晓丽贾雪李秀袁善磊
孙福平朱晓东刘今强刘世举
罗辉姚文夏钱惠生陈升
陈永新李春福吴琼冯玉香
赵继东姜恒哲刘晓晴高峰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陶乐然吴雪岭周毅张永楠
赵英鹏胡文武王毅邓家平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规定..........................................................................................4
4材料..................................................................................................5
4.1模壳................................................................................................5
4.2钢筋、混凝土................................................................................6
4.3墙体................................................................................................6
4.4其他材料........................................................................................8
5建筑设计.........................................................................................10
5.1建筑设计.......................................................................................10
5.2构造措施.......................................................................................12
6结构设计.........................................................................................15
6.1一般规定.......................................................................................15
6.2荷载、地震作用和内力分析.......................................................16
6.3截面承载力...................................................................................19
6.4构造措施.......................................................................................20
7施工.................................................................................................27
7.1一般规定.......................................................................................27
7.2模壳安装工程...............................................................................30
7.3钢筋工程.......................................................................................31
7.4混凝土工程...................................................................................31
7.5饰面工程.......................................................................................33
7.6冬期施工.......................................................................................34
8质量检查和验收.............................................................................36
8.1一般规定.......................................................................................36
8.2主控项目.......................................................................................36
8.3一般项目.......................................................................................38
8.4工程验收.......................................................................................41
附录A模壳的规格尺寸...................................................................43
附录B模壳的拼装与组合...............................................................46
本规程用词说明.................................................................................50
引用标准名录.....................................................................................51
条文说明.............................................................................................53
1总则
1.0.1为规范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在建筑中的应
用,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约能源,保证质
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8度,设计基本地震
加速度不大于0.20g的地区,采用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
墙体建造的工业与民用节能建筑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的设计、施工及验
收,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水泥聚苯模壳cementexpensivepolystyrenegranuleform
由聚苯乙烯颗粒、水泥、矿物掺合料、水及复合改性剂等
材料组成,按规格尺寸在工厂内模压而成的单元体,充当格构
式混凝土构架的模板并起保温作用的制品,称为水泥聚苯模壳
(简称模壳)。
2.1.2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cementexpansive
polystyrenegranuleformlatticedconcretewall
由工厂生产的水泥聚苯模壳在施工现场组砌成带空腔的墙
体,并在空腔内配筋并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形成的格构式构架
构成的组合墙体(以下简称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
2.1.3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concrete
具有高流动性、均匀性和稳定性,浇筑时无需外力振捣,
能够在自重作用下流动并充满模壳空腔的混凝土。
2.1.4混凝土格构梁、格构柱concretelatticebeamandcolumn
在水泥聚苯模壳的水平和竖向芯孔内,配置至少一根钢筋,
并浇注自密实混凝土而形成的格构式构架中的水平梁和竖向柱。
2.1.5加强格构柱reinforcedconcretelatticecolumn
芯孔内配置不少于三根纵向钢筋和适量箍筋的混凝土格构
柱。
2.1.6加强格构梁reinforcedconcretelatticebeam
芯孔内配置不少于三根纵向钢筋,并在洞口位置布置适量
箍筋的混凝土格构梁。
2.1.7边缘构件edgeelement
纵横墙体的交接部位、墙体端部以及较大门窗洞口两侧布
置的比加强格构柱截面和配筋还大的竖向构件,属加强结构整
2
体性连接作用的构造措施。
2.1.8耐碱玻纤维网布alkali-resistantfiberglassmesh
由表面涂覆耐碱防水材料的耐碱玻璃纤维制成的网布,简
称耐碱玻纤网布。
2.2符号
2.2.1作用效应
N——轴向力设计值;
M——弯矩设计值;
V——剪力设计值。
2.2.2材料性能
λ——水泥聚苯颗粒导热系数;
k——外墙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
Km——外墙平均传热系数;
D——外墙主体部位热惰性指标。
2.2.3几何参数
t——壁厚度;
b——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截面计算宽度,亦即格构梁柱
的直径;
h——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截面高度,即水泥聚苯模壳厚
度;
A——混凝土墙体截面的等效剪切面积;
Am——混凝土墙体(不包括模壳尺寸)的毛截面面积;
As——单个格构柱或格构梁内的纵向钢筋面积;
Im——墙体(不包括翼缘)的毛截面惯性矩;
IT——墙体考虑翼缘时的截面惯性矩变化量;
bc——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折算厚度;
d——钢筋直径,圆形截面直径。
3
3基本规定
3.0.1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产品的构成材料应由系统供应
商统一提供。
3.0.2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渗透性、透气
性和抗冲击、耐冻融性能,各组成部分应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
且应彼此相容并具有防腐性。
3.0.3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结构的节点与接缝应有牢固连
接措施,且热工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3.0.4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应能适应结构的正常变形,在长
期风荷载和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不应出现裂缝、空鼓、脱落等
破坏现象,并满足抗震设防。
3.0.5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耐火极限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的规定。
3.0.6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规定。
3.0.7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可采用50年。
3.0.8模壳格构式墙体建筑系统的构造由模壳保温和格构梁
柱及边缘构件作为结构组成,外加防护和饰面层。
4
4材料
4.1模壳
4.1.1模壳中聚苯乙烯颗粒的粒径宜为2mm~6mm,且堆积密
度宜为12kg/m3~20kg/m3。
4.1.2水泥宜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
规定的水泥。
4.1.3用于模壳之间粘结的聚氨酯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聚氨酯建筑密封膏》JC/T482的要求。
4.1.4模壳按使用功能不同可分为主模壳、副模壳、配套模壳,
模壳的规格和尺寸详见附录A。
4.1.5模壳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程第8章要求。
4.1.6模壳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4.1.6的要求:
表4.1.6水泥聚苯模壳的物理力学性能
项目单位指标
干表观密度kg/m3≤380
抗压强度MPa≥0.4
劈裂抗拉强度MPa≥0.1
导热系数W/(m.K)≤0.08
吸水率%≤30
强度损失%≤25
抗冻(50次循环)
质量损失%≤5
水蒸气湿流密度g/(m2.h)≥0.85
耐火极限h≥3h
燃烧性能等级-不低于A级
注:表中抗冻性试验按照《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
燃烧性能试验按照《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规定的
方法进行。
5
4.2钢筋、混凝土
4.2.1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延性、韧
性和焊接性能好的且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HRB400级或HRB335
级热轧钢筋;箍筋可采用HPB300级热扎钢筋。
埋在混凝土中的同一构件中的受力钢筋,宜使用同材质的
钢筋。
4.2.2室内地面以下构件、普通剪力墙、楼板、屋面板及圈梁
混凝土应采用普通混凝土。
格构式构架混凝土应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
对3层及以下建筑不应低于C25,对4~6层建筑不应低于C30。
自密实混凝土所用原材料、性能、配合比设计、搅拌、运
输、浇筑、质量及检验方法等均应符合《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
术规程》JGJ/T283的规定。
4.2.3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自密实性指标应符合表4.2.3的
要求,其填充性能等级为SF1,间隙通过性能等级PA2。
表4.2.3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自密实性能指标
项目坍落扩展度(mm)T500扩展时间(s)离析率(%)
指标650±503~20≤20
4.3墙体
4.3.1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中,模壳的粘接拼接应符合下列
要求:
1模壳的拼接可采用横排、竖排或横竖排混合排列;
2模壳拼接后形成的芯孔应连续贯通;
3两墙体相交处应是模壳拼接而形成的芯孔,芯孔中心线
应是两墙体厚度的共同中心线。
4.3.2模壳的墙体构造见图4.3.2-1和4.3.2-2。
6
图4.3.2-1外墙构造
图4.3.2-2内墙构造
7
4.3.3外墙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表4.3.3外墙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项目单位性能指标实验方法
墙体表面无可渗水裂缝,
耐候性-
无粉化、空鼓、剥落现象
墙体表面无可渗水裂缝,
耐冻融(50次)-
无粉化、空鼓、剥落现象《外墙外保温工程
首层10J级,二层及以上技术规程》JGJ144
抗冲击性(外侧)-
3J级
吸水量(g/m2)24h≤500
水蒸气湿流密度g/(m2.h)≥0.85
《建筑和建筑构件
隔声测量第3部
空气声计权隔声
dB≥50分:建筑构件空气
量
声隔声的实验室测
量》GB/T19889.3
《绝热稳态传热性
质的测定标定和防
复合墙体热阻m2.K/W符合设计
护热箱法》GB/T
13475
《建筑构件耐火试
验方法第1部分:
耐火极限h≥3.0
通用要求》GB/T
9978.1
4.4其他材料
4.4.1墙面抹灰砂浆宜为防裂砂浆,其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158的规定。
4.4.2用于装饰的耐碱玻纤网格布的技术性能应符合4.4.2的
规定。
8
表4.4.2耐碱玻纤网格布性能指标
项目单位性能指标试验方法
《增强制品试验方法》
单位面积质量g/m2≥160
GB/T9914.3
耐碱断裂强度保持率
%≥75
(经、纬向)
断裂强度(经、纬向)N/50mm≥1300《胶粉聚苯颗粒外墙
外保温系统材料》
断裂伸长率(经、纬向)%≤5JG/T
158
氧化锆%≥14
氧化钛%≥5.5
4.4.3涂料应与柔性耐水腻子相容,其性能应符合外墙建筑涂
料等相关标准规定。
4.4.4硅酮、聚氨酯和丙烯酸酯型建筑密封膏,其技术性能应
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16776、
行业标准《聚氨酯建筑密封膏》JC/T482和《丙烯酸酯型建筑
密封膏》JC/T484的规定。
4.4.5密封膏背衬材料所使用发泡聚乙烯圆棒或条,其直径按
缝宽的3倍选用。
4.4.6模壳接缝处密封胶与模壳具有相容性,以及规定的抗剪
切和抗伸缩变形能力;同时具有防霉、防水、防火、耐候性能。
9
5建筑设计
5.1建筑设计
5.1.1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的平立面、模数和墙身的定
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面、立面设计应符合抗震设计的有关要求,平面几何
形状宜规则;
2平面的模数宜采用300mm,竖向模数宜采用100mm,
且符合《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规定;减少构件规格
和现场裁割的数量;
3应与其他专业配合进行排块设计,并符合本规程模壳拼
接与组装要求;竖向排块种类不多于两类;
4墙身的定位线应采用混凝土格构柱中心线的定位法,并
设定为定位轴线。
5.1.2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房屋的总高度与总宽度的
最大比值,6度和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
总长度与总宽度之比应小于3.0。
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时,其高宽比应适当减小。
5.1.3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上各种洞口的位置、管线的预埋
与附着、设备与建筑构配件的固定以及各种预埋件等的位置,
均应在模壳拼排的平面、立面图上详细标注,埋入墙体格构梁、
柱的管线等均应与结构设计完全配合。
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上挑出的建筑构配件应与
建筑梁板、墙体格构梁、边缘构件等整体连接。
5.1.4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层结构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设置应分别符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0
GB5000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2基层结构设有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时,应根据缝宽
和位置设置金属盖板,并与模壳连接牢固;
3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55m。
5.1.5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饰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墙体两侧的表面可做抹面胶浆防护层,防护层的厚度宜
为5mm,并压入耐碱玻纤网格布;外墙外侧宜做弹性防水涂料
饰面;外墙内侧和内墙两侧可做聚合物砂浆和涂料饰面;
2从外墙上挑出的建筑构配件及其与模壳的交界处应做
防水、排水处理;
3当墙体位于高湿度房间时(如浴池、卫生间等)墙面应
设防水层。
5.1.6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的屋面排水,除单层外,应
采用有组织的屋面排水系统。
5.1.7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上的门、窗框应与格构梁、柱或
边缘构件等可靠连接。
5.1.8当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的厚度为250mm、墙体两面无
抹灰时,其耐火极限为3h。
5.1.9当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厚度为250mm,两面抹灰总厚
度为10mm时,其计权隔声量可按50dB采用。
5.1.10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的节能设计应执行《严寒
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居住建筑节能
设计标准(节能65%)》DB22/T450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节能65%)》DB22/JT149等规定。
注:外墙主体部分系指除边缘构件、圈梁等热桥部位外的
外墙部位。
5.1.11建筑热工计算时模壳的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取1.15。
5.1.12建筑节能设计应根据当地条件和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有关规定进行内部冷
凝受潮计算,并做好外墙防潮设计。
11
5.1.13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外墙的热工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5.1.13的规定。
表5.1.13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的热工性能
外墙厚格构梁、模壳壁墙体主体部位外墙平均传
序
度柱直径总厚度热系数
号传热系数热惰性
()()()(2
mmmmmm(W/(m2▪K)指标W/(m▪K)
1250160900.562.720.73
23001601400.393.350.51
33501601900.283.980.36
注:外墙厚度不包括两面抹灰(水泥砂浆类材料)厚度。
5.1.14建筑物底层周边直接接触土壤的地面(由外墙内侧算
起2.0m范围内),当室内地坪以下靠外墙不设采暖地沟时,
应进行保温处理。
5.2构造措施
5.2.1模壳拼接宜采用发泡聚氨酯胶粘剂进行粘接,其产生的
水平缝的宽度和竖向缝的宽度宜控制为10mm,粘接面积率不
应少于90%。
5.2.2从外墙挑出的建筑构配件应进行保温处理。
5.2.3对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应采用发泡聚氨酯进行填充。
5.2.4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的外墙外侧不宜采用水蒸
气渗透阻大的密实饰面层。
5.2.5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外墙梁热桥处的保温构造措施见
图5.2.5。
12
图5.2.5外墙梁处保温构造
5.2.6玻纤网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可采用标准网或加强网;
2玻纤网应设在模壳墙体外侧,抹面砂浆层的中间部位;
3标准网应搭接,搭接长度不宜小于80mm;
4玻纤网不得在墙角处搭接,应双面包角,且玻纤网搭接
处距墙角不应小于200mm;
5高度抗冲击部位宜增设一层加强网,增设的加强网应紧
邻模壳墙体外侧的底层玻纤网,底层玻纤网只对接,不搭接,
增设的加强网需搭接;
6门窗洞口的角部,应沿45°角方向增设一层
200mm×300mm的加强网。
5.2.7内外墙的墙角、门窗洞口、腰线、窗台、雨篷、阳台、
女儿墙等上檐部位,宜使用护角条,下檐部位宜使用滴水条。
5.2.8基础梁顶面及室内地面以下墙体两侧应作防水、防潮处
理。在室外地面以下的冻结深度范围内,应在散水坡处设一道
宽度为20mm的水平缝,缝内应采用发泡聚乙烯圆棒或条填塞,
13
并用密封膏防水。
5.2.9屋面保温层厚度应通过建筑热工设计计算确定,并应保
证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
的露点温度。
5.2.10散水坡下应采取防冻胀措施,宜沿外墙地面层铺设宽
度为800mm~1000mm的基础保温层后做混凝土散水坡,保温
层材料厚度可根据需要降低的冻土层厚度,通过热工计算求得。
5.2.11格构式建筑物外墙底部易受外力撞击部位宜设置防护
层。
5.2.12每一楼层可设置水平分隔缝一条,竖向分隔缝宜以开
间为单位设置。
14
6结构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结构应按《建筑结构可靠度
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规定不低于二级安全等级进行设计,
结构重要性系数取值不得低于1.0。
6.1.2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结构均应进行承载能力极
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
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
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内力和变形宜采用线弹性分
析方法计算。
6.1.3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的开间、层高、层数和高度
应符合下列要求:
16度和7度时开间不应大于4.8m;8度时(0.20g)开
间不应大于4.5m;建筑层高不宜大于3.0m;
2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6.1.3的规定;
3当7度(0.15g)建筑场地类别为III、IV类时,按8
度(0.20g)采用表中的数据。
表6.1.3房屋的层数和高度
设防等级高度(m)层数
6度、7度(0.10g)19.06
7度(0.15g)16.05
8度(0.20g)13.04
注:房屋的总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
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从室外地面算
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
6.1.4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变形要求;
2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刚度和承载力应分布均匀,
15
结构平面布置应控制开洞、凹凸,减少扭转影响,不应采用严
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
楼梯、电梯间不宜设在房屋尽端和转角处,且应采用墙厚
不低于160m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
3采用横墙承重为主的结构体系,纵横墙布置宜均匀对称,
平面内宜对齐,竖向宜上下连续,在房屋宽度方向的中部应设
置内纵墙,其累计长度不应小于房屋总长度的60%(高宽比大
于4的墙段不计入);
4结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结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
逐渐均匀变化,不应采用竖向布置不规则的结构,墙体应上下
对齐、连续贯通至房屋全高;
5门窗洞口宜居中且上下对齐,成列布置;洞口面积不宜
大于墙面面积的55%;8度时不宜大于墙面面积的50%;
6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小于900mm,且至少应具有3个完整
的格构柱;墙交接处、端部转角处和较大门窗洞口两侧均设置
边缘构件;墙体内还应设置加强格构柱和加强格构梁;
7结构基础顶面及每一楼面和屋面标高处均布置内、外封
闭圈梁;
8圈梁、加强格构梁与边缘构件、加强格构柱间应可靠连
接,其连接钢筋应具有抗震锚固长度。
6.1.5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立面布置不应采用错层、框
支、转换、连体等复杂结构体系;不应采用单面走廊房屋体系。
6.2荷载、地震作用和内力分析
6.2.1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结构的作用及作用组合应根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
GB50666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确定。
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在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下
应按作用的基本组合计算;在地震设计状况下按作用的地震组
16
合计算。
6.2.2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采用
底部剪力法时,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按多层钢
筋混凝土房屋考虑。
结构的阻尼比取0.05。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取0.85。
6.2.3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房屋结构分析可沿墙轴线分解
为两个方向的平面结构分别进行分析计算,其模壳格构式混凝
土墙体可按混凝土剪力墙考虑,但在墙体弯曲刚度计算时,宜
适当考虑翼缘影响。
6.2.4当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结构作为刚体,验算整体
稳定性时,永久荷载效应区分为起有利作用和起不利作用两种
情况。起不利作用的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
范》GB50009关于永久荷载控制为主和可变荷载控制为主两种
基本组合效应值均应满足不得大于起有利作用的永久荷载标准
值效应的0.8倍。
6.2.5当有地震作用时,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的楼层水
平地震剪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结构楼层各墙体的水平地震剪力,应按照其层间等效侧
向刚度的比例进行分配,靠近楼梯间或边部开洞的墙体地震剪
力可对其分配结果适当调整;
2进行墙体的层间等效侧向刚度计算时,应考虑弯曲变形
和剪切变形的影响,高宽比小于1时可只计算剪切变形影响,
高宽比大于4时不计等效侧向刚度。
6.2.6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的等效剪切刚度和等效弯曲刚
度可分别按下式计算:
GA=0.54h1GAm
EI=0.95h2EIm+EIr
17
式中GA——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的等效剪切刚度;
G——混凝土的剪切模量;
Am——混凝土墙体(不包括模壳尺寸)的毛截面面积,
为墙体截面高度h与宽度b的乘积,不包括翼
缘部分;
EI——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的等效弯曲刚度;
E——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Im——墙体(不包括翼缘)的截面惯性矩,Im=bh3/12;
Ir——考虑墙体翼缘时的截面惯性矩的变化量;
-0.13
h1——墙体的剪切面积系数,h1=0.62n;
-0.23
h2——墙体的惯性矩系数,h2=0.9n;
n——墙体格构柱和边缘构件的总数目;当窗下墙为
水平构件时,按格构梁的总数目计。
6.2.7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轴力计算,可仅考虑其上作用的
竖向荷载。对本层竖向荷载,应考虑实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2/T 1298-2008 桃苗木等级 2008-12-18
- DB32/T 1316-2008 泰半夏栽培技术规程 2008-12-18
- DB44/T 569-2008 水体中呋喃唑酮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 2008-12-31
- DB32/T 1282-2008 “江南紫糯”鲜食糯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2008-12-18
- DB32/T 1304-2008 “苏粉10号”番茄品种 2008-12-18
- DB32/T 1315-2008 海陵深水芹生产技术规程 2008-12-18
- DB32/T 1314-2008 海陵深水芹 2008-12-18
- DB32/T 1269-2008 ESR波谱法-含纤维素辐照食品的检测 2008-12-18
- DB32/T 1312-2008 蛹虫草试管菌种 2008-12-18
- DB32/T 1301-2008 江蔬152番茄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规程 200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