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110-2016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程
DB22/T 5110-2016 Low Impact Development: Rainwater Control and Utilization Engine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7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8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lowimpactdevelopmentstormwater
managementandharvestengineering
DB22/T5110-2016
代替
DB22/T168-2017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2017年5月3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7·长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告
第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
与利用工程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程》为吉
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统一编号:DB22/JT168-2017,自2017
年月日起实施。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7年月日
前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6年全省工程
建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标[2016]1
号)的要求,由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规
划设计;5设施;6施工;7验收;8维护管理。
本规程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长春水生
态海绵城市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
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
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长春市民康路
519号,邮编:130041,邮箱:jljsbz@126.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
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长春水生态海绵城市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中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长春市玛莎建材有限公司
吉林省永宏海绵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吉林省禹虹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劲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吉林恒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宋刚李建国孙炜宁孙宏亮
刘秀丽高爽杨明山王雪松
陈强张宇琦李习洪林承勇
吕琳琪李金泽吴崇民古文光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陶乐然尹军张建秋郑晓光
索智褚毅宫永伟刘志生
杨红孟辉杨义波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5
3基本规定.............................................................................................7
4规划设计.............................................................................................8
4.1一般规定.....................................................................................8
4.2计算公式...................................................................................12
4.3建筑与小区...............................................................................17
4.4城市道路...................................................................................19
4.5绿地广场...................................................................................22
4.6城市水系...................................................................................28
5设施....................................................................................................30
5.1一般规定...................................................................................30
5.2渗透设施...................................................................................31
5.3雨水调节设施...........................................................................38
5.4雨水转输设施...........................................................................39
5.5截污净化设施...........................................................................40
5.6存储及回用设施.......................................................................45
6施工...................................................................................................49
6.1一般规定...................................................................................49
6.2渗透设施...................................................................................49
6.3雨水调节设施...........................................................................61
6.4雨水转输设施...........................................................................62
6.5截污净化设施...........................................................................64
6.6存储及回用设施.......................................................................68
7验收...................................................................................................72
7.1渗透设施...................................................................................72
7.2雨水调节设施...........................................................................85
7.3雨水转输设施...........................................................................88
7.4截污净化设施...........................................................................90
7.5存储及回用设施.......................................................................92
7.6低影响开发设施内绿化部分...................................................95
8维护管理...........................................................................................98
8.1一般规定...................................................................................98
8.2设施维护...................................................................................98
8.3风险管理.................................................................................105
附录A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107
附录B吉林省部分城市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图.........108
附录C吉林省部分城市30年逐年平均降雨量..............................112
附录D吉林省主要城市气候要素一览表.......................................113
附录E吉林省岩土特征一览表........................................................114
附录F下垫面种类径流系数参考表................................................116
附录G吉林省土壤分区概括图........................................................117
附录H各类型土壤pH范围值表.....................................................119
附录J吉林省地区低影响开发设施绿化植物品种推荐表...........120
附录K低影响开发设施内绿化养护等级技术措施和标准...........141
本规程用词说明.................................................................................142
附:条文说明.....................................................................................145
1总则
1.0.1为实现雨水资源化管理,减轻城市内涝,使雨水控制与利用
工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
绿地广场、城市水系等有关“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范畴的低影响开发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
1.0.3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
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低影响开发(LID)lowimpactdevelopment
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
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
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2.1.2雨水控制与利用stormwatermanagementandharvest
指削减径流总量、峰值及降低径流污染和收集回用雨水的总
称。包括雨水滞蓄、收集回用和调节等。
2.1.3低影响开发设施lowimpactdevelopmentfacilities
依据低影响开发原则设计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
工程设施的统称,包括透水铺装、渗井、渗渠、入渗池、生物滞留
设施、植草沟、下沉式绿地、屋顶绿化、干塘、湿塘、人工湿地、
雨水罐、调蓄池、植被缓冲带、砂滤系统等。
2.1.4雨水调蓄stormwaterdetention,retentionandstorage
雨水滞蓄、储存和调节的统称。
2.1.5雨水滞蓄stormwaterretention
在降雨期间滞留和蓄存部分雨水以增加雨水的入渗、蒸发和收
集回用。
2.1.6雨水储存stormwaterstorage
在降雨期间储存未经处理的雨水。
2.1.7雨水调节stormwaterdetention
也称调控排放,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调节)一定量的雨水,
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洪峰径流量、延长排放时间,但不减少排放
的总量。
2.1.8土壤渗透系数coefficientofsoilpermeability
2
单位水力坡度下水的稳定渗透速度。
2.1.9水质预处理设施pretreatmentpractices
为满足低影响开发设施进水要求,用于初步处理雨水径流的设
施。
2.1.10透水铺装地面porouspavement
可渗透、滞留和渗排雨水并满足一定要求的地面铺装结构。
2.1.11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porousconcretepavement
由具有较大空隙的水泥混凝土作为路面结构层、容许路表水进
入路面(或路基)的一类混凝土路面。
2.1.12透水沥青路面porousasphaltpavement
由较大空隙率混合料作为路面结构层、容许路表水进入路面
(或路基)的一类沥青路面。
2.1.13透水基层permeablebase
由粗骨料及水泥基胶结料拌合形成的具备一定透水性要求的
道路基层。
2.1.14透水路基permeablesub-base
路基土透水性满足一定透水率要求的路基。
2.1.15绿化屋面greenroof
在高出地面以上,与自然土层不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
的顶部以及天台、露台上由覆土层和疏水设施构建的绿化体。
2.1.16下沉式绿地depressedgreen
低于周边地面标高、可积蓄、下渗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绿地。
2.1.17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measure
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净化雨
水径流的设施,由植物层、蓄水层、土壤层、过滤层(或排水层)
构成。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
2.1.18渗透池(塘)infiltrationbasin
指雨水通过侧壁和池底进行入渗的滞蓄水池(塘)。
2.1.19渗井drywell
3
渗井指通过井壁和井底进行雨水下渗的设施。
2.1.20湿塘、雨水湿地wetpond,rainwaterwetland
湿塘指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以雨水作为其主要的补水
的景观水体。雨水湿地指以雨水沉淀、过滤、净化和调蓄以及生态
景观功能为主的、由饱和基质、挺水和沉水植被和水体等组成的复
合体。
2.1.21蓄水池reservoir
指具有雨水储存功能和削减峰值流量作用的集蓄利用设施。
2.1.22雨水罐rainwaterbarrelorcistern
也称雨水桶,是地上或地下封闭式的简易雨水集蓄利用设施。
2.1.23屋面集水沟与溢流口roofgutteranddownspout
屋面集水沟包含天沟、边沟、檐沟,溢流口是指为确保集水沟
排水安全的必要措施,限制液位超设置的泄流管口。
2.1.24调节塘regulatingpond
也称干塘,是以削减峰值流量功能为主的一种雨水调节设施。
2.1.25调节池regulatingpool
是用于削减雨水管渠峰值流量的一种雨水调节设施。
2.1.26植草沟grassedswale
一种收集雨水、处理雨水径流污染、排水并入渗雨水的植被型
草沟。
2.1.27渗透管渠infiltrationtrench
具有渗透和转输功能的雨水管或渠。
2.1.28植被缓冲带vegetationbufferstrip
指坡度较缓的植被区,通过植被拦截及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
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的设施。
2.1.29初期雨水弃流设施firstflashdiverionfacilities
通过一定方法或装置将存在初期冲刷效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
降雨初期径流予以弃除,以降低雨水的后续处理难度的设施。
2.1.30人工土壤渗滤设施amendedsoilinfiltrationfacilities
4
通过植被、土壤渗滤的多种理化反应后,使得出水达到回用水
水质指标的雨水设施。
2.1.31流量径流系数dischargerunoffcoefficeinet
形成高峰流量的历时产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
2.1.32雨量径流系数pluviometricrunoffcoefficient
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
2.2符号
V——设计调蓄容积;
H——设计降雨量,参照吉林省各地降雨资料;
Φ——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可参附录F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F——汇水面积;
ti——调蓄池进水时间;
n——雨调蓄池建成运营后的截流倍数;
no——系统原截流倍数;
Qdr——截流井以前的旱流污水量;
β——安全系数,可取1.1~1.5;
D——调蓄量,按降雨量计,可取4mm~8mm;
ψ——径流系数;
α——脱过系数,取值为调蓄池下游设计流量和上游设计流量
比;
Q——过调蓄池上游设计流量;
t——降雨历时;
Q雨——雨水设计流量;
q——设计暴雨强度,参照吉林省各地最新修编的暴雨强度公
式;
ψ——流量径流系数;
Vs——渗透设施的有效调蓄容积,包括设施顶部和结构内部蓄
5
水空间的容积;
V——渗透设施进水量,参照“容积法”计算;
Wp——渗透量;
Ws——渗透设施渗透量;
α——综合安全系数,一般可取0.5~0.8;
K——土壤渗透系数;
J——水力坡降,一般可取1.0;
As——有效渗透面积;
Qin——调节设施的入流流量;
Qout——调节设施的出流流量;
T——计算降雨历时;
6
3基本规定
3.0.1应以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排水防涝、河道水系、道路交通、园林绿地和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
及设计相协调。
3.0.2应根据水文地质、施工条件以及维护管理等因素综合考虑确
定采取保障公众安全的防护措施;工程所用的设施及材料,不得引
起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污染、损害或降低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不得
有碍人体健康和生活环境,并注重节能环保和工程效益。
3.0.3项目建设在不断总结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新技术、
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3.0.4应结合项目所在地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地理条件、经
济、人文等特点,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便于维护管理的原则,
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合理选用材料。
3.0.5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各项设施按照技术类型分
为渗透设施、存储及回用设施、雨水调节设施、雨水转输设施、截
污净化设施等;按照用地类型分为建筑与小区类、城市道路类、绿
地与广场类、城市水系类。
3.0.6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场地规划等要求,针对项目进行基础条件调研,并依据
雨水径流控制率指标进行计算,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及选用材料要
求。
3.0.7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施工时,应注意溢流排放系
统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并重点
对设施规模、竖向、进水设施、溢流排放口、防渗、水土保持、绿
化种植、景观、安全等关键环节进行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
3.0.8应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顺序进行施工,分项工程的施工应符
合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的规定。
7
4规划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编制中应落实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的理念。
4.1.2规划实施过程中,将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指标作为规
划设计条件或者管控制度,作为颁发“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用
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及工程验收的依据。
4.1.3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应根据全省各地的自然地理条
件,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战略,因地制宜进行编制。在编制城镇总体
规划、详细规划、各类专项规划时,应针对本城镇的自然地理特点
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研究和编写相应的规划内容。编写海绵城市
规划,需考虑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
植被、气候气象等内容,以及各地经济投资能力。
4.1.4在开展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时,降雨参数应
根据建设区域内或临近地区降雨资料确定。雨水利用设计降雨量应
按多年平均降雨量计算,吉林省各地区常用典型频率降雨量及年径
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应根据当地气象数据为准,在缺
乏资料情况下可参见表4.1.4。
表4.1.4吉林省部分城市年均雨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参考
年径流总量
505560657075808590
控制率(%)
设长春市7.38.710.312.214.417.220.825.833.1
计辽源市7.79.010.412.114.116.719.924.631.2
降延吉市
雨6.37.38.61011.8141720.926.5
量松原市6.77.99.210.812.614.817.721.626.9
(
m四平市7.89.210.812.715.118.121.926.733.6
m
白城市7.89.210.712.614.817.520.724.730.1
)
白山市7.7910.512.314.41720.224.430.8
临江市78.39.711.413.51619.123.229.1
8
4.1.5对于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在
设计中,应在基于海绵城市规划、城市绿地规划、排水(雨水)防
涝规划等专项规划所提出的目标、基础上,按照径流总量、径流峰
值与径流污染综合控制目标设计相应的低影响开发设施。
4.1.6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建设工程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
则:
1生态型设施优先,源头、小型、分散的设施优先,低成本、
易于维护的设施优先;
2尽可能减小不透水硬化面积,并使用植草沟、渗透池等设施
接纳不透水地面雨水径流;
3结合气候条件,考虑冬季雨雪和冻融等影响因素;
4雨水调蓄建议优先利用绿地与开放性水体(水池、洼地、湖
体、池塘等)为主;
5地区开发或改建时,宜保留原有的天然可渗透地面及水系;
6宜保持现场原有的地形,保持水文特性不变,不应影响周边
水生态环境。
4.1.7应严格执行规划控制的综合径流系数,根据不同种类下垫面
进行解析,并且采用对应的径流系数对场地进行评估计算。
4.1.8应结合当地地质水文情况,进行适宜性分析,下列状况不得采
用雨水入渗系统:
1易发生陡坡坍塌、滑坡灾害的危险路段;
2自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高含盐土等特殊土壤地质路段;
3对居住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场所;
4在已经受到土壤污染的地段。
4.1.9应根据工程岩土勘察报告对项目进行渗透能力评估计算,如
不具备条件可以参考表4.1.9中提供数据进行初步验算。
9
表4.1.9吉林省海绵地层水文地质参数
城渗透系数K含水率孔隙率地貌
土质
市m/dm/sW(%)Φ(%)单元
亚粘土0.005~0.16×10-8~1×10-622.1~25.437.5~51.6台地
黄土0.2~0.53×10-6~6×10-625.2~26.635.7~54.6台地
粉砂0.5~1.06×10-6~1×10-511.50~13.7043.1~45.4阶地
长
春细砂1.0~5.01×10-5~6×10-517.28~30.5540.8~52.4阶地
市中砂5.0~20.06×10-5~2×10-416.6~17.635.6~35.6阶地
粗砂20.0~50.02×10-4~6×10-413.0~16.442.8~45.8阶地
阶地
砂砾石~-4~-3~~
50.0100.06×101×105.116.428.531.2台地
阶地
亚粘土~-8~-6~~
四0.0050.16×101×1022.1825.2546.748.8台地
平
粉细砂0.3~1.53.4×10-6~1.7×10-519.49~21.2245.1~46.2台地
市
砂砾石51.4~127.55.9×10-4~1.5×10-31.24~3.2329.1~41.6阶地
阶地
亚粘土~-8~-6~~
公0.0050.16×101×1017.5422.3041.746.8台地
主
岭中砂9.0~201.0×10-4~2.3×10-416.6~17.635.6~35.6阶地
市
粗砂20.0~25.02.3×10-4~2.9×10-410.36~12.8232.7~42.4阶地
岗地
亚砂土~-6~-6~~
0.20.53×106×1021.3723.0545.049.4阶地
岗地
粉砂~-6~-5~~
0.51.06×101×1011.5013.7043.145.4阶地
松
岗地
原细砂~-5~-5~~
1.05.01×106×1017.2830.5540.852.4阶地
市
淤泥质岗地
~-8~-6~~
亚粘土0.0050.16×101×1020.9024.4042.147.4阶地
岗地
砂砾石~-5~-5~~
2.517.802.9×109.0×1010.021.8535.044.0阶地
扇形
亚粘土~-8~-6~~
0.0050.16×101×1028.5039.2051.562.1地
白
扇形
城粗砂~-4~-3~~
41.781004.8×101.2×1010.8530.0343.149.8地
市
扇形
砂砾石~-3~-3~~
1003501.2×104.1×106.3414.5547.554.6地
延亚粘土0.005~0.16×10-8~1×10-65.50~22.0735.8~49.8盆地
吉砂砾石12.0~25.01.4×10-4~2.9×10-42.32~8.2338.9~50.0盆地
10
续表4.1.9
城渗透系数K含水率孔隙率地貌
土质
市m/dm/sW(%)Φ(%)单元
亚粘土~-8~-6~~盆地
珲0.0050.16×101×105.5022.0735.849.8
115.17~
春砾石1.3×10-3~5.0×10-32.32~8.2338.9~50.0盆地
298.4
台地
亚粘土~-8~-6~~
0.0050.16×101×1025.6437.4753.761.3丘陵
黄土0.2~0.53×10-6~6×10-66.24~31.2535.5~63.3台地
吉阶地
粗砂~-4~-4~~
林25.045.02×106×1015.6827.1935.649.6台地
阶地
砂砾石70.0~99.88.1×10-4~1.2×10-36×10-8~1×10-69.2~50.0台地
丘陵
阶地
亚粘土~-8~-6~~
0.0050.16×101×1025.6437.4753.761.3台地
辽阶地
中砂~-5~-4~~
源5.020.06×102×1016.617.635.635.6台地
15.26~阶地
砂砾石1.8×10-4~2.1×10-41.36~27.789.2~50.0
18.38台地
亚粘土0.005~0.16×10-8~1×10-66.48~7.8429.1~34.3阶地
亚砂土~-6~-6~~阶地
通0.20.53×106×107.1113.8418.423.6
化
细砂1.0~5.01×10-5~6×10-517.28~30.5538.7~40.2阶地
砂砾石28.5~503.3×10-4~5.8×10-41.36~27.7838.9~42.2阶地
亚粘土0.005~0.16×10-8~1×10-66.48~7.8428.9~33.0阶地
阶地
白泥岩--4.82~23.3730.8~50.3
山台地
阶地
泥灰岩~~
--2.845.6029.831.8台地
阶地
亚粘土~-8~-6~~
0.0050.16×101×1025.6437.4738.639.3台地
梅
阶地
河粗砂8.03~9.709.3×10-5~1.1×10-415.68~27.1932.5~39.7
口台地
阶地
砂砾石~-4~-4~~
15.2618.381.8×102.1×101.3627.7840.345.4台地
注:1表中数据由吉林省地质工程勘查院提供;
2含水率为质量比,亚粘土即粉质粘土,亚砂土即粉土;
3在部分地区没有相应的抽水试验资料情况下,渗透系数等参数取值为
经验数值。
11
4.1.10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标准,当地区整体改建时,对于
相同的设计重现期,改建后径流量不超过原有径流量。
4.1.11化工厂、传染病医院、油库、加油站、工业污水处理厂等附
属绿地以及垃圾填埋场等其他绿地,不应采用雨水下渗减排的方
式,应设置雨水截流设施,防止污染水体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4.1.12工程的建设不应降低市政工程范围内的雨水排放系统设计
降雨重现期标准。
4.1.13雨水控制与利用的单项工程应划分单独汇水分区,并进行径
流总量控制计算。
4.1.14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明确提出选用材料的性能指标,并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ZSPTXH 144-2020 潮州菜 椰蓉油角烹饪工艺规范 2020-10-30
- T/CHYY 005-2021 富有机硒浓缩制品的添加和使用规范 2021-05-14
- T/CFCA 0011-2022 熟制原味葵花籽等级评定规范 2022-12-30
- T/YACA 006-2016 雅鱼菜 第6部分:开胃鱼皮 2016-12-20
- T/CZSPTXH 061-2018 潮州菜 宴席菜单的编写 2018-11-02
- T/SPSH 32-2022 顺德菜 银杏猪肚汤 2022-03-23
- T/GMCX 007-2023 高明濑粉餐饮服务规范 2023-09-26
- T/GDFCA 024-2019 农产品种类智能识别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水果 2019-12-11
- T/GDFCA 035-2019 食用农产品追溯系统测试标准 2019-12-18
- T/NTCYHY 003.8-2018 南通十佳古典菜制作技艺 烹子鱼 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