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106-2019 无公害百合生产技术 规程

DB13/T 5106-2019 DB13/T 5106-2019 Non-polluting lily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河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3/T 5106-2019
标准类型
河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1-28
实施日期
2019-12-28
发布单位/组织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38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106—2019

无公害百合生产技术规程

2019-11-28发布2019-12-28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5106—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邢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邢台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林琼、耿新杰、施丽丽、窦玉潭、李梅红、许敏青、夏帅锋、李江涛、王

俊志、李建嫄、徐财旺、杨红涛。

I

DB13/T5106—2019

无公害百合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百合生产技术规程的产地环境、选址、种植前准备、种球种植、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采收。

本标准适用于冀中南浅山丘陵区及其附近环境地理条件相似区域,无公害百合露地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2798.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3部分:蔬菜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13/T608无公害果品肥料使用准则

DB13/T609无公害果品农药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食用百合Ediblelily

百合科百合属鳞茎可作为食品的种类或品种。

3.2

生产用种球Bulbletsforproduction

用于生产商品种球的籽球,包括组培籽球以及不同规格应用于种植生产的鳞茎。

4产地环境

产地的土壤、灌溉用水、空气质量及相关条件应符合NY/T5010要求。

5选址

以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为宜,土壤pH值5.5~7.5,土壤EC值(土

壤可溶性含盐量)不超过1ms/cm。前茬作物为豆科或禾本科植物为宜,不宜与根茎类作物连作,切忌

与百合科植物特别是葱蒜类重茬。

1

DB13/T5106—2019

6种植前准备

6.1整地和土壤处理

土壤杀虫、杀菌参考NY/T2798.3。栽种前深翻土壤25cm以上,整平、整细,消除杂草和秸秆等。

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m3~3m3、饼肥100kg,磷酸二铵30kg~50kg。

6.2种植形式

坡地、丘陵地,灌溉条件不便的地区可整成平畦,畦宽1.0m~1.3m,两畦间开挖宽25cm、深15

cm的排水沟。灌溉条件便利的地区施行垄作。垄高20cm~25cm,垄面宽40cm左右,垄底宽60cm,

垄沟底宽30cm~40cm,垄沟深15cm~20cm,以利排水。

7种球种植

7.1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抗病、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的食用百合,如兰州百合、卷丹及赏食兼用百合新品种‘丹

蝶’、‘京鹤’等。

7.2种球质量

选择鳞片饱满、无病虫、无烂片、无机械损伤、基盘完好的种球。

7.3种植时间

3月中下旬土壤解冻后,种球未发芽前种植;也可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土壤上冻前种植。

7.4种植前种球消毒

用符合DB13/T609规定的杀菌剂、杀虫剂处理种球。

7.5种植密度

依据种球的大小确定种植密度。平畦种植时,鳞茎围径6cm~8cm,采用株距8cm~13cm,行距

15cm~20cm;围径8cm~10cm,采用株距10cm~15cm,行距18cm~23cm;围径10cm~12cm,

采用株距12cm~17cm,行距20cm~25cm;作垄种植时每垄2行,株距15cm。

8田间管理

8.1出苗前管理

种植后浇透水。秋天种植的宜覆盖地膜。

8.2苗期管理

3月上旬至5月上旬,做好中耕除草。出苗后,当苗高15cm左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中耕的深

度4cm~6cm,结合中耕每亩追高氮复合肥(N-P2O5-K2O=22-8-15)30kg,于距百合种球6cm~7cm

处开沟施入。

8.3花蕾期管理

2

DB13/T5106—2019

5月中旬至6月下旬,当可见花蕾伸出时,在晴天的上午和中午及时摘除花蕾,每2d~3d巡查摘

除一次,连续多次及时摘除,摘掉的花蕾要及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可晒干做花茶,也可晒干腌制食用。

有观赏需求的也可保留4~6个花蕾,作为景观或切花应用。

6月中旬施一次冲施肥,每亩用复合肥(N-P2O5-K2O=15-15-15)30kg。同时叶面喷施0.1%螯合铁。

8.4鳞茎速长期管理

花后或摘蕾后,每亩施高钾高磷复合肥(N-P2O5-K2O=10-15-20)20kg~25kg,施肥后浇一次水。

也可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每7d喷1次,连续喷3~5次。7月中下旬进行一次浅中耕除草,

深度3cm~5cm,除草应选择人工或者机械除草。遇高温干旱天气,在傍晚或者早晨浇水。

9病虫害防治

农药施用严格执行DB13/T609的规定,在收获前30d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具体参见附录A。

10采收

当地上部分完全枯萎后宜进行采收。

3

DB13/T5106—2019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