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885-2018 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制作及交付规范

DB50/T 885-2018 The specific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and delivery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formation models

重庆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0/T 885-2018
标准类型
重庆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8-01
实施日期
2018-11-01
发布单位/组织
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重庆市规划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勘察、建造和运维,建设工程范围包括新建、改(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构)筑物及市政工程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大学,重庆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市都安工程勘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重庆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
起草人:
冯永能,明镜,向泽君,何平,姜德义,黄勋,王昌翰,郭微,胡胜利,邓海泉,李长雄,杜逢彬,吕楠
出版信息:
页数:2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10

P13

备案号:61047-2018DB50

重庆市地方标准

DB50/T885—2018

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制作及交付规范

Designinganddeliveringspecificationfor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formation

model

2018-08-01发布2018-11-01实施

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50/T885-2018

目次

目次..............................................................................I

前言............................................................................III

1范围............................................................................4

2规范性引用文件..................................................................4

3术语和代号......................................................................4

3.1术语........................................................................4

3.2代号........................................................................5

4基本规定........................................................................5

5模型基本设定....................................................................6

5.1模型文件命名................................................................6

5.2模型单位和空间基准..........................................................6

5.3模型表达....................................................................6

5.4模型拆分....................................................................6

6模型元素分类与命名..............................................................6

6.1地表信息模型................................................................6

6.2工程地质信息模型............................................................7

6.3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8

6.4模型元素命名................................................................9

7模型深度等级....................................................................9

7.1一般规定....................................................................9

7.2几何信息深度等级...........................................................10

7.3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15

8模型交付.......................................................................18

8.1一般规定...................................................................18

8.2模型交付物.................................................................18

I

DB50/T885-2018

8.3模型数据传递...............................................................18

9模型成果维护与管理.............................................................18

条文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II

DB50/T885-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制定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重庆市勘测院提出。

本标准由重庆市规划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大学,重庆市勘察设计有限

公司,重庆市都安工程勘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重庆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

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永能,明镜,向泽君,何平,姜德义,黄勋,王昌翰,郭微,胡胜利,邓海

泉,李长雄,杜逢彬,吕楠。

III

DB50/T885-2018

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制作及交付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程勘察信息模型的基本设定、模型元素分类与命名、模型深度等级、模型交付及

模型成果维护与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勘察、建造和运维,建设工程范围包括新建、改(扩)建的

工业和民用建(构)筑物及市政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凡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7027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51212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3术语和代号

下列术语和代号适用于本标准。

3.1术语

3.1.1

工程勘察信息模型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formationmodel

基于勘察工作,将反映场地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的相关信息数据集合起来构成的三维数字化模

型,具备数据共享、传递和协同功能。

3.1.2

模型元素modelelement

构成工程勘察信息模型的基本单元,包括模型几何元素及典型属性。

3.1.3

几何信息geometricinformation

用于表达工程勘察对象及拟建物的空间位置及自身形态(如长、宽、高等)的参数。

3.1.4

非几何信息non-geometricinformation

用于表达工程勘察对象及拟建物,除几何信息以外的其它信息,用以描述工程勘察各类信息的本

质特征,如岩性属性、岩土参数、原位测试及其他各种参数信息。

3.1.5

地表信息模型terraininformationmodel

用于反映拟建场地地表以上地形、地物特征等相关信息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为工程勘察信息模型

的组成部分。

3.1.6

工程地质信息模型engineeringgeologyinformationmodel

4

DB50/T885-2018

用于反映拟建场地地表以下工程地质条件及拟建工程主要设计信息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为工程勘

察信息模型的组成部分。

3.1.7

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geotechnicalengineeringdesigninformationmodel

用于反映拟建场地边坡、基坑及地基等相关设计信息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为工程勘察信息模型的组

成部分。

3.1.8

模型深度modeldetaillevel

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制作和交付时所能达到的精细程度,一般取决于所能获得的反映场地地表、工程

地质及岩土工程条件信息的充分程度。

3.1.9

交付物deliverable

在建设工程各阶段,基于工程勘察信息模型的可供交付的勘察设计成果,它不仅包括工程勘察信

息模型本身,还应包括基于信息模型所形成的各类视图、分析表格和说明文档等。

3.1.10

交付过程deliveringprocedure

将符合要求的基于工程勘察信息模型的勘察设计成果,按协议或约定交付业主或委托方的过程。

3.1.11

数据传递datatransmission

依照适当的规程,经过不同的路径,把工程勘察信息模型数据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交互

过程。

3.2代号

GIM——工程勘察信息模型

DTM——数字地面模型

DEM——数字高程模型

CL——模型深度等级

4基本规定

4.1工程勘察信息模型所包括的信息以及交付物应符合工程项目对应阶段的使用需求。

4.2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应充分顾及与地上空间的关联和整合,保持一致性。

4.3工程勘察信息模型信息的输入应保证信息源头的准确性,信息的传递和提取应保证数据链条的完

整性。

4.4工程勘察信息模型的信息应包含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两种类型。

4.5本标准将工程勘察信息模型细分为地表信息模型、工程地质信息模型和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三

大部分。

4.6工程勘察各类元素信息的命名应做到规范、合理、简洁,具备通用性和可扩展性,模型命名在模

型生命周期内应具有唯一性。

4.7工程勘察信息模型的制作与交付深度应综合考虑工程性质、规模、特征、场地复杂程度、工作细

致程度及建模信息的充分度等因素,根据工程实际需求确定。

4.8工程勘察信息模型的成果表达应符合相关专业技术标准要求,并保证成果的完整性、准确性、可

交换性和可维护性。

5

DB50/T885-2018

5模型基本设定

5.1模型文件命名

5.1.1模型文件命名可采用分类编码的方式,按照项目代码-模型深度-模型拆分编号定制3个关键字

段。编码应符合GB/T7027中规定的信息编码的基本原则。

项目代码:与项目勘察报告项目编号保持一致;

模型深度:分为CL100~CL400,根据项目需求选取,详见第7章相关规定;

模型拆分编号:可用0或者m-n表示(n≤m);0代表模型未进行拆分;m代表模型被拆分的数量,

n代表拆分模型编号。

5.2模型单位和空间基准

5.2.1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应采用国际通用单位,并在模型中进行说明。

5.2.2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制作宜采用与实际工程一致的坐标系,并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转换关

系;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或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5.2.3模型内部各组成元素坐标系统应保持一致。

5.3模型表达

5.3.1工程勘察信息模型的图形表达宜参照现行规范、规定及图示图例标准,表达方式应便于信息传

递和协同工作。

5.3.2地表信息模型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地表信息赋予不同色彩、纹理等特征。

5.3.3工程地质信息模型应根据地质元素的属性赋予其材质,每种材质应能体现相对独立的色彩、纹

理、岩性花纹等特征,生成的二维工程地质图件应符合现行规范、规定及图示图例标准。

5.3.4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中地质元素的视觉表达应与工程信息模型保持一致,同时,应根据结构

构件的材料属性、用途等赋予不同材质,每种材质应具有独立的色彩、纹理等特征。

5.4模型拆分

5.4.1对于大型勘察项目,可根据项目需求进行拆分建立,也可在整体模型建立后进行拆分。

5.4.2对于点状工程可按照场地分区或单体建筑进行模型拆分建立;对于线状工程,工程勘察信息模

型宜按照工点进行模型拆分建立。

5.4.3拆分后的模型应保持相对的独立和完整,不影响分析和计算,其范围应包含周围边坡、基坑及

其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管线等。

6模型元素分类与命名

6.1地表信息模型

6.1.1地表信息模型应准确反映拟建场地地表的地形地物特征信息。宜包含空间基准信息、数字地面

模型、水文以及建(构)筑物等。

6.1.2地表信息模型元素分类宜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地表信息模型元素表

类型元素

地表面

地表信息地表水体

地面建(构)筑物

6

DB50/T885-2018

6.1.3地表信息模型的数据来源可采用原始测量数据、数字化地形图、航摄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

等。

6.1.4地表信息模型的范围在平面上应包含委托建(构)筑物范围以及受影响的范围,并符合相关规

范和规定关于确定勘察范围的要求。

6.1.5地表信息模型的精度应根据项目类型和需求确定,并符合相关规范和规定要求。

a)对于点状工程,在整个项目范围内宜保持同一精度;对于线状工程,拟建范围内应保证较高精

度,线路影响范围以外可以采用低精度数据。

b)地表信息模型的精度宜与项目所处勘察阶段相匹配,如项目有更高精度的要求,在保证数据来

源精度的前提下可以提高。

6.2工程地质信息模型

6.2.1工程地质信息模型宜包含拟建场地空间工程地质信息、拟建工程主要设计信息等。

6.2.2工程地质信息模型元素宜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工程地质信息模型元素表

类型元素

地质点

地质界线

地质剖面

地质界面

工程地质条件

地质体

地质构造

地下水

不良地质作用

钻孔

勘探探槽、探井、探坑

物探

原位测试

测试

室内试验

拟建物建(构)筑物

拟建工程环境边坡

基坑边坡

相邻建(构)物基础

相邻建(构)筑

地下洞室

地下管网

7

DB50/T885-2018

6.2.3工程地质信息模型的数据来源包括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拟建建(构)筑物以及相邻建(构)筑

物、地下管网等。

6.2.4工程地质信息模型的平面范围宜与地表信息模型范围一致,空间范围应满足评价需求,并符合

相关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6.2.5工程地质信息模型的精度应根据数据来源精度、项目类型和需求确定,并符合相关规范和规定

要求。

a)对于点状工程,在整个项目范围内宜保持同一精度;对于线状工程,拟建范围内应保证较高精

度,线路范围以外可以采用低精度数据。

b)工程地质信息模型的精度宜与项目所处勘察阶段相匹配,如项目有更高精度的要求,在保证数

据来源精度的前提下可以提高。

6.3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

6.3.1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主要包含边坡、基坑、及地基处理设计信息。

6.3.2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元素主要包括边坡(基坑)工程和地基处理工程等类型涉及的元素,宜

符合表3的规定。

8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