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99015-1998 纺织通用电控设备技术规范
FZ/T 99015-1998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general textile electric-driving controlgear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8年01月
-
2020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纺织总会纺织机电研究所、太仓纺织仪器厂、常州纺织仪器厂
- 起草人:
- 曹军梅、唐益群、梁江平
- 出版信息:
- 页数:22页 | 字数:4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Fz/'r99015一门998
前言
根据中国纺织总会1996年纺织机械与器材标准制(修)订计划的要求,对纺织通用电控设备技术规
范进行制定。
本标准中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3797-89((电控设备第二部分装有电子器件
的电控设备》,GB12668-90((交流电动机半导体变频调速装置总技术条件》,GB/T5226.1-1996工《
业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其中有关电磁试验部分,参照GB/T13926.2-92工《业
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静电放电要求》,GB/T13926.4-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
电磁兼容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要求》,GB8616-88工《业过程控制系列用时间比例控制器性能评定
方法》结合纺织行业目前实际生产情况制定。
本标准从1998年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技术装备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纺织总会纺织机电研究所、太仓纺织仪器厂、常州纺织仪器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军梅、唐益群、梁江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纺织通用电控设备技术规范FZ/T99015-1998
Technicalregulationsofgeneral
textileelectric-drivingcontrolgear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通用电控设备的技术要求、电控设备的保护、等电位接地、检验、标志、包装、运输
与存放·
本标准论及的电控设备是从机械电气设备的电源引人处开始的。本标准适用的电控设备,其额定电
it不超过1000Va.c.或1500Vd.c,额定频率不超过200Hz。对于较高电压或频率,需满足特殊要求
2引用标准
F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56一93标准电压
GB/T762-1996标准电流
GB/T1980--1996标准频率
(B4208-93外壳防护等级
GB4588.1一4588.2-84印制板技术条件
(;川T5226.1-1996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li8616--88工业过程控制系列用时间比例控制器性能评定方法
GB/T13926.4-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电决速瞬变脉冲群要求
FZ/T90045-93纺织机械产品型号的编制和管理
FZ/T90054--94纺织机械仪器仪表产品包装
FZ/T90072-95纺织机械电气设备用控制柜尺寸系列
要求
3.1型号与基本参数
3门.1型号
设备的产品型号应符合FZ/T90045的规定。
3.1.2额定电压
设备的额定工作电压应符合GB156的规定
、1几:几体选用时应由产品标准作出明确规定
I1.3额定电流
设备的额定电流值应符合GB/T762的规定
卜共体选用时应山产品标准作出明确规定
3.1.4额定频率
中国纺织总会1998一01一20批准1998一02一01实施
Fz/'r99015一1998
设备的额定频率应符合GB/T198。的规定。
注:具体选用时应由产品标准作出明确规定
3.2一般使用条件
符合本标准的电控设备均为户内安装,并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3.2.1环境温度
密封的电气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在环境空气温度5-40'C范围内,且24h平均温度应不超过35'Ca
外露的电气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在环境空气温度5-55'C范围内,且24h平均温度应不超过50'Co
3.2.2湿度
电气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在相对湿度30%-95%范围内(无冷凝水)。
要求采取正确的电气设备设计来防止偶然性凝露的有害影响,必要时采用适当的附加设施(如内装
加热器、空调器、排水孔)。
3.2.3污染
电控设备应适当保护,以防固体物和液体的侵入。
若电控设备安装处的实际环境中存在超量污染物(如灰尘、酸类物、腐蚀性气体、盐类物)时,供方与
用户可能有必要达成专门协议。
12.4海拔高度
电控设备应能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正常工作。
3.2.5振动、冲击和碰撞
应通过选择合适的设备,将它们远离振源安装或采取抗振措施,以防止(由机械及其有关设备产生
或实际环境引起的)振动、冲击和碰撞的不良影响。
3.2.6交流输人电源
a)电压持续波动不超过士lo%i短暂波动不超过士15%.
b)频率波动不超过士2000
3.3特殊使用条件
a)环境温度、湿度、海拔不符合3.2.1,3.2.2,3.2.4的规定。
b)温度或气压的急剧变化,在设备内部可能产生异常的凝露。
c)空气被尘埃、烟雾、腐蚀性或放射性微粒、蒸气或盐雾严重污染。
d)暴露在强电场或强磁场中。
e)暴露在高温中,例如受太阳或火炉的辐射。
f)受霉菌或微生物侵蚀。
9)安装在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场所。
h)遭受剧烈振动、冲击或颠簸。
1)安装在设备的工作容量或元件的分断能力受到影响的地方,例如装在机器里或嵌入墙中。
j)其他的特殊使用条件。
上述特殊使用条件无论存在哪一种,用户均应在订货时提出,并与制造厂协商解决。
3.4一般要求
3.4.1元、器件
设备中所装用的元、器件,必须符合自身的相应标准。
所有元、器件的选用应符合相应产品技术条件的要求。不仅要考虑到正常工作条件下的使用,而且
还要考虑到设备在最不利条件下的使用。
3.4.2印制板
设备中所装用的印制板,应符合GB4588.1^4588.2的规定。
3.4.3导线颜色
Fz/T99015一1998
设备中所用导线的颜色,应符合GB/T5226.1的规定。
3.4.4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
设备中所用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应符合GB/T5226.1的规定。
3.4.5控制单元
设备中所用的控制单元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试验考核条件。对各类电子电控设备所用的控制单元,
应在该设备的产品标准中作出相应的规定。
3.4.6操作件运动方向
设备中所用的操作件运动方向,应符合GB/T5226.1的规定。
3.5性能指标
3.5.1电气性能指标
用以表征电力电子调速系统性能的有关指标,如转速变化率、调速范围、稳速精度、连续运转时间等
应在各有关产品标准中给以明确规定。
3.5.1.1转速变化率与相对于额定转速的转速变化率
3.5.1.1.1转速率化率:是指在某一指定转速下,负载由空载(一般应不大于额定负载的10%)到额定
负载变化时,空载转速n。和额定负载下的转速,之差与额定负载下的转速n之比的百分数。
转速变化率:可用式((1)计算:
月。一”
二二二一X100·..·····。‘··..·.··········,········,…(1)
S(yo)
月
式中:no—在某一指定转速下,当实际负载为空载(不大于额定负载的10%)的转速,r/min;
n—在某一指定转速下,当实际负载为额定负载时的转速,r/min,
转速测量可采用测速仪。
3.5.1.1.2相对于额定转速的转速变化率:.是指在某一指定转速下,负载由空载(不大于额定负载的
10写)到额定负载变化时,空载转速n。和额定负载下的转速n之差与额定转速n.之比的百分数
相对于额定转速的转速变化率s。可用式((2)计算:
九0一n
二二二一火100..。。···.·.··……。·······……(2)
。‘(%)
刀亡
式中:、—电动机的额定转速。
注
l上面所指的“负载”一词是指从设备输出给电动机的主电路电流而不是指其输出功率(下同)。
2两种转速变化率的定义应在产品标准中明确选定
3.5.1.2调速范围(调速比)
调速范围D是指在额定负载下,转速变化率:不大于规定值时,从最高工作转速n.。到最低工作转
速,。。的可调范围。
调速范围D可用式((3)计算:
D二nn-,.".·。。。‘.,·。,,·····.,··,’“··,······一(3)
式中:n.—符合规定的转速变化率时最高工作转速,r/min;
、.n—符合规定的转速变化率时最低工作转速,r/min.
3.5.1.3稳速精度
如果对设备的稳速精度s有特定的要求,则应测量设备的稳速精度。
试验时应使设备在规定的调速范围内的某一指定转速下连续运行,供电电压和频率在规定的允差
范围内变动,且使设备在规定的负载条件下(若无特殊要求,电源扰动与负载扰动不同时叠加)。然后按
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短时平均速度n的测量,稳速精度s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a)按n。的最大值n-。和最小值n,,用平均值方法计算,即:
Fz/'r99015一1998
a(Y',一恤圣孟2n,111}-x100…(4)
式中:n"—电动机额定转速
b)按方均根值方法计算,且p
a=一‘’。二。…。.·.··……。··········……
.IM-郭一‘Emn);z
…(5)
刀尸
式中:m-一一在连续运行时间中的采样总次数。
转速测量仪器应基于表征电动机转角的脉冲的计数和计时的原理,每个短时平均速度的脉冲采样
时问以秒计,连续运行时间以数十分或小时计,采样间隔(可等于或大于采样时间)决定于所需采样总次
数,两种计算方法应由产品标准或与用户的协议确定
在规定的转速下所测得的稳速精度,均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注当供需双方有争议时,以方均根值方法仲裁
3.5门.4频率(速度)调节范围
电源电压为95%-110%额定值,输出为额定电流时,测量输出频率的上限值介和下限值丸,按式
(6)计算输出频率(速度)调节范围。
输出频率(速度)调节范围_f.··..·..·..·..·················……(6)
J_
在调节范围内,被控电动机均能保持稳定的运行。在最低输出频率时,应能持续地输出额定电流口在
最高输出频率时,应能输出额定电流或额定功率。
3.5.1.5频率(速度)稳定精度
按产品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变化范围和试验时间,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对额定输出频率介测量若干
个值,取其中最大值fl.。和最小值f.Im;.,按式((7)计算频率(速度)稳定精度。
儿一介mD1
人一
频率(速度)稳定精度(%)二x100·················。·。··。。…(7)
+f-..
3.5门.6压频比(U/f)
电源电压为95%-110环额定值,输出为额定电流时,测量输出频率调节范围内不同频率下的输出
电压,并作出输出电压与输出频率的特性曲线(U-f),
3.5.2噪声
设备(指单柜)在正常工作时所产生的噪声,应不大于声压级80dB(A计权)。
注:对于不需要经常操作、监视的设备,经制造厂与用户协议,其噪声可高于上述数值。
3.6冷却
制造厂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采取适当的冷却方式,如自然冷却或强迫风冷等。
3.7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设备中不等电位的裸导体之间,以及带电的裸导体与金属零、部件或接地零、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
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表1的规定。
表1mm
额定绝缘电玉U额定电流(63A额定电流>63A
V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爬电距离
蕊60
>60-300
189
Fz/T99015一1998
表1(完)
额定绝缘电压U;额定电流(63A额定电流>63A
V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爬电距离
>300-660612814
>660-80010141020
>800-15001420}
注:作为设备组成部件的电气元件及自成一体的单元,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各自标准的规定
3.8绝缘电阻与耐压试验
3.8.1绝缘电阻
在动力电路导线和保护接地电路间施加500Vd.c.时测得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Ma.
3.8.2耐压试验
电控设备的所有电路导线和保护接地电路之间应经受至少15时间的耐压试验,打算工作在或低
于PEL,V保安特低电压的电路除外。
3.9温升
设备内部各部件的温升用热电偶法或其他校验过的等效方法测量,不得超过表2的规定。
表2K
设备内部的部件母线材料及被搜层温升
电器元件及电力半导体器件符合元件的各自标准
铜、无被贾层60
连接于一般低压电器的铜、搪锡65
母线连接处的母线铜、镀银70
铝、超声波搪锡55
铜、无被覆层45
连接于半导体签件铜、搪锡55
母线连接处的母线铜、镀银70
铝、超声波搪锡35
与半导体器件相接的塑料绝缘
45
导线或橡胶绝缘导线
连接到发热件(如管形电阻、板形电阻、瓷盘电阻等)上的导线应从侧下方或下方引出,并需剥去适
当长度的绝缘层,换套耐热瓷珠,使导线绝缘端部温升不超过65`C,
装于自冷封闭式柜内的电气元件、电子器件等与水平安装的管形电阻之间需保持的最小间距及发
热件导线需要剥去的绝缘长度,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
电控柜内不允许有火花,局部温升不超过45'C,
3.10电磁兼容性
设备应能承受来自电网和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包括电快速瞬变干扰、静电放电干扰、电源畸变)。
同时,设备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采用适当的滤波器和延时装置,或者选择一定的功率电平,以及合理的布线(如采用绞线、屏蔽线、
分束或交叉走线、隔离线或屏蔽等),可以避免静电和电磁干扰。
3.10.1电快速瞬变干扰试验电压:脉冲列干扰试验电压(在电源上)不小于1000V,
3.10.2静电放电干扰试验电压:接触式不小于8000v,间接式不小于15000V.
FZIT99015一1998
3.10.3电源畸变试验电压应由产品标准作出明确规定。
a)电源短时中断
交流供电的控制器,中断时间为10,20,200,1000ms,
直流供电的控制器,中断时间为:5,20,200,1000ms.
b)电源降低
将电源电压降低到公称值的80%,并保持5so
4电控设备的保护
4.1概述
本章详述了电控设备的保护措施:
—由于短路而引起的过电流;
一一过载;
-一异常温度;
一一失压或欠电压;
-一一机械或机械部件超速。
4.2过电流保护
机械电路中的电流如超过元件的额定值或导线的载流能力.则应按下面的叙述配置过电流保护使
用的整定值在4.2.9中详述。
4.2.1电源线
除非用户另有要求,否则电控设备供方不负责向电控设备电源线提供过电流的保护器件。
电控设备供方应在安装图上说明选择这种过电流保护器件的必要数据。
4.2.2动力电路
除了接地的中线外,所有导线应按4.2.9适当选择防护过电流的保护器件。过电流的检测和切断器
件应装设在所有带电导体电路中。
如果采用接地的中线,若其截面积不小于有关相线,则在中线上不必设置过电流检测和切断器件。
对于截面积小于有关相线的中线,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IT系统中,建议不采用中线。然而.如果采用中线时,一般有必要为其提供过电流保护。
注:7T系统是指电源与地绝缘或通过阻抗连接,而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则接地的系统.
4.2.3控制电路
直接连接电源电压的控制电路和由挖制电路变压器供电的电路,其导线应依照4.2.2配置过电流
保护。
通过变压器供电的控制电路,副边线圈一侧接保护接地电路,过电流保护器件仅要求设在另一侧电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ASMES 80-2022 染整加工纺织品质量要求 2022-08-02
- T/YDNM 007-2023 亚东羊毛毯加工技术规范 2023-06-20
- T/CCTA 20202-2022 本色布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 2022-09-29
- T/ZZB 1117-2019 塑料粗纱筒管 2019-06-06
- T/CCTA 40802-2020 超高弹牛仔布 2020-12-15
- T/QGCML 760-2023 特黑织物均匀染色 2023-04-22
- T/BGDS 0002-2023 旅行箱包 2023-07-05
- T/ZZB 1353-2019 高速纺丝用有光聚己内酰胺切片 2019-11-15
- T/CNHSA 002-2020 “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面巾 2020-09-21
- T/CASME 1312-2024 防蚊型地毯 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