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2078-2023 红火蚁监测与防控技术规程
DB42/T 2078-2023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ques for Red Fire A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X31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2078—2023
红火蚁监测与防控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monitoringandcontrolofSolenopsisinvicta
2023-07-27发布2023-09-27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2/T2078—2023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流程图.............................................................................1
5监测...............................................................................2
6检疫方法...........................................................................3
7防控...............................................................................3
8防控效果评价.......................................................................5
9安全保护...........................................................................6
10档案管理..........................................................................6
附录A(资料性)红火蚁的形态特征、蚁巢和危害特征.....................................7
附录B(资料性)红火蚁采集方法.......................................................9
附录C(资料性)红火蚁监测记录表....................................................10
附录D(资料性)红火蚁防治推荐药剂..................................................12
附录E(资料性)红火蚁防控效果评价表................................................13
I
DB42/T207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华中农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武汉市蔡甸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求应、刘元明、杭行、方国斌、张凯雄、雷朝亮、郭子平、秦仙姣、朱汉桥、
康立冬。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027-87665281;对本文件的有
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华中农业大学,联系电话:027-87282113,邮箱:
qyhuang2006@。
III
DB42/T2078—2023
红火蚁监测与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红火蚁监测、检疫方法、鉴定方法、化学防控与防治效果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区域内红火蚁的监测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GB/T17980.149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49部分:杀虫剂防治红火蚁
GB/T20477红火蚁检疫鉴定方法
GB/T23626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
GB/T23634红火蚁检疫规程
NY/T2415红火蚁化学防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流程图
红火蚁监测与防控程序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红火蚁监测与防控程序流程图
1
DB42/T2078—2023
5监测
准备
对当地疑似出现红火蚁地区进行访问踏查,收集整理访问所得红火蚁的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
以制定明确的监测计划。
监测用品包括:GPS仪、监测瓶、放大镜、解剖镜、挖掘工具、长度大于80cm的木棍(竹竿、铁丝
等)、镊子、指形管、样品袋、标签、记录笔、75%乙醇、诱饵(如火腿肠)等。
区域类型划分
对当地疑似出现红火蚁的地区进行访问调查和踏查,根据调查结果划分红火蚁发生区和未发生区。
发生区为发生疫情的区域和发生疫情区域的周边地段,未发生区为疫情发生区连通的交通道路沿线以
及最近两到三年从红火蚁发生区调入高危险物品(包括草皮、绿化植被、栽培介质、回收废品、运载工
具等)的地区。
地点类型
草坪、绿化带、苗圃、果园、荒地、堤坝、垃圾场、废品回收加工场、高尔夫球场、仓库以及可能
调入绿化植被、回收废品、木材、肥料等的场所。
监测时期
红火蚁发生、活动活跃时期为最佳监测时期,一般在3~11月,气温为18℃~35℃时开展监测,
各地可根据当地气温气候情况调整确定相应的最佳调查时期。
监测方法
5.5.1要求
红火蚁疫情监测方法按照标准GB/T23626执行。
5.5.2发生范围调查监测
访问调查
访问当地居民,走访当地医院诊所,了解当地是否出现过蚂蚁叮蛰伤人事件。
访问当地农事操作人员及绿化植被维护人员,是否看见地面有隆起的蚁巢以及触碰蚁巢后是否有
蚂蚁迅速出巢进行攻击。
访问当地检疫及管理人员,近年来是否从红火蚁发生区调入过高风险物品,若有调入记录,确定具
体调入物品及调入地点。
每个社区或行政村随机访问调查至少10人以上,记录可疑蚁害发生地点、发生时间。访问调查过程
中发现的可疑地点进行重点踏查。
踏查
在访问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在调查区域内查看,同时用木棍等(长度大于80cm)拨开障碍物观察
有无可疑的蚁丘。如有蚁丘,则用铁丝等插入蚁丘5cm~10cm,观察是否有蚁群迅速出巢并表现出攻
击行为的现象。当发现可疑蚂蚁时,结合对周围蚁巢形态以及蚂蚁行为特征观察等进行跟踪调查。采集
可疑蚂蚁标本进行鉴定,现场鉴定或送室内鉴定参照附录A,采集方法见附录B。
2
DB42/T2078—2023
访问调查后填写访问调查记录表(见表C.1),经鉴定确认为红火蚁的蚂蚁标本要填写《红火蚁调
查记录表》(见表C.2),并用GPS仪对发生区进行准确定位,并按照发生区的要求进行监测。将红火蚁
巢体的定位信息用于绘制红火蚁发生分布图。
5.5.3发生动态调查监测
诱饵制作及用量
将新鲜火腿肠作为红火蚁的诱饵。将火腿肠切成约1cm厚、直径2cm的薄片,放入专用或自制的监
测瓶中进行诱集。
监测瓶的放置与使用
发生区内的所有村庄或社区都应放置监测瓶进行监测,每个村庄或社区每种类型的场所设置3个以
上监测点,每点面积100m2以上。每个监测点随机放置5个监测瓶,应放置在隐蔽处且有蚂蚁活动的区
域,瓶与瓶之间相距10m以上,随机放置。对于条状的区域(如绿化带)则每10m左右放置1个监测瓶。
将监测瓶置于地面30min后,收集诱集到的蚂蚁,进行鉴定和计数,必要时制成标本。经鉴定确认
为红火蚁后填写《红火蚁诱集监测记录表》(见表C.3)。
鉴定方法
5.6.1要求
红火蚁鉴定方法按照标准GB/T20477执行。
5.6.2形态鉴定
将可疑蚂蚁用75%酒精浸泡制成标本,带回实验室作进一步鉴定。如果调查监测单位不具备鉴定种
类条件,应送省级植物检疫站或省级植保站授权鉴定的实验室”进行鉴定。送检时详细填写《疑似红火
蚁样本送检表》(见表C.4)。首次鉴定的标本须妥善保存,标明采集时间、地点和采集人。
5.6.3分子鉴定
取2头调查取样的蚂蚁标本进行DNA提取,对红火蚁的线粒体COI基因(mitochondrialCOIgene)片
段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选取COI基因PCR扩增的上下游引物之间的片段测序结果,红火蚁的线粒体红
火蚁相关基因信息编号为GeneID:9977802;红火蚁COI基因具体序列编号为NCBIReferenceSequence:
NC_014672.1。采集样本完成COI基因测序后,将测序结果登录NCBI官网与红火蚁COI基因序列进行比
对,可以得到基因大小、序列比对信息,进一步确定是否为红火蚁。
监测报告
在红火蚁发生区,根据访问调查、踏查及发生动态调查监测结果确定红火蚁发生程度。
6检疫方法
红火蚁检疫方法按照标准GB/T20477执行。
7防控
防控策略
3
DB42/T2078—2023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根据红火蚁发生危害规律,采取
“以科学监测为基础,坚持防控和阻截并重”的防治策略,合理利用植物检疫、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
化学防治等措施,科学精准控制红火蚁的扩散与危害。
植物检疫
7.2.1要求
农业植物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L/T 695-2014 电站钢制对焊管件 2014-03-18
- DL/T 1339-2014 火电厂煤炭破碎缩分联合制样设备性能试验规程 2014-03-18
- DL/T 1332-2014 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现场低频试验方法测量导则 2014-03-18
- DL/T 718-2014 火力发电厂三通及弯头超声波检测 2014-03-18
- DL/T 763-2013 架空线路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 2013-03-07
- YB/T 4317-2012 连铸保护渣分类 2012-12-28
- YD/T 2673-2013 面向舆情分析的互联网数据采集与交换格式定义 2013-10-17
- DL/T 1319-2014 循环流化床锅炉测点布置导则 2014-03-18
- MZ/T 043-2013 房屋受灾损坏程度现场识别 2013-12-04
- YD/T 2507.5-2013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 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5部分:公共传输信道数据流的数据传输和传输信令 201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