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755-2018 森林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DB35/T 1755-2018 Forest tourism resourc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T 1755-2018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4-03
实施日期
2018-07-03
发布单位/组织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福建省林业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术语与定义、分类类型,森林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技术与方法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各类型森林旅游区(点)的森林旅游资源普查、规划设计调查、森林旅游资源管理调查和开发利用调查。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起草人:
刘友多、万泉、张文元、张晓萍、肖海苏、黄培森、陈绍玲、沈辉、洪志猛、郑开基、王念奎、叶海燕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0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755—2018

森林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offoresttouristresources

2018-04-03发布2018-07-03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1751—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森林旅游资源分类..................................................................1

5森林旅游资源调查..................................................................3

6森林旅游资源评价..................................................................4

7成果与质量要求....................................................................6

附录A(规范性附录)森林旅游资源单体景观调查内容......................................9

附录B(规范性附录)森林旅游资源区域总体调查内容.....................................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森林旅游资源单体景观调查评价表格式...............................14

附录D(规范性附录)森林旅游资源区域总体调查评价表格式...............................15

附录E(规范性附录)森林旅游资源景观调查评价表填写技术要求...........................16

附录F(规范性附录)森林旅游资源单体景观现状调查统计表格式...........................20

DB35/T1751—2018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友多、万泉、张文元、张晓萍、肖海苏、黄培森、陈绍玲、沈辉、洪志猛、

郑开基、王念奎、叶海燕。

II

DB35/T1751—2018

森林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术语与定义、分类类型,森林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技术

与方法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各类型森林旅游区(点)的森林旅游资源普查、规划设计调查、森林旅

游资源管理调查和开发利用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8005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CJJ67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森林旅游资源foresttourismresources

森林资源及其环境要素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相应的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物质和因素。

3.2

森林旅游资源调查foresttourismresources

按照森林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森林旅游资源单体和调查区域进行的研究与记录。

3.3

森林旅游资源类型typesofforesttourismresources

按照森林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各种单位或单元。

3.4

森林旅游资源单体objectsofforesttourism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森林旅游资源类型的单独个体。

3.5

森林旅游资源评价evaluationofforesttourismresources

按照森林旅游基本资源类型所共同拥有的因子,对森林旅游资源单体和调查区域进行的价值和程度

的评价。

4森林旅游资源分类

1

DB35/T1751—2018

4.1分类原则

按照主导性、稳定性、类似性原则,对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进行划分。

4.2分类对象

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森林旅游资源。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4.3分类结构

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3个层次。见表1。

表1森林旅游资源分类表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山丘型旅游地、谷地型旅游地、沙砾石地型旅游地、滩地型旅游地、奇异自然现象、

综合自然旅游地类

然标志地、垂直自然地带

断层景观、褶曲景观、节理景观、地层剖面、钙华与泉华、矿点矿脉与矿石积聚

沉积与构造类

地、生物化石点

地文

凸峰、独峰、峰丛、石(土)林、奇特与象形山石、岩壁与岩缝、峡谷段落、沟壑

资源地质地貌过程形迹类

地、丹霞、雅丹、堆石洞、岩石洞与岩穴、沙丘地、岸滩、湿遗地貌

重力堆积体、泥石流堆积、地震遗迹、陷落地、火山与熔岩、冰川堆积体、

自然变动遗迹类

冰川侵蚀遗迹

岛礁类岛区、岩礁

江河溪流类风景河段、漂流河段、人工运河、暗河河段、古河道河段

湖泊水库类天然游憩湖区、人工湖(水库)区、潭、池

水文泉井景观类名泉水、古井、地热与温泉、观光矿井、观光矿坑

资源海湾海域类海湾风景、海域景观、沙滩、涌潮现象

湿地景观类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

瀑布类悬瀑、跌水

亚热带针叶林景观、常绿阔叶林景观、针阔混交林景观、落叶阔叶林景观、常绿落

森林植被景观类叶阔叶混交林景观、山地矮林景观、灌丛景观、竹林景观、经济林景观、沿海防护

林景观、草地景观

生物高山草甸类高山草甸

资源古树名木类古树、名木

珍稀植物类奇异花木、异草、珍稀保护植物

野生动物类水生动物、陆地动物、鸟类、蝶类,及其栖息地

动植物候季相类动植物春季景观、夏季景观、秋季景观、冬季景观

园林主题类历史名园、植物园、动物园、庭宅花园、专类游园、陵园墓园、其他园景

风景建筑、民居宗祠、文娱建筑、商业服务建筑、宫殿衙署、纪念建筑、工交建筑、

古今建筑类

人文工程构筑物、其他建筑

资源历史古迹类遗址遗迹、摩崖题刻、石窟、雕塑、纪念地、游娱文体场地、名人故居

民俗风情类节假庆典、民族民俗、神话传说、民间文艺、地方人物、民族服饰

宗教文化类宗教建筑、宗教礼仪、宗教艺术

2

DB35/T1751—2018

表1(续)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地方特产类菜品饮食、土特产、工艺品、其它物品

人文资

人文活动类名人事件、艺术作品、民俗、节庆、其它人文活动

森林文化类树文化载体、花文化载体、竹文化载体、茶文化载体、其它森林文化载体

天象光现象类日月星辰观察地、光环现象观察地、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

资源天气与气候现象类云雾多发区、避暑气候地、避寒气候地、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物候景观

5主类27亚类142基本类型(小类)

5森林旅游资源调查

5.1调查方法

5.1.1实地勘察法

调查人员通过实地观察、踏勘、测量、登录、填绘、摄像等形式,获得分布位置、数量、特色、特

点、类型、结构、功能、变化规律、价值等,并通过专业人员的感性判断和客观分析,得出评价意见。

5.1.2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卡片、表格等,通过面谈、电话、邮寄、留置问卷等形式进行询问访谈,获取森林旅游

资源的资料信息。

5.1.3资料收集法

收集森林旅游资源的各种现有信息数据和情报,选取与调查项目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预测、统计、

研究,获得森林旅游资源的客观信息。

5.1.4数据分析法

采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现代测量技术、物探技术等方法,测定单体和调查区森林

旅游资源的位置、范围、大小、面积、体量、长度等,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5.2调查内容

5.2.1单体景观调查内容

单体景观调查内容见附录A。

5.2.2区域总体调查内容

区域总体调查内容见附录B。

5.3调查步骤

5.3.1基本要求

5.3.1.1调查范围

3

DB35/T1751—2018

根据主管部门或业主的要求确定调查范围。

5.3.1.2调查目的

摸清资源现状,建立森林旅游资源档案。

5.3.1.3质量要求

保证成果质量,强调整个运作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客观、简洁、量化。

5.3.2调查准备

5.3.2.1确定机构与人员

调查组由森林旅游、林学、环境保护、地理学、生物学、建筑、园林、历史文化、旅游管理等方面

的专业人员组成,对调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准备实地调查所需的设备。

5.3.2.2资料收集

收集与森林旅游资源单体景观及其赋存环境有关的各类文字描述资料,包括地方志书、乡土教材、

森林旅游区与旅游点介绍、规划与各有关专题报告等;各类图形资料、专题地图、照片、影像等资料;

准备实地调查所需的技术资料、图纸、表格等。

5.3.3外业调查

5.3.3.1划分调查小区

将调查区划分为若干个调查小区。

5.3.3.2确定调查路线

按实际要求设置,一般贯穿调查区内所有调查小区和主要森林旅游资源单体景观所在的地点。

5.3.3.3选定调查对象

选定下述单体进行重点调查:具有旅游开发前景,有明显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森林旅游资源单

体;集合型森林旅游资源单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表调查区形象的森林旅游资源单体。

对下列旅游资源单体暂时不进行调查:明显品位较低,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与国家现行法律、

法规相违背的;开发后有损于社会形象的或可能造成环境问题的;影响国计民生的;某些位于特定区域

内的森林旅游资源单体。

5.3.3.4填写调查表

每一单体填写一份“森林旅游资源单体景观调查评价表”;按确定调查区域填写一份“区域森林

旅游资源总体调查评价表”。填写要求与填写格式见附录C、附录D、附录E。

6森林旅游资源评价

6.1单体景观资源评价

6.1.1评价体系

4

DB35/T1751—2018

依据森林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值;评价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2个级别;评价项

目为资源价值、资源影响度、附加分。

6.1.2计分方法

资源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资源要素价值80分,资源影响力20分;附加分中的保护与

环境安全,分负分和正分;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具体要求见表2。

表2森林旅游资源单体景观评价赋分标准表

评价评价

评价依据赋值

项目因子

全部(或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或开发价值。25~20

观赏

全部(或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或开发价值。19~13

价值

全部(或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或开发价值。12~6

(25分)

全部(或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或开发价值。5~1

同时(或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5~20

文化艺

同时(或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9~13

术价值

同时(或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2~6

(25分)

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具有当地意义。5~1

有大量珍稀物种、景观异常奇特、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15~13

奇特度有较多珍稀物种、景观奇特、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12~9

(15分)有少量珍稀物种、景观突出、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