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750-2018 豚草疫情监测与综合控制规程

DB35/T 1750-2018 Grass Acarus epidemic monitoring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procedures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T 1750-2018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4-03
实施日期
2018-07-03
发布单位/组织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豚草的鉴定特征、疫情监测与综合控制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口岸、进口粮谷企业及运输沿途及其周边区域发生豚草的疫情监测和综合控制。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起草人:
文涛、陈智明、邓真、虞赟、李敏、沈建国、王念武、林星辉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750—2018

豚草疫情监测与综合控制规程

DetectionandintegratedmanagementofAmbrosiaartemisiifoliaL.

2018-04-03发布2018-07-03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1750—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文涛、陈智明、邓真、虞赟、李敏、沈建国、王念武、林星辉。

I

DB35/T1750—2018

豚草疫情监测与综合控制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豚草的鉴定特征、疫情监测与综合控制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口岸、进口粮谷企业及运输沿途及其周边区域发生豚草的疫情监测和综合控制。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总苞involucre

包围花或花簇基部的一轮苞片;菊科豚草属具有雄花序总苞和雌花序总苞,雌花序总苞结实、顶端

闭合。

2.2

总苞片phyllary

菊科植物总苞基部的一种叶状或鳞片状结构的苞片,或菊科植物总苞的一枚苞片。

2.3

瘦果achene

由一个、两个或三个心皮组成的单室果实,不开裂,内含种子一粒,果皮与种皮分离,种子仅在一

点与子房壁相连;菊科植物的果实大多数是由两个心皮构成的。

3豚草及其鉴定特征

3.1豚草基本信息

中文名:豚草、美洲豚草、艾叶破布草、北美艾

学名:AmbrosiaartemisiifoliaL.

异名:AmbrosiaelatiorL.,AmbrosiaSenegalensisDC.,AmbrosiaumbellataMoench.

英文名:commonragweed,ragweed,annualragweed,bitterweed,Roman-wormwood

分类地位: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木兰纲(Magnoliatae),菊目(Asterales),菊科(Asteraceae),

豚草属(AmbrosiaL.)

3.2形态特征

3.2.1基本生物学特性

一年生草本。

1

DB35/T1750—2018

3.2.2植株形态特征

3.2.2.1茎

茎直立,多分枝,茎上有细沟及白毛,粗糙,茎高可达2.5m。茎的形态特征参见附录A。

3.2.2.2叶

单叶,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有柄。叶片多半二回羽状细裂,近于无毛,窄卵圆形至广卵圆形

或椭圆形,长5cm~10cm;叶上面绿色,下面灰色。叶的形态特征参见附录A。

3.2.2.3花

头状花序单性。花小,绿色,雄花序生于上部,单生或成总状排列,约5~20朵,直径约2mm总苞

呈杯状,苞片7~12片;雌花序无柄,生于下部叶腋内,1~3朵集生,总苞倒卵形,封闭,内有1花,花

托通常有鳞片。花的形态特征参见附录A。

3.2.2.4果

果皮褐色至纵褐色,无冠毛。果实倒卵形,表面光滑,内含种子1粒。种子灰白色,倒卵形,表面

有稀少的纵脉纹。种子无胚乳,胚大,直生。果的形态特征参见附录A。

4疫情监测

4.1监测时间

全年监测。4月初至6月底监测幼苗;7月至12月监测花果;翌年1月至3月监测残株。

4.2监测区域

未发生区重点监测港口码头、粮谷加工厂、公路、铁路交通要道沿线两侧、进口粮食的运输线、中

转站等区域。

发生区监测发生疫情区和周边区域,在发生区及周边向外500m区域详细调查,了解、记载豚草的

发生面积、动态和扩散趋势。

4.3调查监测方法

4.3.1普查

对4.2所述监测区域进行实地调查,重点查找,现场判定发现可疑植株,将不能确定的样本送上级

植物检疫部门鉴定。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