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320-2013 厚朴栽培技术规程

DB35/T 1320-2013 DB35/T 1320-2013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agnolia officinalis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T 1320-2013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3-02-20
实施日期
2013-05-20
发布单位/组织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由福建省林业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厚朴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种子采集、苗木培育、造林、抚育管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采收与初加工、技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药用厚朴人工林栽培。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大田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大田县森防检疫站、大田县林木种苗管理站、三明市竹业开发站、三明市林 科所花卉苗木试验场、明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尤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起草人:
苏亨荣、曾建新、张锦斌、陈美娟、乐景传、王金盾、刘森勋、欧建德、潘文忠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60

X87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320—2013

厚朴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cultivationofMagnoliaofficinalis

2013-02-20发布2013-05-20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1320—2013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大田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大田县森防检疫站、大田县林木种苗管理站、三明市竹业开发站、三明市林

科所花卉苗木试验场、明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尤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亨荣、曾建新、张锦斌、陈美娟、乐景传、王金盾、刘森勋、欧建德、潘文

忠。

I

DB35/T1320—2013

厚朴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厚朴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种子采集、苗木培育、造林、抚育管理、林业有

害生物防治、采收与初加工、技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药用厚朴人工林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72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15782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

DB35/169森林立地分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立木环剥treegirdling

在活立木上进行树皮环剥的再生利用技术。

4品种选择

厚朴根据叶片先端的形状分为厚朴和凹叶厚朴两个亚种,海拔300m~600m的区域适宜种植凹叶厚

朴,海拔600m~1200m的区域适宜种植厚朴。

5种子采集

5.1采种母树

选择生长良好,主干圆满通直,枝下干高,树皮厚,有效成分含量高,自然整枝良好,无林业有害

生物危害的植株。

5.2采种时间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皮呈红至棕褐色微裂时采收。

1

DB35/T1320—2013

5.3果实处理

果实置于室内堆沤、喷水,用麻布袋封盖5d左右,待果实完全裂开后,取出种子。

5.4种子处理

将种子浸水2d~3d,外种皮转为黑褐色,搓洗去外种皮,用清水洗净阴干。

5.5种子贮存

种子宜混沙湿藏于清洁、通风良好的室内;沙与种子的体积比为2:1~3∶1,将沙子与种子充分拌

匀堆藏,厚度不超过50cm,贮藏时应注意保湿。

5.6种子质量检验

按GB2772的规定执行。

5.7种子质量要求

种子净度≥95%,发芽率≥80%,含水率30%~60%。

6苗木培育

6.1圃地选择

选择开阔向阳、交通便利、土质疏松肥沃、排灌良好、无污染的地块。

6.2圃地整理

6.2.1土壤消毒

用熟石灰匀撒1500kg/hm2后,翻土细整,或用3%硫酸亚铁溶液2000kg/hm2匀喷消毒,或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5kg/hm2匀喷消毒。

6.2.2作床

开沟筑畦,一般畦宽100cm~120cm,高20cm~25cm,步道宽20cm~40cm。

6.2.3基肥

作床时施过磷酸钙1500kg/hm2做基肥。

6.2.4播种

2月~3月,采用条沟点播,用小木棍按20cm~25cm间距压出深约2cm的播种沟,条沟内每隔6cm~

8cm播一粒种子,播种后覆盖火烧土,并用地膜或稻草覆盖。

6.3苗期管理

6.3.1排灌

播种后,雨季清沟排水,旱季适时浇灌,保持土壤水分,9月后停止浇水。

6.3.2追肥

2

DB35/T1320—2013

幼苗生长至10cm后于傍晚施浓度0.2%~0.3%混合液肥(N∶P∶K比为1∶5∶1)1次,在5月中旬

与7月上旬各追施速效肥料250kg/hm2(N∶P∶K比为3∶1∶1)1次,9月后停止施肥。

6.3.3除草

及时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6.3.4间苗

在幼苗出齐后10d左右,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时进行间苗,并将间下的健壮苗补栽入较稀处。

6.3.5定苗

在6月底至7月初进行定苗,条沟中保留10株/m~12株/m。

6.3.6苗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苗期应注意防治根腐病、猝倒病,具体防治方法见附录A。

6.4苗木检验

按GB6000的规定执行。

6.5苗木质量要求

苗木质量分两级,具体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苗木质量要求

根系

苗龄

级别地径(cm)苗高(cm)综合控制条件

(年)主根长度

>5cm长I级侧根数(个)

(cm)

一级1>0.80>452010顶芽饱满,充分木

质化,无机械损伤,

二级10.45~0.8030~45157无林业有害生物。

7造林

7.1造林地选择

海拔300m~1200m的中下坡位,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坡度〈300,无环境污染的Ⅰ、

Ⅱ级地类的林地,立地类型分级见DB35/169。

7.2造林规划设计

造林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按GB/T15782规定执行,小班档案卡填写见附录B。

7.3苗木选择

选用合格苗木。苗木应进行检疫,严禁调入带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苗木。

3

DB35/T1320—2013

7.4整地

7.4.1林地清理

清理采伐剩余物或杂草、灌木等,适当保留山顶、山脊植被,或沿一定等高线保留2m~3m宽植

被。

7.4.2整地挖穴

采用全垦、带状或穴(块)状整地,250以上坡度的山地禁止全垦。定植穴规格60cm×40cm×40cm。

7.4.3施基肥

结合挖穴施复合肥0.3kg/穴~0.5kg/穴或腐熟后的农家肥2kg/穴~4kg/穴。

7.5造林

分为纯林造林和混交造林。

7.5.1纯林造林

7.5.1.1造林密度

2000株/hm2~2500株/hm2。

7.5.1.2造林时间

12月至翌年2月。

7.5.1.3栽植要求

做到根舒、深栽、打实。

7.5.2混交造林

7.5.2.1混交树种

马尾松、湿地松、杉木、枫香等伴生树种。

7.5.2.2混交比例

厚朴与伴生树种的混交比例为1:1、2:1、3:1、4:1等均可。

7.5.2.3混交方式

采用行带混交、行间混交、插花混交等。

7.5.2.4造林密度

2000株/hm2~2500株/hm2。

7.5.2.5造林时间

12月至翌年2月。

7.5.2.6栽植要求

4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