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961-2015 紫薇育苗技术规程
DB33/T 961-2015 DB33/T 961-2015 Procedures for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agerstroemia indica Seedling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5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961—2015
紫薇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productionofcrapemyrtleseedlings
2015-03-01发布2015-03-31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961—2015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桐乡市农业经济局、浙江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浙江林科院、长兴县佳美苗木园
艺场、浙江省森城实业有限公司、嵊州市景观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桐乡市河山天开家庭农场。
本标准起草人:张春桃、何云芳、许远科、陈卓梅、吴乐平、朱小楼、唐光华、沈鸿明、钱亚来。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DB33/T961—2015
紫薇育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紫薇育苗的术语和定义,播种苗、扦插苗和移植苗的培育,苗木分级、出圃、包装、
运输、质量检测和档案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露地培育供园林绿化的单干直干紫薇苗木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3/T17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等级
DB33/T179林业育苗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播种苗sowingseedling
用种子播种培育的苗木。
3.2
芽苗budseedling
种子萌发后,生长成具有2叶1芽,尚未经移植的幼苗。
3.3
扦插苗Cuttingseedling
用插穗扦插培育的苗木。
3.4
移植苗transplantingseedling
经移植培育的苗木。
3.5
苗龄stockage
1
DB33/T961—2015
苗木的年龄。从播种(扦插)至出圃,苗木实际生长的年龄。以经历1个年生长周期作为1个苗龄
单位。苗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1个数字表示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在原圃地的年龄;第2个数字表示
第1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第3个数字表示第2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数字间用短横线间隔,各数字之
和为苗木的年龄,称几年生苗。如:
a)1-0表示1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
b)0.25-0.75表示1年生移植苗,移植1次,原苗圃培育0.25年,移植后培育0.75年;
c)0.25-0.75-1表示2年生移植苗,移植2次,原苗圃培育0.25年,第1次移植后培育0.75年,
第2次移植后培育1年;
d)0.25-0.75-1-1表示3年生移植苗,移植3次,第1次移植后培育0.75年,第2次和第3次移
植后各培育1年。
e)1(1)-0表示1年生扦插苗,未经移植,(1)表示插穗年龄为1年生;
f)1(1)-1表示扦插后培育2年的移植苗,移植1次,移植后培育1年。(1)表示插穗年龄为1年生。
注: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扦插苗扦插时插穗的年龄。
3.6
地径Basaldiameter
当年生苗木地径,是指苗木地际直径,即播种苗、移植苗为苗杆基部土痕处的粗度;插条苗为萌发
主干基部处的粗度。2年生及2年生以上苗木地径,是指距离地面0.3m处苗杆的直径。
3.7
米径Diameteratonemeterabovegroundlevel
距离地面1.0m处苗杆的直径。
3.8
苗高Seedlingheight
自地面至苗木冠顶的距离。
3.9
冠幅Crownwidth
树冠的幅度,是树冠外缘垂直投影最宽处的距离,一般分为东西冠幅、南北冠幅。
3.10
单干直干苗木Seedlingswithastraightstem
只有一个且通直的主杆的苗木。
4播种苗生产
4.1种子采集和处理
4.1.1母树选择
DB33/T961—2015
选择生长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且枝条粗壮、树冠丰满、结实多、无病虫害的5年生以上优株进行采种。
在盛花期,按不同花色分别标记。
4.1.2采种
10月下旬至11月中下旬,待蒴果果皮由青色变为褐色,且即将开裂时,按不同花色分别采种。
4.1.3种实处理
采摘后,将蒴果晾晒1天~2天,筛出种子,除去干瘪、腐烂、有病虫害的种子及杂质,阴干。种。
子用小布袋装盛,悬挂于干燥通风的室内干藏。
4.2播种幼苗培育
4.2.1圃地选择
宜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排灌良好的微酸性壤土,pH值5.5~7.0。
不宜选用紫薇连作地作为苗圃。
4.2.2整地作床
圃地在秋冬季深翻25cm~30cm,碎土,捡去草根、石块等杂物。耙平做床,床宽100cm~120cm,
床高20cm,床间步道宽30cm~40cm。视情况,可在圃地四周开设一条宽40cm、深30cm环通排水沟。
4.2.3土壤消毒
播种前7天进行苗床土壤消毒,可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用量2g/m2~4g/m2,或用50%辛硫磷乳
油,用量3g/m2,混拌适量细土,撒于土壤表面;或用45%代森铵水剂200倍液~400倍液浇灌土壤消
毒;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淋床面。消毒后在床
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密封3天~4天后揭开。
4.2.4播种
4.2.4.1播种时间
在1月下旬~3月上旬播种。
4.2.4.2种子消毒
用0.5%高锰酸钾溶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300倍液浸种消毒2小时,取出洗净,阴
干后播种。
4.2.4.3播种方法和播种量
采用条播,播种量为8kg~10kg/667m2(亩)。播后用细土覆盖,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覆土后
苗床盖薄草层,然后喷水至土壤层湿润。
4.2.5播后管理
播后保持土壤层湿润。播种30天后,当幼苗出土50%左右时,应在阴天或傍晚揭去盖草。及时除草,
发现种子暴露及时覆土。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1次~2次,间隔15天喷一次。喷洒15%恶霉灵水
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次~2次防止苗
木病害。
3
DB33/T961—2015
4.3间苗、补苗和芽苗移栽
4.3.1间苗、补苗
4.3.1.1时间
待幼苗基本出齐,选择早晚或阴天进行间苗和补苗。
4.3.1.2方法
当年播种苗密度控制在50株/m2~75株/m2。在幼苗密度过高的地方,间出过密苗和间除病弱苗;
在幼苗密度过低的地方补苗。间苗、补苗时,不要伤及其他苗的根系,及时浇定根水。间出的健康苗木,
可以用作芽苗移栽。
4.3.2芽苗移栽
4.3.2.1时间
当播种幼苗长至2叶1芽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B/T 5314-2016 硅钙合金 铝含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 2016-04-05
- YB/T 4526-2016 炼焦试验用小焦炉技术规范 2016-04-05
- YB/T 5315-2016 硅钙合金 磷含量的测定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2016-04-05
- YB/T 4543-2016 建筑工程用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拉索 2016-04-05
- YB/T 5313-2016 硅钙合金 钙含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 2016-04-05
- YB/T 053-2016 包芯线 2016-04-05
- YB/T 4533-2016 磷铁 锰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016-04-05
- YB/T 4531-2016 磷铁 硅含量的测定 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2016-04-05
- YB/T 4535-2016 水泥钢钉用碳素钢丝 2016-04-05
- YB/T 4544-2016 非晶带材连铸用甩带冷却辊 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