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1886-2020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

DB43/T 1886-2020 Forest tourism demonstration city and county evaluation standard

湖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3/T 1886-2020
标准类型
湖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12-29
实施日期
2021-03-29
发布单位/组织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CCSB64

DB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1886—2020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forcityandcountydemonstration

evaluationonforesttourism

2020-12-29发布2021-03-29实施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3/T1886—2020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与定义············································································································1

4评价条件···············································································································2

4.1森林风景资源···································································································2

4.2森林旅游地数量································································································3

4.3森林旅游年游客接待量·······················································································3

4.4政府重视度······································································································3

4.5森林旅游基础服务设施·······················································································3

4.6森林旅游地管理································································································4

4.7特点特色·········································································································5

5评价方法···············································································································6

附录A(规范性)森林旅游示范市县检查评分细则表························································7

I

DB43/T1886—2020

II

DB43/T1886—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到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局提出。

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湖南省国有林和森林公园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志正、冯超、张江、吴彦承、欧阳叙回、庾庐山、伍荣、张长虹、瞿跃辉、

李志华、周诗捷、陈剑波、吴会平、陈光辉、闫瑞坤。

III

DB43/T1886—2020

IV

DB43/T1886—2020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森林旅游示范市县的术语与定义、评价条件和评价方法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GB/T1000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T16767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

GB/T18005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T18971旅游规划通则

GB/T18973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26353旅游娱乐场所基础设施管理及服务规范

GB/T26356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

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273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餐饮业要求

GB/T31383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

LY/T2790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

JGJ62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T/CATS002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森林旅游foresttourism

森林旅游是以森林景观作为旅游景点、景区或旅游目的地的观赏、休闲等方面的活动。

1

DB43/T1886—2020

3.2

森林旅游地foresttourismdestination

指依托森林、湿地、草原、荒漠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按规定程序设立,由林业主管部门指导、组织、

监督并提供旅游服务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含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

公园、石漠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等)。

3.3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demonstrationcityandcountyofforesttourism

指具备良好的森林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在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森林生态文化

传承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对各地森林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的市(州)级行政区、县(市

区)级行政区。

3.4

森林覆盖率percentageofforestcover

森林覆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的

丰富程度及绿化程度,计算方法参考GB/T26424。

3.5

森林步道foresttrails

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徒步旅行为主,也可利用其他非机动方式同行的带状休闲空间。

3.6

研学旅行基地(营地)studytravelbase(camp)

自身或周边拥有良好的餐饮住宿条件、必备的配套设施,具有独特的研学旅行资源、专业的运营团

队、科学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能够为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实践、

生活等活动的场所。

4评价条件

4.1森林风景资源

4.1.1森林覆盖率

森林旅游示范市(州)森林覆盖率≥40%,森林旅游示范县(市区)森林覆盖率≥50%。

4.1.2森林风景资源类型

森林风景资源类型较多,具有GB/T18005所列的地文、水文、生物、人文、天象其中四类以上。

4.1.3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应符合下列条件:

a)湿地保护率≥70%;

b)森林旅游地范围内无中度及以上的水土流失,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林草植被得到全

面保护与恢复;

c)行政区内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8%;

d)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85%;

e)森林旅游地空气质量达到GB3095规定的一级标准;

f)森林旅游地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GB3838规定的Ⅱ类标准以上;

2

DB43/T1886—2020

g)森林旅游地声环境质量应达到GB3096规定的I类标准以上。

4.2森林旅游地数量

森林旅游示范市(州)区域内,省级及以上森林旅游地数量不少于6处,且至少有2处国家级森林

旅游地;森林旅游示范县(市区)区域内,省级及以上森林旅游地数量不少于2处,且至少有1处国家

级森林旅游地。

4.3森林旅游年游客接待量

森林旅游示范市(州)森林旅游年游客接待量≥400万人次;森林旅游示范县(市区)森林旅游年

游客接待量≥60万人次。

4.4政府重视度

4.4.1森林旅游组织机构

政府组建森林旅游领导小组,有森林旅游管理机构,有办公场所和管理队伍。

4.4.2森林旅游扶持政策

政府制定促进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

4.4.3森林旅游规划编制

森林旅游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森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4.4.4森林旅游财政投入

市(州)近三年每年投入森林旅游发展财政资金不少于当地财政收入的5%;县(市区)近三年每

年投入森林旅游发展财政资金不少于当地财政收入的3%。

4.5森林旅游基础服务设施

4.5.1森林旅游地可进入性

森林旅游地可进入性强,区内外交通满足运输和游览需求,交通方式多样,交通设施完善。

4.5.2森林旅游地基础服务设施

森林旅游地基础服务设施应符合下列条件:

a)通信网络覆盖率≥90%,邮政快递便捷,通讯设施与景观协调;

b)供电设施完备,安全可靠,与环境相协调,设计应符合GB50052规定;

c)供水设施完善,运行良好,满足生产、生活、消防用水需求,生活饮用水应符合GB5749规定;

d)排水设施采用暗管(渠)方式埋设,排水通畅,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污水排放应符合GB8978

规定;

e)垃圾箱布局合理,数量充足,有分类设置和回收设施;旅游厕所布局、数量、结构合理,设计

应符合GB/T18973规定;

f)医疗和救护设施设备齐全;

g)安全设施设备完好,安全可靠;

h)无障碍设施数量充足,设计应符合GB50763规定;

3

DB43/T1886—2020

i)设立生态停车场或船舶码头,规模适中,与景观环境相协调。

4.5.3森林旅游要素配置

森林旅游地旅游要素配置合理,应符合下列条件:

a)游客中心位置合理,设施齐全,应符合GB/T31383规定;

b)标识设施布局合理、形式统一,应符合GB/T10001规定;

c)住宿设施布局、结构、数量合理,生态特色鲜明,应符合JGJ62规定;

d)餐饮场所布局合理,接待能力满足需求,绿色环保,食品安全应符合GB/T27306规定;

e)森林旅游购物场所选址、布局和规模合理,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应符合GB/T26356规定;

f)森林游乐设施布局合理、数量适当、设施完善,应符合GB/T16767和GB/T26353规定;

g)森林步道充分利用已有道路,布局合理,配套服务完善,应符合LY/T2790规定;

h)设有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规模适当,设施齐全,应符合T/CATS002规定。

4.6森林旅游地管理

4.6.1森林旅游地管理机制

森林旅游地管理机制方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a)森林旅游地管理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合理,内部分工明确;

b)森林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质量投诉机制等健全;

c)管理制度贯彻得力,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执行记录和总结连续、完整。

4.6.2森林旅游资源保护

森林旅游资源保护方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a)设立专门的森林旅游资源保护机构或岗位,职责明确;

b)建立森林旅游资源保护和监管制度;

c)配置专职管护人员,管护设施设备满足要求,巡护记录齐全;

d)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护范围明确,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森林旅游资源遭受破坏,严格保

护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地内的林地,全面保护区域内省级以上公益林和所有天然林;

e)调查、记录和监测国家重点保护和省级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监测记录完整、准确;

f)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性保护,依法慎用外来物种,生态系统稳定;

g)设立隔离区、缓冲区、野生动物通道,有效保护物种生存环境;

h)建设和游憩活动应避开野生动物繁育场所和繁育季节;

i)科学管理游客容量,防止对示范区资源造成破坏;

j)休养生息促进生态恢复,积极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4.6.3森林旅游地规划

森林旅游地规划方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a)森林旅游地有规划,符合相关规程规范要求,并通过相关部门审批;

b)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

4.6.4森林旅游管理

森林旅游管理方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a)市场营销方式多样、新颖,森林旅游品牌形象鲜明;

4

DB43/T1886—2020

b)餐饮、购物、住宿等场所管理规范,经营秩序良好;

c)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合理,从业人员通过了培训考核,达到岗位要求,满足森林旅游需要;

d)森林旅游安全规章制度健全,救援、应急机制完善,安保人员充足,档案记录完整;

e)森林旅游信息收集、处理与发布准确、及时、高效,公众信息资料内容丰富;

f)旅游投诉处理及时、妥善,档案记录完整。

4.6.5森林旅游管理负面清单

申报单位所辖范围近3年内发生过下列事件之一,不具备申报资格:

a)近3年有违规大型建设项目、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件,造成较坏影响;

b)近3年有较严重的违法征占用林地、盗伐滥伐林木、捕食或破坏野生动植物的事件发生;

c)近3年发生人员死亡或重残的森林旅游或林业安全生产事故;

d)近3年发生对旅游者人身侵犯和健康损坏的重大质量投诉。

4.7特点特色

4.7.1创新森林旅游发展体制机制

在政府主导下形成森林旅游发展综合协调机制、市场质量监督机制、创新创业发展机制,将政府引

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行相结合,管理得力,经营灵活,多方共赢。

4.7.2协调森林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关系

政府在处理保护与利用、生态与产业、休闲与科普关系方面成效突出。保护重点明确,措施得力,

利用方式科学,产业融合发展,休闲类型多样,科普广泛生动,促进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产业功能

越来越强,生态教育功能越来越大。

4.7.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化示范作用突出,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率高,

当地居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意识较强。

4.7.4产业优势突出

森林旅游成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近三年各年度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旅游者总人数均位全省前列。

4.7.5增收致富显著

通过发展森林旅游,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拓宽收入渠道,显著提高当地群众的收入水平,对巩固脱

贫成果和促进增收致富发挥重要作用。

4.7.6促进国有林场林区转型发展

创新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管理机制,在森林康养、林业碳汇、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新业态方面取

得显著成绩。

4.7.7地域特色文化保护良好

当地森林保护意识强,成片天然林、公益林或古树名木保护良好,地域特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

承,有省级以上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特色森林生态旅游节庆活动。

5

DB43/T1886—2020

4.7.8公益服务功能突出

以森林体验、森林养生、研学教育作为森林旅游重要发展方向,森林旅游在改善当地居民和游客精

神文化生活中作用显著,满意度高。

4.7.9森林旅游发展成效显著

在森林旅游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和休闲旅游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森林旅游规模和经济

效益近三年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7.10科技支撑有力

建立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旅游人才队伍,积极构建森林旅游政产学研多边合作交流平台,森林旅

游行业标准制定、课题研究、统计和监测手段创新方面在全省具有示范推广意义。

5评价方法

5.1评价指标和权重

评价指标由森林风景资源、森林旅游地数量、森林旅游年游客接待量、政府重视度、森林旅游基础

服务设施、森林旅游地管理、特点特色等7个一级指标构成,权重见表1。每个一级指标又包括若干个

评价项目,其内容及分值见附录A。

表1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一级指标及权重

森林旅游地森林旅游森林旅游森林旅游地特点

一级指标森林风景资源政府重视度

数量年游客接待量基础服务设施管理特色

权重15%6%6%12%20%31%10%

5.2评价方法

a)符合“4评价条件”中4.1~4.6的条件,同时满足“4.7特点特色”中至少6个方面要求,

且无“4.6.5森林旅游管理负面清单”中任一项的市(州)或县(市区)具备申报资格;

b)对符合条件的申请者,由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定机构组织3名以上专家进行现场核查。按附录

A《森林旅游示范市县检查评分细则表》,采用现场逐项核查评分方法评分,最后得分采用所有

参评专家的平均分值,综合评分值≥850分以上者,可推荐申报“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县”称

号。

6

DB43/T1886—2020

附录A

(规范性)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检查评分细则表

A.1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基本指标由森林风景资源、森林旅游地数量、森林旅游年游客接待量、政

府重视度、森林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森林旅游地管理、特点特色等7个一级指标构成,每个一级指标下

包括若干个评价项目,其内容及分值见表A.1。

A.2参评市、县在“自评得分”一栏中填写分数。

A.3参评专家通过检查证明材料、自评情况,结合现场核实,在“专家评分”一栏填写评分,达到相

应指标要求的得分,没达到的不得分;最后得分采用所有参评专家的平均分值。

表A.1森林旅游示范市县检查评分细则表

等级赋值自评专家

序号评价项目评价标准

(千分制)得分评分

总分值1000

一森林风景资源150

参评森林旅游示范市的,市(州)森林覆盖率≥40%;参评森

(一)森林覆盖率30

林旅游示范县的,县(市区)森林覆盖率≥50%。

森林风景资源类型丰富,具有GB/T18005所列的地文、水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