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1581-2020 数字林业 森林资源分类编码 属性代码
DB21/T 1581-2020 Digital Forestry Forest Resources Classification Code Attribute Cod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8年02月
-
2020年0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7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65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1581—2020
代替DB21/T1581-2008
数字林业森林资源分类编码
属性代码
2020-02-29发布2020-03-29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1/T1581—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分类编码原则........................................................................4
5森林资源信息属性编码方法及代码结构..................................................4
6森林资源信息属性代码表.............................................................20
附录A(资料性附录)辽宁省主要植物名录................................................70
附录B(资料性附录)辽宁省主要林型...................................................169
参考文献............................................................................173
I
DB21/T1581—2020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21/T1581-2008《数字林业森林资源分类编码属性代码》。本标准与DB21/T
1581-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按照GB/T1.1-2009的要求对标准的格式和体例进行了修改,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优势树种、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林种、生态公益林、商品林、
林班、小班、森林分布图、林相图的定义。
——更新了森林资源信息属性代码表。
——更新了附录A《辽宁省主要植物名录》。
——更新了参考文献。
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监测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姝颖、李雪峰、熊静、杨占、刘璐、孙艳蓉、王铠、先文娟、佟丽文、姜
黎黎、姜佳晔、景淼、赵雪磊、夏志光、沈威、吴迪、李大威、周定辉、王德金、樊金毅、常玉峰、
王伟、安娜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21/T1581-2008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
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
024-23448927
标准起草单位通讯地址:沈阳市沈北新区建设路71号(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监测院),联系电话:
024-89715466
II
DB21/T1581—2020
数字林业森林资源分类属性代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资源信息属性的分类编码原则、编码方法以及编码结构。
本标准适用于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基础数据的采集与建库、林业信息化(数字林业)的标准,是进
行信息交换的统一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26423森林资源术语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土地类型groundtype
根据土地的覆盖和利用状况综合划定的类型,包括林地和非林地2个一级地类。其中,林地划分为8个
二级地类,21个三级地类。
3.2
植被类型vegetationtype
主要根据《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将植被分为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两大类别,其中:自然植被分为9
个植被型组,31个植被型;栽培植被分为3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
3.3
湿地wetland
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
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
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m的海域地带等属于湿地带等均属于湿地范畴。
3.4
森林类型foresttype
森林按其生态生活型、外貌、树种组成与结构所划分的类别。
1
DB21/T1581—2020
3.5
优势树种dominanttreespecies
在乔木林、疏林小班中,按蓄积量组成比重确定,蓄积量占总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为小班的优势树
种。
未达到起测胸径的幼龄林、未成林造林地小班,按株数组成比例确定,株数占总株数最多的树种为小
班的优势树种。
经济林、灌木林按株数或丛数比例确定,株数或丛数占总株数或丛数最多的树种为小班的优势树种。
[GB/T26424,5.4.2]
3.6
龄级ageclasses
树木或林分平均年龄的分级。即根据森林经营要求及树种生物学特性,按一定年数作为间距划分成若
干个的级别。每一龄级所包括的年数称为龄级期限,常用的有20年,10年,5年,2年,各龄级期限的中值
为该龄级的平均年龄。用罗马数字表示龄级的大小,数字大越大,表示龄级越高,年龄越大。
3.7
地位级siteclass
反映一定树种立地条件的优劣或林分生产能力的一种指标,一般分为五级,由高到低以符号Ⅰ、Ⅱ、
Ⅲ、Ⅳ、Ⅴ表示。地位级越高,说明立地条件越好,其自然生产力也越高。任一林分的地位级可根据其平
均树高和年龄在地位级表中查得。地位级是组织作业级的主要依据之一。对地位级不同的林分应采取不同
的经营利用措施。
3.8
树种组成treespeciescomposition
又叫林分组成。它说明某一林分中各个树种所占的比重。比重的大小以各树种的蓄积量为准。如各树
种的直径相差不大,也可以其株数多少为准。林木组成以各树种所占的十分比表示,叫组成式。如十分之
六是落叶松、十分之四是桦树,其组成式为6落4桦。凡比重不到一成,但在0.5成以上则算做一成。比重不
到0.5但在0.2成以上时,则以“+”号代之。不到0.2成者,则以“-”代之。如6落4桦+云-冷(落是落叶松,
桦是桦树,云是云杉,冷是冷杉)。在组成式里,按树种比重大小排列。如遇比重相同,则经济价值较高
树种排在前头。
3.9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continuousforestinventory
简称一类调查。以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和动态为目的,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利用固定
杨堤为主进行定期复查的森林资源调查。
[GB/T26423,6.2]
3.10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forestmanagementinventory
简称二类调查。以森林经营管理单位或行政区域为调查总体,查清森林、林木和林地资源的种类、分
布、数量和质量,客观反映调查区域森林经营管理状况,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开展林业区划规划、指导
森林经营管理等需要进行的调查活动。
[GB/T26424,3.1]
2
DB21/T1581—2020
3.11
作业设计调查forestoperationalinventory
简称三类调查。查清一个伐区内,或者一个抚育、改造林分范围内的森林资源数量、出材量、生长状
况、结构规律等,据以确定采伐或抚育、改造的方式、采伐强度、预估出材量以及更新措施、工艺设计等。
这一类调查是企业经营利用的手段,应在二类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逐年进行,森林资源应
落实到具体的伐区或一定范围的作业地块上。
3.12
林种forestcategory
森林按照其经营目的或所发挥效益的不同而划分的分类单位。
[GB/T26423,5.10]
如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
3.13
生态公益林ecologicalcommonwealforest
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
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GB/T26423,7.13]
依据GB/T18337.2的有关要求区划为特殊保护、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三个保护等级。
生态公益林按事权等级划分为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执行《国家林业局
财政部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相关规定。
3.14
商品林commercialforest
以生产木材、竹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他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母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用
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
[GB/T26423,7.14]
3.15
伐区cuttingarea
同一年度内用相同采伐类型进行采伐作业的、在地域上相连的森林地段,是森林采伐作业设计、施工、
管理与监督的基本单位。
[GB/T26423,4.1]
3.16
作业区operatingarea
根据集材系统,把一个楞场或装车场所吸引的采伐范围划分作业区。
3.17
林班compartment
为便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合理组织林业生产而划分的一种长期性的、最小的森林经营管理区划单元。
[GB/T26424,3.2]
3.18
3
DB21/T1581—2020
小班subcompartment
内部特征基本一致,与相邻地段有明显区别,而需要采取相同经营措施的森林地块或小区。是森林资
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和森林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
[GB/T26424,3.3]
3.19
森林分布图forestmap
以林相图为基础,反映地类和林班内优势林分空间状况的图件资料。
[GB/T26423,6.84]
3.20
林相图stockmap
反映森林经营单位的地物、地类及森林按优势树种及龄组分布特征的图。其特点是按不同的地类、不
同的优势树种、不同的龄组进行着色。
[GB/T26424,3.19]
3.21
编码encoding
数据转变为系列代码。
4分类编码原则
4.1科学性、系统性
本标准采用线分类法与面分类法结合,根据森林资源特点,以适应现代计算机和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数
据库技术为目标,按森林资源基础信息数据进行严密的科学分类,形成系统的分类体系。
4.2适用性
分类名称尽量沿用习惯名称,不致发生概念混淆。代码尽可能简短和便于记忆。
4.3完整性和可扩充性
分类既要反映森林资源信息的类型特征,同时兼顾管理需求,具有完整性。代码结构留有适当的可扩
充空间。
4.4规范性
代码的结构、类型以及编写的格式统一,便于系统的检索和调用。
5森林资源信息属性编码方法及代码结构
5.1概述
按照《地理空间信息分类编码规则》中规定的原则,森林资源属于专业门类(2)中亚门类自然资源(1)
中大类森林资源(16),即森林资源参与国家地理空间信息集成或共享时,采用2116的门类码。
示例:
4
DB21/T1581—2020
21160101110为专业门类—自然资源亚门类—森林资源类—地类标识码—地类子要素类代码-有林
地,为减少冗余,数据库建设中只输入“110”为“有林地”的代码。
5.2地类
5.2.1地类代码结构
01×××××
3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地类因子标识码
示例:
“针叶林”的代码为“0101111”,其中前两位“01”表示“地类”因子标识码,第3、4位“01”表示
子要素“地类”,后三位“111”表示要素“针叶林”。
5.2.2变化原因代码结构
01×××××
3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地类因子标识码
示例:
“人为原因”的代码为“0102100”,其中前两位“01”表示“地类”因子标识码,第3、4位“02”表
示子要素“地类变化原因”,后三位“100”表示要素“人为原因”。
5.3森林分类
5.3.1林种分类代码结构
02×××××
3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森林分类因子标识码5
DB21/T1581—2020
示例:
“护岸林”的代码为“0201115”,其中前两位“02”表示“森林分类”因子标识码,第3、4位“01”
表示子要素类“林种分类”,后三位“115”表示要素“护岸林”。
5.3.2生态公益林事权等级代码结构
02××××
2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森林分类因子标识码
示例:
“国家公益林”的代码为“020210”,其中前两位“02”表示“森林分类”因子标识码,第3、4位“02”
表示子要素类“生态公益林事权等级”,后两位“10”表示要素“国家公益林”。
5.3.3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级代码结构
02××××
2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森林分类因子标识码
示例:
“特殊”的代码为“020311”,其中前两位“02”表示“森林分类”因子标识码,第3、4位“03”表
示子要素类“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级”,最后两位“11”表示要素“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级为国家级公益林一级”。
5.3.4商品林经营等级代码结构
商品林经营等级代码结构同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级代码结构。
5.4单株林木
5.4.1量测木类别代码结构
03×××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单株林木因子标识码
6
DB21/T1581—2020
示例:
“标准木”的代码为“03011”,其中前两位“03”表示“单株林木”因子标识码,第3、4位“01”表
示子要素类“量测木类别”,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标准木”。
5.4.2林木生长类型的代码结构同量测木代码结构
5.4.3样木检尺类型代码结构
03××××
2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单株林木因子标识码
示例:
“保留木”的代码为“030401”,其中前两位“03”表示“单株林木”因子标识码,第3、4位“04”
表示子要素类“样木检尺类型”,最后两位“01”表示要素“保留木”。
5.4.4立木类型的代码结构
立木类型的代码结构同样木检尺类型代码结构。
5.4.5检尺木材类型的代码结构
检尺木材类型的代码结构同样木检尺类型代码结构。
5.5人工造林措施
5.5.1整地方式代码结构
04××××
2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示例:2位,人工造林措施因子标识码
“全面整地”的代码为“040101”,其中前两位“04”表示“人工造林措施”因子标识码,第3、4位
“01”表示子要素类“整地方式”,后两位“01”表示要素“全面整地”。
5.5.2造林地清理代码结构
04×××
1位,要素代码
7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人工造林措施因子标识
码
DB21/T1581—2020
示例:
“全面清理”的代码为“04021”,其中前两位“04”表示“人工造林措施”因子标识码,第3、4位“02”
表示子要素类“造林地清理”,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全面清理”。
5.5.3造林方式的代码结构
造林方式的代码结构同造林地清理代码结构。
5.5.4混交类型代码结构
混交类型的代码结构同造林地清理代码结构。
5.5.5混交图式代码结构
混交图式的代码结构同造林地清理代码结构。
5.5.6幼林抚育代码结构
幼林抚育的代码结构同造林地清理代码结构。
5.5.7造林保存率等级代码结构
造林保存率等级的代码结构同造林地清理代码结构。
5.6森林经营
5.6.1经营措施类型代码结构
05××××
2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森林经营因子标识码
示例:
“择伐”的代码为“050112”,其中前两位“05”表示“森林经营”因子标识码,第3、4位“01”表
示子要素类“经营措施类型”,最后两位“2”表示要素“择伐”。
5.6.2经营类型代码结构
05××××××
4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82位,森林经营因子标识码
DB21/T1581—2020
示例:
“辽东山地用材林速生丰产红松小中径材”的代码为“05021103”,其中前两位“05”表示“森林经
营”因子标识码;第3、4位“02”表示子要素类“经营类型”;第5位“1”表示经营类型小区;第6位“1”
表示“经营类型组(林种)”;最后两位“03”表示“速生丰产红松小径材”。
5.7生态评价
5.7.1生态评价代码结构
06×××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生态评价因子的标识码
示例:
“生态重要性等级”的代码为“06011”,其中前两位“06”表示“生态评价”因子标识码,第3、4
位“01”表示子要素类“生态重要性等级”,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Ⅰ级”。
5.7.2生态脆弱性等级的代码结构
生态脆弱性等级的代码结构同生态重要性等级代码结构。
5.8森林权属
5.8.1土地所有权代码结构
07×××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示例:2位,森林权属因子的标识码
“国家林地所有权”的代码为“07011”,其中前两位“07”表示“森林权属”因子标识码,第3、4
位“01”表示子要素类“林地所有权”,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国家土地所有权”。
9
DB21/T1581—2020
5.8.2林木所有权代码结构
07××××
2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示例:2位,森林权属因子的标识码
“国营林场林木所有权”的代码为“070211”,其中前两位“07”表示“森林权属”因子标识码,第3、
4位“02”表示子要素类“林木所有权”,最后两位“11”表示要素“国营林场林地所有权”。
5.8.3林地使用权代码结构
林地使用权的代码结构同林木所有权代码结构。
5.8.4林木使用权代码结构
林木使用权的代码结构同林木所有权代码结构。
5.9森林健康
5.9.1森林灾害等级代码结构
08×××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森林健康因子标识码
示例:
“森林灾害等级轻度”的代码为“08021”,其中前两位“08”表示“森林健康”因子标识码,第3、4
位“02”表示子要素类“森林灾害等级”,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轻度”。
5.9.2森林健康等级代码结构
森林健康等级的代码结构同森林灾害等级。
5.9.3森林生态功能等级
森林生态功能等级的代码结构同森林灾害等级。
5.9.4森林灾害类型代码结构
08××××
10
2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DB21/T1581—2020
示例:2位,森林健康因子标识码
“病害”的代码为“080111”,其中前两位“08”表示“森林健康”因子标识码,第3、4位“01”表
示子要素类“森林灾害类型”,后两位“11”表示要素“病害”。
5.10湿地类型
5.10.1湿地类型代码结构
09×××××
3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湿地类型因子的标识码
示例:
“浅海水域”的代码为“0901101”,其中前两位“09”表示“湿地类型”因子标识码,第3、4位“01”
表示子要素类“湿地类型”,后三位“101”表示要素“浅海水域”。
5.10.2湿地保护等级代码结构
09×××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湿地类型因子的标识码
示例:
“1保护级”的代码为“09021”,其中前两位“09”表示“湿地类型”因子标识码,第3、4位“02”
表示子要素类“湿地保护等级”,后一位“1”表示要素“湿地保护等级Ⅰ”。
5.11植被类型代码结构
11
DB21/T1581—2020
10×××××
3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示例:2位,植被类型因子的标识码
“寒温性针叶林”的代码为“1001111”,其中前两位“10”表示“植被类型”因子标识码,第3、4
位“01”表示子要素类“植被类型”,后三位“111”表示要素“寒温性针叶林”。
5.12土地退化类型
5.12.1沙化程度代码结构
11×××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土地退化类型因子标识码
示例:
“轻度”的代码为“11041”,其中前两位“11”表示“土地退化类型”因子标识码,第3、4位“04”
表示子要素类“沙化程度”,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轻度”。
5.12.2沙化类型代码结构
11×××××
3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土地退化类型因子标识码
示例:
“流动沙地(丘)”的代码为“11031701”,其中前两位“11”表示“土地退化类型”因子标识码,第
3、4位“03”表示子要素类“沙化类型”,后三位“1701”表示要素“人工半固定沙地”。
5.13区域
5.13.1流域因子代码结构
12
DB21/T1581—2020
12×××××
3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区域因子标识码
示例:
“鸭绿江水系”的代码为“1201821”,其中前两位“12”表示“区域”因子标识码,第3、4位“01”
表示子要素类“流域”代码,后三位“821”表示要素“鸭绿江水系”代码。
5.13.2林业工程代码结构
12××××
2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区域因子标识码
示例:
“退耕还林工程”的代码为“120410”,其中前两位“12”表示“区域”因子标识码,第3、4位“04”
表示子要素类“林业工程”代码,后两位“10”表示要素“退耕还林工程”代码。
5.14地形地貌代码结构
5.14.1地貌因子代码结构
13×××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地形地貌因子标识码
示例:
“极高山”的代码为“13011”,其中前两位“13”表示“地形地貌”因子标识码,第3、4位“01”表
示子要素类“地貌”代码,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极高山”代码。
5.14.2坡向代码结构
坡向的代码结构同地貌因子代码结构。
5.14.3坡位代码结构
13
DB21/T1581—2020
坡位的代码结构同地貌因子代码结构。
5.14.4坡度级代码结构
坡度级的代码结构同地貌因子代码结构。
5.15土壤
5.15.1土壤类型代码结构
14××××
2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土壤因子标识码
示例:
“棕壤”的代码为“140111”,其中前两位“14”表示“土壤”因子标识码,第3、4位“01”表示子
要素类“土壤名称”代码,后三位“11”表示要素“棕壤”代码。
5.15.2土壤母质代码结构
土壤母质代码结构同土壤名称代码结构。
5.15.3土壤质地代码结构
示例:
“黏土”的代码为“14071”,其中前两位“14”表示“土壤”因子标识码,第3、4位“07”表示子要
素类“土壤质地”代码,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黏土”代码。
5.15.4土壤厚度级代码结构
土壤厚度级的代码结构同土壤质地代码结构。
5.15.5腐殖质层厚度级
腐殖质层厚度级的代码结构同土壤质地代码结构。
5.15.6枯枝落叶层厚度级代码结构
枯枝落叶层厚度级的代码结构同土壤质地代码结构。
5.15.7土壤湿度代码结构
土壤湿度的代码结构同土壤质地代码结构。
5.15.8土壤紧密度代码结构
土壤紧密度的代码结构同土壤质地代码结构。
5.15.9土壤酸碱度代码结构
14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ZASQB 028-2024 “怀涿宣”区域特色葡萄生产技术规程 2024-06-30
- T/SDAS 873-2024 丹参根段繁殖育苗技术规程 2024-07-23
- T/SDAS 911-2024 潍豆1897轻度盐碱地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2024-08-26
- T/SDAS 841-2024 设施茄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2024-05-27
- T/WFSC 062-2024 设施黄瓜生产标准综合体 2024-09-02
- T/NCPHYXH 001-2022 丰润生姜 2022-10-17
- T/GDNB 244-2024 富硒板蓝根菜心生产技术规程 2024-08-29
- T/ZBXH 109-2024 玉米茎腐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24-09-20
- T/PJDZ 0047-2024 水稻耐盐性田间鉴定技术规程 2024-09-23
- T/GXAS 484-2023 澳寒羊全混合日粮生产技术规范 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