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214-2024 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技术规范

DB11/T 2214-2024 City Community Earthquake Safety Resilience Evalu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2214-2024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3-25
实施日期
2024-07-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地震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20.25

CCSP15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2214—2024

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seismicsafetyresilienceassessmentof

urbancommunity

2024-03-25发布2024-07-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2214—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1

5指标体系............................................................................2

6评估方法............................................................................3

附录A(规范性)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功能指标体系..............................4

附录B(规范性)建筑系统功能评估.................................................12

附录C(规范性)交通系统功能评估.................................................14

附录D(规范性)生命线系统功能评估...............................................18

附录E(规范性)建筑、交通和生命线系统韧性水平计算...............................24

附录F(资料性)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实操案例.................................26

参考文献.............................................................................34

I

DB11/T221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地震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地震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震灾风险防治中心、北京市地震局、清华大学、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昌平区地震局、筑福(北京)城市更新建设集团有

限公司、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康现栋、王飞、方东平、黄弘、陆新征、李楠、李全旺、王涛、郭小东、陈宏宇、

刘影、刘琦璇、王志涛、顾栋炼、田源、李在上、汪飞、尚庆学、张敬军、赵梓宏、潘胜杰、赵泽宇、黄

嘉旭、张晨、王啸霆、董有、杨涛、张东亚、安晓文、管庆松、鞠树森、苏仕琪。

II

DB11/T2214—2024

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的基本要求、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的主要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社区的地震安全韧性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38591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

GB/T40947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震安全韧性seismicsafetyresilience

社会系统(城市、社区、组织等)在地震环境中承受、适应和恢复的能力。

[来源:GB/T40947,3.1,有修改]

4基本要求

4.1方法和使用条件

4.1.1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应分别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评估。

4.1.2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应依据收集的社区基础资料开展指标体系评估。

4.1.3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流程见图1。

图1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流程图

1

DB11/T2214—2024

4.2资料收集基本内容

4.2.1城市社区基础资料应包括但不限于社区功能指标、建筑系统、交通系统和生命线系统等内容,详见

附录A。

4.2.2社区功能指标的基础资料应包括空间布局、防灾避难空间等社区空间安全韧性数据,建筑工程设

施、交通工程设施、生命线工程设施、应急保障设施等社区工程安全韧性数据,管理体系建设、预防与安

全等社区管理安全韧性数据,人口基本属性、社会参与准备、安全感与安全文化等社区社会安全韧性数据。

4.2.3建筑系统的基础资料宜包括建筑高度、层数、年代、面积、结构类型等基本信息、抗震设防信息、

房间使用功能信息和造价成本信息。

4.2.4交通系统的基础资料宜包括社区路网数据、社区人口分布和出行需求信息。

4.2.5生命线系统的基础资料宜包括社区电力系统、给排水系统、通信系统、供热系统和燃气系统等的地

理位置信息、设施参数、抗震设防等级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供应、支撑、关联影响关系信息。

4.3应用要求

4.3.1城市社区三级指标体系中建筑、交通和生命线系统的韧性水平指标得分需根据收集的基础资料进

行计算,当资料详实时,按照附录B-E评估方法计算指标得分;当资料不足时,需专家根据实际资料进行

评分。

4.3.2指标体系综合得分可以反映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水平,得分越高,表明社区韧性水平越好。

4.3.3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水平主要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

4.3.4城市社区需根据各指标评估得分,对薄弱环节进行韧性提升。

5指标体系

5.1指标分类

5.1.1评估指标分为三个层级: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5.1.2一级指标包含社区空间、社区工程、社区管理和社区社会安全韧性指标。

5.1.3二级指标包含空间布局、防灾避难空间、建筑工程设施、交通工程设施、生命线工程设施、应急保

障设施、管理体系建设、预防与响应、人口基本属性、社会参与准备和安全感与安全文化指标。

5.1.4三级指标包含容积率、抗震不利和危险地段面积占比、重大危险源密度、社区常住人口密度、人均

公共开敞空间面积、人均避难场所面积、基本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比例、高层建筑占比、建筑系统

韧性水平、人均道路面积、防灾分区人均疏散线路数量、防灾分区救援通道比例、交通系统韧性水平、电

力系统事故备用容量占比、老旧管网改造率、给水系统健壮性、移动电话普及率、生命线系统韧性水平、

社区物资储备情况、社区辖区内医院数量、社区管理机制、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开展、弱势群体救助方案、

社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社区公共区域监控覆盖率、老旧房屋加固工作、地震预警信息覆盖率、房屋建筑

安全风险监测、人口年龄结构指数、残疾人口比例、接受高等教育就业人口比例、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

注册志愿者比例、地震灾害相关保险投保情况、居民安全意识和满意度、有应急物资储备的家庭占比指标。

5.2指标确定

5.2.1评估指标体系由4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和37项三级指标构成。被评估社区应根据该指标体

系进行地震安全韧性评估。

5.2.2根据社区各项基础资料所在打分档级对三级指标逐项按百分制进行打分,打分分值确定区间为:A

档取值90-100分,B档取值76-89分,C档取值60-75分,D档取值60分以下。

5.2.3建筑、交通和生命线系统的韧性水平指标的计算见附录B-E。

2

DB11/T2214—2024

6评估方法

6.1按照专家打分法确定社区各项三级指标的评估得分。

6.2将各指标得分按照等权重加权求平均值,得到综合评分,计算见式1:

N

P

P=åi=1i······················································(1)

N

式中:

——城市社区功能指标综合得分;

——第项三级指标评估得分;

——三级指标数量。

6.3根据城市社区功能指标综合得分,评估社区地震安全韧性水平,共分为4个等级。综合得分在80分

及以上的社区韧性水平优;综合得分在70-80分(包含70分)的社区韧性水平良;综合得分在60-70分

(包含60分)的社区韧性水平中;综合得分在60分以下的社区韧性水平差。

3

DB11/T2214—2024

附录A

(规范性)

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功能指标体系

A.1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功能指标体系

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功能指标体系见表A.1。

表A.1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功能指标体系

打分档级细则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ABCD

低容积率容积率适中

容积率高容积率4≤R——

取平均值R<22≤R<4

抗震不利和危险地段

≤30%>30%,≤40%>40%,≤50%>50%

面积占比

空间布局

>0.04个/km2,>0.08个/km2,

社区空间安重大危险源密度≤0.04个/km2>0.12个/km2

≤0.08个/km2≤0.12个/km2

全韧性

>0.2万人/km2,≤0.4>0.4万人/km2,≤

社区常住人口密度≤0.2万人/km2>0.6万人/km2

万人/km20.6万人/km2

人均公共开敞空间面

≥8m2≥7m2,<8m2<7m2——

防灾避难空间积

人均避难场所面积≥2.1m2≥1.8m2,<2.1m2≥1.5m2,<1.8m2<1.5m2

4

DB11/T2214—2024

表A.1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功能指标体系(续)

打分档级细则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ABCD

基本符合抗震设防要

≥90%≥80%,<90%≥70%,<80%<70%

求的建筑物比例

建筑工程设施

高层建筑占比≤30%30%-50%——>50%

建筑系统韧性水平计算得分/专家评分

≥8m2/人,≥3m2/人,

人均道路面积≥13m2/人<3m2/人

<13m2/人<8m2/人

防灾分区人均疏散线≥0.002/人,≥0.002/人,

≥0.005/人<0.001/人

交通工程设施路数量<0.005/人<0.001/人

社区工程安

防灾分区内救援通道

全韧性

≥50%≥25%,<50%≥10%,<25%<10%

比例

交通系统韧性水平计算得分/专家评分

电力系统事故备用容

≥12%≥10%,<12%≥8%,<10%<8%

量占比

生命线工程设老旧管网改造率100%≥80%,<100%≥60%,<80%<60%

系统采取抗震措施,且维系统采取抗震措施,且系统采取抗震措施,

给水系统健壮性系统无抗震措施

护周期在一年以内维护周期在一年以上但没有日常维护

5

DB11/T2214—2024

表A.1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功能指标体系(续)

打分档级细则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ABCD

≥1.1部/人,≥1部/人,

移动电话普及率≥1.2部/人<1部/人

<1.2部/人<1.1部/人

生命线系统韧性水平计算得分/专家评分

被评价社区满足以下

要求中的1项:被评价社区不满足以下

被评价社区满足以下全部被评价社区满足以下要

①储备有地震紧急情要求中的任意一项:

要求:求中的2项:

况所需的所有常用应①储备有地震紧急情况

①储备有地震紧急情况所①储备有地震紧急情况

急物资,且可用率≥所需的所有常用应急物

需的所有常用应急物资,且所需的所有常用应急物

95%;资,且可用率≥95%;

社区物资储备情况可用率≥95%;资,且可用率≥95%;

应急保障设施②建立了完善的物资②建立了完善的物资采

②建立了完善的物资采购、②建立了完善的物资采

采购、管理和分发责购、管理和分发责任制

管理和分发责任制度,台账购、管理和分发责任制

任制度,台账妥善率度,台账妥善率100%;

妥善率100%;度,台账妥善率100%;

100%;③社区居民知晓率≥

③社区居民知晓率≥95%③社区居民知晓率≥95%

③社区居民知晓率≥95%。

95%

社区辖区内医院数量≥6≥4,<6≥2,<4<2

6

DB11/T2214—2024

表A.1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功能指标体系(续)

打分档级细则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ABCD

满足以下所有要求:不满足以下所有要求:

①有相关红头文件体现“一把手”①有相关红头文件体现“一把手”或

或骨干层主持或参与社区地震安骨干层主持或参与社区地震安全韧

全韧性的建设工作,并留下明显性的建设工作,并留下明显的工作痕

社区管理机制的工作痕迹。————迹。

②建立了跨界合作的领导机构,②建立了跨界合作的领导机构,成员

成员涵盖辖区内相关部门、社会涵盖辖区内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企

组织、企事业单位及其负责人、人事业单位及其负责人、人大代表、居

大代表、居民代表及志愿者等。民代表及志愿者等。

社区管理安

管理体系建设被评价社区满足以下被评价社区满足以下

全韧性被评价社区满足以下全部要求:被评价社区满足以下要求中的1项或

要求中的3项:要求中的2项:

①制定了完善的地震应急预案;不满足所有要求:

①制定了完善的地震①制定了完善的地震

②应急预案适应社区特点,操作①制定了完善的地震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

性强;②应急预案适应社区特点,操作性

②应急预案适应社区②应急预案适应社区

应急预案③预案中明确小组分工、预警信强;

特点,操作性强;特点,操作性强;

息发布方式和渠道,以及应急避③预案中明确小组分工、预警信息发

③预案中明确小组分③预案中明确小组分

难场所分布、应急疏散路径等;布方式和渠道,以及应急避难场所分

工、预警信息发布方工、预警信息发布方

④与上级政府预案、街镇预案衔布、应急疏散路径等;

式和渠道,以及应急式和渠道,以及应急

接。④与上级政府预案、街镇预案衔接。

避难场所分布、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应急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