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395.1-2015 三疣梭子蟹 第1部分:苗种生产技术规范
DB33/T 395.1-2015 DB33/T 395.1-2015 Three spiny lobster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Part 1: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eedlings produc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3年02月
-
2015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50
B52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395.1—2015
替代DB33/T395.1-2003
无公害三疣梭子蟹
三疣梭子蟹
第1部分:苗种生产技术规范
Swimmingcrab
Part1: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larva
2015-08-06发布2015-09-06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395.1—2015
前言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代替DB33/T395.1-2003《无公害三疣梭子蟹第1部分:苗种生产技术规范》,本部分与
DB33/T395.1-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新增了室内工厂化育苗的饵料培育与水处理设施、土池育苗、养成塘原池培苗、苗种质量等相
关要求;
——修改了苗种运输要求;
——删除了附录A和附录B;
——完善了抱卵蟹入池密度控制、布幼抱卵蟹挑选参数、消毒处理、病害防治等要求。
本部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部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普陀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丁雪燕、何中央、孙忠、徐国辉、何丰、周凡、黄福勇。
I
DB33/T395.1—2015
三疣梭子蟹
第1部分:苗种生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Miers)工厂化和池塘育苗的场地与设施、亲蟹培
育、苗种培育、苗种出池及运输、苗种质量等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三疣梭子蟹室内工厂化和室外池塘苗种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T18407.4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测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2014-2003三疣梭子蟹苗种
SC/T9103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溞状幼体zoea
蟹类受精卵孵化出的前期水蚤状幼虫。一般分4期或5期,常用Z1~Z5表示。
3.2
大眼幼体megalopa
为蟹类后期水蚤状幼虫。是从浮游向底栖的过渡期,有极强的趋光性,常用M表示。
3.3
仔蟹juvenilecrab
大眼幼体蜕皮后变态形成的蟹形小蟹。初始变态形成的小蟹称I期仔蟹;经第二次蜕皮后称Ⅱ期仔
蟹,以此类推。常用C1、C2等表示。
4场地与设施
1
DB33/T395.1—2015
4.1场地
交通便利,电力充足。潮流畅通,海水水源无污染,水质符合NY5052的规定,盐度以22~30为宜,
底质以泥砂质为宜。环境符合GB/T18407.4的规定。
4.2设施
4.2.1工厂化育苗
4.2.1.1育苗与亲蟹培育池
以面积20m2~30m2、池深1.2m~1.5m室内水泥池为宜。供水、电、气和加温与控光设施完备。
用于未抱卵亲蟹培育的池子,池底的70%应铺设厚10cm~15cm经消毒处理的中细砂,排水口端不铺砂。
4.2.1.2生物饵料培育
微藻培养面积约占育苗面积10%。分一级保种、二级培养与三级培养设施。动物性饵料培养面积约
占育苗面积20%。分卤虫孵化、轮虫培养设施等。
4.2.1.3水处理设施
分蓄水沉淀池、砂滤池、贮水池等。日处理海水能力为育苗总水体的80%以上。贮水池的贮水能力
应为育苗和亲蟹培育日用水量的30%以上。
4.2.2池塘育苗
4.2.2.1池塘
以面积667m2~3330m2、水深1.5m~2.5m为宜,结构以水泥护坡或地膜全部覆盖为佳。配备底增
氧或水车式增氧设施,每667m2配置功率为0.3kW~0.6kW。进水口设双层120目筛绢网袋;排水口设
60目聚乙烯或尼龙网袋,内衬直径50cm防逃设施。
4.2.2.2蓄水池
面积占育苗池塘总面积的10%~20%,水深≥2m,数量在2口以上。
4.2.2.3卤虫孵化设施
砖砌水泥池或玻璃钢孵化桶,每只1m3~4m3,圆形、漏斗型底,配备加温与充气设施。每667m2
育苗塘配备孵化设施1.5m3~2m3。
5亲蟹培育
5.1来源
3月中下旬以后,从自然海区或三疣梭子蟹原、良种场收捕已交配的雌蟹或抱卵蟹。
5.2质量
体重≥350g,体质健壮、爬行活泼、体表洁净、体色正常、肢体完整、无病无伤。
5.3运输
2
DB33/T395.1—2015
用皮筋绑住双螯,活水充气运输。运输时使用的海水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5.4培育
5.4.1室内培育
5.4.1.1入池处理与密度
亲蟹运达目的地后,经400mg/L福尔马林溶液药浴5min,再用清洁海水清洗,解除皮筋后放入亲
蟹培育池。
5.4.1.2强化培育
亲蟹培育池遮光,每2m2~3m2布1个散气石,中等气量,保持水深≥80cm。每天傍晚按体重的5%~
8%投喂沙蚕、贝类或新鲜鱼虾等优质饵料,每天早晨清除残饵,换水20%~50%。同时保持水质清新和环
境安静。
5.4.1.3升温促熟
未抱卵亲蟹入池后在自然水温下稳定1d~2d,开始升温促熟、促产,日升温0.5℃~1℃,至18℃~
19℃维持稳定,抱卵后升至20℃维持稳定;抱卵蟹宜在3d~5d内达到20℃后维持稳定。
5.4.1.4检查与记录
每天检查亲蟹卵色和产卵的变化,当卵块转为灰黑色后,检查受精卵胚体心跳频率。同时,观察亲
蟹摄食、活动和水质变化等情况,做好培育记录。
5.4.2池塘培育
5.4.2.1密度
直接选用抱卵蟹,亲蟹运抵后消毒方法按本部分5.4.1.1执行。按每667m2育苗池塘8只~10只放养,
按每笼1只吊养于亲蟹培育池塘的排架或浮筏上。
5.4.2.2强化培育
每天傍晚按体重的5%~8%投喂贝类或鱼虾等鲜活饵料,每天早晨清除残饵。视水质情况每3d~5d
换水1次,换水量为1/4~1/3。
5.4.2.3检查与记录
按本部分5.4.1.4执行。
6苗种培育
6.1工厂化育苗
6.1.1亲蟹消毒
挑选卵块为灰黑色、卵内胚体心跳频率≥150次/分钟的亲蟹,于傍晚前集中消毒。消毒药物种类、
浓度和处理时间见表1。
3
DB33/T395.1—2015
表1亲蟹消毒药物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表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1/T 475-2006 袋栽香菇生产技术规范 2006-08-01
- DB41/T 476-2006 黑木耳 2006-08-01
- DB41/T 478-2006 猴头菇 2006-08-01
- DB41/T 480-2006 巴西蘑菇生产技术规范 2006-08-01
- DB41/T 477-2006 黑木耳代用料生产技术规范 2006-08-01
- DB12/T 275-2006 无公害蔬菜包装标识 2006-08-22
- DB41/T 472-2006 灵芝 2006-08-01
- DB41/T 474-2006 平菇 2006-08-01
- DB12/T 274-2006 节水型居民生活小区标准 2006-08-08
- DB51/T 616-2006 防火防盗入户门通用技术条件 2006-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