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3/T 239-2022 用人单位听力保护指引
DB4403/T 239-2022 Employer's Guide to Hearing Protec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坪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起草人:
- 周伟、张敏红、李天正、王雪毓、于碧鲲、陈浩、田亚锋、林艳发、赖洪飘。
- 出版信息:
- 页数: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100
CCSC52
DB4403
深圳市地方标准
DB4403/T239—2022
用人单位听力保护指引
Guidelinesforhearingprotectionforemployers
2022-06-09发布2022-07-01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03/T239—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2
5噪声暴露情况调查......................................................................................................................................2
6噪声危害风险控制......................................................................................................................................3
7听力保护效果评估......................................................................................................................................7
附录A(资料性)噪声职业暴露情况调查表.............................................................................................8
附录B(资料性)噪声测量结果记录表...................................................................................................12
附录C(资料性)听力保护效果评估表...................................................................................................14
参考文献..........................................................................................................................................................17
I
DB4403/T239—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坪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伟、张敏红、李天正、王雪毓、于碧鲲、陈浩、田亚锋、林艳发、赖洪飘。
II
DB4403/T239—2022
用人单位听力保护指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用人单位听力保护指引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噪声暴露情况调查、
噪声危害风险控制以及听力保护效果评估。
本文件适用于产生生产性噪声的用人单位开展听力保护及实施听力保护效果的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189.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
GBZ/T229.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
GB/T21230声学职业噪声暴露的测定工程法
GB/T500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5008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产性噪声industrialnoise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注:按噪声的时间分布分为连续声和间断声;声级波动﹤3 dB(A)的噪声为稳态噪声,声级波动≥3 dB(A)的噪声为
非稳态噪声;持续时间≤0.5 s,间隔时间﹥1 s,声压有效值变化≥40 dB(A)的噪声为脉冲噪声。
3.2
噪声作业work(job)exposedtonoise
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按额定8 h工作日规格化的等效连续A计权声压级
(8 h等效声级,LEX,8h)或按额定每周工作40 h规格化的等效连续A计权声压级(每周40 h等效声级,
LEX,W)≥80 dB(A)的作业。
3.3
噪声控制专用设备equipmentspecifiedfornoisecontrol
专门为控制噪声而设计、生产或制造的设备。
注:通常包括:消声器、隔声屏障、隔声罩、隔声间、空间吸声体、隔振元件和阻尼材料等。
1
DB4403/T239—2022
3.4
职业性噪声聋occupationalnoise-induceddeafness
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神经性听觉损害。
3.5
护听器hearingprotector
保护听觉、使人免受噪声过度刺激的防护用品。
注:护听器有耳罩、耳塞、头盔等类型。
3.6
听力保护计划hearingconservationprogram
针对噪声作业(3.2)场所制定的一系列保护劳动者免受噪声危害的风险管理方案。
4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
4.1组织机构
4.1.1用人单位应设立由法定代表人、管理者代表、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工会代表组成的职业病防治领
导机构,全面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审议听力保护等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和方案,布置、督查
和推动听力保护等职业病防治工作。
4.1.2用人单位应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
单位听力保护计划等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4.1.3用人单位应根据听力保护计划的内容、企业规模、噪声作业岗位劳动者人数、噪声性质与强度
等因素,设置现场测量、现场监督、听力测试和听力保护培训岗位,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确保听力保
护计划有效实施。
4.1.4用人单位应明确工会、人事及劳资、财务、生产调度、工程技术以及职业卫生管理等相关职能
部门在听力保护计划等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方面的职责和要求。
4.2管理体系
4.2.1用人单位应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定代表人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并通过层层目标分解使相
关职能部门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目标、进度和考核指标。
4.2.2用人单位应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听力保护等方面的职业
卫生管理制度。
4.2.3用人单位应根据作业场所噪声等职业病危害的调查与监测情况,并基于各岗位作业的具体流程,
制定岗位操作规程,明确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具体要求及操作内容。
4.2.4用人单位应统筹考虑各岗位作业中的职业健康、职业安全和环境安全等风险,将职业病危害防
治需求纳入整体管理体系中。
5噪声暴露情况调查
5.1生产工艺及主要噪声源设备调查
5.1.1调查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存在生产性噪声的作业场所及工序;
——主要噪声源设备的名称、技术参数、数量及布局;
——主要噪声源设备的工程控制措施。
2
DB4403/T239—2022
5.1.2对生产工艺及主要噪声源设备的调查结果进行记录,列出高噪声设备清单,绘制车间和设备布
局图,调查表内容和格式见表A.1。
5.2噪声岗位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调查
5.2.1调查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岗位或工种划分情况;
——噪声岗位的劳动定员情况;
——噪声岗位劳动者的工作班制、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
5.2.2对噪声岗位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的调查结果进行记录,调查表内容和格式见表A.2。
5.3劳动者噪声暴露情况调查
5.3.1调查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噪声岗位劳动者的作业方式;
——噪声岗位劳动者的接噪时间;
——噪声岗位劳动者的接噪频次。
5.3.2对劳动者噪声暴露情况的调查结果进行记录,并根据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噪声源设备布局等绘
制噪声暴露分布图,调查表内容和格式见表A.3。
5.4护听器的配备与使用情况调查
5.4.1调查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护听器的名称;
——护听器的数量;
——护听器的技术参数;
——护听器的发放周期及使用情况。
5.4.2对护听器配备与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进行记录,调查表内容和格式见表A.4。
5.5听力保护计划的制定及落实情况调查
5.5.1调查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作业场所噪声暴露评估情况;
——劳动者听力检查和职业性噪声聋发病情况;
——听力保护培训情况;
——噪声危害告知情况。
5.5.2对听力保护计划制定及落实情况的调查结果进行记录,调查表内容和格式见表A.5。
6噪声危害风险控制
6.1工程控制
6.1.1一般规定
6.1.1.1用人单位应依据GBZ1和GB/T50087的要求,兼顾生产工艺、操作维修、降噪效果和技术经
济性,综合分析后采用行之有效的工程控制措施。
6.1.1.2对于生产过程及设备产生的噪声,用人单位应首先从工艺设计、管线设计、设备选型与车间
布置等方面对声源进行控制,以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代替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
3
DB4403/T239—2022
6.1.2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应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符合下列规定:
a)减少冲击性工艺;
b)降低块状物料输送的落差;
c)采用减少向空中排放高压气体的工艺;
d)采用机械化操作和自动化运行的设备工艺,宜远距离监视操作。
6.1.3管线设计
管线设计应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符合下列规定:
a)降低管道内的流速,管道截面不宜突变,管道连接宜采用顺流走向;
b)管线上阀门宜选用低噪声产品;
c)管道与振动强烈的设备连接,宜采用柔性连接;
d)振动强烈的管道的支撑,不宜采用刚性连接;
e)辐射强噪声的管道,宜布置在地下或采取隔声、消声处理措施。
6.1.4设备选型与车间布置
6.1.4.1主要噪声源设备选型,包括噪声控制专用设备,应选用噪声低、振动小的设备。
6.1.4.2高噪声设备布置时,应预留配套的噪声控制专用设备安装和维修所需的空间。
6.1.4.3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应结合功能分区与工艺分区,将生活区、行政办公
区与生产区分开布置,高噪声厂房与低噪声厂房分开布置。高噪声设备宜低位布置并相对集中,并尽量
布置在车间的一隅。
6.1.5控制噪声传播途径
若从声源上对噪声控制达不到要求时,用人单位应采用以下措施从噪声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
a)隔声:利用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阻挡声能的传播,把声源产生的噪声限制在局部范围内,或在
噪声的环境中隔离出相对安静的场所;
注:常见的隔声结构形式包括单层隔声结构、双层隔声结构、复合隔声结构、隔声罩、隔声间和隔声屏障等。
b)消声:针对空气动力机械辐射的流体动力性噪声或噪声源隔声围护结构散热通风口、工艺孔洞
等辐射噪声进行消声设计;
注:常见的消声器根据其原理、形式、规格、材料、性能及用途不同,可分为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复合式消
声器和排气放空消声器。
c)吸声:针对混响严重的各类车间厂房,采用吸声材料将声能减少或转换为其他能量;
注:常见的吸声材料按其材料结构状况可分为多孔吸声材料、共振吸声结构和特殊吸声结构,如空间吸声体和吸声
尖劈等。
d)隔振:针对产生较强振动或冲击,引起固体传声及振动辐射噪声的动力设备进行噪声控制时,
进行隔振降噪设计。
注:常见的隔振降噪包括金属弹簧隔振、橡胶隔振、管道隔振和阻尼减振等。
6.2组织管理
6.2.1工时制度安排
6.2.1.1对于采取相应工程控制措施后噪声强度仍不能达到噪声控制接触限值的作业场所及岗位,用
人单位应通过减少劳动者的噪声暴露时间或者操作方式的改变进行组织管理。
4
DB4403/T239—2022
6.2.1.2用人单位应合理制定工间休息制度,为劳动者提供安静、舒适、干净的休息区,休息区应远
离高噪声车间及作业场所。
6.2.2危害告知
6.2.2.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噪声可能产生的健康危害、防护措施和噪声作业岗
位的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应隐瞒或者欺骗。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
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噪声作业时,用人单位应与其协商变更原
劳动合同相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J 1136-2020 中波广播发射台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 2020-10-27
- HJ 1127-2020 应急监测中环境样品γ核素测量技术规范 2020-04-09
- HJ 1151-2020 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 2020-12-14
- HJ 1139-2020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化学纤维制造业 2020-11-10
- HJ 1135-202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卫星地球上行站 2020-10-27
- HJ 1148-2020 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项目竣工辐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2020-12-03
- HJ 1149-2020 环境空气 气溶胶中γ放射性核素的测定 滤膜压片/γ能谱法 2020-12-10
- HJ1129-2020 就地高纯锗谱仪测量土壤中γ核素技术规范 2020-06-03
- HJ1128-2020 核动力厂核事故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2020-06-03
- HJ 1147-2020 水质 pH值的测定 电极法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