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3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黄山德青源种禽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詹凯、刘伟、李俊营、陈丽园、姜顺湖、王海旺、吴金罡。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B44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883—2013
海兰褐壳蛋鸡父母代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FeedingandAdministrativeofHy-lineVarietyBrown
ParentStock
2013-05-10发布2013-06-10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1883—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黄山德青源种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詹凯、刘伟、李俊营、陈丽园、姜顺湖、王海旺、吴金罡。
I
DB34/T1883—2013
海兰褐壳蛋鸡父母代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兰褐壳蛋鸡父母代种鸡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与布局、引种、营养需要、饲养管理、兽
医卫生管理、废弃物及病害尸体处理、生产记录应遵循的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笼养海兰褐壳蛋鸡父母代种鸡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T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5030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5032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5041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2010)
3鸡场的环境及布局
3.1选址
鸡场选址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2010)的有关规定,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采光
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域,场区大气环境符合GB3095要求,水源应符合NY5027的要求,环境质量符
合NY/T388的标准。
3.2布局
3.2.1场区布局应依次按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分区布局,净道、污道严格分开。
3.2.2根据父母代鸡生长和产蛋阶段的不同,将育雏育成鸡与产蛋鸡间隔50~100m分区饲养,且置
于上风向;或根据主风向按育雏、育成舍、产蛋舍依次排布;隔离区应位于场区常年主风向的下风处及
地势较低处。
3.2.3生产区各养殖栋舍之间距离不少于10m。
3.3鸡舍建筑和设备
1
DB34/T1883—2013
3.3.1鸡舍保温隔热、密封性能好,双坡式屋顶采用泡沫板厚10cm、双层彩钢瓦,屋顶保温隔热,
结构坚实,抗雪荷载不低于0.45KN/m2、基本风压值不低于0.35KN/m2。
3.3.2鸡舍采用全封闭式,纵向机械通风,夏季采用湿帘降温;内墙表面光滑平整,墙面不易脱落,
不含有毒有害物质,耐磨损、耐腐蚀,舍内水泥地面硬化,硬化厚度8cm以上。
3.3.3鸡舍应具备防鼠和防鸟设施。
3.3.4舍内设备分为环境控制设备(包括控温、光照、通风设备)、饲养设备(料槽、水线等设备)、
粪污处理设备。各类设备应尽量选用适用性强、高效低耗、便于操作和维修的定型产品。根据种鸡场规
模配备至少一台发电机供停电时应急使用。
3.3.5沿江及江南地区春夏季雨量丰富,空气潮湿,应防止饲料霉变。
4引种
4.1雏鸡应购自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且无鸡白痢、白血病、支原
体、网状内皮增生症等垂直传播疾病的种鸡场。
4.2同一批鸡应来源于同一种鸡场和同一孵化日期。
5营养需要
海兰褐蛋鸡父母代生长期、产蛋期日粮营养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最低添加量分别参考附录A、附
录B及附录C。
6饲养管理
6.1育雏期(0~6周龄)的饲养管理
6.1.1温度、光照海兰褐父母代鸡笼养育雏期适宜温度与光照符合表1要求。
表1表1育雏期的温度和光照
日龄舍内温度(℃)光照(h)光照强度(Lux)
1-334-362420
4-732-342210
8-1429-312010
15-2126-291810
22-2824-261610
29-3521-231410
39-42211210
6.1.2湿度
育雏舍湿度按先高后低原则,适宜湿度范围为70%~55%。
6.1.3通风换气
在保证舍内适宜温湿度条件下,逐渐增加鸡舍通风量,保持鸡舍空气新鲜,有害气体含量低于NY/T
388标准。
2
DB34/T1883—2013
6.1.4饮水
第一次饮水用含0.5%多维的葡萄糖水,要求水温不低于14℃。水质应符合NY5027要求。
6.1.5饲喂
6.1.5.1雏鸡饲料质量安全应符合GB13078及NY5032标准。
6.1.5.2育雏期间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饲喂方式,每天3~6次。
6.1.6断喙
断喙的时间在一般在7~10日龄进行,断喙的前后3天应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多维电解质及维生
素K3等预防应激。
6.2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6.2.1体重
18周龄时,公鸡体重应达到2200g,母鸡体重应达到1440g,均匀度控制在80%以上。育雏、
育成期体重及公母鸡平均日耗料量参见附件4。
6.2.2饮水
育成期保证饮水供应充足,水质应符合NY5027要求。
6.2.3饲喂
6.2.3.1饲料使用符合NY5032要求,营养水平满足表1的要求。
6.2.3.2每天饲喂2~3次。
6.2.4光照
从育雏期结束至海兰褐壳蛋鸡母鸡平均体重达到1440g期间,每天光照时间为9h,光照强度为
5lux。当体重达到1440g即延长光照时间,每周加光一次,每次加光时间不超过40min,至总光照
时间达到17h,光照强度也逐渐增加,达到10lux~20lux。如体重未达标准已开始产蛋者,应立即
更换成产蛋高峰料,1周以后才开始延长光照。
6.3产蛋期饲养管理
6.3.1转群
育成鸡在16周末转群,转入产蛋笼内。转群时应选择晴好天气进行,夏季气温较高应在早晨或傍
晚进行,冬季气温较低应在中午进行。公鸡可单独放在一栋舍内,也可放根据每栋产蛋舍需要的公鸡数
量将公鸡集中饲养在产蛋舍的一角。在转群前后3天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以减小鸡群的应激。转
群后逐渐更换为产前料。
6.3.2环境控制
产蛋期鸡舍温度控制在13℃~28℃,相对湿度为60%~70%。鸡舍内的有害气体符合NY/T388
的要求。每天光照时间17h,光照强度恒定,维持至停产或淘汰。
6.3.3饲喂
3
DB34/T1883—2013
6.3.3.1饲料使用符合NY5032要求,饲料营养需求参考附录B。
6.3.3.2保证饮水充足,水质符合NY5027要求。
6.3.4生产性能
在良好饲养环境和管理条件下,海兰褐蛋鸡父母代生产性能应达到附件5水平。
6.4公鸡的管理
6.4.1公鸡的选择
雏鸡进行性别鉴定后公母鸡分开饲养,在6~7周龄时进行第一次选择,应选择符合本品种特征、
体格健壮的公鸡,按母鸡数的15%选留,其余的淘汰。转入种鸡舍时进行第二次选择,按母鸡数的10
%进行选留。
6.4.2人工授精
通常在24~25周龄,母鸡的产蛋率达到80%以上时开始进行人工授精。笼养人工授精时公母比
例可达1:20~1:30。人工授精每隔5天进行一次,夏季可适当缩减人工授精的间隔。每次采精后尽量
在20分钟内输完,每次输精量为0.03ml,人工授精应在下午母鸡产蛋后进行。
6.5种蛋的选择与保存
首次人工授精后5天即可开始收集种蛋孵化,每天捡蛋2~3次,每次捡完蛋后立即对种蛋进行
挑选后送入蛋库保存,种蛋保存时要大头朝上。蛋型要求椭圆型、大头和小头分明;蛋壳表面光滑、致
密均匀;色泽符合本品种特点。蛋库温度保持在15℃~18℃为宜,相对湿度70%左右,注意保持蛋库
内环境清洁,空气新鲜,并定期消毒。
7兽医卫生管理
7.1疾病防治
7.1.1兽药使用应符合NY5030的要求,禁止使用国家不允许使用的药物。兽药的供应来自具有《兽
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GMP兽药生产企业,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要求选用药
物。
7.1.2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饲养期应按日龄进行免疫,注意观察鸡群健康状况,对病
情较轻、可以治愈的病鸡进行隔离治疗和饲养。
7.1.3按照《安徽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的要求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鸡白血病、
鸡沙门氏菌病等疫病的监测和净化工作。
7.2防疫措施
7.2.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疫病监测方案
和疾病预防方案。
7.2.2鸡舍内环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63/T 363-2000 青海省汽车二级维护质量评定标准 2000-09-15
- DB41/ 147-2000 小尾寒羊 2000-08-10
- DB41/ 144-2000 珠宝玉石标识规定 2000-02-10
- DB15/T 124-2000 1%苦参碱可溶性浓剂 2000-09-15
- DB41/ 143-2000 无公害蔬菜 2000-01-27
- DB41/ 146-2000 安全技术防范工程验收与检验规范 2000-08-10
- DB43/ 147-2000 内河高速小艇安全航行要求 2000-07-20
- DB51/ 5022-2000 住宅卫生间设施功能标准 2000-09-05
- DB43/T 149.1-2000 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 第一部分:布线系统设计规范 2000-08-15
- DB41/T 145-2000 肥料田间试验技术规范 200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