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1122-2022 桥梁基桩检测技术规程
DB12/T 1122-2022 Bridge pile tes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5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40
CCSP28
12
天津市地方标准
DB12/T1122—2022
桥梁基桩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foundationpilestestingofbridgeengineering
2022-06-13发布2022-07-15实施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DB12/T1122—2022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4.1仪器设备.......................................................................2
4.2检测方法选择和检测数量.........................................................2
4.3检测桩位的确定.................................................................4
4.4检测前的准备...................................................................4
4.5验证与扩大检测.................................................................5
4.6检测结果评价...................................................................5
4.7检测报告.......................................................................6
5超声波法成孔质量检测...............................................................6
5.1一般规定.......................................................................6
5.2检测仪器与设备.................................................................6
5.3现场检测技术...................................................................7
5.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7
6接触式仪器组合法成孔质量检测.......................................................8
6.1一般规定.......................................................................9
6.2检测仪器与设备.................................................................9
6.3现场检测技术...................................................................9
6.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11
7低应变反射波法....................................................................11
7.1一般规定......................................................................11
7.2检测仪器与设备................................................................12
7.3现场检测技术..................................................................12
7.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13
8超声波法..........................................................................14
8.1一般规定......................................................................14
8.2检测仪器与设备................................................................15
8.3现场检测技术..................................................................15
8.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17
9钻芯法............................................................................21
9.1一般规定......................................................................21
9.2检测仪器与设备................................................................21
9.3现场检测技术..................................................................22
9.4芯样试件截取与加工............................................................22
9.5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23
I
DB12/T1122—2022
9.6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23
10高应变法.........................................................................25
10.1一般规定.....................................................................25
10.2检测仪器与设备...............................................................25
10.3现场检测技术.................................................................26
10.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28
1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31
11.1一般规定.....................................................................31
11.2检测仪器设备.................................................................31
11.3现场检测技术.................................................................32
11.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33
1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34
12.1一般规定.....................................................................34
12.2检测仪器与设备...............................................................34
12.3现场检测技术.................................................................34
12.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35
13单桩水平静载试验.................................................................35
13.1一般规定.....................................................................35
13.2检测仪器与设备...............................................................36
13.3现场检测技术.................................................................36
13.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37
14磁测井法.........................................................................39
14.1一般规定.....................................................................39
14.2检测仪器与设备...............................................................39
14.3现场检测技术.................................................................39
14.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40
附录A(规范性)成孔质量检测仪标定方法..............................................41
附录B(规范性)芯样试件加工和测量..................................................42
附录C(规范性)混凝土桩头处理......................................................43
附录D(规范性)桩身内力测试........................................................44
II
DB12/T1122—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市交通科学研究院、天津市金艾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国普、彭振旿、罗会来、邵红杰、王子琚、赵国光、吕大勇、马秀君、王雪
姣、王伟广、张建东、吕岳、于克扬、赵文志、高静、张弘博、吴国柱、王雪峰、张志远。
III
DB12/T1122—2022
桥梁基桩检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天津市桥梁基桩检测的总体原则和一般要求,以及仪器设备、现场检测技术及检测数
据的分析与判定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桥梁工程基桩成孔质量、桩身完整性、单桩承载力、基桩钢筋笼长度的检测与
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G/T518基桩动测仪
JT/T738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基桩foundationpile
桩基础中的单桩。
3.2
沉淀sediment
基桩成孔后,淤积于孔底部的非原状沉淀物。
3.3
超声波法成孔质量检测drillingholetestbyultrasonicmethod
采用超声波探头垂直连续测量各深度水平方向的孔径,根据由记录仪同步绘制出各方向孔壁形态的
记录图,判定孔径、孔深、孔壁倾斜度。
3.4
接触式仪器组合法成孔质量检测drillingholetestbyinstrumentscontactuallyinspection
method
系用伞形孔径仪、专用测斜仪、沉淀测定仪或其他有效的沉淀检测工具来判定灌注桩成孔孔径、孔
深、孔倾斜度及沉淀厚度。
3.5
桩身完整性pileintegrity
反映桩身长度和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综合状况的定性指标。
3.6
桩身缺陷piledefects
1
DB12/T1122—2022
在一定程度上使桩身完整性恶化,引起桩身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出现桩身断裂、裂缝、缩颈、
夹泥(杂物)、离析、空洞、蜂窝、松散等不良现象的统称。
3.7
低应变反射波法lowstrainreflectedwavemethod
在桩顶施加低能量冲击荷载,实测被检桩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时程曲线,运用一维线弹性波动理
论的时域和频域分析,对被检桩的完整性进行评判的检测方法。
3.8
超声波法ultrasonicloggingmethod
在桩身混凝土内发射并接收超声波,实测超声波在混凝土介质中传播的声时、波幅和频率等参数的
相对变化,对被检桩的桩身完整性进行评判的检测方法。
3.9
钻芯法coredrillingmethod
用钻机钻取芯样,对被检桩的桩长、桩身缺陷及其位置、桩底沉淀厚度、桩身混凝土强度以及桩端
岩土性状进行评判的检测方法。
3.10
高应变法highstraindynamicmethod
在桩顶施加高能量冲击荷载,实测桩顶附近或桩顶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评
判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的检测方法。该方法也可用于选择桩型和桩端持力层,监控打桩过
程。
3.11
静载试验staticloadtest
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
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3.12
磁测井法Magnetcmethod
在桩中或桩侧土体成孔,通过测量磁场垂直分量沿孔深方向的变化来分析和判断钢筋笼长度的检测
方法。
3.13
桩身内力测试internalforcetestingofpileshaft
通过桩身应变、位移的测试,计算荷载作用下的桩侧阻力、桩端阻力或桩身弯矩的试验方法。
4基本规定
4.1仪器设备
4.1.1基桩检测用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基桩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调试,
确认仪器设备工作正常后方可使用。
4.1.2基桩检测用仪器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和工作环境条件应符合相关规定,并具有良好的显示、记
录和贮存功能。
4.2检测方法选择和检测数量
4.2.1检测方法应根据工程需要和检测目的按表1规定的检测内容确定。
表1检测方法一览表
2
DB12/T1122—2022
检测方法检测内容
超声波法成孔质量检测检测灌注桩成孔的孔径、孔深及倾斜度
接触式仪器组合法成孔质量检测检测灌注桩成孔的孔径、孔深、倾斜度及沉淀厚度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缺陷及位置,评判桩身完整性类别
透射法检测灌注桩桩身缺陷及位置,评判桩身完整性类别
超声波法
折射法检测灌注桩钻芯孔周围桩身缺陷及位置,辅助评判桩身完整性类别
检测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淀厚度、桩身缺陷及其位置,评判桩身完整性
钻芯法类别;
评判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
分析桩侧和桩端土阻力,评判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高应变法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评判桩身完整性类别;
进行打桩过程监控
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评判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桩身内力测试,测定桩侧及桩端阻力
静
载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
荷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评判竖向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试通过桩身内力测试,测定抗拔桩的桩侧阻力
验
确定单桩水平临界荷载和极限承载力,推定土抗力参数;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评判水平承载力或水平位移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桩身内力测试,测定桩身弯矩
磁测井法检测灌注桩、预制桩的钢筋笼长度,评判钢筋笼长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2.2为保证检测结论的可靠性,根据不同被检对象和检测要求,当采用一种检测方法对桩身完整性
类别评判有疑问时,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4.2.3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4.2.3.1检测数量的确定以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桩基总数为计算依据。
4.2.3.2桥梁工程混凝土灌注桩应100%进行成孔质量检测,检测方法的选定应具有适宜性并满足工程
检测的特定要求。
4.2.3.3勘测设计阶段,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施工前应进行试验桩承载力检测,检测方法采用静载试
验。检测数量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应少于3根;当工程桩总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单桩承载力检测;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基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采用的新桩型或采用新工艺成桩的桩基;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
——设计或业主有要求的。
4.2.3.4施工阶段的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灌注桩宜进行钢筋笼长度检测。
3
DB12/T1122—2022
4.2.3.5工程桩的单桩承载力检测数量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对设计等级为甲级、地
质条件复杂或异型(非等直径)桩的桩基,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其它
桩基工程的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工程桩总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
应少于2根:
a)对于特大桥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大、中桥的桩基,应采用静载试验方法确定单桩承载力;
b)一般中桥、小桥的桩基,宜采用静载试验,在具有同一条件下的动-静试验对比资料和实测经验
时也可采用高应变法;
c)由于场地限制等原因难以采用静载试验检测时也可采用自平衡法。自平衡法可按照JT/T738中
的有关要求执行。
4.2.3.6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应100%检测,检测方法可采用超声波法、低应变反射波法、高应变法或
钻芯法。其中,采用超声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的数量不应少于灌注桩总桩数的50%,且桩径大于等于
1500mm或桩长大于等于40m以及重要工程、关键部位的灌注桩均应100%采用超声波法进行桩身完整性
检测;对大直径嵌岩灌注桩,还应采用钻芯法检测桩底沉淀厚度和桩端岩土性状,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
桩数10%,且不少于3根;对于大桥、特大桥还应采取钻芯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1%,
且不少于3根;对于设计等级为甲级或两节及以上的预制桩,应进行高应变法检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
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6根。
4.2.3.7工程桩检测钢筋笼长度可采用磁测井法,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应少于5根;
当工程桩总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3根。对于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或重要工程、关键部位的桩,
适当增加抽检数量。
4.2.3.8高应变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在同一条件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应
少于5根;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对施工质量有疑问时,应增加检测数量。当采用高应变法进行打桩过
程监测或为选择沉桩工艺参数时,不应少于3根。
4.2.3.9采用超声波法检测端承桩桩身完整性时,应同时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或其它适宜的方法检测
桩端的支承情况。
4.3检测桩位的确定
4.3.1检测桩位的选择应事先确定,检测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
4.3.2检测桩位的选择应按如下原则确定:
a)施工质量有问题或有疑问的桩;
b)结构受力较大部位或荷载差异较大部位;
c)地基土工程性能较差部位或土层变化复杂地段;
d)不同施工工艺以及不同施工机台的桩;
e)随机抽样,基本均匀分布,应具有代表性。
4.4检测前的准备
4.4.1检测机构应及时调查、搜集以下有关资料: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基桩设计图纸或资料、施工记录及平面位置图等,了解施工工艺及施工
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检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
4.4.2检测方法和制定检测方案应根据调查结果和检测目的合理选用。检测实施方案宜包括:工程概
况、所选用的检测方法及依据的检验标准、抽样原则、拟投入的仪器设备、检测时间进度安排、准备提
交的成果资料以及其它应当说明的事项等。
4.4.3在进行检测前对检测所需要的设备仪器仪表检查调试,确认其工作状态。
4
DB12/T1122—2022
4.4.4检测开始时间应满足拟用检测方法对混凝土强度(或龄期)和地基土休止期的规定:
a)当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或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0%,且不应低于
15MPa,龄期不应少于7d;
b)对混凝土灌注桩进行单桩承载力检测或钻孔取芯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应达到28d以
上,或受检桩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c)承载力检测前的休止时间除应达到本条b)款规定的桩身混凝土强度要求外,其休止时间尚应
符合表2的规定。采用泥浆护壁的钻孔灌注桩应根据情况适当延长休止期;
d)对端承桩,应根据桩端持力层的土性来选用休止期;对于摩擦桩,休止期的确定应取决于桩
侧土的性质,桩侧若是性质相差悬殊的层状土,则一般宜按休止较长的那种土层及其影响权
重大小来综合考虑。对于摩擦端承桩和端承摩擦桩,其休止期遵从类似原则确定。
表2休止时间
土的类别休止时间(d)
砂土7
粉土15
非饱和15
粘性土
饱和25
4.5验证与扩大检测
4.5.1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JTGF80/1的相关规定。当检测结果不满足标准规定时,
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经处理后进行重复检测,直至符合要求。
4.5.2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证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4.5.3桩身浅部缺陷可采用开挖验证。
4.5.4桩身或接头存在裂隙的预制桩可采用高应变、静载试验等方法验证,空心预制桩也可采用孔内
摄像的方式验证。
4.5.5单孔钻芯检测发现桩身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时,宜在同一基桩增加钻孔验证,并根据前、后钻
芯结果对受检桩重新评价。同时,也可采用孔内摄像的方式验证。
4.5.6对低应变反射波法或超声波法检测中不能明确桩身完整性类别的桩或Ⅲ类桩,可根据实际情况
采用钻芯法、静载法、高应变法、开挖等方法进行验证检测。
4.5.7当单桩承载力或钻芯法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扩大检测。
4.5.8当钢筋笼长度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扩大检测。
4.5.9验证检测或扩大检测采用的方法和检测数量应得到工程建设有关方的确认。
4.6检测结果评价
4.6.1桩身完整性评价,应给出每根被检桩的桩身完整性类别。桩身完整性分类应符合表3的规定,
并按本标准第7章~第10章的相关技术要求划分。
表3桩完整性类别划分
桩身完整性类别特征
Ⅰ类桩桩身完整
Ⅱ类桩桩身基本完整,有轻度缺陷
5
DB12/T1122—2022
Ⅲ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
Ⅳ类桩桩身有严重缺陷
4.6.2单桩承载力的评价,应给出受检桩的承载力检测值,并评价单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6.3成孔质量的评价,应给出受检桩成孔的孔径、孔深、倾斜度及沉淀厚度,并评价其是否满足规
范或设计要求。
4.6.4钢筋笼长度的评价,应给出受检桩的钢筋笼长度检测值,并评价钢筋笼长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7检测报告
4.7.1检测报告应用词规范、文字简练、数据可靠、结论明确。
4.7.2检测报告宜包含以下内容:
a)检测人员、报告编写人员及审核审批人员的签字以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勘察等责任
主体的全称;
b)前言或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地点、基础类型、总工程桩数、检测内容、数量及检测时间;
检测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
c)地质条件描述;
d)检测依据的规范,检测方法(原理)、检测过程叙述;
e)受检桩(孔)的桩(孔)号、桩(孔)位;
f)检测结果:受检桩的检测数据(表格)和汇总结果;
g)检测结论: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得到的结论;
h)附图附表:包括桩(孔)位平面布置图、实测(计算分析)曲线等。
5超声波法成孔质量检测
5.1一般规定
5.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灌注桩成孔的孔径、孔深及倾斜度。
5.1.2被检测孔径不应小于0.6m,不宜大于5.0m。
5.1.3泥浆性能应满足表4的要求。
表4泥浆性能指标
项目性能指标
重度<12.0(kN/m3)
粘度18-25(s)
含砂量<4%
5.2检测仪器与设备
5.2.1超声波法检测仪器设备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孔径检测精度不低于±0.2%FS;
——孔深检测精度不低于±0.3%FS;
——测量系统为超声波脉冲系统;
——超声波工作频率应满足检测精度要求;
——脉冲重复频率应满足检测精度要求;
6
DB12/T1122—2022
——通道应至少二通道;
——记录方式为模拟式或数字式;
——具有自校功能。
5.3现场检测技术
5.3.1超声波法成孔检测,应在清孔完毕,孔中泥浆内气泡基本消散后进行。
5.3.2检测前,应利用护筒直径作为标准距离标定仪器系统,标定至少进行2次。标定完成后,在该
孔的检测过程中不得变动相关参数。
5.3.3仪器探头宜对准护筒中心,检测自孔口至孔底或自孔底至孔口连续进行。
5.3.4检测中探头升降速度不宜大于12m/min。
5.3.5检测时应正交4个方向进行,且标明检测剖面正交4个方向与实际方位的关系;试成孔、静载
荷试桩孔、变直径桩孔及直径大于4.0m的桩孔宜增加检测方向。
5.3.6现场检测的图像应清晰、准确;当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5.3.7在孔径检测可疑测点周围,应加密测点进行复测,进一步确定孔径变化位置及范围。
5.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5.4.1超声波在泥浆介质中传播速度可按下式计算:
′
𝑐=2(𝑑0−𝑑)/(𝑡𝑎+𝑡𝑏)································································(1)
式中:𝑐——超声波在泥浆介质中传播的速度(m/s);
𝑑0——护筒直径(m);
𝑑′——两方向相反换能器的发射(接收)面之间的距离(m);
𝑡𝑎、𝑡𝑏——对称探头的实测声时(s)。
5.4.2孔径可按下式计算:
a)探头中心与4个方向桩孔壁的距离(图1),应按下式计算:
l—桩孔中心;2—探头中心
图1超声波法孔径计算示意
𝑡𝑑′
𝑙=𝑐∙𝑖+·········································································(2)
𝑖22
式中:𝑙𝑖——第𝑖=(1,2,3,4)方向探头中心与桩孔壁的距离(m);
7
DB12/T1122—2022
𝑡𝑖——第𝑖=(1,2,3,4)方向上孔壁反射信号的声时值(s)。
b)成孔孔径应按下式计算:
𝑙+𝑙𝑙+𝑙𝑙+𝑙𝑙+𝑙
𝐷=√(𝑙−34)2+(12)2+√(𝑙−12)2+(34)2·····································(3)
322122
式中:𝐷——测点位置的孔径检测值(m)。
5.4.3成孔偏心距、倾斜度应按下列方法计算:
𝑙+𝑙−𝑙−𝑙𝑙+𝑙−𝑙−𝑙
𝐸=√(1,02,𝑛1,𝑛2,0)2+(3,04,𝑛3,𝑛4,0)2··············································(4)
𝑛22
𝐾𝑛=(𝐸𝑛⁄𝐻𝑛)×100%·································································(5)
式中:𝐸𝑛——成孔在第𝑛测点处的偏心距(m);
𝑙𝑖,0——孔口探头中心距离𝑖方向桩孔壁的距离(m);
𝑙𝑖,𝑛——第𝑛测点探头中心距离𝑖方向孔壁的距离(m);
𝐾𝑛——桩孔在第𝑛测点处的倾斜度(%);
𝐻𝑛——桩孔在第𝑛测点处的深度值,由仪器自带的深度计数器同步测得(m)。
1—孔口位置桩孔中心;2—探头中心;3—测点n位置桩孔中心
图2超声波法倾斜度计算示意图
5.4.4现场检测记录图应满足下列要求:
——有明显的刻度标记,能准确显示任何深度截面的孔径及孔壁的形状;
——标记检测时间、设计孔径、检测方向及孔底深度;
——记录图纵横比例尺,应根据设计孔径及孔深合理设定,并应满足分析精度需要。
5.4.5检测报告除应符合本规程4.7条规定外,宜包括下列内容:
a)按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评判成孔质量;
b)附图附表:包括孔位平面布置图、每桩孔的测试记录图和典型地质柱状图。
6接触式仪器组合法成孔质量检测
8
DB12/T1122—2022
6.1一般规定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Y/T 2270-2012 肥料 三聚氰胺含量的测定 2012-12-24
- NY/T 2273-2012 土壤调理剂 磷、钾含量的测定 2012-12-24
- NY/T 2061.4-2012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 植物生长调节剂 第4部分:促进/抑制生根试验 黄瓜子叶生根法 2012-12-24
- NY/T 2276-2012 制汁甜橙 2012-12-24
- NY/T 2275-2012 草原田鼠防治技术规程 2012-12-24
- NY/T 2274-2012 缓释肥料 效果试验和评价要求 2012-12-24
- NY/T 2272-2012 土壤调理剂 钙、镁、硅含量的测定 2012-12-24
- NY/T 2278-2012 灵芝产品中灵芝酸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12-12-24
- NY/T 2271-2012 土壤调理剂 效果试验和评价要求 2012-12-24
- NY/T 2277-2012 水果蔬菜中有机酸和阴离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201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