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605-2024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DB36/T 605-2024

江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6/T 605-2024
标准类型
江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3-26
实施日期
2024-09-01
发布单位/组织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江西赣粤高速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桥梁智能养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道淳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20

CCSP66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605—2024

代替DB36/T605—2011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ofwarmmixasphaltconstruction

2024-03-26发布2024-09-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6/T605—2024

目  次

前 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规定...........................................................................2

5材料...............................................................................3

6温拌沥青制备.......................................................................4

7温拌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5

8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6

9施工质量与检查验收.................................................................7

附录A(资料性附录)表面活性温拌剂检测方法.........................................9

附录B(资料性附录)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制备........................................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表面活性剂型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13

附录D(资料性附录)表面活性剂型温拌沥青混合料拌和................................14

I

DB36/T605—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DB36/T605-2011《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与DB36/T605-2011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和2011版的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和2011版的第2章);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和2011版的第3章);

——增加了一般规定,删除了分类标准(见第4章和2011版的第4章);

——修改了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技术要求(见表格1和2011版的表格1);

——增加了温拌沥青制备(见第6章);

——补充了机械发泡沥青温拌技术路线相关的技术要求(见6.2、7.4、8.2、附录B);

——修改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制温度范围的要求(见表格5和2011版的表格4、5、6);

——修改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范围的要求(见表格6和2011版的表格10、11、12);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即沥青发泡效果评估和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制备(见附录B);

——删除了条文说明(见2011版的条文说明)。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江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X/TC01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赣粤高速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

省桥梁智能养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道淳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建明、李艳红、万丽霞、颜灵胜、任盼、王观阳、刘政军、陶卓辉、熊文勇、

黄志刚、高宇、雷鸣。

本文件首次发布为DB36/T605-2011,本次为首次修订。

II

DB36/T605—2024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材料、温拌沥青制备、温拌沥青混合

料组成设计、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施工工艺和质量验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和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的新、改建沥青路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

JT/T860.6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6部分:温拌剂

JTG5220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温拌剂warmmixadditive

添加到沥青或沥青合料中,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沥青混合料能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正常施工,满

足热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的添加剂。

3.2

温拌沥青warmasphalt

将温拌剂与沥青通过搅拌、剪切或胶体磨等方式加工得到的,或者通过机械发泡的方式得到的,可

在较低温度下正常施工,满足热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的沥青。

3.3

温拌沥青混合料warmmixasphalt(WMA)

1

DB36/T605—2024

通过温拌剂或发泡工艺作用,沥青及矿料在降低拌和温度(20-60)℃条件下拌和得到的满足热拌沥

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要求的混合料。

3.4

低温施工coldseasonconstruction

在气温介于0℃~10℃条件下进行的温拌混合料施工。

3.5

温拌界定温度warmmixthresholdtemperature

温拌界定温度是判断热拌沥青混合料和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控制温度。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出料温度须

低于“温拌界定温度”,出料温度高于“温拌界定温度”的混合料被认定为热拌沥青混合料。

3.6

表面活性剂型温拌技术surfactantbasedWMAtechnology

在拌和过程中,通过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独特的界面作用,在沥青内部形成独特的润滑结构,帮助

沥青混合料在温拌界定温度下维持足够的工作性,且不对路面使用性能构成负面影响。

3.7

泡沫温拌技术foamedbasedWMAtechnology

通过专门的沥青发泡设备,向高温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其产生泡沫,形

成一种膨胀状态,并用于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

3.8

膨胀率expansionratio

指沥青在发泡状态下的最大体积与发泡前的体积之比。

3.9

半衰期halflife

指泡沫温拌沥青从最大体积衰减到最大体积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4一般规定

4.1温拌技术类型

本规程所指沥青温拌技术包括两类,一类是采用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的温拌技术,第二类是采用机

械发泡方式的泡沫温拌技术。

4.2温拌技术特点

4.2.1表面活性剂型温拌技术是指以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材料,可以降低沥青表面张力,暂时性在沥青

内部形成润滑结构,温度下降时润滑作用能够抵消沥青粘度的增大,从而实现沥青温拌效果,既可采用

2

DB36/T605—2024

“干法”加工工艺,又可采用“湿法”加工工艺。在路面压实完成后,表面活性剂会向石料与沥青界面

转移,还具有一定的抗剥落效果。

4.2.2泡沫温拌技术是指将热沥青和水在专用的机械发泡装置内混合、发泡膨胀,形成含有大量均匀

分散气泡的温拌沥青技术。

5材料

5.1温拌剂

5.1.1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应符合表1要求。

表1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技术要求

类型pH值胺值(mg/g)固含量(%)

“干法”(直投)添加型(H型)9.5±1400~560≥设计值

“湿法”(与沥青预混)添加型(M型)-400~600-

注1:“干法”(直投)型是指温拌剂直接投入沥青拌和锅中的添加方式,固含量测试方法见附件A;

注2:“湿法”(与沥青预混)添加型是指温拌剂直接加入沥青罐中的添加方式,其固含量不作要求。

5.1.1.1“干法”(直投)型添加剂(H型)设计固含量计算公式见式(1):

P

r(1)

Rd100..............................................................................

Pa

式中:

Pr——活性成分残留量(相对沥青用量),规定在0.45%~0.7%范围内,%;

Rd——设计的干法直投型添加剂固含量,%;

Pa——“干法”直投型添加剂与沥青的比例,一般推荐5:100,但最高比例不宜超过1∶10。

5.1.1.2“湿法”(与沥青预混)添加剂(M型)与沥青的比例,一般推荐为0.6%~0.8%,使用前

直接投放至沥青储存罐中,并在加热状态下充分搅拌均匀。

5.1.2温拌剂的胺值和固含量的检测方法,详见本规范附录A。

5.1.3为确保温拌剂的有效性,温拌剂应在密闭容器中避光保存,使用前添加剂应保持均匀状态,没

有悬浮物和沉淀物。

5.2沥青

5.2.1道路石油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应符合JTGF40要求。

5.2.2若选用其他天然沥青、橡胶沥青等高粘度胶结料,应满足其相应标准的技术要求。

5.3集料

5.3.1粗集料

生产温拌沥青混合料时,不宜采用多孔性或内部吸水性强的集料,粗集料技术指标应符合JTGF40

规范要求。

5.3.2细集料

3

DB36/T605—2024

5.3.2.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沥青混合料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