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2950-1991 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

GB 12950-1991 Safety regulations for seismic exploration blasting practice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2950-1991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1991-06-05
实施日期
1992-03-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
起草人:
阎增芳、叶琴忠、王者顺、吕增军、吕朝贵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2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2950一91

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

Safetyregulationsforseismicexplorationblastingpractices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规程对地震勘探工作中有关爆炸物品的运输、储存、使用等方面,作出了统一的规定。

1.2本规程适用于一切使用爆炸物品的地震勘探单位。

2总则

2.1本规程所称的爆炸物品,是指地震勘探队所使用的,经国家批准和符合安全标准的各类炸药、雷

管、导爆索等。

2.2爆炸物品是一种危险品,使用单位要在所在地公安机关办理购买、运输、储存、使用许可证。运输、

储存、使用爆炸物品,必须执行本规程。

2.3运输、储存、使用爆炸物品的单位,应根据本规程规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

术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各级人员的安全岗位责任制,教育职工严格遵守。并配备相应的保卫和安全技术

人员。

2.4凡从事运输、储存、使用爆炸物品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爆炸物品性能和安全操作规

程,并经当地公安机关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2.5爆炸物品的安全管理,由各运输、储存和使用单位的主管领导人负责。

5爆炸物品的运输

3.1一般规定

3.1.1本规定的运输,是指由生产厂家至使用单位库房,和由库房至野外施工现场的运输。

3.1.2运输爆炸物品的车、船,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运输规则的安全要求,不准安装各类电台,防止射频

电事故发生。

3.1.3爆炸物品从一地运往它地时,必须持有爆《炸物品准运证》,应按规定时间和路线运输。

3.1.4装卸爆炸物品,应在白天进行,并要有专人负责组织和指导安全操作。雷管禁止夜晚装卸。其它

爆炸物品,如遇特殊情况需夜晚装卸的,应有充分的照明设备和安全措施。从事装卸工作人员,必须懂得

装卸爆炸物品的安全常识,装卸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装卸时应轻拿轻放,禁止拖拉撞击,严禁吸烟和

使用明火。

3.1.5在运输爆炸物品时,为防止震动、摩擦,车厢底部应垫软垫或厚橡胶。爆炸物品箱体在车厢内应

放置平正,相互靠紧,不能伸出车厢外。雷管箱不得倒置。上面应用篷布网罩覆盖,用绳扎紧,以防丢失。

3.1.6炸药和雷管必须分别运输,如果雷管不是整箱、整盒的,应重新妥善包装后运输。

3.1.7在施工短距离范围内,经队长或分队长同意,可以同车、同船运输炸药和雷管,但炸药不准超过

500kg,导爆索不准超过1000m,雷管不准超过500发。雷管必须放在专门设制的四周衬有软垫的保险

箱内,箱上锁后,须与炸药隔离放置,并应有专人负责看管。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一06一05批准1992一03一01实施

GB12950一91

3.1.8运输爆炸物品的车、船,禁止同车、同船装载其它易燃物品。夜间只准用手电筒或安全灯照明。

3.1.9禁I仁使用翻斗车、拖挂车、拖拉机、三轮机动车、摩托车、自行车等运输爆炸物品。

3.1.10运输爆炸物品的车、船、牲畜应挂有明显的危险品标志,船只应挂在船头和船尾。

3.1.11运输爆炸物品,应严格按照出厂说明书中的有关安全规定执行。

3.2汽车运输爆炸物品的规定

3.2.1汽车运输爆炸物品时,应由持证人员负责押运。驾驶员应持有正式驾驶证,并懂得爆炸物品的性

质和各项运输规定,听从押运人员指挥,确保安全行车在(视线良好,道路平坦的路面上,车速不得超过

40km/h)。除驾驶员、警卫员、押运员外,不准他人搭乘。

3.2.2运输爆炸物品的车辆必须是高厢板,安有接地铁链。备有防滑链条、消防器材等。车厢内不得有

裸露的金属物体,车上所有电源及电瓶,均不得有裸露部分。

3.2.3在运输炸药时,允许装载与汽车载重吨位相等的重量,但在运输雷管或易震爆的炸药时如(胶体

炸药),载重量不得超过汽车载重吨位的三分之二,高度不得超过两个箱体。

3.2.4运输途中停歇时,必须远离城镇、村庄、交叉路口、重要公共设施,并有专人看管。因特殊情况需

在途中停车住宿时,不但要有专人看管,而且要及时报告当地公安机关采取措施。

3.2.5车辆在行驶途中,经过人烟稠密的城镇,应绕道行驶。必须通过时,应事先通知当地公安机关,按

公安机关指定的路线和时间通行,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2.6车辆在行驶途中,一旦遇到火源,应距火源200m以外的上风方向绕道行驶;视火源大小,也可

跟火源300m以外的下风方向绕道行驶。

3.2.7遇到打雷时,应将装有爆炸物品的车辆,停在离树林或建筑物200m以外的空地上,车与车之间

距离不得小于50M,汽车应立即熄火。

3.2.8当有几辆车同时运输爆炸物品时,车辆间应保持下列距离:

3.2.8.1在平坦道路上行驶或停车时,前后应保持50m以上的车距。

32.8.2在上下坡时车距不得小于300mo

3.2.9在装车前,驾驶员、负责运输人员,应再次检查车辆的技术状况是否完好,严禁带有故障的车辆

装运爆炸物品。

3.3牲畜驮运和人力搬运爆炸物品的规定

3.3.1用牲畜驮运爆炸物品时,炸药和雷管必须分别驮运。驮运量:炸药不得超过该种牲畜正常驮运量

的三分之二,雷管不得超过4000发。

3.3.2牲畜驮运爆炸物品时,应由懂得爆炸物品安全常识的人员看管。当有两头以上牲畜同路驮运时,

前后应保持一定距离:在平坦道路上间距不得小于20m,上下坡时,间距不得小于100ma

3.3.3人力搬运爆炸物品时,当无起爆器材,每人搬运量不得超过20^-30kg,挑运量不得超过50kg;

几人抬运时,每人平均负载量不得超过20.30kge

3.3.4需临时雇请民工搬运爆炸物品时,应与当地政府或公安派出所联系解决,由他们负责指派人员

承担搬运工作,并要有严格的收发手续。

3.3.5在野外施工时,严禁爆炸工同时携带炸药和雷管。

3.4水域运输爆炸物品的规定

3.4.1水域运输爆炸物品,除遵守本条规定外,还应符合本规程3.2和3.3中的有关规定。

3.4.2运输爆炸物品的各种船只,必须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后,并具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防潮设备,方

准运输。

3.4.3夜间航行或停泊时,必须悬挂红色信号灯。

3.4.4用内燃机推进的船只的消音器,应装置挡火星器。存放爆炸物品的货舱应当和机器间隔开,要有

防止热传导的安全措施。

3.4.5放在货舱里的爆炸物品,箱体之间不应留有间隙,防止挪动或碰撞。装载量不得超过三分之二载

GB12950一91

重量。

3.4.6船的桅杆上必须安有避雷针,并应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3.4.7装有爆炸物品的船只停泊时,应远离码头、高压线、居民点、桥梁及建筑物,其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500m,距航道不得小于50m,也可在当地公安机关指定的专用码头停泊。

3.4.8严禁用木、竹筏运输爆炸物品。

3.4.9运输爆炸物品的船只,应由持证人员负责押运和看管,严禁无关人员上船,不准生火烧饭。

3.4.10运输爆炸物品的船只,货舱内不准有电源。遇浓雾或大风浪时,必须停航。

4爆炸物品的储存和管理

4.1爆炸物品仓库的设置

4.1.飞爆炸物品必须设专库储存,不准任意存放。仓库设置应符合本规程规定。

4.1.2建造爆炸物品仓库,必须持有县、市以上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文件及设计说明书、仓库四邻距离

图、建筑结构图、安全设施图,向所在地县、市公安机关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方准动工建造,竣工后经验

收合格,领取爆《炸物品储存许可证》,方准储存。

4.1.3仓库应设置在干燥地区,有良好的通风、防潮、排水设备;要备齐消防器材灭(火器、锹、防火砂

等),并应做好定期检查。

4.1.4仓库场地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4.1.4.1场地内有排水沟。

4.1.4.2道路平整完好。

4.1.4.3库房分布合理,出入方便。

4.1.5库房之间安全距离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4.1.5.1炸药库房之间的安全距离见表10

表1

~一概m组151015255075100150200

硝钱炸药,对硝铁炸药81825314056697997112

三硝基甲苯炸药,对三硝基甲苯炸药3885120147190268329380465537

表1是保证不使一处炸药爆炸而引起另外一处炸药殉爆的安全距离,可按式(1)计算:

R二K、/万····································……(l)

式中:R—安全距离,m;

Q—每一库房的炸药总容量,kg;

K—常数,与炸药类型有关,表1中K,二0.25,KZ二1.20

4.1.5.2雷管库距炸药库的安全距离见表20

表2

瓮哥210.000川哥157.0500日30010.050州10019.000015203.050020207.0000

表2是为保证万一发生爆炸时,雷管库和炸药库之间不致相互波及。应以雷管作为主爆药,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