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481-2023 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测量技术导则
DB32/T 4481-2023 National Comprehensive Reclamation Measurement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Land Spatial Area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南京江地勘测有限公司、江苏省土地学会、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江苏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江苏省国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起草人:
- 高骏、廖安生、刘自德、孙京、许捍卫、薛建、朱晓勇、田学明、徐大庆、施振斌、赖明华、徐彬冰、李丽、杨胜万、张晓勇、顾铁生、李伟、侍海兵、高玉良、钱旭、杜小娅、刘敏、葛晓天、董茂秋、徐小明、吴春亚、吉金春、王轶、胡国长、孙景赟、陈浩
- 出版信息:
- 页数:36页 | 字数:6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7.040
CCSA75
!7,
DB32/T4481—2023
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测量技术导则
Technicalguidelineforcomprehensiveterritorialconsolidationsurvey
2023-06-26发布2023-06-26实施
!7,
+,0)
'.
'
DB32/T4481—2023
目次
前言………………3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5测量准备……………………6
6控制测量……………………8
7农用地整治测量……………9
8建设用地整治测量…………………………10
9生态保护修复测量…………………………12
10公共空间治理测量………………………14
11成果编制…………………15
12质量检查…………………16
附录A(规范性)现状图制作及相关统计要求……………17
附录B(规范性)测量附表(式样)…………20
参考文献………………………29
Ⅰ
DB32/T448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江地勘测有限公司、江苏省土地学会、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江苏省测绘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江苏省国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骏、廖安生、刘自德、孙京、许捍卫、薛建、朱晓勇、田学明、徐大庆、施振斌、
赖明华、徐彬冰、李丽、杨胜万、张晓勇、顾铁生、李伟、侍海兵、高玉良、钱旭、杜小娅、刘敏、葛晓天、
董茂秋、徐小明、吴春亚、吉金春、王轶、胡国长、孙景赟、陈浩。
Ⅲ
DB32/T4481—2023
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测量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测量的基本规定、测量准备、测量内容、测量要求、测量方法、成
果编制和质量检查。
本文件适用于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项目的测量工作,其他相关的整治项目测量工作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7986.1房产测量规范第1单元:房产测量规定
GB/T2435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39616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RTK)规范
GB50026工程测量标准
GB55018工程测量通用规范
CH/T100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JJ/T8城市测量规范
CJJ/T73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
TD/T1001地籍调查规程
TD/T1040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
TD/T1055—2019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TD/T1057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
DB32/T3869土地整治项目测量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comprehensiveterritorialconsolidation
在一定区域内(一般以乡镇全部或部分行政村为实施单元),以山、水、林、田、湖、草、村全要素为对
象,进行全域规划、整体设计,全域开展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公共空间治理的综合
性整治活动。
3.2
农用地整治agriculturallandconsolidation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统筹推进园地和残次林地整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现有
耕地提质改造等,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耕地集中连片程度,改善农田生态的活动。
1
DB32/T4481—2023
3.3
建设用地整治construcionlandconsolidation
依据镇村布局规划,统筹农民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有序开展村
庄建设用地、工矿废弃地、闲置低效以及碎片化建设用地整治,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布局,保障农村一、二、
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推动建设用地减量化,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效益和集约水平的活动。
3.4
生态保护修复ecologicalrestoration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保护乡村自然景观,科学推进河流、湖泊、湿地、森林、矿山、海洋
等治理,修复自然退化或人为损坏的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乡村生态功能,增强自然灾害防御
能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的活动。
3.5
公共空间治理publicspacegovernance
落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摸清乡村公共资源本底,厘清权属,规范管理,积极推进乡
村道路、河道、广场、荒地等整治,探索推动闲置宅基地有偿退出,优先保障农民合理的建房用地需求和公
共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公共空间利用效率,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活力、乡村治理能力的活动。
3.6
现状图presentmap
反映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项目区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及基础设施等现状的图件。
注:包括前期现状图和竣工现状图。
3.7
倾斜数字航空摄影obliquedigitalaerialphotography
利用倾斜数字航摄仪开展的摄影工作或活动。
[来源:GB/T39610—2020,3.2]
4基本规定
4.1时空基准
4.1.1坐标系统
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或依法批准的独立坐标系。
4.1.2高程基准
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1.3投影方式
投影方式应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
4.1.4时间基准
时间基准应采用公元纪年和北京时间。
2
DB32/T4481—2023
4.2测量精度
4.2.1控制测量精度
4.2.1.1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精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a)首级控制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05m,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45000;
b)加密控制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05m,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20000;
c)当加密控制网边长不大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不大于±0.02m。
4.2.1.2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精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a)高程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02m;
b)采用网络RTK高程控制点测量获得的大地高中误差不大于±0.03m。
4.2.2平面精度
4.2.2.1现状地形图平面精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现状地形图平面精度
地形类别点位中误差/mm间距中误差/mm
平地、丘陵地±0.50±0.40
山地、高山地±0.75±0.60
注1:点位中误差指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图上)。
注2:间距中误差指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差(图上)。
4.2.2.2竣工地形图平面精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竣工地形图平面精度
地形类别点位中误差/m间距中误差/m
主要地物点±0.05
±0.05
次要地物点±0.07
困难地区±0.10±0.10
注1:点位中误差指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
注2:间距中误差指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4.2.3高程测量精度
现状地形图高程注记点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15m,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
应符合表3的规定,施工测量和竣工测量中的高程精度应符合GB50026的规定。
3
DB32/T4481—2023
表3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
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高程中误差/m≤1/3×H≤1/2×H≤2/3×H≤1×H
注:H为基本等高距。
4.2.4地籍界址点平面精度
地籍界址点平面精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地籍界址点平面精度
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误差界址点间距误差
界址点类别
中误差/m限差/m中误差/m限差/m
一类±0.05±0.10±0.05±0.10
二类±0.075±0.15±0.075±0.15
三类±0.10±0.20±0.10±0.20
4.2.5房屋界址点平面精度
房屋界址点平面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各级相邻界址点的点位误差以及间距超过50m的相邻界址点的间距误差不超过表5的规定。
表5房屋界址点平面精度
界址点等级中误差/m限差/m
一±0.02±0.04
二±0.05±0.10
三±0.10±0.20
注:包含各级相邻界址点的点位误差和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误差。
b)间距未超过50m的相邻界址点的间距限差不超过公式(1)的计算结果:
ΔD=±(m+0.02mD)…………(1)
jj
式中:
ΔD——界址点坐标计算的边长与实测边长较差的限差,单位为米(m);
m——相应等级界址点点位中误差,单位为米(m);
j
D——相邻界址点间的距离,单位为米(m)。
4.2.6房屋边长测量精度
面积测量时,房屋边长测量精度应符合表6的规定。
4
DB32/T4481—2023
表6房屋边长测量精度
精度等级中误差/m限差/m适应范围
一级±(0.007+0.0002D)±(0.014+0.0004D)特殊要求
二级±(0.014+0.0007D)±(0.028+0.0014D)一般房屋
三级±(0.028+0.002D)±(0.056+0.004D)其他
注:表格内D为边长,以m为单位。当D<10m时,以10m计。
4.2.7房屋面积测算精度
房屋面积测算的中误差和限差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房屋面积测算精度
精度等级中误差/m2限差/m2使用范围
一级±(0.01S+0.0003S)±(0.02S+0.0006S)特殊要求
二级±(0.02S+0.001S)±(0.04S+0.002S)一般房屋
三级±(0.04S+0.003S)±(0.08S+0.006S)其他
注:S为房产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4.2.8其他相关精度要求
其他相关精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a)农用地整治测量的其他相关精度应符合DB32/T3869的规定;
b)建设用地整治测量的其他相关精度应符合TD/T1001和GB/T17986.1的规定;
c)生态保护修复测量的其他相关精度应符合GB50026和GB55018的规定;
d)公共空间治理测量的其他相关精度应符合GB50026和GB55018的规定。
4.3计量单位
4.3.1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采用米(m),保留小数点后2位。
4.3.2面积单位
面积计算单位采用平方米(m2),保留小数点后1位。
面积统计汇总单位采用公顷(hm2)或亩,以公顷为单位的保留小数点后4位,以亩为单位的保留小
数点后2位。
4.3.3坐标单位
坐标单位应符合以下要求:
a)平面坐标单位采用米(m),保留小数点后3位;
b)高程单位采用米(m),保留小数点后2位。
5
DB32/T4481—2023
4.4测量阶段和内容
测量阶段的划分及具体工作如下。
a)前期测量:项目实施前开展的测量工作,内容包括地形测量、工程要素属性调查、土地利用现状
调查和项目前期现状图制作等。
b)过程测量: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的测量工作,内容包括施工测量、工程量核算等。
c)竣工测量:项目实施完成后开展的测量工作,内容包括地形测量、工程要素属性调查、土地利用
调查、竣工图制作、工程量核算等。
4.5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如下:
a)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静态测量、网络RTK测量和导线测量等方法;
b)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网络RTK测量等方法;
c)现状测量可采用全野外测量、无人机倾斜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等方法;
d)界址点测量可采用全站仪测量、网络RTK测量等方法;
e)界址边长丈量可采用尺测(钢尺)、手持激光测距仪测量等方法;
f)房屋建筑面积测量可采用全站仪测量、手持激光测距仪测量、尺测(钢尺)、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等
方法;
g)面积计算可采用解析法和图解法等方法;
h)施工测量可采用网络RTK测量、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等方法;
i)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H/T 1158-2021 浓缩柑橘汁 2021-07-12
- SN/T 5353-2021 进口再生钢铁原料检验规程 2021-06-18
- GH/T 1157-2021 话梅(类)技术条件 2021-07-10
- TB/T 1353-2020 铁路道岔和交叉名词术语 2020-12-21
- JR/T 0220.1-2021 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1部分:公告分类及分类标准框架 2021-06-15
- JR/T 0219-2021 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 2021-06-15
- JR/T 0220.2-2021 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2部分:定期报告 2021-06-15
- TB/T 3147-2020 铁路轨道检查仪 2020-12-21
- JR/T 0206-2021 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 2021-06-15
- SN/T 0947-2021 进口童鞋检验规程 202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