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578-2022 草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
DB15/T 2578-2022 Seed germplasm coll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61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2578—2022
草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collectionofgrassgermplasm
resources
2022-06-24发布2022-07-24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T2578—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
究所、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乌兰察布市草原工作站、锡林郭勒盟草原工作站、兴
安盟草原工作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夏红岩、师文贵、赵景峰、赵利清、武自念、赵逸雯、张东红、闫杰、宁瑞些、
徐静、王强、李昊峰、胡日差、张磊、刘志强、布和敖其尔、刘少芬、薛敏、翟秀丽。
I
DB15/T2578—2022
草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草种质资源收集的内容、方法、程序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内草种质资源收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2659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T2930(所有部分)草种子检验规程
NY/T1737引进农作物种质资源试种鉴定技术规程
NY/T3800草种质资源数码图像采集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收集collection
包括野外采集和征集、引种。
采集collection
到植物生长地,观察记录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生长及利用状况,收获其种子或繁殖体,并根
据研究利用的需要采集植物标本,记录相关信息和数据。
征集collection
通过行政或业务关系对在相关单位、企业、育种家等分散保存的有保护价值或利用前景的种质资源
进行收集和统一保存。
引种introduction
1
DB15/T2578—2022
从异地引入的草种、变种、类型、品种等种质资源,经试种鉴定,筛选出适宜者为当地生态生产和
科学研究利用的过程。
居群population
在野生植物群落中某一个物种的一组个体植株,具有共同的基因型,共同执行繁育和生态功能。野
生植物的物种并不是由个体直接组成,而是由个体组成居群,再由居群组成物种。
珍稀濒危植物rareandendangeredplants
包括珍贵、稀有、濒危的植物。珍贵植物是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或重要科研价值的植物;稀有植
物是指在分布区域内个体数量极少且极为罕见的植物;濒危植物是指因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处于灭绝或
渐近灭绝的植物。
生态型ecotype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自然或人为环境的长期影响下产生趋异适应而具有了某些形态或生理差异,主
要有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基准量referencequantity
能够代表一个草种、品种、品系及生态型等完整遗传物质(基因)的一份种质最少数量或重量。
收集量collectionquantity
能够满足资源库保存、科研、育种及对外交流等,含3倍或多倍基准量的一份种质数量或重量。
4内容和程序
内容
种质资源收集包括野外采集、征集和引种。
程序
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工作,第二阶段野外采集作业或发布征集信息,第三阶段室内整理和鉴
定、评价、编制目录和整理数据。
5外业
准备工作
2
DB15/T2578—2022
5.1.1人员准备
根据收集任务和区域组成收集队伍,由4~10人组成,实行队长负责制。
5.1.2文献资料和工具书准备
包括自然地理、气象、水文土壤及自然区划资料,植物志、植物分类等书籍。
5.1.3制定方案
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制定收集方案,包括收集的目标、区域、时间、路线、日程。
5.1.4采集工具
采集箱、照相机和摄相机、放大镜、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北斗)、标本夹、标签(号牌)、采集
登记表、纱网袋、自封袋、镰刀、剪刀(枝剪)、小铁铲等。
采集区域
按生态类型确定采集区域,选择生境中植被保护较好、植物种类较丰富且差异较大的地域。
采集时间
采集时间应根据采集对象的植物特性,在种子成熟期进行。有较强落粒性的植物种子,在种子脱落
前或果实开裂前及时采集;无限花序牧草种子成熟期不一致,可重复采收;宿存到第二年春天而不脱落
的植物种子可在第二年返青前采收。
现场采集记录
对采集材料进行表格登记和图像采集。表格登记填写附录A中表A.1,对每份种质资源分别从全株、
花序、小穗、叶片、茎节、根系以及特异性状等方面记录;图像按照NY/T3800要求采集,采集图片资
料,采集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自然生长状态及特征。
植物标本采集
视采集区域的植物种类保护等级、生长发育时期、分布状况(建群种、优势种、常见种、偶见种、
珍稀濒危等)、繁育方式确定,标本应具有代表性并包含尽可能多的遗传代表性。采集的标本一定有花
和果实,植株矮小的可挖取全株,较高大的植物可剪取其带枝叶的花和果实部分,雌雄异株的植物要分
别采集。每一种植物采集3份并填写附录B中B.1。对仅有1株(丛)或几株(丛)的特有种、珍稀濒危草
种不采集或仅采1株,定点监测。
种子采集
5.6.1采集方式
采集方式可采取手工摘取和工具收割。
5.6.2采集要求
采取保护性适度逐株(丛)采集,切勿混杂。对零星分布的野生草种,按不同分布区的不同生态型
采集,每一生态型分多点多株(丛)适度采集;对居群分布或成片分布的野生草种,按不同分布区的不
同生态型不同居群或片采集,每一生态型的每个亚居群或片,随机适度采集;对特有、珍稀濒危的野生
草种,采取保护性采集,少取多留,定点长期监测。对栽培草种按生态区域选择代表性地块随机采集。
3
DB15/T2578—2022
5.6.3采集量
按生态型或生态区域采集种质(种子或果实)的收集量。
自花草种以在50~100株(丛)上分株(丛)少取几粒,取100粒以上种子或果实,为一份基准量;
异花草种以在200~300株上各取几粒,取300粒以上种子或果实,为一份基准量。
主要草种和常见草种采集量:千粒重小于5g,2000粒;千粒重6g~20g,15000粒;千粒重大于
20g,10000粒。特有种、珍稀濒危种、偶见种、特殊野生种可适度减少。
繁殖体采集
无性繁殖植物或有性繁殖能力低的植物,可根据情况采集植物的根茎、块根、块茎、鳞茎、幼苗等,
每一个采集区域可随机在5~10个植物上采集,每一植株采集1~2个样本,见附录C中C.1。
标本编号
5.8.1编号要求
每一份采集的植物实体对应一个编号,编号标签挂在样本上,与数据采集表编号一致。
5.8.2种质材料编号
由种质材料的采集地区的代码号+采集年份+采集顺序号组成,数字前冠“S”,如S1502021001,代
表在呼和浩特市2021年采集的001号种子。采集地区的代码号按照GB/T2659、GB/T2260执行。
5.8.3标本编号
由标本的采集地区的代码号+采集年份+采集顺序号组成,数字前冠“P”,如P1502021010,代表在
呼和浩特市2021年采集的010号标本。采集地区的代码号按照GB/T2659、GB/T2260执行。
6征集
征集种质资源
根据种质资源的发展现状和需要,由行政或业务主管部门制定征集计划,发征集函,被征集资源的
单位、企业、育种家根据征集计划整理或采收种质资源样本,并填写附录D中表D.1,统一送至发函单位。
征集资源编号
由标本的征集地区的代码号+征集年份+采集顺序号组成,数字前冠“Z”,如Z1502021005,代表在
呼和浩特市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62/T 836-2002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番茄 2002-11-12
- DB62/T 849-2002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芫荽 2002-11-12
- DB62/T 852-2002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茼蒿 2002-11-12
- DB62/T 840-2002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南瓜 2002-11-12
- DB62/T 843-2002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洋葱 2002-11-12
- DB62/T 844-2002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蒜苗 2002-11-12
- DB62/T 835-2002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茄子 2002-11-12
- DB62/T 847-2002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豇豆 2002-11-12
- DB62/T 845-2002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韭菜 2002-11-12
- DB62/T 842-2002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大葱 20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