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起草人:
- 张选厚、张小飞、杨美悦、许爽、刘欣、武苗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01
DB6101
西安市地方标准
DB6101/T96—2020
代替DB6101/T96-2014
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2020-04-26发布2020-04-26实施
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101/T96—2020
I
DB6101/T96—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6101/T96-2014《高产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本标准与DB6101/T96-2014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近几年生产中发生明显加重的一些病害的防治方法,如小麦黄花叶病毒病、茎基腐病等;
——删除了实际生产中较少发生的病虫害防治对象,如小麦黑穗病;
——修改了赤霉病防治时期,将防治时期由扬花期提前至齐穗期;
——增加了抽穗至灌浆期“一喷多防”技术;
——增加了重大病虫害如条锈病、赤霉病防治机械的统一规范内容;
——修改了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及药剂使用等相关内容。
本标准由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西安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选厚、张小飞、杨美悦、许爽、刘欣、武苗。
本标准由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解释。
联系方式如下:
单位: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电话:029-85222860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140号
邮编:710061
II
DB6101/T96—2020
引 言
小麦是我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00万亩以上。近三年,我市小麦病虫害总体中等偏
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其中条锈病、赤霉病已现流行态势,如小麦条锈病,2020年发生为2010年以来同
期发生县数最多、面积最大、程度最重的一年。茎基腐病、黄花叶病毒病、孢囊线虫病等不常见病虫害
发生程度明显加重。为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及重大病虫害发生为害,按照市政办函【2020】34号文件
要求,结合地方标准复审意见,西安市农业地方标准DB6101/T96—2014《高产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
治技术规程》)进行修订,新修订标准根据我市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发生特点,规范、统一小
麦病虫草害防治指标与防治方法,并且集成了不同生育期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方法,对于指导辖
区小麦病虫草害科学防控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为保障我市粮食安全,确保小麦稳产丰产提供坚实
技术支撑。
III
DB6101/T96—2020
I
DB6101/T96—2020
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西安地区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的定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以及小麦不同时期的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西安地区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1-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8321.5-2006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8321.6-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T15795-2011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
GB/T35238-2017小麦条锈病防治技术规范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616-2002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规范
NY/T1608-2008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规范
NY/T3302-2018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生育期综合防治技术
DB6101/T121-2017水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综合防控(Integratedpestmanagement)
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合理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小麦病虫草害的植物保护措
施。
3.2一喷多防(multipletargetsspraying)
小麦抽穗至灌浆期选用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合理混用,防治条锈病、赤霉
病、白粉病、蚜虫、干热风、早衰等。
4防控措施
4.1防控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植保工作方针,突出综合防控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措施,
达到减药、减量的目标。
1
DB6101/T96—2020
4.2农业防治
4.2.1品种选择
选用以抗条锈病、赤霉病等为主的优质中强筋、丰产性好的品种,宜选用西农3517、西农511、中
麦895、西农979等品种。
4.2.2适期播种
适宜播种期为10月5日~10月20日,播种量为11kg/667m2~14kg/667m2,基本苗16万~20万。
4.2.3肥水管理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排灌,控制田间湿度。肥水管理方法按照NY/T496、DB6101/T
121-2017执行。
4.3物理防治
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金龟子、蝼蛄等地下害虫成虫,及时处理诱捕到的虫子。使用色板、信息素
等物理措施,诱杀蚜虫等。
4.4生物防治
使用植物源、微生物、天敌等控制小麦病虫危害。如利用麦田的瓢虫、蚜茧蜂等天敌防治麦蚜。
4.5化学防治
在病虫草害发生的关键时期,合理轮换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有针对性防治,农药使
用方法按照GB/T8321.1-2000、GB/T8321.5-2006和GB/T8321.6-2000的规定执行。
5不同时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311/T 111-2017 冬小麦衡S29节水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7-12-15
- DB1311/T 115-2017 冬小麦衡观35节水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7-12-15
- DB1311/T 105-2016 早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6-12-26
- DB1311/T 107-2016 一年一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6-12-26
- DB1311/T 112-2017 冬小麦衡6632抗旱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7-12-15
- DB1311/T 109-2016 夏玉米衡单6272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2016-12-26
- DB1311/T 117-2017 冬小麦衡4399节水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7-12-15
- DB1311/T 118-2017 冬小麦衡4444节水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7-12-15
- DB1311/T 113-2017 冬小麦衡136抗旱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7-12-15
- DB1311/T 120-2018 动物防疫人员防护技术规范 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