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01/T 6-2021 园林地被植物建植与管理技术规程

DB2201/T 6-2021 Ground cover plant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arden landscape

吉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201/T 6-2021
标准类型
吉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1-15
实施日期
2021-01-30
发布单位/组织
长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长春市林业和园林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CCSB61DB2201

长春市地方标准

DB2201/T6—2021

园林地被植物建植与管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establishmentandmanagement

ofgardengroundcoverplants

2021-01-15发布2021-01-30实施

长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201/T6—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长春市园林规划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长春市林业和园林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春市园林规划研究院、长春市标准研究院(长春市WTO/TBT咨询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威、王作超、何瑶、高红云、李晓微、方雷、刘培义、路光、侯铁梅、邓贺、

王丹、陈玉姝、米波、刘春龙、李宇。

1

DB2201/T6—2021

园林地被植物建植与管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园林地被植物(不包含草坪)建植与管理的程序,规定了流程图、场地调查、设计、

施工、养护管理、质量验收、监督与评价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人工建植以及自然形成经人工改造的园林地被植物建植与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1192公园设计规范

CJJ82-201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T91-2017风景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CJ/T340绿化种植土壤

3术语和定义

CJJ/T91-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花境flowerborder

多种花卉自然式交错混合并带状种植的栽植形式。

[来源:CJJ/T91-2017,6.3.15]

3.2

地被植物groundcoverplant

用于覆盖地面的密集、低矮、无主枝干的植物。

[来源:CJJ/T91-2017,7.3.5]

3.3

容器苗plantsofcontainer

利用各种容器培育的苗木。

[来源:CJJ/T91-2017,7.4.7]

3.4

扦插cuttage

利用植物营养器官(茎、叶、根)的再生能力或分生机能,将其从母体上切取,在适宜条件下促使

其发生不定芽和不定根,成为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1

DB2201/T6—2021

3.5

埋条burylayering

将一年生健壮的枝条全部平埋于土壤中,使其生根发芽,形成新植株,待秋季落叶后逐一切断。

3.6

转主寄生heteroecism

生活史中各阶段能在不同种寄主上度过寄生生活的现象。

4流程图

建植与管理流程见图1。

1场地调查(见5章)

2设计(见6章)

3施工(见7章)

4养护管理(见8章)

5质量验收(见9章)

6监督与评价(见10章)

图1建植与管理流程图

5场地调查

5.1场地环境

5.1.1调查场地及其周围的地理、植被、工农业状况、居民分布等,了解工业污染等影响植物生长与

景观生态的因素。

5.1.2调查场地的地形地势、场地及相邻地块建筑与乔灌木的遮荫情况、水源现状。

5.1.3调查现有地被植物的组成与覆盖度。

5.2土壤检测

2

DB2201/T6—2021

5.2.1应根据CJ/T340对土壤质地、容重、土壤pH值、含盐量或电导率、有机质,以及氮、磷、钾

含量进行检测。

5.2.2原工业用地应根据CJ/T340的规定进行相关重金属含量检测。

6设计

6.1竖向设计

6.1.1根据植物生长、生态功能、景观功能需求进行地形改造,按照GB51192执行。

6.1.2平整地面应保持0.5%~1%的坡度,以利排水。

6.1.3大面积地被宜设排水沟,排水沟应满足景观要求。

6.2现有地被保留与改造

6.2.1应保留符合场地需求、生长良好、覆盖度大于80 %的地被,清除入侵植物。

6.2.2对保留地被作出改造方案:

a)确定需要清除的非目标植物;

b)根据需要提出补植的地被区域、植物种类及补植方式。

6.3地被植物选择与配置

6.3.1地被植物选择

6.3.1.1应以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与引种成功的外来植物为主,避免使用入侵性地被植物。

6.3.1.2应多选用宿根草本植物、低矮灌木、藤本,或具有自播特性的一、二年生花卉。

6.3.1.3宜选择种源丰富或容易获得的品种,使其能很快独立形成较稳定的群体。

6.3.1.4宜用抗性强和管理粗放的品种。

6.3.1.5不应将危害严重、具有转主寄生特性的寄主植物种植在一起。

6.3.1.6盐渍化土地与再生水灌溉区域选用的地被植物应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参见附录A。

6.3.2地被植物配置

6.3.2.1花坛与花境

应由多种植物或多个品种组成,在高度、色彩、形状、质地、季相上相互配合补充。

6.3.2.2野花地被

应采用单一植物(品种)或多植物(品种)混植。

6.3.2.3疏林地被

根据地被功能需求,疏林地被宜建植为观赏型或游憩型:

a)观赏型疏林地被的植物配置应重点考虑层次、色彩、季相等景观因素;

b)游憩型疏林地被的植物配置应重点考虑安全,不得建植汁液有毒的植物,应耐踩踏。

6.3.2.4林下地被

根据地被功能需求设置林下地被:

a)根据上木的郁闭度,配置具有相应耐荫程度的地被植物;

3

DB2201/T6—2021

b)林缘宜配置与林内不同的地被植物,丰富景观与生态功能。

6.3.3种植设计图

6.3.3.1应绘制种植设计图,标注植物及其栽植位置、造型要求等设计内容。

6.3.3.2应提供种植设计说明和苗木表,标明地被植物种类、规格、栽植密度、面积和数量。

6.4灌溉设计

6.4.1根据现场条件与地被建植方式选择节水型灌溉方式。

6.4.2滴灌、喷灌设计应有详细的管道布设图,标明水压条件以及过滤器、滴头或喷头等相关部件的

技术参数,标明管径与材质。

6.5排水设计

6.5.1根据地形设计排水系统,并绘制排水施工图。

6.5.2可采取渠道式排水、蓄积式排水、地表排水,或三种方式组合应用。

6.5.3采取蓄积式排水时,应规划蓄水缓冲区域。

7施工

7.1前期准备

7.1.1施工单位应了解工程施工图、工期、质量和安全要求等。

7.1.2应进行设计交底。

7.1.3应对现场进行实地勘察。

7.1.4施工人员应及时与业主单位和土建施工单位进行资料对接。

7.1.5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图、合同要求和现场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规定进行报批。

7.1.6施工单位应对各类施工组、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安全交底。

7.1.7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准备所需的施工机械设备及材料,并在现场进行报验。

7.2整地

7.2.1翻耕

7.2.1.1大面积土地宜用机械翻耕土壤。

7.2.1.2不宜使用机械的边角地应人工翻耕。

7.2.1.3翻耕深度不应低于15 cm。

7.2.2平整土地

7.2.2.1可采用旋耕方法打碎土块,初步平整土地。

7.2.2.2撒播等地被建植方式应进行精细整地,用平耙耙平土面。

7.2.3土壤改良

7.2.3.1砂土和粘土可按照LY/T1970的规定使用有机基质改良,或采用砂土添粘、粘土添砂的方式

3

改良,使土壤质地为壤土,容重小于1.6g/cm。

7.2.3.2建筑渣土和砾石土应过筛,筛孔不大于1 cm,过筛土层深度不低于15 cm。

4

DB2201/T6—2021

7.2.3.3盐碱化土地应采取客土或洗盐等方式改良土壤,使土壤pH值为6.5~8.5,全盐量不大于

0.12 %。

7.2.3.4保留地被可通过加施有机肥、松土、打孔等方式改良土壤。

7.2.3.5山地、公路绿化、大面积的生态恢复地被可适当放宽条件。

7.3定点放线

根据种植设计图进行定点放线。

7.4灌溉与排水设施

7.4.1根据灌溉设计图,栽植前安装好灌溉设备。

7.4.2根据排水设计,建造排水系统。

7.5地被建植

7.5.1建植顺序

宜先进行保留地被改造,后进行新建地被工作。

7.5.2建植时期

7.5.2.1春季开花结实的地被植物,可于种子成熟一个月后,雨季栽植,挖取时带土球,剪除2/3叶

片与多余根系,随挖随栽。

7.5.2.2大田苗可于春季萌芽前后栽植,宜带土球或护心土,剪除多余根系。

7.5.3建植方式

7.5.3.1根据场地条件和地被植物的特性确定建植方式。

7.5.3.2场地平整、土壤均匀、有喷灌条件的区域,种子量充足,直播发芽率高的,可采取播种建植

方式。

7.5.3.3有匍匐茎的地被植物,宜采取埋条建植方式。

7.5.3.4有灌溉条件,插条易生根的地被植物,可采取扦插建植方式。

7.5.4播种

7.5.4.1播种时间

7.5.4.1.1根据目标观赏期和植物的生长发育特性决定播种时间。

7.5.4.1.2根据天气情况宜在4月份~6月份期间进行适时播种。

7.5.4.1.3没有灌溉条件的区域,可于雨季选择连续阴雨天播种。

7.5.4.2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7.5.4.2.1应保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以促使种子萌发。

7.5.4.2.2对于种子萌发受光照影响的品种,应根据需要适当调节光照。

7.5.4.3种子处理与发芽率测试

7.5.4.3.1根据植物种子特性进行预处理,采用浸种等方法催芽。

7.5.4.3.2播种前应进行发芽试验,测试发芽率。

5

DB2201/T6—2021

7.5.4.4播种密度和播种量

7.5.4.4.1购买的商品种子,根据产品说明与实测发芽率确定所需播种密度。

7.5.4.4.2自采种子,根据目标幼苗密度与实测发芽率确定所需播种密度。

7.5.4.4.3根据播种密度和面积计算播种量。

7.5.4.5播种方法

7.5.4.5.1根据植物特点与景观需求采取撒播、条播、点(穴)播等方式。

7.5.4.5.2撒播应播种均匀、不遗漏。

7.5.4.5.3播后用平耙轻耙表土,横、纵各一遍,使种子与土壤贴合。小地块可覆沙土,覆土厚度约

等于种子长度1倍~2倍。

7.5.4.5.4可轻压土壤,使种子与土壤结合紧密。

7.5.4.5.5宜铺盖遮荫网,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小粒种子遭风吹、雨溅,待发芽展叶

后,揭开遮荫网。

7.5.4.5.6荒坡等条件恶劣地块应采用植生带等产品。

7.5.5穴植

7.5.5.1种苗准备

根据计划栽植量起苗并运输至栽植地点,当天栽完,未栽裸根苗过夜需假植。

7.5.5.2栽植深度

栽植深度应合理,以根茎相接处与地面平齐为宜。

7.5.5.3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以建植一个月后及其后的生长季内完全覆盖地面为宜。

7.5.6埋条与扦插

7.5.6.1茎段截取

7.5.6.1.1截取茎段应避开高温、曝晒或大风时段,以清晨或阴天为宜。

7.5.6.1.2选取健壮植株上健壮、无病虫害的茎段。

7.5.6.1.3应沿垂直茎生长方向截取,使横截面最小。

7.5.6.1.4截取后注意保湿,茎段下端浸入水中或茎段成捆以湿物包裹。

7.5.6.2埋条与扦插方法

7.5.6.2.1埋条与扦插的土壤应湿润,可预先灌溉改善墒情。

7.5.6.2.2埋条可开沟埋铺,也可均匀平撒,其后平沟或覆土。

7.5.6.2.3扦插应在植物生长期进行,根据不同种类选择最适时期。

7.6灌溉

7.6.1不得使用含有融雪剂的雪水补充土壤水分,灌溉用水应不低于GB3838-2002要求的V类水水质

标准。

7.6.2采取随栽随浇原则,当天浇透水。

6

DB2201/T6—2021

7.6.3灌溉时应防冲刷、防积水。

7.6.4成活后应及时封堰或松土。

7.7检查与补植

7.7.1分别于建植一周、一个月左右,检查植物生长情况,统计成活率并记录。

7.7.2针对缺苗、弱苗情况,应及时补植。

8养护管理

8.1灌溉

8.1.1生长季应及时灌溉,避免植物出现萎蔫现象。

8.1.2应避开高温曝晒时段灌溉。

8.1.3应灌溉返青水,根据植物的返青(萌芽)期决定灌溉时间,灌溉返青水后应根据需要持续灌溉。

8.1.4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 ℃左右至土壤上冻前应灌溉封冻水。

8.2排水

8.2.1汛期来临前,检查排水渠道是否畅通,发现堵塞及时疏通。

8.2.2发现积水及时排除。

8.3修剪

8.3.1草本地被植物入冬前或者春季萌芽前,可统一修剪,剪除枯枝叶。

8.3.2及时修剪老、弱、病、残、枯枝叶,萌蘖能力强的地被植物宜定期修剪。

8.4中耕除杂

8.4.1在雨后或灌溉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中耕。

8.4.2中耕深度应依植物根系的深浅及生长时期而定。

8.4.3及时清除绿地内的杂草、枯萎的花卉残株及杂物,控制其数量和生长速度,最晚应在种子成熟

前进行,可结合中耕、松土进行。

8.5有害生物防治

8.5.1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

8.5.2外来入侵生物应在发现的第一时间防治,彻底清除,应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a)对于扩散速度较快、严重影响景观的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锈病,应在植株发病率低于

5%,或者小范围集中爆发时,采取防治措施;

b)对于扩散速度较快的蚧、粉虱、蓟马、螨,应在植株发病率低于8%,或者小范围集中爆发时,

采取防治措施;

c)对于扩散速度较慢的常见有害生物,应在植株发病率达到5%时追踪调查,必要时采取防治措

施。

8.5.3修剪下来的带有有害生物的枝叶应及时统一销毁。

8.6补植与更新

8.6.1植物死亡或损毁达到5%,应及时补植。

7

DB2201/T6—2021

8.6.2因植株老化出现长势衰弱或死亡,应及时更新复壮。

7.6.3一年生花卉应每年确保更换2次~3次,并在日常管理中应根据花卉长势情况及时进行更换。

8.7防寒

对不耐寒的地被植物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寒措施,确保植物安全越冬。

8.8档案

8.8.1应建立地被植物生长发育和养护技术档案,记录生长发育情况、养护管理技术措施和养护管理

责任人信息。

8.8.2养护管理人员应填写养护日志。

8.8.3档案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历史基本情况;

b)种植面积;

c)植物种类(品种)、规格和数量及状况;

d)绿地土壤主要理化性状;

e)病虫害情况现状;

f)植物生长状况评价;

g)植物种植设计图纸及工程竣工图。

8.8.4各项养护管理技术措施及台账。

8.8.5技术档案应整理装订成册,分类归档。

8.8.6养护管理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处理结果。

9质量验收

9.1质量控制

9.1.1主控项目

9.1.1.1栽植种类(品种)、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9.1.1.2花坛、地被植物栽植成活率以覆盖地面程度或单位面积内成活数为标准,覆盖面或单位面积

成活数应大于95 %。

9.1.1.3检查数量如下:

a)地被按面积抽查10 %,300㎡~500㎡为1点,不少于3点,≤1000㎡应全数检查;

b)花坛按面积抽查10 %,10㎡~20㎡为1点,不少于3点,≤100㎡应全数检查。

9.1.1.4检验方法应采用观察或尺量。

9.1.2一般项目

9.1.2.1栽植种类、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

9.1.2.2栽植密度符合设计要求,株行距均匀,高低恰当;种植深度适当,根部捣实,花苗和地被不

得被沾污,浇足水,花苗和地被生长势基本良好。

9.1.2.3检查数量应按9.1.1.3规定。

9.1.2.4检验方法应按9.1.1.4规定。

8

DB2201/T6—2021

9.2验收

应按照CJJ82-2012第6章的规定。

10监督与评价

应定期对建植验收和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价。

9

DB2201/T6—2021

AA

附录A

(资料性)

长春地区常用园林地被植物推荐表

长春地区常用园林地被植物推荐表参见表A.1。

表A.1长春地区常用园林地被植物推荐表

序园林用

名称(品种)科属生态习性

号途

柏科圆喜光,喜凉爽干燥的气候,耐旱、耐瘠薄,

砂地柏护坡应

1柏属对土壤要求不严,不耐涝,适应性强,无

Sabinavulgaris用

病虫。

马蔺鸢尾科喜光,也耐阴,耐热、耐干旱耐盐碱又耐坡地及

2Irislacteavar.chinensis鸢尾属践踏。镶边植

(Fisch.)Koidz物;

玉簪百合科性强健,性喜阴湿环境,不耐强烈日光照林下地

3

HostaplantagincaAschers.玉簪属射,适宜排水良好且肥沃的砂质壤土。被应用

百合科林下地

紫萼玉簪玉簪属性强健,性喜阴湿环境,不耐强烈日光照被应用;

4点

H.ventricosaStearn射,极耐寒、不择土壤。观花、观

禾本科喜光、耐瘠薄、分蘖能力强,适应性较强。林缘、山

雀麦属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