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T 245-2013 中粒种咖啡芽接苗繁育技术规程

DB46/T 245-2013 Seedling propagation technology for medium-sized coffee variety grafting seedlings

海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6/T 245-2013
标准类型
海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3-02-27
实施日期
2013-04-01
发布单位/组织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粒种咖啡芽接苗的繁育。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海南福山咖啡实业有限公司。
起草人:
闫林、董云萍、黄丽芳、王晓阳、陈鹏、孙燕、林兴军、谭乐和、龙宇宙、徐世炳。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65.020

B21

备案号:37146-2013DB46

海南省地方标准

DB46/T245—2013

中粒种咖啡芽接苗繁育技术规程

2013-02-27发布2013-04-01实施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6/T245—2013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海南福山咖啡实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林、董云萍、黄丽芳、王晓阳、陈鹏、孙燕、林兴军、谭乐和、龙宇宙、徐

世炳。

I

DB46/T245—2013

中粒种咖啡芽接苗繁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粒种咖啡(CoffeacanephoraPierre)芽接育苗的术语和定义、砧木苗繁育、芽接

苗繁育、种苗出圃分级及检验、包装、标志、运输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粒种咖啡芽接苗的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9847苹果苗木

GB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2年第98号《植物检疫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1995年第5号《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芽接苗

用特定的砧木和接穗,通过芽接方法繁育的种苗。

3.2

株高

从营养袋土面至种苗顶端的垂直距离。

3.3

茎粗

芽接口部位上端以上2cm处的茎干最大直径。

4砧木苗繁育

4.1苗圃地选择

宜选择交通方便、近水源、静风、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缓坡地作苗圃。

4.2种子采集及处理

在果实盛熟期,从优良母树上采摘充分成熟、果形正常、饱满、具有两粒种子的果实,当天脱去果

皮,清水浸泡2d~3d,也可用草木灰或1L水加2g氢氧化钠脱胶,用手搓到有粗糙感时,用清水洗

1

DB46/T245—2013

净种子,同时捡去浮在水面上的空瘪及损伤的咖啡豆,然后晾干,切忌暴晒。晾干的种子最好在1个月

内播种,或放于通风干燥处贮存,贮存期不应超过3个月。

4.3沙床催芽

4.3.1沙床准备

采用砖混结构沙池,沙池宽120cm、深30cm,用干净的中细河沙作为沙床基质,厚20cm;或在平

整好的苗圃地起畦,畦宽120cm、高15cm~20cm,长视地形而定,畦间距40cm,在畦面覆上干净的

中细河沙作催芽床基质,厚10cm~15cm。需在沙床上架设荫棚,棚高1.5m~1.8m、棚顶及四周覆盖

荫蔽度70%~80%的遮阳网。

4.3.2催芽时期

适宜催芽时期为2月~5月。

4.3.3种子处理

用清水浸泡24h,使种子充分吸胀。

4.3.4播种

将种子均匀撒于沙床上,播种量每平方米300g,种子间不宜相互重叠,播后在沙床表面覆盖一层

河沙,厚度为0.5cm~1cm,再盖上稻草,淋水。

4.3.5管理

为了预防小苗猝倒病,催芽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催芽床及四周,在催芽过程中

适时喷药进行预防;若发生小苗猝倒病时,清除发病区的苗及沙,并用75%百菌清粉剂600倍液或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消毒。20d~40d种子出土后,需及时揭去稻草。

4.4营养袋育苗

4.4.1苗圃规划与建设

苗圃规划、建设内容包括苗床、道路、肥池及供水设施。苗圃地平整土地后进行规划。苗床宽1.0m,

长度根据地形地势而定。苗床呈区间布置,区间即为道路,沿道路布设供水系统。架设荫棚,高1.8m~

2.0m、棚顶及四周覆盖荫蔽度70%~80%的遮阳网。肥池设在苗圃中部或进圃路口旁。

4.4.2营养土配制

以2~3份腐熟农家肥、7~8份表土和0.2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加适量腐熟椰糠拌匀配成营养土。

4.4.3营养袋规格

采用长15cm~18cm、宽30cm、厚0.005mm的软塑材质营养袋。

4.4.4装袋与摆放

营养土装袋后,按苗床位置成行摆整齐,4~5袋排成一行,苗床间留40cm~50cm的小路。

4.4.5移苗

4.4.5.1移苗时期

2

DB46/T245—2013

在小苗子叶平展、真叶尚未长出前移苗为宜。

4.4.5.2移苗方法

移苗前应对沙床充分淋水,铲起幼苗后剔除主根、主干弯曲以及其他病苗弱苗,保持幼苗根系湿润,

对主根过长的幼苗可稍剪短主根。起苗后随即植苗。植苗时用竹片在装好营养土的袋中央挖一小穴,将

幼苗根部置于穴内,回土,压实根部周围土壤,植苗时不能弯曲主根,植苗后淋足定根水。

4.4.6管理

4.4.6.1排灌

移苗后应定期淋水,保持袋土湿润。应及时排除苗圃积水。

4.4.6.2施肥

应掌握勤施、薄施的施肥原则。在幼苗长出2~3对真叶后开始施肥,往后每10d~15d施肥1次。

根据幼苗长势,每次施用0.5%复合肥水溶液、300~500倍腐熟的人畜粪尿、饼肥或其他有机肥,施肥

后应立即淋少量清水1次,冲洗掉粘在叶片上或嫩芽上的肥料。

4.4.6.3除草

应及时人工除去营养袋面及畦间杂草。

4.4.6.4炼苗

待实生苗长出8~9对真叶时,在早、晚打开遮阳网,连续7d后,从第8d到第20d仅在12:00~15:00

时盖遮阳网,21d后采用全光照。

4.4.6.5病害防治

在病害流行期,即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期间,可用0.5%~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防治炭疽病,15%农用链霉素粉剂1000倍液防治细菌性叶斑病。病害发生时先摘除病叶后喷药,连

喷2~3次,每次间隔7d~10d。

5芽接苗繁育

5.1苗木芽接

5.1.1芽接时期

适宜芽接时期为3月~4月或9月~11月,在高温期、低温期、雨天不宜芽接。

5.1.2芽条选取

宜选择绿色未木质化且粗壮、节间短、芽点饱满的茎段作为芽条。从高产无性系咖啡母树上剪取有

8对叶片以上的直生枝,取其顶芽下部第2~5节,剪去一级分枝和叶片,保留叶柄。

5.1.3芽片准备

将芽条剪成长3cm~4cm的茎段,剪口上端离芽点1cm,剪口下端离芽点2cm~3cm,用利刀将剪

口削平,并由上而下将削好的茎段纵向剖开,分成两个芽片,将剖面削平,芽片下端削成45角的斜面。

3

DB46/T245—2013

5.1.4砧木准备

实生苗茎粗达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