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2064.2-2023 建筑信息模型审查系统规范 第2部分:模型交付规范
DB42/T 2064.2-2023 Architectural Information Model Review System Specification Part 2: Model Delivery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240
CCSL67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2064.2—2023
建筑信息模型审查系统规范
第2部分:模型交付规范
Specificationforreviewsystemof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
Part2:Modelstandardfordelivery
2023-06-27发布2023-09-27实施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42/T2064.2—2023
目次
前言................................................................................III
引言..................................................................................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5模型成果交付要求...................................................................3
6图纸成果交付要求...................................................................9
7设计说明文档交付要求..............................................................10
8计算文档交付要求..................................................................11
9模型使用说明交付要求..............................................................12
10其他文件成果交付要求.............................................................12
附录A(规范性)各专业模型单元交付深度..............................................14
参考文献.............................................................................25
I
DB42/T2064.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42/T2064《建筑信息模型审查系统规范》的第2部分。DB42/T2064已经发布了以下部
分:
——第1部分:技术审查规范;
——第2部分:模型交付规范;
——第3部分:数据交付规范。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研发中心、北京构力科技有限
公司、宜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阿里云
计算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信数智(武汉)科技有
限公司、湖北省勘察设计协会、武汉市东梁建设工程设计审查事务有限责任公司、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
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
有限责任公司、中电光谷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轻工业武
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南方武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湖北建
科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李艳霞、赵莹、陈波、罗时皓、柳昊、黄立新、姜立、陆中元、周盼、谢宇
欣、王金祺、鲁青未、王帅、潘东海、李伯犀、熊镇祥、王天皓、孙超、王京辉、庄世亮、李会涛、王
秋生、李传志、江明、胡继强、熊慧萍、曾嵘、朱汉卫、刘晶、韩智华、张琪、张卫澜、杨明、胡伟、
魏欣、李文建、吴业文、尹碧涛、白红、杨军兵、常春霞、桂志成、陈应波、徐钦、胡波。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电话:027-68873088,邮箱:
;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联系电话:
027-68873799,邮箱:xxzx@。
III
DB42/T2064.2—2023
引言
编制湖北省BIM审查系统配套标准,是为保证BIM审查标准化活动有序开展,提高BIM审查标准化工
作的规范性,为湖北省BIM审查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件旨在确立普遍适用于湖北省BIM审查系统的审查技
术、模型交付和数据交付的准则,该准则拟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供审查专家、设计人员、软件开发人
员使用,审查所涉及的建筑信息模型构件属性是贯穿本文件的核心技术内容。
——第1部分:技术审查规范。供施工图审查专家使用,目的在于确立在BIM施工图审查系统上
实现计算机对模型审查的业务规范条文范围所决定的模型属性内容。
——第2部分:模型交付规范。供建筑设计人员使用,目的在于制定建筑工程项目在BIM施工图
审查系统提交成果文件的交付要求。
——第3部分:数据交付规范。供软件开发人员使用,目的在于建立交付成果模型的数字化表达
方式。
湖北省BIM审查系统采用基于BIM模型的智能化审查技术,与现有湖北省施工图数字化联合图审系统
无缝对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本文件的制定能更好地促进审查系统
的应用推广。
V
DB42/T2064.2—2023
建筑信息模型审查系统规范
第2部分:模型交付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建筑信息模型审查系统模型交付规范,并规定了模型成果交付要求、图纸成果交付要
求、设计说明文档交付要求、计算文档交付要求、模型使用说明交付要求及其他文件成果交付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民用建筑工程和普通工业建筑信息模型的模型交付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5000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51212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GB/T51269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GB/T51301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
JGJ/T448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
DB42/T2064.1-2023建筑信息模型审查系统规范第1部分技术审查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
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
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简称模型。
[来源:GB/T51212-2016,2.1.1]
工程对象engineeringobject
构成建设工程的建筑物、系统、设施、设备、零件等物理实体的集合。
[来源:GB/T51301-2018,2.0.7]
模型单元modelunit
建筑信息模型中承载建筑信息的实体及其相关属性的集合,是工程对象的数字化表达。
[来源:GB/T51301-2018,2.0.8]
模型构件modelComponent
构件级和零件级模型单元,简称构件。
1
DB42/T2064.2—2023
交付delivery
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应用需求,将建设工程设计信息模型相关信息传递给需求方的行为。
定位基点positionbasepoint
为了便于布置或安装工程对象而设定的模型单元空间定位特征点。
几何信息geometricinformation
几何信息是模型内部和外部空间结构的几何表示。
非几何信息non-geometricinformation
非几何信息是指除几何信息之外的所有信息的集合,可包括经济技术相关指标及数据。
几何表达精度levelofgeometricdetail
模型单元在视觉呈现时,几何表达真实性和精确性的衡量指标,以G1、G2、G3或G4表示。
信息深度levelofdatadetail
模型单元承载属性信息详细程度的衡量指标,以N1、N2、N3或N4表示。
交付物deliverable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交付的成果。
[来源:GB/T51301-2018,2.0.5]
项目代码projectcode
由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生成,是项目整个建设周期的唯一身份标识,项目办理信息、监管(处
罚)信息,以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信息,统一汇集至项目代码。
BIM审查系统BIMreviewsystem
是一种BIM模型在施工图设计审查阶段中的具体应用系统,其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自动判别或辅助
人工判别BIM模型中的设计信息与国家标准之间的符合情况。
标准数据文件standarddatafile
用公开、标准的数据库格式记录各行业交付的BIM数据,以保证后续应用中对BIM数据的无损读取,
这种数据库文件称之为“标准数据文件”。
4基本规定
模型的信息交付方应保障数据的准确性,所交付的模型、文档、图纸应保持一致。
模型创建、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信息安全。
交付物内容应符合设计审查阶段的具体交付要求。
交付物中,模型为主要交付物,其他成果文件为辅助交付物,辅助交付物宜优先从模型中生成。
设计审查交付内容及格式应遵循表1要求。
2
DB42/T2064.2—2023
表1设计审查交付内容及格式
成果格式内容概述
与标准数据文件相匹配的模型文
源格式应包含构件分类体系和属性信息
模型件格式。
交换格式标准数据文件支持多专业、多软件数据交付
图纸pdf
设计图纸、设计说明、计算书应满足《建筑工
设计说明pdf
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
计算文档pdf
模型使用说明书pdf—
明细表报告、净空分析报告、性能化分析报告、
报告文档pdf
其他成构件参数文件、碰撞检测报告等
果文件图片jpg、png、bmp等包含效果图、分析图等图示文件
视频mp4、avi、wmv等包括虚拟漫游、性能化分析动画
示例:
常见的模型文件格式如:rvt、dgn、pln、cgr、CATpart、p3d、jws等。
交换格式模型文件应使用标准数据格式传递工程审查模型信息。
交付物中的模型应包含源格式模型文件及交换格式模型文件。
交付物中除模型以外的其他文件应优先从模型中生成,不宜使用三维模型输出的部分信息,可以
其他形式生成。
交付物中的模型中应包含项目基本信息。
提交审查模型文件的组织、分类、命名、构件、编码、表达等应符合本文件第5章中的规定。
提交的除模型以外其他文件的组织、分类、命名和表达等应分别符合本文件第6章到第10章中
的规定。
源格式模型的数据精度深度要求应按照本文件5.8条中的具体要求执行。
交付物应包含项目基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基本信息、坐标系、红线、项目基点、轴网、高
程系统、度量单位等。
本文件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应采用统一的时空参照,并符合下列规定:
a)平面坐标系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确有必要采用其他坐标系时应与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联系
b)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确有必要采用其他高程基准时应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
建立联系。
c)时间系统均应采用中国国家标准时间(北京时间)。
交付物应采用统一的单位,三维表达的长度基本单位为毫米(mm),二维表达的单位和度量标准
应符合特定类型工程图的相关规定。
描述工程对象的交付物应与所指向的工程对象建立有效链接关系。
5模型成果交付要求
一般规定
5.1.1交付审查的模型文件,应按本文件进行分类、分项整理。
5.1.2模型的创建应以模型单元作为基本呈现对象。
5.1.3模型单元分类分级应符合GB/T51301的规定。
3
DB42/T2064.2—2023
5.1.4模型单元级别的采用原则应符合GB/T51301的规定。
5.1.5交付审查的模型文件内容应能满足审查的要求,且应包含提请审查的各专业模型。
5.1.6交付审查的模型单元应包括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
5.1.7模型单元的几何精度等级及信息深度等级的划分,应符合GB/T51301的规定。
5.1.8模型成果中相关构件的几何信息的几何表达精度,可高于本章几何表达精度表格的要求。
5.1.9除了本文件列出的专业外,其他专业宜根据各专业的具体需求,制定审查阶段的几何信息等级
表。
5.1.10交付审查的模型与图纸应保持一致性。
5.1.11交付审查的模型应保持专业间的一致性,应符合DB42/T2064.1-2023中第6章专业间一致性
要求。
文件组织规则
5.2.1模型文件的组织,应分别按照项目阶段、专业、分区、分层、分部位的方式进行组织。
5.2.2模型文件的组织,应符合审查平台的文件分类规定。
5.2.3交付审查的项目,应放置在独立的电子文件夹下。
5.2.4电子文件夹的名称应由顺序码、项目简称、分区或系统、阶段、文件类型和描述依次组成,以
半角下划线“_”隔开,字段内部的词组宜以半角连字符“-”隔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顺序码宜采用文件夹管理的顺序编码,可自定义;
b)项目简称宜采用识别项目的简要称号,宜采用英文或拼音。项目简称不宜空缺;
c)分区或系统应简述项目子项、局部或系统,宜使用汉字、英文字符、数字的组合;
d)文件类型和描述用于进一步说明文件夹特征的描述信息,可自定义也可省略。
文件命名规则
5.3.1建筑信息模型及其交付物的命名应简明且易于辨识。
5.3.2电子文件及模型单元和属性的命名宜符合下列规定:
a)宜使用汉字、英文字符、数字、半角下划线“_”和半角连字符“-”的组合;
b)字段之间宜使用半角下划线“_”分隔,字段内部组合宜使用半角连字符“-”;
c)各字符之间、符号之间、字符与符号之间均不宜留空格;
d)如名称中有“日期”格式,宜按“年月日”次序的8位数字表达,中间无连接符;
e)不得修改或删除文件后缀名。
5.3.3电子文件的名称宜由项目代码、项目简称、阶段代码、专业代码、内容描述、版本号等依次组
成,以半角下划线“_”隔开,字段内部的词组宜以半角连字符“-”隔开,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a)项目代码宜采用发改委立项的工程项目数字编号;
b)项目简称宜采用识别项目的简要称号,宜采用英文或拼音。项目简称不宜空缺;
c)专业代码应符合GB/T51301的规定,当涉及多专业时宜并列所涉及的专业。
示例:
01_实验小学_CD_A_实验楼建筑1层_V1.0
构件分类规则
5.4.1项目的系统分类应符合GB/T51301的规定,当表中未规定时宜自定义,并应在模型使用说明书
中写明。
5.4.2项目中构件分类应符合项目设计系统分类,项目中的构件分类应按GB/T51269采用。
4
DB42/T2064.2—2023
构件命名规则
5.5.1模型构件在创建过程中宜添加材质信息,命名宜由构件名称、材质信息依次组成,其间宜以下
划线“_”隔开。
注:当模型文件处于多专业组合的情况下,模型构件命名宜结合JGJ/T448的命名规则,按本条要求对构件命名进
行扩展。
构件命名宜由专业代码、系统分类、位置、构件名称、材质信息依次组成其间宜以下划线“_”隔
开。必要时,字段内部的词组宜以连字符“-”隔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为单专业模型时,专业代码可省略;
b)系统分类采用系统分类信息,同时属于多个系统的,应全部列出,并应以连字符“-”隔开,
通用的模型单元可省略此字段;
c)位置应采用工程对象所处的楼层或房间名称,此字段可省略;
d)构件名称应规范用语,应符合GB/T51269的规定。当需要为多个同一类型模型单元进行编号
时,应在此字段内增加序号,序号应依照正整数依次编排。
5.5.2模型中需要进行标记并导出图纸的构件,其命名应与二维图纸的构件标记保持一致。
构件表达要求
5.6.1构件表达要求应包括:几何信息要求、指标处理要求以及参变要求。
5.6.2构件信息要求应按照本文件5.8条模型对各构件类别的精度、深度进行交付。应对照各专业构
件审查阶段的信息要求,保证构件满足审查阶段的构件信息粒度需要。
5.6.3指标处理要求应按照本文件5.9条中审查指标标准信息表,针对相应的构件类别,对模型构件
信息的要求进行处理,所提交的构件均应完全按照信息表中对构件的类别、名称、属性名称、属性定义
方式、属性定义格式等要求严格执行。
5.6.4参变要求应验证主要形体尺寸参数与形体大小的关联性,避免出现构件参数改变,构件形体不
变等情况,避免对指标审查中尺寸测量项的检查造成影响。
分类编码规则
5.7.1交付的审查模型应使用分类和编码进行组织,分类和编码的方法、具体分类和编码应符合GB/T
51269的规定。未在标准中规定的,应按照标准的规则补充,并应在模型使用说明书中写明。
5.7.2同一项目可多编码体系共存。面向不同的需求,应同时采用相应的编码措施,并应在模型使用
说明书中写明所采用的编码措施。
数据精度、深度要求
5.8.1模型单元的几何信息应符合下列规定:
a)各专业在各设计阶段的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应满足BIM应用的需求;
b)构件级模型单元几何精度应分为G1、G2、G3、G4等级,等级的释义应符合GB/T51301的规
定。
5.8.2施工图审查建筑信息模型单元几何信息深度等级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5.8.3模型单元的属性信息深度等级的划分为N1、N2、N3、N4四个等级,等级的释义应符合GB/T51301
的规定。
5.8.4施工图审查建筑信息模型单元属性信息深度等级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审查指标对模型构件的要求
5
DB42/T2064.2—2023
5.9.1交付的建筑审查单体模型应包含:建筑单体信息、建筑单体构件集、单体空间区域信息、楼层
信息。
5.9.2建筑审查指标所涉及的各类构件属性应按DB42/T2064.1-2023附录A采用。
5.9.3交付的结构审查模型应包含:结构总体信息、结构构件集、截面信息、荷载信息。
5.9.4结构审查指标所涉及的各类构件属性应按DB42/T2064.1-2023附录B采用。
5.9.5交付的给排水审查模型应包含:给排水构件、给排水设备、楼层信息。
5.9.6给排水审查指标所涉及的各类构件属性应按DB42/T2064.1-2023附录C中C.1采用。
5.9.7交付的暖通审查模型应包含:暖通构件、楼层信息。
5.9.8暖通审查指标所涉及的各类构件属性应按DB42/T2064.1-2023附录C中C.2采用。
5.9.9交付的电气审查模型应包含:电气总信息、电气构件、楼层信息。
5.9.10电气审查指标所涉及的各类构件属性应按DB42/T2064.1-2023附录C中C.3采用。
5.9.11交付的装配式建筑审查模型应包含:项目总体实施信息和单体构件集。
5.9.12装配式建筑审查指标所涉及的各类构件属性应按DB42/T2064.1-2023附录D采用。
5.9.13交付的节能建筑审查单体模型应包含:建筑单体信息、建筑单体构件集、单体空间区域信息、
楼层信息。
模型表达规则
5.10.1本文件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的各专业模型应采用统一的全局坐标系、时空参照,同时原点应保持
一致,并符合本文件4.14条的规定。
5.10.2模型应按实际尺寸进行建模,模型尺寸应符合本文件4.15条的规定。
5.10.3建筑结构专业的模型构件,宜根据设计要求调整表面材质。
5.10.4模型单元应根据工程对象的专业、系统分类设置颜色,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一级系统之间的颜色应差别显著,便于视觉区分,且不应采用红色系;
b)二级系统宜分别采用从属于一级系统的色系的不同颜色;
c)与消防有关的二级系统以及消防救援场地、救援窗口等应采用红色系。
5.10.5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和消防等机电专业模型的颜色设置宜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机电专业模型颜色设置
序号系统划分名称缩写RGB颜色代码
01生活给水管J000,170,221
02热水给水管RJ153,051,136
03热水回水管RH238,000,102
04中水给水管ZJ135,206,235
05循环冷却给水管XJ255,170,000
06循环冷却回水管XH119,187,017
给排水
07热媒给水管RM017,136,136
08热媒回水管RMH000,066,130
09蒸汽管Z192,192,192
10凝结水管N064,064,064
11废水管F160,224,224
12压力废水YF224,096,224
6
DB42/T2064.2—2023
表2机电专业模型颜色设置(续)
序号系统划分名称缩写RGB颜色代码
13通气管T096,096,224
14污水管W224,224,096
15压力污水管YW096,224,096
16给排水雨水管Y032,096,096
17压力雨水管YY224,160,224
18虹吸雨水管HY096,224,224
19膨胀管PZ160,096,224
01消火栓给水管XH255,000,000
02自喷灭火给水管ZP255.020,147
03消防雨淋灭火给水管YL255,069,000
04水幕灭火给水管SM255,181,197
05水炮灭火给水管SP255,052,179
01供暖热水供水管RG032,096,224
02供暖热水回水管RH160,224,096
03空调冷水供水管LG032,224,096
04空调冷水回水管LH096,032,096
05空调热水供水管KRG160,160,224
06空调热水回水管KRH032,224,224
07空调冷热水供水管LRG224,032,224
08空调冷热水回水管LRH096,032,224
09冷却水供水管LQG224,160,096
10冷却水回水管LQH096,160,096
11空调冷凝水管N224,096,096
12膨胀水管PZ032,032,096
13补水管BS224,224,160
暖通
14循环管X096,160,224
15冷媒管LM160,032,224
16乙二醇供水管YG032,032,224
17乙二醇回水管YH160,160,096
18冰水供水管BG032,160,096
19冰水回水管BH160,096,096
20过热蒸汽管ZG096,096,032
21饱和蒸汽管ZB160,224,160
22二次蒸汽管Z2096,224,160
23凝结水管N224,096,160
24给水管J096,096,160
25软化水管SR224,224,032
26除氧水管CY096,224,032
7
DB42/T2064.2—2023
表2机电专业模型颜色设置(续)
序号系统划分名称缩写RGB颜色代码
27锅炉进水管GG160,032,096
28加药管JY032,096,032
29盐溶液管YS224,160,160
30连续排污管XI032,224,160
31定期排污管XD160,096,160
32泄水管XS096,032,160
33溢水(油)管YS160,224,032
34一次热水供水管R1G032,224,032
暖通
35一次热水回水管R1H160,096,032
36放空管F096,032,032
37安全阀放空管FAQ160,160,160
38柴油供油管O1096,160,160
39柴油回油管O2224,032,160
40重油供油管OZ1032,032,160
41重油回油管OZ2160,160,032
42排油管OP032,160,032
01空调送风管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J 20035-1992 JCWG32型空气介质管状(活塞型)微调可变电容器详细规范 1992-02-01
- HG/T 3145-1985 普通碳素钢及低合金钢 贮罐标准系列分类及技术条件 1985-11-13
- JB/T 7948.1-1999 熔炼焊剂化学分析方法 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量 1999-06-24
- JB/T 1119-1999 卡子 1999-07-12
- HB 6-68-2003 航空仪表产品标牌 2003-09-25
- SJ/T 10532.6-1994 工艺管理 工艺装备设计与管理 1994-08-08
- HB/Z 227.9-1992 机载设备制造工艺工作导则 非标准设备与外购设备的订货与调配 1993-02-22
- HG/T 3962-2007 反应红M-5B 2007-07-20
- EJ/T 535-1991 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用镅--241α源环境试验 1991-10-11
- JB/T 6914-1993 汽车空调器 性能试验方法 1993-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