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 009-2021 中医脊柱健康等级评测标准

T/CI 009-2021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ine Health Level Evaluation Standards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CI 009-2021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7-13
实施日期
2021-07-14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适用范围
范围:本标准对脊柱最小的运动功能单元进行了界定,对脊柱劳损程度通过椎体偏离角度、位移距离和劳损点数量的评价进行量化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临床前期各类脊柱劳损程度的分级和评价; 主要技术内容:4、评测指标及方法4.1 度数根据数学意义上“角”的定义来计算,是脊柱的中轴线(可理解为:中医意义上的头顶“百会穴”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的“会阴穴”两个穴位点的连线,并且垂直于水平面的直线——就是脊柱的中轴线)与棘突中心线(是由棘突的顶点与棘突中心点的连线,形成的射线——就是棘突中心线)形成的夹角的度数——就是脊柱的脊椎骨的棘突偏离脊柱中轴线的度数。4.2 棘突偏离脊柱中轴线的长度。单位为毫米。具体的测量方法是:第一步是确定脊柱的脊椎骨的棘突的中心点和另外两个椎弓根的中心点;第二步分别用刻度尺精准的测量出棘突中心点到两个椎弓根的中心点的距离;第三步用测量数据大的数值减去数据小的数值——就是该椎体偏离脊柱中轴线的长度单位数值单位为“毫米”。4.3 棘间距任意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的距离——简称为:“棘间距”。棘间距的增长与缩短的测量方法,参照中医“拇指同身寸”法的原理,因为每个人的身高有差异,所以,它们的棘间距就有所差异,所以棘间距的测量方法:主要靠医者在正确理论指导下所得到的实践经验:不能用具体的长度单位测量,并精确到毫米或者是厘米,只能用有变化的棘间距——相对于正常的棘间距,它是增长了1/10,还是缩短了1/10,只能是一个大概的估算。4.4 评测工具主要评测工具为X光片等影像光片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当前资源暂不支持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健康产业分会及吕炳奎中医学术传承工程专家组共同起草、健康指南杂志社、北京炳奎厚德国际中医研究院、北京正脊和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中泰健康管理学院、北京玄生堂中医医学研究院、如慧堂(北京)中医研究院、北京源唐基因科技研究院、北京如慧国际艾滋病医院、北京明阳华夏科技有限公司、中康众联(北京)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布达佩斯喜开路(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北京如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华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强盛明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新企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宏沐龙樽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成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如慧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箐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包头市永兴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及招远市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起草人:
韦以宗、李德民、蒋学超、郑华林、马青霞、刘志峰、安静、刘冠廷、刘艳华
出版信息:
页数:-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暂无内容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