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289-2012 茶园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DB35/T 1289-2012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ea Gardens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T 1289-2012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11-02
实施日期
2013-02-01
发布单位/组织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福建省农业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园管理中的有关水土保持技术,包括茶园地选择、茶园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茶园水土保持植物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南方水力侵蚀区的茶园。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满堂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龙馨茶业有限公司
起草人:
罗旭辉、杨志坚、高晨生、黄毅斌、翁伯琦、应朝阳、韩海东、詹杰、杨松伟、杨汉斌。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80.01

B11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289—2012

茶园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erosioncontrolofteaplantation

2012-11–02发布2013–02-01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1289—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满堂香茶业股份

有限公司、福建龙馨茶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旭辉、杨志坚、高晨生、黄毅斌、翁伯琦、应朝阳、韩海东、詹杰、杨松伟、

杨汉斌。

I

DB35/T1289—2012

茶园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园管理中的有关水土保持技术,包括茶园地选择、茶园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茶园水

土保持植物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南方水力侵蚀区的茶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本文件。

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

GB/T16453.4-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水力侵蚀区

土壤及其母质或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在降雨、径流等水体作用下,发生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

程,包括面蚀、沟蚀等形式,叫水力侵蚀。发生水力侵蚀的区域为水力侵蚀区。

3.2

茶园水土流失

在水力、重力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茶园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茶

园土壤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3.3

茶园水土保持

防治茶园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茶园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

旱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茶园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茶园生态环境,支

撑茶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

3.4

茶园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1

DB35/T1289—2012

为防治茶园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茶园水土资源而修建的工程设施。

3.5

茶园水土保持植物措施

为防治茶园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茶园水土资源所采取的造林、种草及封禁保护等生产

活动。

3.6

山边沟

是横跨坡向,每隔适当间距所构筑的一系列横沟,用来缩短坡长,分段拦截径流,控制冲蚀,防止

小蚀沟的形成,从而达到保育土地的目的。

4.茶园地选择

坡度大于25º禁止开垦,严禁陡坡开荒、顺坡种植,不强行追求大面积连片,不开“光头山”。坡

度25º以下的山地发展茶园必须符合当地政府部门的水土保持规划要求。山地茶园应对山、水、园、林、

路、厂进行统一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茶园开垦过程合理应用“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

穿靴”的模式,严禁砍伐茶园周围林木,保持生态平衡。

5.茶园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5.1蓄排水工程

茶园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应布设截水沟、排水沟、蓄水池、沉沙池等小型蓄排水工程,配合

坡式梯田、水平梯田,做到多雨能蓄,涝时能排,缺水能灌。除本节特别说明外,按GB/T16453.4-2008

有关条款执行。

5.1.1截水沟

茶园在山顶、山腰、山谷、山脚、陡坡等部位的交界处设置截水沟,茶园坡面太长应增设多道截水

沟,蓄水型截水沟沿等高线分布,排水型截水沟与等高线取1%~2%的比降。截水沟断面下底宽30cm~

50cm,上底宽50cm~80cm,沟深40cm~50cm。

5.1.2排水沟

排水沟起点为截水沟两端或较低一端,终端与蓄水池或天然排水沟连接。排水沟一般沿等高线正交

或斜交布设。

5.1.3蓄水池

在坡脚或坡面局部低洼地设置全埋式蓄水池,与排水沟相连,容蓄坡面径流。1个坡面可集中设置1

个蓄水池,也可分散若干蓄水池,按平均每1hm2布设容积为5m3~10m3的蓄水池进行设计。蓄水池进

水口和出水口采用石料或水泥砌筑,进出水口断面下底宽30cm~40cm,上底宽40cm~60cm,深30cm~

40cm。

2

DB35/T1289—2012

5.1.4沉沙池

沉沙池一般布设在蓄水池进水口的上游位置,径流经泥沙沉积后再排入蓄水池。沉沙池容积为

0.5m3~1.0m3,进水口和出水口均采用石料或水泥砌筑。

5.1.5跌水

截水沟、排水沟出口处和地面存在落差时,应当用石料或水泥砌筑跌水,预防沟底冲刷,落差3m以

上,应设置多级跌水。

5.1.6蓄排水工程管理

每年汛期和暴雨后,应对茶园蓄排水工程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清淤,对冲毁处进行修补。一般每年

进行1~2次全面清淤修补。

5.2坡式梯田

5.2.1开垦设计

设计要求为在坡面中部放基准线,以1.5m~2.0m(斜面距离)为行距,设置等高种植沟位置点,

打桩标记。种植沟每隔8行~10行,设至1条截水沟,打桩标记。

5.2.2挖种植沟

应用“U”形连通管水平仪每隔5m~10m标定1个与种植沟位置点相同水平的等高点,打桩标记水

平,点相连即成等高线。种植沟沿等高线开挖,从下至上或上从至下逐级开挖,顶层以下的种植沟开挖

可以上级种植沟或山边沟为水平参照。种植沟开挖时应按表土回园条垦法进行。

5.2.2.1表土集中

将种植沟0cm~20cm表土集中堆放于种植沟一侧。

5.2.2.2挖种植沟心土

在种植沟位置挖20cm~40cm心土,放于种植沟另一侧,拣出石块,将石块集中放于园地道路周边,

以待运移。再把沟内底土挖松10cm。

5.2.2.3表土回填

将基肥、表土填入种植沟,并与底土混拌,表土回填后若没有立即定植茶苗,应在种植沟覆盖枯草

或心土,覆盖厚度10cm以上。

5.3水平梯田

5.3.1梯田设计

准确测量坡面的整体坡度。坡度1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