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11/T 24-2022 乐山市山坪塘工程技术规范
DB5111/T 24-2022 The Engineering Specification for Shansheng Tangpeng Ponds in Leshan City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乐山市水利管理处、乐山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 起草人:
- 曾智鸣、党杰、刘川、高大勇、冯玉容、朱若愚、王忠、刘彬、李灵、刘贵东、刘骏、何林、罗健、姜巧澍、夏敏、唐勇、黄磊、黄璞玉、曾东财
- 出版信息:
- 页数:7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前言
山坪塘作为我市丘陵区、山区的重要小型水利工程,对
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
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水利对山坪塘的建设、维护、管理
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好、用好、管好山坪塘是丘陵、山
区水利建设的重要任务。
为规范我市山坪塘在工程建设、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工
作,使其更好地满足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工业蓄供水、生
态园艺景观等需求,按照现行水利工程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等规定,以及《水利技
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14)等要求,编制本规范。
本标准由乐山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乐山市水利管理处、乐山市水利
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智鸣、党杰、刘川、高大勇、冯
玉容、朱若愚
本标准参编人员:王忠、冉杰、刘彬、刘贵东、刘骏、
杨成涛、余艳红、李灵、何麟、罗健、
侯小勇、姜巧澍、夏敏、唐勇、黄磊、
黄璞玉、曾东财(按姓氏笔划排序)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李继福、楼豫红、刘世贵、杨俊、
吴忠伦、王皓洁、黄正根
本标准解释单位:乐山市水利管理处
目次
1总则……………………1
2术语与定义……………3
3建设任务与工程规划…………………6
3.1建设任务……………………6
3.2工程规划……………………6
4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11
4.1工程等别……………………11
4.2水工建筑物级别……………11
4.3洪水标准……………………11
5基本资料………………13
5.1水文…………13
5.2工程地质……………………14
5.3区域地形和位置图…………14
5.4其他资料……………………14
6地质勘察………………16
6.1一般规定……………………16
6.2区域构造术稳定性及地震…………………17
6.3山坪塘蓄水区勘察…………18
6.4坝地枢纽区工程地质勘察…………………19
6.5天然建筑材料勘察…………22
6.6勘察成果资料………………23
7工程水文………………24
7.1防洪标准……………………24
7.2调洪计算及特征水位确定…………………24
8水工建筑物设计………25
8.1工程布置……………………25
8.2挡水坝设计…………………25
8.3溢洪道设计…………………29
8.4放水设施设计………………31
8.5其他建筑物设计……………34
9山坪塘维修整治………35
9.1安全鉴定……………………35
9.2大塘和中塘的维修整治……35
9.3小塘维修整治………………35
10施工组织………………37
10.1基本要求……………………37
10.2挡水坝施工………………37
10.3溢洪道施工………………39
10.4放水设施及其他设施施工………………40
11工程管理……………41
11.1基本要求…………………41
11.2运行管理…………………42
11.3安全检查…………………43
11.4日常维护…………………45
11.5山坪塘升级和报废………47
11.6档案管理…………………47
附录A山坪塘病害整治设计图(典型一)……………49
附录B山坪塘病害整治设计图(典型二)……………53
附录C山坪塘病害整治设计图(典型三)……………57
附录D山坪塘工程管理记录表…………61
1总则
1.0.1为规范我市山坪塘工程的建设、管理、维护等项工
作,以充分发挥其农业灌溉、水产养殖、生产生活供水、生
态环保、景观等作用,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所指山坪塘,为丘陵、山区进行水资源开发
利用,总库容(V)在0.05万m3≤V<10万m3的小型蓄水工
程。
1.0.3本规范适用于乐山市行政区域内山坪塘工程的新建、
扩建、改建、加固及运行管理等工作。
1.0.4本规范性主要引用下列标准:
GB/T11822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
GB/T50979橡胶坝工程技术规范
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SL189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L251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SL25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3溢洪道设计规范
SL282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
SL319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SL/T792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设计规范
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NB∕T35027水电工程土工膜防渗技术规范
1.0.5本规范主要引用下列参考资料:
1
中小型水库设计(中)(辽宁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
小型水库设计(四川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
四川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设计图集(四川大学、
四川省农水局)
1.0.6乐山市山坪塘工程技术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术语与定义
2.0.1山坪塘
指对当地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总容积在0.05万m3~
10万m3的小型蓄水工程,本规范根据山坪塘的蓄水总库容
和拦水坝高度按大塘、中塘、小塘区分。
2.0.2大塘
指蓄水总库容(V)在5万m3≤V<10万m3,或拦水坝
高度(H)H≥15m的山坪塘。
2.0.3中塘
指蓄水总库容(V)在1万m3≤V<5万m3,或拦水坝高
度(H)15m>H≥5m的山坪塘。
2.0.4小塘
指蓄水总库容(V)在1万m3>V≥0.05万m3,且拦水
坝高度(H)H<5m的山坪塘。
2.0.5集雨面积:
即指山坪塘挡水坝以上雨水汇集平面面积。
2.0.6总库容
对应山坪塘校核洪水位(最高水位)时的库容,为最大蓄
3
水库容。
2.0.7正常库容
对应山坪塘正常蓄水位(通常为溢洪道堰顶高程)时的
库容,为蓄满水时的库容。
2.0.8死库容
对应山坪塘死水位(通常为放水设施最低放水位)时的
库容,通常为山坪塘不可利用的库容。
2.0.9兴利库容
兴利库容即有效库容,为山坪塘死水位至正常水位之间
的库容,这部份库容的蓄水量才能够发挥兴利作用。
2.0.10挡水坝
指修建在天然河道或山谷中,拦截水流、抬高水位、调
蓄水量的挡水建筑物。
2.0.11溢洪道
从蓄水工程中专门用于向下游泄放洪水,以保证工程安
全的水工建筑物。
2.0.12放水设施
指从蓄水工程中向外泄放兴利用水,以发挥工程效益的
水工建筑物。
4
2.0.13水利工程管理
指对已成水利工程的运用、操作、维修和保护工作,以
充分发挥工程作用。
2.0.14维修养护
指在不改变原有规模和标准的情况下,对已建成交付使
用的水利工程进行维修、保养和修复,恢复、维持或局部改
善原有工程面貌,保持工程的设计功能。
5
3建设任务与工程规划
3.1建设任务
根据当地的用水需求,新建山坪塘工程的建设任务一般
为农业灌溉、水产养殖、生产生活供水、生态环保、景观等。
供水主要为周边群众生产生活供水及小型工业企业供水,灌
溉一般为塘周区域农业灌溉,通常与水产养殖结合,生态景
观为近年来通过水塘为城乡生活区、休闲区提供水面及湿地
景观。应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工程的开发建设任务,
多任务综合利用时还应分清供、用水主次顺序。
山坪塘整治或改扩建工程一般仍应维持原有建设任务,
若有新的用水需求,可变更其建设任务。
3.2工程规划
3.2.1应概述河流(河段)及所在区域的水利规划成果,
简要说明本工程在地区水利建设中的任务和作用,说明其建
设来源及规划的符合性。
3.2.2区域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分析
由于山坪塘工程一般规模较小,蓄水量不大,分析的区
域和范围以县域和工程所在设计流域为主,确保体现工程建
设地点的具体特性。
区域水资源现状应在项目区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的基
础上,结合最新调查和收集的资料,简述山坪塘工程供水范
围内水资源概况及其开发利用情况,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
6
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供区现状供、用水量状
况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等。
在区域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基础上,分析项目区水资
源可利用水资源量及供区范围内用水量要求,提出直观的丰、
平、枯、特枯年型水资源供需平衡成果,为山坪塘建设及河
流水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对山坪塘来水分析,通常采用丰、平、枯设计代表年法。
其中灌溉为主的山坪塘平、枯、特枯年型一般选择来水频率
为P=50%、P=75%和P=90%年份,特殊供水要求下,特枯水年
型也可选择P=95%。
3.2.3山坪塘水源分析
山坪塘水源一般可分为当地河流(湖泊)水源及引调水
源,当地水源分析应包括山坪塘坝址以上多年平均来水量及
不同频率年来水量。引调水源应包括调水工程基本情况及不
同条件下的调水计划,即可引调水天数和引调水量等。
来水水源分析应包括水量及水质,以及蒸发、冰情等。
来水量计算时,当有较长系列水文资料时应按水文分析
计算要求,将分析结果按时间情况修正后比拟移用于设计流
域。
当缺乏水文资料时,可利用地区水资源调查评价等成果,
按实际情况修正后借用其成果资料。
水质评价可按用水水质要求,采用相对应的水质评价标
准和方法,对取水水源的水质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
泥沙应简要提出坝址以上流域多年平均悬移质和推移
质输沙量成果。
7
3.2.4库容的确定
1山坪塘建设依据其具体的地形地质条件及可能的库
容空间,进行简单的兴利调节计算或枯水年供需分析,考虑
一定的蒸发和渗漏损失,经方案比较后可确定其库容及特征
水位。
2对于大塘和中塘,山坪塘兴利调节计算或调节库容
分析应依据下列资料:
1)库容曲线和库容面积曲线。
2)山坪塘死水位及死库容。
3)供水量、供水过程及供水保证率。
4)年入库水量及径流计算成果。
5)引调水源应有引调水天数、引调水量及过程。
3对于小塘的库容确定,可适当简化。
3.2.5塘址选择及工程布置
1新建山坪塘
1)塘址选择:塘址即山坪塘所在地址,包括集雨区
域中坝址以上,校核洪水以下的面积范围,由坝址决定。应
当根据山坪塘建设任务,水资源量,供用水情况,地形和地
质条件,以及蓄水淹没情况,建设投资,运行管理等因素进
行综合比较,选定合适塘址(坝址)。
2)工程布置:工程布置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水文、地
形、地质、供用水等条件,对组成山坪塘枢纽工程的挡水坝、
溢洪道、放水设施及附属设施等位置和功能进行合理布置。
首先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文、筑坝材料、交通、经济等条
件选定挡水坝的类型(土坝或混凝土坝等),在塘址位置进
8
行挡水坝工程布置,再按工程的防洪标准结合挡水坝和坝址
处地形地质情况布置溢洪道,如塘址周边有合适垭口及排洪
通道,可考虑溢大坝与洪道分开单独布置;无此条件可将溢
洪道布置在岸边,但要考虑溢洪对大坝的安全影响并采取加
固措施。放水设施应根据用水要求和挡水坝情况,选定合适
的平面位置和放水型式,尽可能将放水设施布置在主坝体以
外,不与坝体发生关系。新建山坪塘应修建与周边道路连接
的上坝通道,其宽度应不小于挡水坝坝顶宽度;中塘和大塘
应在坝址设水位观测水尺,大塘应设挡水坝位移观测桩,并
配置管理用房,用于管理人员暴雨期间防汛值守和存放运行
管理物质。
2维修整治山坪塘
1)病害情况调查:对于需要进行整治的山坪塘应认
真进行病害情况调查,包括挡水坝是否防洪达标,结构是否
安全等;溢洪道、施水设施是否满足防洪和运行要求,以及
结构是否安全;管理设施(上坝道路、观测水尺、管理房等)
有无破损失修等。
2)工程布置:山坪塘的整治维修原则上保持现有
工程布置状况,但可根据病害情况,以及整治设计补充
调查的水文、地质情况,并结合整治后的用水要求,整
治投资情况等,对溢洪、放水、管理设施等适当调整位
置和功能。
3扩、改建山坪塘
扩、改建山坪塘的塘址选择与工程布置基本与新建山坪
塘一致,但在工程布置中应充分利用现有工程的相关设施
9
(挡水坝、通道、管理设施)进行整合,以提高经济效益,
并在补充水文、地质、用水调查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合理布置。
10
4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
4.1工程等别
山坪塘的工程等别按照SL252确定,对于大塘,可参
照V等工程,小(2)型规模。
4.2水工建筑物级别
山坪塘的永久性和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级别,应参照水库
工程进行选择,根据SL252规定,在工程等别低于V等时,
永久性和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级别按5级。
4.3洪水标准
山坪塘的洪水标准按照大塘、中塘、小塘区分(见表4.3)。
表4.3山坪塘洪水标准表
总库容校核洪水重现期(年)
山坪塘坝高(H)设计洪水重
(V)混凝土坝、浆
类别(m)现期(年)
3土石坝
(万m)砌石坝
大塘5≤V<10H≥1520200100
中塘1≤V<515>H≥5105020
小塘1>V≥0.05H<5102020
11
表4.3(续)
总库容校核洪水重现期(年)
山坪塘坝高(H)设计洪水重
(V)混凝土坝、浆
类别(m)现期(年)
3土石坝
(万m)砌石坝
注1:山坪塘类别应根据总库容和坝高中的其中一项按最高指标确定,当山坪塘
位于城市、社区、村庄或重要防洪目标等上游500m以内时,除按上述标
准外,其洪水标准应不低于下游影响区域的防洪标准。
注2:山坪塘的消能防冲标准由永久性泄水建筑物级别决定,5级建筑物的消能
防冲按10年一遇洪水标准确定。
12
5基本资料
5.1水文
5.1.1流域概况
1应收集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河流特征及人类活动情
况。
2收集流域或工程地区气象站分布与观测资料,提出
具体气象特征值。
5.1.2基本资料
1调查流域及周边水文测站分布、观测情况,以及设
计依据站、参证站的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情况。
2简要说明水文测站和资料整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
对基本资料质量作出评价。
5.1.3径流
在对设计依据站径流系列及其代表性分析后经修正移
用,提出山坪塘坝址处径流计算成果,并分析成果的合理性。
无资料地区可根据当地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经修正后比拟
移用于工程地区,成果仍需进行合理性分析。
5.1.4洪水
1概述流域暴雨洪水特性。
2有实测洪水流量资料时,应在代表性分析基础上进
行频率计算,比拟移用后提出设计洪水成果(包括设计洪峰
流量、洪水总量及洪水过程线),并根据施工要求提出分期
施工洪水成果。
13
3无水文资料地区,可采用四川省水文局编制的“四
川省暴雨统计参数图集”,采用推理公式计算洪水方法计算
不同频率洪水流量。
5.1.5泥沙
提出坝址以上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及
颗粒级配成果。
5.1.6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提出坝址(下)天然情况下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5.2工程地质
简述工程场地区域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区域稳定性及地
震动参数。
5.3区域地形和位置图
应有现状年山坪塘的塘址和坝址实测地形图,塘址地形
图包含坝址以上的集雨区域,比例按1∶10000或1:2000;
坝址地形图比例应采用1∶500或1:200,高程系统应采用
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山坪塘位置图以坝址为基点,所在区域通常以县级行政
区域图为底图,准确到所在镇(乡)、村,大塘可在位置图上
补充注明山坪塘的河流水系。
5.4其他资料
对于大、中塘工程,应调查现状年的山坪塘所在区域(应
以山坪塘发挥兴利作用的区域为单位,通常以其所在镇、乡
或村为单位)的社会经济状况,如面积、人口、耕地、农作
14
物种植状况、已成水利工程状况、群众年均收入等,以及区
域的交通、通信等状况。
15
6地质勘察
6.1一般规定
6.1.1山坪塘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宜遵守下列要求:
1工程地质勘察前,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特点,
因地制宜有针对性有针对进性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2以地质测绘为主,优先采用坑探、物探、轻型勘探
和现场简易试验,坝高15m以上机械勘探,钻孔揭示地下
岩土性质、渗透吕荣值,综合利用重型勘探,加强资料的综
合分析。
3选择工程场地应尽量避开存在严重渗漏(岩溶发育
地段)和大型滑坡体、泥石流、崩塌体等重大不良地质问题
地段,重视采用工程地质类比和经验分析方法。
4应根据山坪塘规模,对大塘细化,小塘简化地勘工
作。
6.1.2工程地质勘察,宜符合下列要求:
1勘察方法应以收集分析资料和地表地质调查为主,
必要时可进行局部地质测绘和勘探。对重要的或地质条件复
杂的山坪塘,则应进行全面地质测绘和必需的勘探。
2根据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确定建筑物区的勘察深度,
地质条件简单的场地,可只进行剖面地质测绘和必要的物探
或坑(槽)探。
3场地岩、土地基的物理力学参数,可采用工程地质
类比和经验判断方法确定,必要时应进行室内试验或现场试
16
验。
6.1.3工程地质勘察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调查区域构造稳定性,对工程场地的构造稳定性作
出评价,确定地震动参数。
2查明山坪塘周边水文地质条件及岸坡稳定性,蓄水
后对渗漏及稳定问题,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3查明坝址枢纽区各类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建
筑物设计及地基处理方案地质资料及建议。
4初步确定天然建筑材料再进行详细勘察。天然建筑
材料勘察储量按实际设计需用量的不小于2.0倍控制。
5勘察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分析,编制相应工程地质勘
察报告及图件。
6.2区域构造稳定性及地震
6.2.1区域构造稳定性调查包括下列内容:
1收集本区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确定工程区所属大
地构造部位、单元、位置,对区域及场地的构造稳定性进行
评价。
2根据GB18306确定工程区的地震动参数。
6.2.2区域构造背景评价宜符合下列要求:
1收集与利用区域地质图,调查研究山坪塘坝址区周
围半径不小于25Km范围内的区域性断层及其活动性,综合
分析工程场地地质构造稳定性。
2按GB18306规定,确定工程区地震动参数。地震动
峰值加速度在0.2g及以上的地区,地震地质条件特别复
杂,坝高15m以上,可重点复核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
17
6.3山坪塘蓄水区勘察
6.3.1山坪塘蓄水区勘察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蓄水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可能渗漏问题作出
评价。
2查明蓄水区岸坡稳定性,对潜在不稳定岸坡的工程
地质条件作出评价,提出处理措施方案建议。
6.3.2山坪塘蓄水区渗漏勘察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相对隔水层及主要透水层(带)的岩土性质、
厚度、产状和延伸分布情况,相对隔水层的封闭条件和连续
性。
2查明渗漏层(带)的地下水位、透水性、渗透稳定
性,评价因渗漏可能引起的危害。
3查明渗漏地段泉井分布位置、高程及地下水补排关
系。
4查明天然铺盖层的物质组成、厚度以及渗透特性。
5估算可能渗漏地段的渗漏量,对防渗处理措施提出
建议。
6提出防渗处理范围、深度和工程措施的建议。
6.3.3不稳定边坡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岩质边坡或土石混合边坡的地层岩性、岩体结
构、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卸荷和节理裂隙切割状况,特
别是控制性结构面的产状、性质、延伸情况及其组合关系。
2查明土质边坡的土体类型、各类土层的分布、厚度、
颗粒级配和物理力学性质,蓄水位以下土体浸水软化崩解特
性,河岸水上、水下天然稳定坡角及浪击带稳定坡角。
18
3查明边坡地下水的赋存特点和水流活动情况。
4进行岸坡工程地质分类,预测和评价蓄水位的岸坡
稳定性和可能变形破坏或塌岸的范围、规模、方式,以及变
形失稳后可能产生的影响。
6.3.4山坪塘蓄水区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l:1000~1:500,近
坝岸不稳定边坡应单独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测绘范围应包括
渗漏层(带)的可能入渗、出逸区和渗漏量估算所必须的范
围在内、边坡稳定性评价有关的地区。
2宜采用坑探、物探方法、钻探综合勘探,探测透水
层(带)分布位置及厚度,边坡可能失稳分布位置及厚度;
渗漏勘察剖面宜垂直和平行地下水流向,不稳定边坡勘察剖
面宜平行和垂直边坡可能失稳方向布置,钻孔数量及间距可
根据地质情况确定,渗漏勘察孔内进行抽、压水相关实验,
钻孔深度应进入相对隔水层或当地河流枯水位以下10m~
15m或进入相对隔水层一定深度。
3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可按工程地质类比法提供,必
要时可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6.4坝址枢纽区工程地质勘察
6.4.1岩基坝址区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河床及两岸覆盖层的厚度、组成物质及分布情
况。
2查明坝址区地层岩性、岩体完整程度及物理力学性
质,应重点查明控制性软弱岩层、软弱夹层等的分布、性质、
厚度、产状、延续性和组合关系,评价其对坝址稳定的影响。
19
3查明岩体风化带和卸荷带的厚度及其性状,查明边
坡的稳定状况,对开挖边坡的处理提出建议。
4查明坝址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防渗处理的建议。
5对坝基岩体进行工程地质分类,提出各类岩体的物
理力学参数,并对坝基的综合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6.4.2土基坝址区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古河道、暗河、古冲沟、
古塘、地下坑穴、埋藏谷等具体位置、范围及埋深。
2查明坝址区土层分布、成因、厚度,重点查明粉细
砂、软土、淤泥层、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土层的分布
情况、厚度、结构组成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分层提出物
理力学性质参数。
3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0.lg及以上地区的饱和可
能液化土层,进行地震液化评价。
4查明坝基透水层、相对隔水层的埋深、厚度、分布
范围、地下水位及其变化规律,调查坝前表层土的性质、分
布、厚度、颗粒组成、渗透性及渗透稳定性,研究其作为天
然铺盖防渗的可能性。
5查明基岩浅埋区河床和两岸基岩埋藏和风化深度,
基岩面起伏变化情况及防渗线部位基岩透水性。
6当坝基、两坝肩地层透水性较强而不能清除时,宜
采用灌浆进行处理:基岩采用帷幕灌浆,第四系采用充填灌
浆。防渗标准根据地层透水率(吕荣值lu),由设计根据山
坪塘功能决定。防渗标准建议值:5lu~10lu;其他10lu~
15lu。
6.4.3坝址区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20
1工程地质测绘比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16484.17-1996 氯化稀土、碳酸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碳酸稀土中水分量的测定 1996-07-09
- GB/T 16484.14-1996 氯化稀土、碳酸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磷酸根量的测定 1996-07-09
- GB/T 16484.4-1996 氯化稀土、碳酸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氧化钍量的测定 1996-07-09
- GB/T 16484.3-1996 氯化稀土、碳酸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镨、氧化钕、氧化钐、氧化铕和氧化钇量的测定 1996-07-09
- GB/T 16484.18-1996 氯化稀土、碳酸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碳酸稀土灼减量的测定 1996-07-09
- GB/T 16484.19-1996 氯化稀土、碳酸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氧化稀土总量的测定 1996-07-09
- GB/T 16484.13-1996 氯化稀土、碳酸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氯化铵量的测定 1996-07-09
- GB/T 16484.15-1996 氯化稀土、碳酸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碳酸稀土中氯量的测定 1996-07-09
- GB/T 16484.16-1996 氯化稀土、碳酸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氯化稀土中水不溶物量的测定 1996-07-09
- GB/T 16484.5-1996 氯化稀土、碳酸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氯化稀土中氧化钡量的测定 1996-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