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2320-1998 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
GB 12320-1998 Specifications for Chinese nautical char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8年12月
-
2022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海军出版社
- 起草人:
- 李进杰、郁圆通、贾建军、元建胜、王捷、闫凤林、苏振礼
- 出版信息:
- 页数:28页 | 字数:5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12320-1998
前言
本标准是在国家标准GB12318-1990((航海图编绘规范》和GB12320-1990《中国航海图编绘规
范》的基础上修订的
本标准保留了GB12318中第1章至第10章内容的主体部分,从GB1232。中补充了中国地名附
注汉语拼音地名的规定和采用英文注记的规定等内容。由于GB/T14477-1993(!海图印刷规范》对海
图印刷的有关技术标准已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因此,对GB12318中第10章印刷与更新的内容进行
了删节。
根据近年来我国海图生产中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在海图编绘作业方法和要求等章节中,增加了计算
机辅助制图的内容,以适应海图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
修订本标准时,参考了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nternationalHydrographicOrganization.IHO)的(((IHO
海图规范及IHO国际海图条例》(1992年第二版),根据我国航海图生产的实际需要,对GB12318中关
于海图数学基础、部分内容要素的制图综合指标等内容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调整。能量化的指标尽可能
量化,能明确的规定尽可能明确,使本标准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根据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
的基本规定》,对GB12318的编排结构、层次划分等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第3章定义;将GB12318中第
3章“分类与要求”分为两章,即:第4章“要求”、第5章“分类”;将GB12318中第10章“印刷及更新”分
为两章,即:第12章“印刷中的编绘工作”、第13章“更新”。
本标准从1999年5月1日起实施,从1999年5月1日起出版的海图,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12318-1990和GB12320-1990
本标准与GB12319-1998《中国海图图式》配合使用。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海军司令部提出。
本标准由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归口。
本标准由海军出版社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进杰、郁圆通、贾建军、元建胜、王捷、闺凤林、苏振礼。
本标准委托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2320-1998
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代替GB12318-90
GB12320一90
SpecificationsforChinesenauticalchart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航海图的数学基础、编辑设计、作业方法、各要素的编绘、印刷中的编绘工作、更新等。
本标准适用于编制向国内外发行的各种比例尺航海图。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319-1998中国海图图式
GB/T14477-1993海图印刷规范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门制图资料
能用于编制海图和对编制海图具有研究、充实、修正和参考等价值的图件、文字、数据等各种资料。
3.2横幅图
横图廓长度大于纵图廓长度的图幅。
3.3直幅图
横图廓长度小于纵图廓长度的图幅。
3.4叠幅
同比例尺或相近比例尺邻接图之间的重叠部分。
3.5图幅尺寸
海图内图廓线以内部分的尺寸。
3.6编绘比例尺
海图编绘作业时采用的比例尺。
3了拼接图
两个或两个以上制图区域相接的小图拼成的一幅图
3.8诸分图
两个或两个以上制图区域不相邻接的小图拼成的一幅图。
39主附图
配置有附图的图幅。
3.10山形线
用以表示山体形态特征的一种任意曲线。
国家质f技术监仔局1998一12一15批准1999一05一01实施
Gs12320-1998
4要求
4.1基本要求
航海图要以能保证航行安全,便于使用为原则。具体要求如下:
a)内容以海域要素为主,详细表示航行障碍物、助航标志、港口设施及潮流、海流等要素;陆地着重
表示沿海的航行目标和主要地貌、地物;
b)保持良好的现势性制图资料应尽可能采用最新成果,海图出版后,当海区发生变化时,应及时
更新‘
c)与同地区的航路指南、航标表、潮汐表等基本航海资料的有关内容应统一协调
4.2作业精度
4.2.1计算展点的精度:
a)计算的误差小于。.1mm;
b)展点的点位误差不大于。.1mm;
。)内图廓线长度、图廓上所展各点间的图上距离及高斯方里网上距离的误差不大于。.2mm;
d)图廓对角线长度误差不大于。.3mm,两对角线长度互差的绝对值小于。.4mm,
4.2.2编绘原图各类要素编绘作业完成后,除按制图综合原则进行的位移外,其图上位置应符合下列
要求:
a)水深注记的位置偏差不大于。.3mm;
b)点状要素的位置偏差不大于。.2mm;
c)线状要素的位置偏差不大于。.3mm.
4.2.3连编带刻或连编带绘作业的精度要求与4.2.2相同。
4.2.4编稿法成图时,刻绘(或清绘)的印刷原图与编绘原图相比较,其要素的刻绘(或清绘)精度为:
a)点状要素位置偏差不大于。2mm;
b)线状要素位置偏差不大于。.3mm
4.2.5采用计算机辅助制图作业时,数字化作业精度、资料变形处理和其他作业的精度,不应低于
屯2.2的标准。
4.2-6各种作业法成图的原图图廓、直线比例尺、格网的长度与理论尺寸相比,误差不应大于。.2mm,
细分误差也不应大于。.2mm,图廓对角线长度误差不应大于。.3mm;两对角线互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
0.smm
5分类
航海图按用途分为三种:
a)总图:包括世界海洋总图、大洋总图和海区总图。主要供研究海洋形势、拟订航行计划等使用;
〕卜)航行图:包括远洋航行图、近海航行图和沿岸航行图。主要供航行使用;
。)港湾图包括港日图、港区图、港池图、航道图、狭水道图等。主要供进出港口、锚地,通过狭窄水
道,进行港口管理等使用。
6数学垂础、分幅、编号
6.1数学基础
6.1,坐标系
6.1.11采用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或1954年北京坐标系。如资料采用的是其他坐标系,编制比
例尺大于1:100万的图时,应进行坐标系改算。
6.1.1.2比例尺大于1:loo万的图上,应注出坐标系的名称。坐标系不明时可不注,但应在标题附近
GB12320-1998
加注警示性说明:“本图采用的坐标系与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可能存在差异,使用时请注意”
6.1.1.31:10。万及更小比例尺的图上,不注坐标系的名称和与其有关的说明
6.1.2比例尺
6.1.2门航海图的比例尺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同一海区1:50万及更小比例尺航行图尽可能同比例
尺成套。比例尺大于1:50厅的航行图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同比例尺成套,但允许个别图幅适当调整比
例尺,以保证航线的完整性
6.1.2.2各种图的比例尺规定如下:
a)总图:比例尺般为1:300万或更小.以完整显示某个海区的范围及其地理特点和航行特点为
原则。必要时,总图的比例尺也可大于1:300万;
b>航行图:比例尺一般为1:10万一1:299万。其中:远洋航行图为1:10。万~1:299万,近海
航行图为1:20万~1:”万,沿岸航行图为1:10万一1:19万;
。)港湾图:比例尺一般大于1:10万,可视港湾、狭水道的具体情况灵活确定。
6.1.2.3航海图的比例尺应适当取整比例尺小-f1:10万者,以1万的级差取整;比例尺大于1:10
万者,以1000的级差取整
6门.3投影
6.1.31航海图一般采用耀长托投影。同比例尺成套航行图以制图区域中纬为基准纬线;其余图以本
图中纬为基准纬线。基准纬线取至整分或整度。
6.1.3.21:2万及更大比例尺的图,必要时亦可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
6门33制图区域60%以上的地区纬度高于750时,采用日睿投影。
6.1.4深度基准
6.1.4.1确定深度基准的一般原则:
a)中国沿海采用理论最低潮面(旧称理论深度基准面);
b)远海及外国海区采用原资料的深度基准;
c)不受潮汐影响的江河采用设计水位。
6.1.4.2制图资料的深度基准与规定不符,巨二者相差0.1m(含)以上时,般应进行改算。水深改算
值(海图上水深一资料水深)以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当其为正值时,第二位小数舍去;当其为负值
时,第二位小数四舍五入。尼深度基准改算数据的不予改算,水深按原资料表示。
6.1.4.3比例尺大于1:50万的图上,应注出深度基准的名称和深度的计量单位。一幅图内采用了两
种以上深度基准时,标题中注出主要一种的名称,采用其他深度基准的范围在图内适当位r,予以说明。
6.1.4.41:50万及更小比例尺图上,只注深度的计量单位,不注深度基准的名称和与其有关的说明
6.1.4.5深度的计量单位为米。
6.1.5高程基准
6.1.5门中国大陆地区一般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特殊情况下亦可采用当地平均海面作为高程基
准港、澳、台及外国地区采用原资料的高程基准。
6.1.5.2制图资料高程基准不一致的,应尽可能改算一致
6.1.5.3比例尺大于1:5。万的图上,应注出高程基准的名称和高程的计量单位一幅图采用了两种
以上的高程基准时,标题中注出主要一种的名称,其余的图上不作说明,但应在图历表中记载采用情祝
6.1.5.41:50万及更小比例尺图上,只注高程的计量单位,不注高程基准的名称
6门.5.5高程的计量单位为米。
6.2分幅
6.2.1图幅尺寸:
a)全张图纸张尺寸为1092mmX787mm,图幅尺」一般为980mmX680mm特殊情况F图幅尺
寸可略扩大,但最大不得超过1020mmX700mm。一般不设计对开图,如必须设计对开图时,其纸张尺
GB12320-1998
寸为787mmX546mm,图幅尺寸为680mmX460mm,
b)图幅的标题配置在图廓外时,纵图廓应比标准长度小25mm,
c)图幅尺寸应在图幅的右下角注出。采用高斯投影的海图,上、下两内图廓线长度应分别注记。图
幅尺寸的单位为毫米,保留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四舍五入。
6.2.2分幅的原则和方法:
a)分幅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航行安全和方便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图幅的数量。
b)航行图采用自由分幅的方法,根据需要确定图幅的具体范围。
6.2.3分幅的具体要求:
a)总图要保持制图区域的相对完整;航行图要保持航线的相对完整,图幅内要有比较充分的航行
区域和足够的航行目标,并尽量避免在复杂航行区域拼接邻图;港湾图应相对完整地表示出港口、海湾、
港区或锚地区域,出口要有较充分的水域。
b)海岸线应尽可能保持连续,图内海陆面积比例要适当,一般情况下,陆地面积不宜大于图幅总面
积的三分之一。
c)同比例尺航行图在全国范围内可不连续。
d)同比例尺成套航行图相邻图幅之间的叠幅宽度一般保持在100^-150mm为宜,但在广阔平坦
的外海区域可窄于100mm,甚至边接边。
e)内图廓线尽可能位于图廓细分线上。
f)图幅尽可能设计为横幅,必要时也可设计直幅图。
9)图幅形式以整幅图为主,根据具体情况可制作主附图、拼接图及诸分图。
h)对航海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助航标志和显著物标等,无法表示在内图廓线内时,可破图廓表示
或绘在图廓外方;如在图廓外方仍无法表示时,可根据需要标绘图外目标方位引示线。
内
6.J编号
世界海洋总图与大洋总图采用两位数字编号,海区总图和航行图分别采用三位数字和五位数字编
号o编号的具体规定见附录A.
7编辑设计
7.编辑设计工作的内容
除根据本规范第6章的规定确定新编图的数学基础、分幅、编号之外,编辑设计工作还包括以下内
容
a)制图区域的研究;
b)制图资料的分析和选择;
。)确定图面配置;
d)拟订编辑计划。
了.2制图区域的研究
7.2.1制图区域研究的重点是制图区域内与航海有关的各种现象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图
内更好地予以反映。
7.2.2制图区域研究的主要内容:
a)自然特点:海岸性质和形状、干出滩性质及起伏形态、海底地貌的特征、海流潮流特点、沿海陆地
地貌的基本形态等;
b)人文特点:居民地的分布特点,水陆交通情况等;
c)航行特点:港口分布情况、港口的类型和规模、港口设施的完备程度以及航道、锚地、避风区、航
行目标、航行障碍物的分布情况等。
7.3制图资料的分析和选择
GB12320-1998
7.3.1制图资料的类型:
a)控制测量资料:包括各类控制点的成果;
b)海测资料:包括海道测量队和其他专业测量队测得的水深、海岸地形成果,成果鉴定及障碍物探
测资料等;
c)成图资料:包括各种地图、海图、地图集、海图集等;
d)遥感图像资料:包括航空摄影测量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
e)其他资料:包括各种文字、数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等。
7.3.2制图资料分析的重点:
资料分析的重点是资料的完备性、地理适应性、现势性、精确性和复制的可能性等。
7.3.3制图资料的选择
资料分析工作完成后,应作出是否采用的决定,把被采用的资料按使用程度分为基本资料、补充资
料和参考资料,并确定各自的使用范围和内容。
7.3.3.1基本资料一般应满足的条件:
a)现势性强、内容完备、精度高、反映客观真实合理;
b)比例尺大于或等于成图比例尺;
c)投影与新编海图相同或制图网形状接近;
d)便于复制、转绘。
7.3-3.2选择基本资料的具体规定:
a)编制中国海区的各种比例尺航海图,一般应采用最新测量资料或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最新出
版的海图作基本资料,陆地采用最新地形图,外海选择最新海图作为基本资料;
b)编制外国海区的航海图,海域和陆地一般均采用外版海图作资料,陆地一般不再用地形图资料
补充要素;
c)制图区域跨越中国和外国海区时,一般应优先采用中国测量的资料;无中国测量资料的区域和
外版海图测量时间比中国测量资料新的区域,可以采用外版海图;
d)编制比例尺大于1e10万的港湾图时,大比例尺新测资料一般均应采用;
e)编制比例尺小于1c10万的航行图时,沿岸非航行区域的新测水深资料,比例尺大于成图比例
尺10倍以上者可不采用,但变化明显的岸线、码头应予修正;
f)比例尺小于成图比例尺三分之一(即:资料比例尺/成图比例尺G1/3)的新测水深资料,一般不
作为基本资料,但应当用新测资料对变浅的水域和障碍物进行修正;如新测资料测区内未进行过更大比
例尺测量,则无论其比例尺大小,均应采用。
7.4图面配置
每幅图都应在图内适当位置配置标题,并根据需要和可能配置资料采用略图、图幅索引图、潮信表、
潮流表、无线电导航设施表、对景图、航路参考图及有关航行的文字说明等。
7.4.1标题
7.4.1.1标题的内容包括出版机关的徽志,图幅的地理位置,图名,比例尺,投影,坐标系,深度、高程基
准,深度、高程的计量单位,图式版别,基本等高距及制图资料说明等。
7.4.1.2标题的配置分以下几种情况:
a)整幅图的标题:配置在图内不压盖重要要素的地方,
b)拼接图的标题:配置在图幅尺寸较大的小图内,各小图按拼接顺序用英文字母A“","B"等标出
序号;
c)诸分图的标题:总标题配置在上图廓外方,出版机关的徽志配置在图廓外左上角,每个分图还应
配置一个小标题,各分图标题内容相同的部分在总标题中注出,不同的部分在分图的小标题中注出;
d)主附图的标题:主图的标题按整幅图的要求配置,附图另加小标题,其内容包括图名及比例尺。
GB12320-1998
7.42图幅的地理位置说明
总图不配置地理位置说明。航行图应配置地理位置说明,其文字要简练、明确,由一至三组注记组
成:
。)航行图的地理位置说明一般取海名及著名的岛、群岛、半岛、湾等名称,名称前加注所属国国名,
如“中国黄海辽东半岛”;
b)港湾图一般取海、湾、半岛、群岛、岛屿、江河等名称作地理位置说明,名称前应加注所属国国名,
如“中国东海舟山群岛”
7.4.3图名
图名应确切表明图幅的范围或包括的主要航线,图幅的命名规则如下;
a)总图以海洋区域名称命名,如“渤海及黄海北部”;
b)航行图一般用图内较重要的海域地名作起讫点来命名,如“汕头港至褐石湾”。邻接图最好用叠
幅处的地名作图名,使图名相互衔接,如“烟台港至石岛港”、“石岛港至乳山口”。当航行图包括的地理单
元相对完整时,也可以区域命名,如“长江口附近”;
。)港湾图一般以其表示的港湾、锚地、水道、岛屿等命名,如“秦皇岛港”、“石城列岛”。当港湾图表
示的是一狭长区域时,也可采用两个地名作为起讫点来命名,如“吴淞口至高桥港”。
7.4.4资料采用说明、资料采用略图
比例尺大于1,10。万的图上应配置资料采用说明或资料采用略图。资料采用说明与资料采用略图
的配置分以下几种情况:
a)比例尺大于1,50万的图,一般应配置资料采用略图。如果资料采用情况简单,测量时间不超过
两个年份,而且用文字易于说明每种资料的具体使用范围时,也可配置资料采用说明。
b)1:50万~1:99万的图上,不配置资料采用略图,海域资料采用情况用文字予以说明,陆地资
料采用情况不予说明。
c)1;100万及更小比例尺的图,不配置资料采用说明或资料采用略图。
d)已配置资料采用说明的图,不再配置资料采用略图,反之亦然
7.4.4.1资料采用略图的内容:
a)资料采用略图中,应标出不同年份(河口等易变地区标出不同月份)测量资料的使用范围,并按
从新到旧的顺序编号并注出测量时间,同一年份(月份)的资料一般编一个号;
b)比例尺小于成图比例尺三分之一的测量资料应单独编号,并注出测量时间和比例尺;
c)同一年份不同国家(地区)的资料应分别编号,并注出测量时间和版别(中国大陆的资料不注版
别);
d)资料情况特别复杂.略图上难以按不同年份(月份)一一表示时,可将测量时间相对接近的区域
合并。经过合并的区域,测量时间为两个年份(月份)的,注出具体年份(月份),如“1991,199。年测量”;
测量时间超过两个年份(月份)的,注出起止年份(月份),如“1960-1965年测量”;
e)陆地资料采用情况在海域资料情况后面予以说明,不按时间编号。
7.4-4.2资料采用说明的基本形式:
a)制图资料测量时间明确的(包括采用成图资料,原图已说明测量时间的),应说明测量时间,如:
“本图海域系XXXX年测量,陆地采用XXXX年航测地形图”;
b)制图资料测量时间不明确的,应说明资料的来源和出版时间,如“本图海域采用XXXX年版英
版海图,陆地采用XXXX年版地形图”。
。)使用了外版资料的图幅,应根据中国与有关国家达成的协议,在图内适当位置刊登谢启。
7.4.5图幅范围线、图幅索引图
7.4.5.1在各种比例尺图上,应表示相同或相近比例尺邻接图的范围线和图号。在比例尺大于
1:30。万图上,还应表示比本图比例尺大一级的图幅的范围线及图号。
GB12320-1998
7.4-5.2图上需要表示范围线的图幅超过3幅时,图幅的衔接关系用图幅索引图的形式表示。
7.4.5.3图幅索引图内表示的图幅不超过5幅时,应酌情同时表示比本图比例尺大两级的图幅。
7.5编辑计划及图历表
7.5.1编辑计划是图幅编辑设计的成果,是图幅编辑根据本规范的规定,结合图幅具体情况拟定的编
绘作业的指导文件,由图幅编辑编写并记载于图历表中。
了.5.2编辑计划的基本内容为:
a)制图区域的地理概况,主要的地理特点和航行特点;
b)制图资料的基本情况,包括名称,版别,编号,比例尺,投影,坐标系,深度、高程基准,测量单位和
时间,出版、再版及小改正的时间等;
。)各种制图资料的使用程度和顺序,对补充资料及参考资料应具体说明其补充的内容和参考的范
围;
d)编绘作业方法,制图综合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e)地名及其他注记的具体规定;
f)航海通告查改的起始时间、期数及项号;
9)各种附件,包括制图资料略图、图幅索引图、图面配置示意图、标题的内容及其文字排列形式等
7.5.3图历表记载要详细、准确、完整,并由各项填写人签名。图历表应存档。
8编给作业方法
8.1作业基本方法
根据目前的生产条件、技术设备和出版要求,海图的编绘作业可采用下列方法:
a)编稿法:先在图版或薄膜上制作编绘原图,然后再用刻绘法或清绘法制作印刷原图;
b)连编带刻(绘)法:编绘、刻绘(清绘)在同一薄膜(图版)上完成,其成果即印刷原图;
c)计算机辅助制图法:将制图资料输入计算机,在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处理和编绘作业,然后通过输
出设备输出制版胶片或印刷版。
8.2数学基础的计算和展绘
8.2.1编绘作业中,以下内容应进行计算和展绘:
a)图廓、经纬网、直线比例尺;
b)图上需要表示的经纬线与内图廓线的交点;
c)供转绘资料用的控制网,以及比例尺大于1:20万图上供转绘资料用的控制点;
d)坐标系改算用的控制网(点)
8.2.2计算和展绘控制网时,应考虑控制网的形状特征、投影变形大小和分布规律、制图资料投影与海
图投影的差异大小等因素,计算和展绘的点数应保证制图精度和便于平均细分。
8.3制图资料的加工
选作制图资料的测量成果图版或成图资料,在复制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加工,使它们适于复
制和转绘
8.3.1当资料上的制图网与编绘原图上展绘的不一致,或资料上的制图网间隔过大不便转绘时,应在
制图资料上加绘制图网。加绘时要注意资料的投影性质及制图网的形状特点,不得将曲线连成直线。
B-3.2当制图资料比例尺大于编绘比例尺3倍(含)以上,采用常规编绘作业方法时,应制作中间原图,
可采用的方法有:
a)透明材料标描法:当资料要素比较简单时,将透明薄膜或其他透明材料蒙在资料L,按一定比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G/T 2754-1996 D202大孔强碱Ⅱ型苯乙稀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1996-04-15
- SJ/T 10548-1994 彩色显像管玻屏空白详细规范(可供认证用) 1994-08-08
- HB 7649-1999 钛合金组合式卡箍 1999-03-12
- HB 5777-1982 管套 1982-06-21
- HB 3868-1986 加工轻合金用焊接硬质合金螺旋立铣刀技术条件 1986-07-14
- QJ 1916.9-1990 空气动力数据库数据元 空气动力学用坐标系及转换关系 1990-02-13
- HB 2665-1976 中心架式径向车刀刀座 1978-05-24
- HB 7269-1996 热喷涂热降涂层质量检验 1996-09-13
- EJ/T 1184-2005 贫化四氟化铀中微量硅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2005-04-11
- HG/T 2958.4-1988 天青石矿石中钙和镁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1988-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