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1/T 1147-2023 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标准
DB3201/T 1147-2023 Emergency Capacity Assessment Standards for High-rise Public Building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
- 起草人:
- 陈刚、苗永春、张晓蕾、杨文涛、吴真真、徐帅、张文涛、谷恒桦、高进东、毕晓东、薛雯、付学华、毕艳
- 出版信息:
-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200
CCSC78
3201
南京市地方标准
DB3201/T1147—2023
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标准
Assessmentstandardforemergencycapacityofhigh-risepublicbuildings
2023-04-18发布2023-04-20实施
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01/T1147—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要求............................................................................2
5工作程序............................................................................2
6评估内容............................................................................14
7创新应用............................................................................5
附录A(资料性)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表............................................6
附录B(资料性)微型消防站配备要求...................................................015
附录C(资料性)应急能力评估报告格式模板.............................................17
参考文献..............................................................................218
3
B
D
I
DB3201/T114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京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刚、苗永春、张晓蕾、杨文涛、吴真真、徐帅、张文涛、谷恒桦、高进东、
毕晓东、薛雯、付学华、毕艳。1
0
2
3
B
D
II
DB3201/T1147—2023
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标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程序、内容及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高层公共建筑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1)适用于本
文件。
GB17945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0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
高层公共建筑high-risepublicbuilding
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的供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建筑,包括宿舍建筑、公寓建筑、办公建筑、
科研建筑、文化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医疗建筑、交通建筑、旅游建筑、通信建筑等。3
安全风险risk;hazard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来源:GB/T33000—2016B,3.8]
应急预案emergencyresponse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准备工作方案
[来源:GB/T29639—2020,3.1]
应急响应Demergencyresponse
针对事故险情或事故,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行动
[来源:GB/T29639—2020,3.2]
应急演练emergencyexercise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演练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来源:GB/T29639—2020,3.3]
1
DB3201/T1147—2023
应急能力emergencycapability
在不稳定或破坏性事件发生之前、期间以及之后高效开展预防、准备、响应及恢复的总体能力。
[来源:GB/T40151—2021,3.2,有修改]
4总体要求
高层公共建筑的业主、使用人或物业管理单位应当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应急能力评估。
开展应急能力评估时,可聘请有关专家或委托咨询机构等第三方参与评估工作。
5工作程序
评估程序1
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程度见图1。0
2
3
B
图1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程序
确定评估对象
应明确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对象。若评估对象为多栋独立的高层公共建筑,应将每一栋高层
公共建筑作为独立的评估单元进行检查评估D;若多栋高层公共建筑的底层或地下部分是彼此联通的,底
层或地下部分可作为一个单独的评估单元进行检查评估;高层公共建筑若存在辅楼、配楼或其他的组成
部分,也可作为一个独立的评估单元进行检查评估。
成立评估工作组
成立应急能力评估工作组,工作组至少由1名评估组长和4名评估人员组成。评估组长应具有注册安
全工程师或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评估人员应具有5年以上在安全、消防、电气、建筑、机械、暖通等
专业领域的从业经验。
2
DB3201/T1147—2023
前期准备
5.4.1编制应急能力评估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和人员分工等。
5.4.2收集应急能力评估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5.4.3收集被评估单位的应急管理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应急管理制度、应急救援队伍名单、应急物
资和设备清单、应急预案及演练记录、教育培训记录、设备设施维保记录等。
5.4.4评估组宜根据高层公共建筑实际情况,参考附录A和附录B的内容,确定评估方法,从组织体
系、制度与档案、应急预案、应急物资装备及经费、应急队伍、培训与宣传六个方面编制应急能力评估
表。
检查评估
5.5.1评估检查应采用资料核对、询问、考试、现场检查、模拟演练等方式相结合实施。以资料核对
的方式开展组织机构、制度与档案、应急预案的检查评估;以资料核对、现场检查的方式开展应急物资
装备及经费的检查评估;以资料核对、询问、考试和模拟演练的方式开展应急队伍的检查评估1;以资料
核对、询问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开展培训与宣传的检查评估。
5.5.2资料核对时,应逐项检查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询问、考试、模拟演练应包括各级管理人员
和基层从业人员,且抽样比例不少于30%。各类应急设施的现场查验应全覆盖,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宜
对应急设施进行现场性能测试。0
5.5.3根据检查结果,对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进行综合评分,最终得分按公式(1)进行计算:
······················································(1)
�
��
式中:�= 1��2
M——总得分;
Ki——重系数,参照表1设置;
Mi——评估项目的得分。
表31权重系数
评估指标权重系数
组织体系0.10
制度与档案0.10
B应急预案0.20
应急物资装备及经费0.20
应急队伍0.30
培训与宣传0.10
报告编制D
5.6.1应编制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报告,评估报告的内容至少包括:评估目的、评估依据、评
估原则、评估范围、评估程序、建筑概况及应急管理情况、建筑安全风险特点及应急能力评估情况、评
估结论及建议、相关支撑性附件等。
5.6.2报告格式宜参照附录C的要求。
5.6.3高层公共建筑的业主、使用人或物业管理单位应根据评估发现的问题和建议措施,制定整改计
划,明确整改时限,采取整改行动,提高应急能力。
3
DB3201/T1147—2023
6评估内容
组织体系
6.1.1建立以高层公共建筑业主单位主要负责人或物业管理单位项目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相关负责人
及业务部门参加的应急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及响应机制。
6.1.2设置应急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应急管理人员,明确工作职责。
6.1.3建立健全与政府部门在信息传递、预警响应、应急处置、社会面控制、紧急疏散和善后恢复等
方面相衔接的安全风险联控机制。
6.1.4与相邻单位、应急协作单位建立应急救援互助机制。
制度与档案
6.2.1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制度。
6.2.2建立应急管理档案,并由专人保管。1
应急预案
6.3.1应急预案编制前应进行应急资源调查和风险评估。
6.3.2建立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以及现场应急处置卡构成的应急预案体系0,
应急预案的内容应符合GB/T29639的要求。
6.3.3高层公共建筑各应急预案之间应相互衔接,与上级单位或政府部门的应急预案也应衔接。
6.3.4高层公共建筑应急预案应进行动态管理,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及时修订。
6.3.5应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和单次应急演练方案。演练结束后,及时进行全过程效果评估总结。2
应急物资装备及经费
6.4.1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6.4.2应急物资装备应由专人管理,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更换和检查,并按相关法规要求开展检测
检验工作。3
6.4.3应急物资装备应存放于专用场所,且方便取用。安全疏散与避难设施、消防设施及灭火系统、
防排烟设施、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等的设置应符合GB50016和GB17945等的相关要求,并做好日
常运行、维护、更新工作,保持完好有效。
6.4.4在电梯以及其他可能存在事故风险的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标志标识,在楼层显著位置设置疏散路B
线图。
6.4.5加强通信保障,保持应急通信方式满足事故状态下的通信要求。
6.4.6将应急管理经费预算列入年度经费预算,明确紧急支出方法和渠道,监督检查应急救援资金的
使用情况。
应急队伍D
6.5.1建立应急队伍,并为应急队伍配备相应的应急装备。
6.5.2应急指挥人员应具备管理知识、熟识应急指挥程序和相关应急预案,定期参加培训并取得证书。
6.5.3应急队伍应熟练掌握火警处置程序和要求,定期开展建筑消防、应急准备工作检查。
6.5.4建立应急队伍成员(或岗位)必备应急技能清单,接受应急能力教育培训,参加应急演练。
6.5.5通过询问、考试及模拟演练的方式,开展应急队伍应急能力测定,提升应急人员业务技能。
培训与宣传
4
DB3201/T1147—2023
6.6.1制定并实施全员应急培训计划,组织所有从业人员参加应急培训,学习应急救援知识,做到消
防安全“一懂三会”。
注:一懂:懂本场所火灾危害性;三会: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会组织疏散逃生。
6.6.2面向高层公共建筑所有用户、周边群众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普及事故预防、
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
7创新应用
评估工作组宜根据高层公共建筑的实际需求,采取模拟仿真等具有创新性的评估方式,或增补、细
化评估内容,以及研究使用定量的评估方法,使评估结果更贴近高层公共建筑的实际特征,更能反映高
层公共建筑的应急能力。1
0
2
3
B
D
5
DB3201/T1147—2023
得分
评估情况
000
0
426
4
标准分值
扣完
分;
20
不得分;
分,
缺一项扣61
评估办法
分,扣完为止
分
制度内容不全的,
未设置应急管理组织机构的,0
未配备专职或兼职应急管理人员的,扣专职或兼职应急管理人员信息与实际不符的,每发现一处,扣5查文件,
查文件,未建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相关负责人及业务部门参加的应急领导小组的,不得分;未明确应急职责、工作机制的,每发现一处,扣5查文件,查文件,未与政府主管部门、街道、社区、周边单位在信息传递、预警响应、应急处置、社会面控制、紧急疏散和善后恢复等方面建立救援联动机制的,不得分
为止
A
明确制度
物资及
2预警响
事故后期处
附录
(资料性)
预案管理、
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表
的应急管理及响应机
应急响应、
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表A.13
表
周边单位在信息传递、
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制度,
平战结合”
紧急疏散和善后恢复等方面建立
应急管理职责、
监测预警、
评估要求
配备专职或兼职应急管理人员,社区、
相关负责人及业务部门参加的应急领导
街道、
B预防为主、
“
社会面控制、
。
信息传递发布、
A.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J/Z 2782-1987 非蒸散型吸气剂激活全过程的气氛分析方法 1987-03-12
- DL 422.1-1991 火电厂用工业合成盐酸的试验方法 1991-10-04
- SJ/T 1505-1997 旋磁铁氧体材料成品、半成品化学分析方法 1997-09-03
- SJ/T 211.6-1999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设计文件 第6部分:设计文件的更改 1999-08-26
- SJ/Z 733-1973 X射线管系列型谱 1973-10-29
- SJ/Z 1083-1976 镀铬溶液典型分析方法 1976-09-02
- SJ/T 37-1996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型号编制及命名方法 1996-07-22
- QJ 886.3-1984 塑料挤压模具 推杆 1984-09-05
- SJ/T 9561.4-1993 KN4型钮子开关质量分等标准 1993-09-03
- QJ 1085-1986 液体火箭发动机真空推力测量规范 1986-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