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1706-2013 枣树皮暗斑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DB13/T 1706-2013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regulations for the integrated control of Melanotus occidentalis in jujube tree bark

河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3/T 1706-2013
标准类型
河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3-01-21
实施日期
2013-02-20
发布单位/组织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1706—2013

枣树皮暗斑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13-01-21发布2013-02-20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XXXXX—XXXX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沧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沧州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献县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秀红、王振亮、李开森、侯军铭、韩会智、刘满光、李梦钗、郭雯、王金红、

姜秀华、田焕明、王仁怀、陈健、杨静。

I

DB13/T1706—2013

枣树皮暗斑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枣树皮暗斑螟综合防治技术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防治方法、虫情调查。

本规程适用于枣树栽培地区皮暗斑螟的防治,在其它果树上的防治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皮暗斑螟(EuzopherabatangensisCaradja)

又称甲口虫、嫁口虫、枷口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idae)斑螟亚科(Phycitinae),

暗斑螟属(EuzopheraZeller)。以幼虫啃食枣树等多种果树、林木嫁接口、甲口、伤口等处产生的愈伤

组织。皮暗斑螟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参见附录A。

3.2

甲口

枣树开甲去除韧皮部后的伤口部分。

3.3

果树伤口愈合保护剂

具有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皮暗斑螟危害的胶体缓释剂。

4防治原则

采取以涂抹果树伤口愈合保护剂为主、其它防治方法为辅的综合防治原则。

5防治方法

5.1人工防治

1

DB13/T1706—2013

枣树越冬休眠期,人工刮剥被害处树皮和沿其蛀食部位排出的粪便,挖除其越冬幼虫,并将刮除物

带出枣园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虫源。

5.2皮暗斑螟性引诱剂诱杀

成虫羽化前,将皮暗斑螟性诱捕器悬挂于枣树主枝或侧枝上,其高度以易操作为宜。孤立枣园每公

顷以设置15个诱捕器为宜,均匀分布;集中连片枣园,相邻诱捕器间距为25m。诱芯一个月更换一次,

直到成虫羽化结束。

5.3灯光诱杀

成虫活动期间,林间悬挂黑光灯、太阳能诱虫灯、物理灭蛾器(灯)等诱杀成虫。灯的悬挂高度以

略高于树高为宜,均匀分布,其密度依各种类型灯具的性能指标而定。

5.4化学防治

5.4.1涂刷波尔多浆

早春枣树树液开始流动时,枝干刮除翘皮后,涂刷波尔多浆(其配比为1份硫酸铜,3份生石灰,10份

清水)进行保护。

5.4.2喷施组合农药

在越冬代皮暗斑螟羽化高峰期结合防治其它虫害,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或20%杀灭菊酯)与

25%灭幼脲Ⅲ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