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96-2013 常见鱼病防治技术操作规程

DB11/T 196-2013 DB11/T 196-2013 Common Fish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Operating Procedures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196-2013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3-02-01
实施日期
2013-05-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农业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50

B52

备案号:36755-2013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96—2013

代替DB11/T196—2003

常见鱼病防治技术操作规程

Rulesofpreventionandcureforcommonfishdiseases

2013-01-31发布2013-05-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196—201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鱼病的预防.........................................................................1

5鱼病的检查与诊断...................................................................3

6鱼病防治...........................................................................6

I

DB11/T196—2013

前言

本标准代替DB11/T196—2003《常见鱼病防治技术操作规程》,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进一步统一药物名称、使用剂量单位:将ppm改成mg/l;将漂白粉改成含氯石灰;将亩改成

667m2;

——补充了病原体的拉丁名;

——按照国家标准渔药,补充了一些新的渔用药物;

——补充了近几年患病鱼的种类;

——增加了血清中和试验、荧光抗体、酶标抗体、PCR、核酸探针等实验室检测方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琳、马志宏、李铁梁、姜娜。

II

DB11/T196—2013

常见鱼病防治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常见鱼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技术的操作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淡水水产增养殖中的病害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适用于本文件。

GBll607渔业水质标准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435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506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0年版)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渔药fisheriesdrugs

专用于渔业方面有助于水生动植物机体健康成长的药物,用于治疗、预防和和诊断水生动植物疾病

的某些物质。其范围限定于增养殖渔业,而不包括捕捞渔业和渔产品加工业方面所使用的物质。

3.2

渔用疫苗fisheryvaccine

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亚单位等制成的制品,用以接种水生动物能产生相应的特异性

免疫力。

3.3

休药期withdrawaltime

从停止给药到允许动物宰杀或其产品上市的最短间隔时间。从停止给药到保证所有食用组织中药物

总残留浓度降至安全浓度以下所需的最少时间。

4鱼病的预防

1

DB11/T196—2013

4.1渔场选址和设施

4.1.1场址选定

场址远离污染源,水源充足,水质符合GB11607标准。

4.1.2设施

进、排水系统(进水渠道及排水沟)分列,防止病原在池塘之间传播。

4.1.3设备

配备增氧设备。

4.2池塘清整、消毒

4.2.1池塘清整

苗种放养前要排干池水,清除淤泥。修整边坡,清除杂草。暴晒7d~10d。

4.2.2池塘消毒

4.2.2.1清塘药物

常用清塘药物为生石灰和含氯石灰。

4.2.2.2生石灰清塘

生石灰清塘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干池清塘,每667m2用生石灰80kg~100kg。清塘时,在塘底挖掘几

个小潭(或用木捅等),把生石灰加水乳化后立即全池均匀泼洒,第二天早晨宜用长柄泥耙耙动塘泥,充

分发挥石灰的消毒作用。另一种是带水清塘,每667m2水深20cm~30cm用生石灰100kg~130kg,通常将

生石灰放入木桶或水缸中乳化后立即全池遍洒。清塘后一般经7d~8d药力消失,即可注水,苗种放养前

进行试水,以确定放鱼的时间。

4.2.2.3含氯石灰清塘

干池清塘,含氯石灰(水产用)用量为1kg/100m2~3kg/100m2;带水清塘,含氯石灰用量为2kg/100m3~

5kg/100m3;清塘后4d~5d药性消失,即可注水;苗种放养前进行试水,以确定放鱼的时间。

4.3苗种

4.3.1鱼体操作

在进行苗种的拉网、运输、放养等操作时要小心仔细,尽量勿使鱼体受伤和产生应激反应。

4.3.2检疫

从国家或各级渔业行政管理部门许可的苗种生产场或原良种场购买经检疫合格的苗种。

4.3.3鱼体消毒

4.3.3.1含氯石灰消毒

2

DB11/T196—2013

用10mg/l~20mg/l浓度的含氯石灰(水产用)水溶液浸洗鱼种。消毒的时间,视水温高低、鱼的忍耐

情况酌定,约经10min~15min,消毒期间严格注意观察苗种的反应状态。

4.3.3.2含氯石灰和硫酸铜合剂消毒

每1m3水用含氯石灰(水产用)10g和硫酸铜8g。使用时应注意将含氯石灰和硫酸铜分别用水稀释后

再混合,浸洗20min~30min(水温10℃~15℃)。除能防治细菌性烂鳃病和赤皮病外,还能防治由原生动

物寄生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4.3.3.3高锰酸钾消毒

浸洗浓度为20mg/l,水温在10℃~20℃时,浸洗20min~30min。主要用于防止锚头蚤病、指环虫病

和三代虫病,对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等也有效。在配制此药时应现配现用,浸洗的水应尽量选用含有机

质少的清水,避免在阳光直射下浸洗,以免影响药效。

4.4日常管理

每天巡塘,观察鱼的摄食、活动情况,有无病情,水质状况等。及时清除杂草,捞出死鱼、残饵。

必要时,检测水体中的溶氧、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主要水质因素。

4.5饲料管理

投喂符合NY5072的无公害饲料。做好“四定”投饵即:

——定质投喂是指投喂的饵料要新鲜和有营养,质量要好,不含有病原体或有毒、有害物质;

——定量投喂是指每次投饵的数量要均匀适当,一般以3h~4h内能吃完的量为适宜。如果有吃剩

的残饵,应及时捞出清除,以防水质变坏;

——定位投喂是指投饵要有固定的食场,使鱼养成到固定的地点(食台或食场)去吃食的习惯,既利

于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同时又便于观察鱼类动态、又容易检查池鱼吃食情况等;

——定时投喂是指要根据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段进行投饵。

注:“四定”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固定不变,而是应该根据季节、气候、鱼体生长情况,环境和水质的变化而化。

4.5.1药物预防

主要预防的药物有:生石灰、含氯石灰、硫酸铜、硫酸亚铁、高锰酸钾等,其具体的用法和用量按

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435公告和1506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0年版)。

在鱼病流行季节,每15d~20d进行药物预防。

4.5.2生物预防

4.5.2.1注射渔用疫苗:遇到池塘常发生时草鱼出血病、草鱼“三病”时,可在春季给鱼种注射疫苗。

4.5.2.2应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可改善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

4.5.3物理预防

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或排干池水后池底进行翻晒、冰冻;定期加注清水及换水;在主要生长季节,

晴天的中午开动增氧机。

5鱼病的检查与诊断

5.1现场调查

3

DB11/T196—2013

5.1.1鱼池情况

5.1.1.1底质情况

观察鱼池底泥的颜色、厚度以及气味、清淤消毒情况等。

5.1.1.2水质情况

5.1.1.2.1物理指标

鱼池池水的水深、水温,及气温、气压等天气状况。

5.1.1.2.2生物指标

鱼池池水的水色、透明度、浮游生物优势种类及数量等。

5.1.1.2.3化学指标

-

池水的溶氧(DO)、酸碱度(pH)、亚硝酸态氮(NO2—N)、氨态氮(NH3—N)、化学耗氧量(COD)、

生物耗氧量(BOD)、硫化氢(H2S)、总磷(P)、硬度等。

5.1.2水源及污染状况

向养殖者咨询与鱼病发生有关的情况,如当地天气情况;当地水源;鱼池周围是否有污染源等。

5.1.3鱼体观察

5.1.3.1鱼体活动情况

观察鱼的活动能力、活动方式等有无异常。

5.1.3.2鱼体体表

观察鱼体是否具备固有体色和光泽;是否体态匀称,无畸形;鳞片是否紧密和完整,鳞片是否紧密、

竖起,鳍条是否完整,有无溃烂症状。体表即身体表面,先肉眼观察其颜色,光洁度及有无寄生虫等。

5.1.3.3摄食情况

是否出现摄食量减少或不摄食等现象。

5.1.3.4死亡情况

调查鱼池中出现死鱼是否呈现一定规律,如同池饲养的种类是否均出现死亡,同种鱼类中大鱼和小

鱼是否均出现死亡,死亡是否有一定的顺序,死亡率是否逐渐递增,是否出现迅速和大批死亡等。

5.2临床检验

5.2.1体表

5.2.1.1肉眼观察后即可做成水浸片观察,方法是用镊子刮取少量附着物或取小块病变组织,放入已

滴加蒸馏水的载玻片上,盖上洁净的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先低倍观察,然后高倍观察。

5.2.1.2显微镜下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

5.2.2鳃

4

DB11/T196—2013

用剪刀剪去鳃盖,露出鳃丝。观察鳃腔有无大型寄生虫及鳃丝的颜色。有丝状细菌、镰刀菌、聚缩

虫以及重金属等感染或污染,鳃呈黑色。弧菌病鳃初为灰白色转为浅黄色或枯黄色、浅褐色,以后逐渐

转暗,变为黑色或黑褐色。肉眼观察之后,取少量鳃丝做成水浸片镜检,可检出细菌、霉菌和共生性或

寄生性原虫等病原。

5.2.3腹腔

剪开腹部,观察是否有积水,观察腹腔液的颜色、有无病变等。

5.2.4肝胰脏

肉眼观察其颜色、有无病变。质地有否异常。肝脏白浊症的肝胰脏,呈白浊不透明,或有黑色素沉

积、质软。弧菌或病毒感染,肝胰脏乳白色或粉红色、红色。取小块组织做成压片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