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0892-2005 固定的空气压缩机 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GB/T 10892-2005 Stationary air compressors—Safety rules and code of practice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10892-2021 | 页数:2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0892-2005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5-08-31
实施日期
2006-08-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压缩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南京英格索兰压缩机有限公司
起草人:
陈放、潘祥、徐秋林
出版信息:
页数:22页 | 字数:3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3.140

J72■Mar<

i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0892—2005

代替!GB10892—1989

固定的空气压缩机

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Stationaryaircompressors―Safetyrulesandcodeofpractice

(ISO5388:1981,MOD)

2005-08-31发布2006-08-01实施

131

GB10892—2005

**—1—.

刖!目

本标准的7.3,7.4,8.1、8.2、12.3、14.2、14.3、14.7、15.6、15.7、15.8、15.9、16.1、16.4、17.1、

17.3、17.4、18.1、18.4、23.3、24.4、24.6、24.10,24.12,24.14、24.15和24.16条为强制性条款,并用黑

体字表示: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5388:1981《固定的空气压缩机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5388:1981重新起草。在附录F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5388=1981章条!

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ISO53881981=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差异已编人正文中并!

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F中给出了这些技术差异及其原因的一!

览表以供参考。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一“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一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一压力单位用“MPa”代替“bar”;

-删除ISO5388:1981的前言和正文中篇的编号及名称,篇下的引言纳人相关章中。

本标准是对GB10892—1989《固定的空气压缩机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的修订并代替原

GB10892—1989。

本标准与GB10892—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在本标准中不再出现篇;

一更新了引用标准;

一补充了原标准中未包括而ISO5388:1981有规定的透平压缩机的有关要求;

一要求性条款中明确了有27条条款是强制性的.其余是推荐性的。

本标准的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E、附录F和附录G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压缩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南京英格索兰压缩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放、潘祥、徐秋林。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0892—1989。

132

GB10892—2005

固定的空气压缩机!

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用固定或橇装的空气压缩机(以下简称“压缩机”)的设计、安装、操作及维护中应!

遵守的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轴功率不小于2kW、额定排气压力为0.恥MPa〜5MPa的压缩机£

本标准不适用于下列类型的压输机

a)用于呼吸、潜水、外科手术的特殊压缩机:

b)用于空气制咚压缩机:

c)引射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汝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弓f用文批.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姑否可使用这鸣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日期的]1用文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100国^!笮位制及其应用(GB3100—1993,dqvISO1000:1992)1£

GB/T4980"容积式珥缩机噪声的测定jCGB/T4980—2003)

(;B/T133O61标牌((;B/T13306-1991)

3单位制

本标准采用(;B3100规定的SI制单位。

4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用予本标准。

4.1

最高许用工作压力maximumallowableworkingpressure

制造厂对压缩机或其部件,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所规定的最高

4.2

卸压阀或安全阀的开启压力reliefvalveorsafetyvalvesetpressure

卸压阀或安全阀开始开启时,其进口端的压力。

4.3

最高许用工作温度maximumallowableworkingtemperature

制造厂对压缩机或其部件,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所规定的最高压缩空气温度。

4.4

最高预计排气温度maximumexpectedoutlettemperature

在规定的使用条件(包括部分负荷工况)下预计产生的最高排气温度。

4.5

压缩机的最高许用速度maximumallowablecompressorspeed

对装有并使用超速和控制机构的压缩机,制造厂设计所允许的最高转速。

133

GB10892—2005

4.6

脱开速度tripspeed

原动机自动脱开时的转速。

4.7

喘振极限surgelimit

透平压缩机的一个极限流量,在此极限值下压缩机将不能够稳定工作。

5压缩机的种类

按润滑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类,

5.1无油压缩机

压缩空气不与润滑油接触。例如动力式压缩机、迷宫压缩机、隔膜压缩机或带无油润滑活塞环的压!

缩机。

5.2有油润滑压缩机

压缩腔中的运动件用油润滑,润滑油由专用注油器或由压缩机的其他部件供给。例如无十字头的!

单作用往复活塞压缩机。

5.3喷油回转压缩机

大量的润滑油喷人压缩腔,润滑油不仅润滑运动零部件,同时也有助于密封并吸收压缩热。

6潜在事故

本标准不可能介绍与机械有关的所有可能发生的危险。以下仅指出一些特殊的事故,特别是固定!

的压缩机可能发生的事故(见附录A〜附录E)。

6.1不正确润滑

6.1.1不正确润滑通常的原因是:

a)使用不合适的润滑油;

b)缺油;

c)由于维护不良引起间隙增大,使油压过低而导致轴承磨损;

d)不充分冷却或过度冷却;

e)过度润滑。

6.1.2压缩机润滑系统中的故障可能导致排气温度升高,当继续运转,温度会不断升高,润滑油有着火!

的危险。

6.2不正确冷却

冷却不充分会引起事故的发生.但过度冷却形成的冷凝液会使润滑油变质.引起气缸内壁腐蚀。

6.3机械故障

机械故障通常是由以下一个或数个原因造成:

a)超压;

b)超速;

c)不正确润滑;

d)不正确冷却;

e)维护不良;

f)过度振动或受外力作用。

6.4人身伤害

通常引起人身伤害的原因是:

a)与运动件接触;

134

GB10892—2005

b)与发热零件接触:

c)从高处摔下;

d)滑倒(例如由漏出的油引起);

e)触电;

f)维修时不正确使用工具;

g)在有压力情况下设备或部件的爆破或爆炸;

h)润滑油着火产生的有毒油烟气。

6.5噪声

即使一般的噪声也会引起人的情绪烦躁,身心失调。长时间处在该环境中,会严重损伤人的神经系!

统,导致失眠和情绪烦躁。平均声压级超过90dB(A)的噪声被认为有损于听觉.其危害程度取决于噪!

声强度和在该环境中所处的时间。

压缩机产生的噪声主要有三个部分:吸气噪声、压缩机表面辐射以及管道系统发出来的噪声。室内!

噪声级取决于室内全部声源的声发射以及房间本身的声学特性,即墙壁、地板和天花板的吸声作用。对!

总声压级来讲,压缩机的噪声并不总是最重要的因素,还必须考虑原动机产生的噪声(见附录A)。

6.6压力系统着火与爆炸

6.6.1有油润滑压缩机

一般认为,有油润滑压缩机压力系统的着火事故是由于积炭引起的。当按照附录B设计压力系统!

和按照附录D选择润滑油时,压缩机和压力系统都应当是清洁、无积炭的,这样可减少着火事故。对会!

产生积炭的压力系统来说,油的品级是比较重要的。而定期清洗压力系统也同等重要(见附录C)。

以下列出影响积炭形成的几个因素:

a)给油量

供油过度会助长积炭的形成;

b)空气过滤

随空气吸人的尘粒使油变稠,并造成油通过排气系统热部件的通道时间延长,增加了油氧化!

反应的时间,因而加速了积炭形成的速度;

c)温度

明显氧化的起始温度与使用油的品级和种类有关。水冷压缩机.推荐采用处理过的或去除矿!

物质的水,以防止水道结垢。公认的起火原因之一是冷却水中断,引起排气温度急剧升高,超!

过压缩机的正常温度,当热区内的积炭层又足够厚时,就可能产生起火。阀的损坏,同样也能!

使排气温度升高,引起事故的发生;

注:级压力比很髙的压缩机,在冷却不良或润滑油过量时.会出现“压燃”现象。在特定的情况下,压燃引起的!

缸内爆燃.可变成沿着排气管道方向的连续爆燃。

d)存在催化剂(例如氧化铁);

e)润滑油的选错或黏度不合适。

6.6.2喷油回转压缩机(特别预防)

经验证明,良好的设计、润滑和维护,能使喷油回转压缩机避免发生着火事故。但由于油过滤器芯!

子引起的不正常温度升高,加速油的氧化.也会产生着火的危险。对于分离器芯子是由化纤材料制成的!

油分离器,如果芯子和分离器筒体无良好的导电性并可靠接地.则当高温高压的油气混合物进人分离器!

芯子时,可能发生静电起火的危险。

实验室试验和现场经验表明,防止发生油着火危险的三个重要因素为:

a)合理的设计;

b)选择恰当的油;

c)压缩机的正确操作与维护,特别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135

GB10892—2005

1)保持低油耗;

2)定期换油;

3)保证油冷却装置正常工作。

6.7曲轴箱爆炸

压缩机曲轴箱或齿轮箱中可能发生爆炸(见附录E)。

6.8不正确的安装、操作和维护

如果安装、操作和维护的方法不正确.同样也可能发生事故(见第23章、24章和附录B)。

7压缩机设计和结构的一般要求

7.1压缩机的供方应按第7〜13章的要求执行。

在规定的压力、温度和其他规定的工作条件下.设计和制造的压缩机应可靠,并且操作和维护方便,!

人身伤害的危险最小。

每台压缩机应在明显而平坦的部位固定上铭牌,铭牌尺寸与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

铭牌上应标示下列内容:

a)产品型号;

b)产品名称:

c)公称容軟流量,mVmin:

d)额定排气压力,MPa;

e)轴功率或配套驱动机功率,kW;

f)转速,r/min;

g)外形尺寸(长X宽X高),;

h)净重,kg;

i)出厂编号;

j)出厂年、月;

k)制造厂名称及制造厂所在地..

7.2所有仪表的功能应清楚地标明。遥控压缩机运行时.压缩机房中应有显示压缩机实际运行情况的!

仪表。

7.3单人难以搬动的压缩机零部件.应设计有便于起吊的结构.除非零部件的形状本身适合吊装。

7.4往复压缩机的进、排气阀组件或阀孔止口应设计成进气阀不能在排气阀位置安装.排气阀也不能!

在进气阀位置安装。

7.5在设计中应保证当活塞杆从活塞上拆开时,残留在活塞中的压缩空气量不会产生危险。

7.6必要时.对大型压缩机的曲轴箱应装有爆炸释放装置(见附录E)。

8防护装置

8.1对人有危险的所有外露运动件应设防护装置,如需要时,应在飞轮罩上开一孔,以便盘车和接近!

所需观察的定时标记.飞轮中心和其他部位。

8.2防护装置应便于拆卸和安装.并应有足够的刚度.以防止因人体接触而引起运动件对防护装置的!

摩擦。

8.3用于室外的带传动和链条传动的防护装置,应不受气候的影响。

8.4管道和其他热部件应适当防护和隔热(见14.2)。

8.5水平布置或人易于靠近的管道应有防护装置.或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1.5kN的垂直载荷,而不!

产生有危险的挠曲或损坏。

136

GB10892—2005

9管道和压力容器

9.1连成一体的管道和辅助设备的支撑,应能消除由于振动、热膨胀和自身重量而引起破坏的可能性。!

9.2外露管道(不包括现场安装的仪表、气缸润滑仪器和控制空气的管路等)应有足够的管壁厚度,以!

防止由于偶然碰撞而引起损坏。

9.3有油润滑压缩机至后冷却器或储气罐之间的排气管道,应尽可能布置得使油能借助于重力通过热!

区,安装的级间管道及冷却器也应作类似的布置(见附录B)。

9.4管道和压缩机附件(如水套、冷却器、缓冲器及储气罐)都应在低处配置排液装置,以防止冬季停机!

时出现冻结事故。

9.5气缸夹套和压缩机壳体的冷却剂出口应是开式的,或俾環却剂不会产生超压。

9.6属于压力容器范围的附属设备应按国窣惠票标和规范进行设计。

9.7压缩机的压缩腔应在术缸于1.S倍的最许甫主實建力¥:做水压试肆。为防止形成气囊,水压试!

验前,阀和有关装置茨f对于有效工作压力低于1.5MPa的批畫聲产的压缩机,可作抽样!

试验。!XX

10振动和压力脉动

10.1振动^1(^移

10.2由于往复压缩机吸、排气体的气流脉动.形成往复压缩机具有压力脉动的阔障特性。如果脉动频!

率与管路或基础的固有频率发生共振,就会使管路、接头、地脚螺栓以及其他部件产生疲劳损坏。可以!

计算其共振频荜,通过合理布置管路i统,而得到满意的减振效東(见附录B."7)。她泉无法用以上方法

实现减振,应合理设计带有排液装置的缓冲器安装在庄缩机近气缸处或并义气缸部件中,使压力脉动及!

其对压缩机部件的影响减到最小。有油润滑压缩机缓冲器的设计应考虑防止积炭(厂

11电气设备

所有电气设各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或法规的规定,

12过热%

12.1对于单级^回禅压缩机,在环境温度为30°C时,最高排气温度应本超过<io°c。当使用特殊油!

时,可允许较高的排气辑<

12.2喷油回转压缩机&嫁有过亭车装置.以防止!

tr温度超过安全极限值,最高排气温度

应不超过120°C。当使用特扭抽时.可以""充拌较高的排气温度。

12.3用浸入式电加热器加热润滑油时.电加热器最大能耗不应超过25kW/m2。如果润滑油出现过!

热或着火.则应全部更换新油。

12.4积炭有时出现在高速齿轮传动中。在某些场合这种现象会导致油过热甚至着火。所以在齿轮箱!

中应留有足够的空间,并应配有适当的排泄装置。

13材料

13.1压缩机活塞环和填料的材料应能承受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压力和温度。!

13.2使用的材料应与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