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T 605-2023 红毛丹嫁接苗生产技术规程

DB46/T 605-2023

海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6/T 605-2023
标准类型
海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6-08
实施日期
2023-07-15
发布单位/组织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红毛丹嫁接苗生产。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海南省农垦科学院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省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保亭通心乡创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起草人:
周兆禧、林兴娥、崔志富、刘咲頔、明建鸿、陈波。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31

46

海南省地方标准

DB46/T605—2023

红毛丹嫁接苗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graftingseedlingoframbutan

2023-06-08发布2023-07-15实施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6/T605—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苗圃地选择与规划建设................................................................1

5品种选择............................................................................2

6砧木苗培育..........................................................................2

7嫁接苗培育..........................................................................3

8苗木出圃............................................................................5

9育苗档案管理........................................................................5

10生产技术路线.......................................................................5

附录A(资料性)红毛丹主要栽培品种特征特性...........................................6

附录B(资料性)红毛丹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7

附录C(资料性)红毛丹种苗嫁接方法和步骤示意图.......................................8

附录D(资料性)红毛丹嫁接育苗技术档案..............................................10

附录E(资料性)红毛丹嫁接苗生产技术路线............................................11

I

DB46/T605—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海南省农垦科学院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省

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保亭通心乡创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兆禧、林兴娥、崔志富、刘咲頔、明建鸿、陈波。

II

DB46/T605—2023

红毛丹嫁接苗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红毛丹嫁接苗生产中苗圃地选择与规划建设、品种选择、砧木苗培育、嫁接苗培

育、苗木出圃、育苗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红毛丹嫁接苗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用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1185苗圃建设规范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苗圃地选择与规划建设

4.1苗圃地选择

4.1.1年平均气温24℃以上,最冷月均温>19℃,极端最低气温>5℃,年日照时数≥1870.3h。

4.1.2宜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缓坡地或平地作育苗地。苗圃地环境质量

符合NY/T5010的规定。

4.2苗圃规划

根据苗圃地规模、地形地势规划道路系统(主干道、支道和田间小道)、排灌系统、荫棚和生

产管理用房等辅助设施。生产用地不低于苗圃总面积的75%,并规划为播种区和育苗区。苗圃建设

应符合LY/T1185的规定。

4.3苗圃建设

4.3.1育苗床准备

育苗区犁翻晒白后反复犁耙1~2次并耙平,起垄,垄面宽80cm~100cm,高10cm~20cm,垄

间距20cm~30cm。

4.3.2催芽床准备

1

DB46/T605—2023

在播种区建设沙床,沙床一般高15cm~20cm,宽100cm,长度根据实际需要以方便工作为度,

铺沙厚度5cm~10cm。沙床走向根据地势确定,以利于排水为宜。播种前在沙床上和周围进行防虫

消毒,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杀一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

杀一次。

4.3.3荫棚搭建

在播种区和育苗区搭建荫棚,高2m~2.5m,宽度和长度因地形、地势而定。棚顶覆盖遮阳网,

遮光度为50%。

5品种选择

5.1选择亲和力强、抗性强、种子来源方便的品种或类型作砧木。

5.2选择优质、高产、高抗、适销的优良品种作接穗,主要栽培品种特征特性见附录A,果实实

物图见图A.1。

6砧木苗培育

6.1种子采集与调制

采摘充分成熟的果实,剥去果皮、果肉,清水洗净种子,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于阴凉处晾

干,不宜暴晒。

6.2种子保存

提倡随采、随处理、随播。如需短期保存,晾干种子表面水分,将种子与湿沙容积比1:3混合

后于阴凉处保存2d~3d。

6.3播种催芽

6.3.1推荐种子播种催芽时期为每年7~8月。

6.3.2种子采用5%高锰酸钾溶液,或0.3%硫酸铜溶液浸泡20min,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800倍液浸泡10min,将清水冲洗后的种子平铺于沙床面上,并用平板将种子往下轻压,播种完毕在上

面均匀铺一层1.5cm~2.0cm厚的沙,淋足水分。

6.3.3晴天高温时,每天淋水1~2次,保持沙床湿润。雨天及时排水。及时清除沙床杂草。

6.4育苗容器

选择黑色聚乙烯塑料袋或无纺布袋作为育苗容器,规格为直径10cm~15cm、高20cm~25cm,

底部有排水孔。

6.5育苗基质配制

基质配方为充分腐熟农家肥(颗粒0.5cm~1.0cm)或商品有机肥20%、红壤土(颗粒0.5cm~

1.0cm)80%,充分混匀。

6.6基质装填和摆放

2

DB46/T605—2023

基质在装填前湿润,含水量10%~15%,装填后压实,将育苗袋整齐排放在垄上,按每垄宽放3~

5株,将育苗容器2/3埋于苗床内。

6.7芽苗移栽

6.7.1移栽适期

沙床催芽后10d~15d,当芽长至5cm~10cm,心叶未张开前为移栽适期。晴天移栽推荐每天

上午9:00前和下午16:30后进行,阴天全天可移栽。

6.7.2移栽方法

移栽时先淋湿沙床,再将带种子和苗根的芽苗轻轻从沙床上拔起,并移植到育苗袋里,每个育

苗袋栽种1株。移栽时,用小木棍插出8cm~10cm深的小洞,随即将幼芽的根植入洞内,填土盖至

种子上1.5cm左右,在芽头周围用手指轻轻将土压实,并淋透定根水。

6.8砧木苗管理

6.8.1查苗补苗

移栽5d后,及时检查苗木,未成活的及时补苗。

6.8.2光照调节

砧木苗遮阳至第一蓬新叶,待第一篷新叶老熟后逐步打开遮阳网。

6.8.3水分管理

移栽后保持容器袋内基质湿润,晴天早、晚各淋水一次,雨天及时排水。

6.8.4施肥管理

当砧木苗抽生的第一次新梢老化后,即可开始施肥。每月薄施2~3次水肥,用0.05%~0.1%复

合肥(15-15-15)溶液淋施。嫁接前一个月停止施肥。肥料施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6.8.5除草

及时人工拔除杂草。

6.8.6病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炭疽病、叶枯病、刺蛾类害虫等病虫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药剂防治按GB/T8321(所有部分)和NY/T1276的

规定执行。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见附录B。

7嫁接苗培育

7.1芽条采集

选择品种优良纯正、生长势健壮的结果树作为采集芽条的母树。在树冠外围的中、上部剪取生

长充分成熟、芽眼饱满、无病虫害、粗细与砧木相近的枝条作为芽条,剪去叶片,保留叶柄。一般

随采随嫁接。如需短期保存时,芽条用湿布包好置于阴凉处,保存期不超过3d。

3

DB46/T605—2023

7.2嫁接时期

每年12月中旬至翌年4月中旬,嫁接适宜温度为18℃~30℃。

7.3嫁接方法

7.3.1枝接法

可采用劈接、切接(顶接)等方法嫁接,推荐切接法。切接方法和步骤见图C.1。嫁接时间应

选择早晚或阴天,温度过高或低温阴雨天气不宜嫁接。

7.3.2芽接法

推荐采用补片芽接法,该法适用于枝条易剥皮的时期。补片芽接方法和步骤见图C.2。

7.4嫁接苗管理

7.4.1光照调节

嫁接后遮阳至接穗第二蓬新叶稳定后逐步打开遮阳网。

7.4.2查苗补接

枝接后15d左右检查成活情况,芽接后25d~30d检查成活情况,及时补接。

7.4.3解绑与剪砧

补片芽接后30d左右解绑,解绑后10d左右,在芽接位上方5cm~8cm处剪断砧木。枝接法的苗

木待第一蓬新梢老熟后,解除薄膜带。

7.4.4抹除砧木芽

及时除去砧木上的嫩芽。

7.4.5水分管理

嫁接后15d~20d内保持袋内土壤湿润,接穗开始萌芽后要及时淋水。

7.4.6施肥管理

接穗萌发生长的第一蓬梢老熟后,开始施稀薄的肥水,用每50kg水加复合肥(15-15-15)0.1

kg~0.2kg溶解后淋施,每隔7d~10d淋施一次。

7.4.7除草

及时人工拔除杂草。

7.4.8病虫害防治

按6.8.6给出的规定。

7.4.9炼苗

起苗前2d~3d停止灌水,15d~20d停止施肥。穿袋明显的苗木应提前断根。

4

DB46/T605—2023

8苗木出圃

8.1砧穗嫁接口愈合良好,苗木健壮,无病虫害,3~4蓬梢,苗高50cm~60cm,袋内土团结实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