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 1814-2020 雾度片校准规范
JJF 1814-2020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Haze Table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1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起草人:
- 吴厚平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1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妙妙JIB
屮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1814—2020
雾度片校准规范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HazeTablets
2020-01-17发布2020-04-17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JJF1814—2020
雾度片校准规范
JJF1814—2020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HazeTablets
归口单位:全国光学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委托全国光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O
JJF1814—2020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吴厚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王煜(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孔炜(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张卿贤(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JJF1814—2020
目录
引言I
1范围1
2引用文件1
3术语1
4概述1
5计量特性2
6校准条件2
6.1环境条件2
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2
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3
71外加3
7.2雾度片量值校准3
8校准结果表述6
9复校间隔时间7
附录A雾度片校准原始记录推荐格式8
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推荐格式9
附录C校准雾度片雾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10
JJF1814—2020
引言
JJF1032《光学辐射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JJF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
编写规则》、JJF1059.1《测量不确定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支撑本规范制定的
基础性系列规范。本规范为首次制定。
I
JJF1814—2020
雾度片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标准雾度片和工作雾度片的校准,以及使用雾度计对板状、
片状、薄膜状等透明材料雾度和可见光区透射比的校准。
2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JF1303雾度计校准规范
GB/T2410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
ASTMD1003透明塑料雾度和透光率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Test
MethodforHazeandLuminousTransmittanceofTransparentPlastics)
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以此日期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否则只有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术语
3.1雾度haze
试样的漫透射比q与其总透射比久的比值,再乘以100。其符号为%,单
位为lo
Hd=%xl00(1)
该术语引用于JJF1032o
3.2雾度计hazemeter
测量雾度的仪器。采用特定几何条件积分球方式进行测量,仪器主要由积
分球、光源、准直系统、样品仓、光陷阱、标准反射板、光度探测器和信号处理
等部分组成。该术语参照了JJF1032、GB/T2410和ASTMD1003。
4概述
雾度是描述透明材料物理特性的一个重要参量,表征了材料对光的散透射
特性。雾度的测量己经广泛应用于塑料薄膜、化工原料、汽车安全玻璃、建筑玻
1
JJF1814—2020
璃、颜面防护镜片、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雾度片作为雾度量
值传递的载体和雾度计校准的计量器具,能够可靠、稳定、便利的保存雾度量值,
对于雾度计的校准和雾度量值统一有着重要的作用。
雾度片或透明材料的雾度通常用雾度校准装置或雾度计进行校准测量。雾
度片或雾度测量样品的有效尺寸要大于雾度测量装置积分球开口尺寸O对于传递
和保存雾度量值的雾度片外形尺寸建议为50mmx50mm方形或①60mm圆形,中
央有效雾度测试区域不小于①30nmi,以适应雾度计的测量需求。
5计量特性
5.1雾度值;
5.2雾度均匀性:
5.2.1标准雾度片雾度均匀性偏差:W0.05;
注:标准雾度片一套5片及以上,雾度范围为0.1-30o
5.2.2工作雾度片雾度均匀性偏差:W0.1。
5.3透射比;
5.4透射比均匀性:
5.4.1标准雾度片透射比均匀性偏差:W0.003;
5.4.2工作雾度片透射比均匀性偏差:W0.005。
注:以上指标不适用于合格性判别,仅提供参考。
6校准条件
6.1环境条件
6.1.1环境温度:(23±5)°Co
6.1.2湿度:W80%RH。
6.1.3电源电压:AC(220±22)V,频率为(50±1)Hz。根据雾度校准装置的电
源要求选用。
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6.2.1雾度校准装置或雾度计一台
雾度的测量几何条件要求符合JJF1303、GB/T2410>ASTMD1003的规定。
雾度校准装置和雾度计的基本构成原理如图1所示。
2
JJF1814—2020
图1雾度校准装置和雾度计原理结构图
雾度校准装置或雾度计需满足下列条件:
1)光源条件:仪器测量用照明光源符合CIE(1931)要求的C光源或A
光源条件;
2)分辨力:雾度分辨力0.01,透射比分辨力0.001;
3)重复性:雾度重复性优于0.05,透射比重复性优于0.002o
6.2.2标准雾度片一套。标准雾度片一套5片,雾度值分别约为1、5、10、20、
30o
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1外观
雾度片要求有效两表面平整,无灰尘、油污、损伤,无明显的缺陷等。雾
度片应有编号和包装。雾度片的编号等标识不应对测量造成遮挡。
雾度片校准前,应先检査雾度片外观。若雾度片表面有尘污,要对表面进
行清洁处理,避免直接擦拭雾度片表面,防止划伤。雾度片表面浮尘可用洗耳球
等气吹工具吹去。
7.2雾度片量值校准
雾度片取中心①30mm区域,选取中心点、同一直径方向偏离中心点5mm
左右方向2个点位置,共计3个测量点,每点进行一次雾度的量值校准测试。
雾度片外观检查正常后,打开雾度校准装置或雾度计,根据样品测试光源条
3
JJF1814—2020
件C(光源或A光源),设定校准仪器的工作模式,开机预热稳定20分钟以上
或按仪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雾度片的校准可选用雾度校准装置或雾度计进行量值校准测试。
7.2.1采用雾度校准装置对雾度片的量值校准
7.2.1.1雾度校准装置的自检
待雾度校准装置稳定后,按照表1的测试步骤,记录各测试状态下的信号
值①],①2,①3,①4,通过式4()计算待校试样的雾度值Rd。
表1数据测试步骤
测量信号值试样是否在位置上光阱是否在位置上白板是否在位置上测量的量
9否否是入射光通量
通过试样的
①2是否是
透射光通量
仪器的散透
①3否是否
射光通量
仪器和试样
①4是是否
散射光通量
透明材料试样的总透射比久等于:
乌
漫透射比耳为:
①4—①3久
(3)
乌
根据雾度的定义,可以得到用①1、①2、①3、①4表示的雾度测量原理如下
式所示:
H=巴一一X100
d
6①J⑷
用标准雾度片对雾度校准装置的雾度和透射比进行自检。雾度校准装置的
雾度零点不超过0.01,标准雾度片测量示值误差在仪器校准正常范围内,雾度示
值不超过0.05,如果出现异常,必须调整雾度校准装置,排除异常,直至各项性
4
JJF1814—2020
能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7.2.1.2雾度校准装置对雾度片的量值校准
雾度校准装置经过自检,工作状态正常后,开始待测雾度片的校准。
按照雾度校准装置的操作步骤,记录雾度片3个测量点的各个信号值,通过
式(4)和(2)计算待校试样的雾度Rd和(总)透射比巩。采用公式5()和6)(
计算雾度和透射比的平均值。
___13
3z=l
—13
久飞⑹
》J=1
式中:——第j次的雾度测量值(i=l,2或3);
瓦——雾度片3次测量的雾度平均值;
q——第2•次的透射比测量值(i=l,2或3);
云——雾度片3次测量的总透射比平均值。
根据雾度片的3次雾度测量值,按照(7)式计算雾度均匀性:
%=皿(|%-瓦W/2-瓦卜1也3-甸)⑺
式中:8Hi——雾度均匀性。
透射比均匀性按照8)(式计算:
3=max(|T-TI,I-TI,I-TI)8)(
ttlttt
式中:6——为雾度片透射比均匀性。
采用公式9)(和(10)计算雾度片的雾度校准值码和透射比校准值久。
為=瓦超9)(
r=T-Ar(10)
ttt
式中:H——雾度片的雾度校准值;
d
AHd雾度校准的仪器示值误差;
5
JJF1814—2020
7——雾度片的(总)透射比校准值;
t
Art——透射比校准的仪器示值误差。
7.2.2采用雾度计对雾度片的量值校准
7.2.2.1雾度计的自检
待雾度计预热稳定后,按照雾度计的操作步骤,用标准雾度片对雾度计的
进行自检。要求雾度计的雾度零点不超过0.01,标准雾度片测量示值误差在仪器
校准正常范围内,雾度示值重复性不超过0.05,如果出现异常,必须调整,排除
异常,直至仪器各项性能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7.2.2.2雾度计对雾度片的量值校准
雾度计经过自检,工作状态正常后,开始待测雾度片的校准。
读取记录雾度片3个不同位置测量点的雾度和(总)透射比q示值,采
用公式5)(〜(10)计算雾度和透射比的测量校准值。
8校准结果表述
经校准的雾度片发给校准证书。校准证书的内页推荐格式见附录Bo校准
证书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如“校准证书”或胶准报告”;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不在实验室内进行校准);
d)证书或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送校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
9)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
对象的接收日期;
h)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对抽样程序进行说明;
i)对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j)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k)校准环境的描述;
l)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6
JJF1814—2020
m)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以及签发日期;
n)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
o)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或报告的声明。
9复校间隔时间
建议雾度片的校准周期为一年。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以按照用户的需要
确定雾度片的校准时间间隔。
7
JJF1814—2020
附录A
雾度片校准原始记录推荐格式
原始记录编号证书编号
仪器名称型号/规格
制造厂出厂编号
送校单位电话
地址联系
校准依据受样日期
实验室环境条件温度:°C湿度:%RH
检测日期:年月日检测地点:
本次校准使用的标准器具:编号:
标准器具证书编号:有效期至:年月日
外观□正常;□问题:光源条件:口C光源;口A光源
雾度Hd校准(总)透射比久校准
标样
示值校准值均匀性不确定度示值校准值均匀性不确定度
编号
U(H)Ug
£d
仗=2)住=2)
校准员:核验员:
备注:
8
JJF1814—2020
附录B
校准证书内页推荐格式
校准结果
1.光源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雾度及透射比值校准:
雾度总透射比
标样校准值均匀性不确定度校准值均匀性不确定度
编号U(H)Ug
d
£%
(七=2)(k=2~)
9
JJF1814—2020
附录c
校准雾度片雾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本附录采用雾度计对雾度片的雾度校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进行实例分
析。雾度片的透射比校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与此类似。
C.1测量方法
按照本校准规范的要求和步骤,用雾度计对雾度片进行校准,按照要求选取
雾度片3个不同测量位置点,分别测量读取各测量位置点雾度和透射比的显示
值,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以下仅针对雾度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实例分析,
透射比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分析与之类似。
C.2数学模型
C.2.1建立数学模型
好瓦超C.1
式中:H——雾度片的雾度校准值;
d
瓦——雾度片3次测量的雾度平均值;
AHd——雾度校准的仪器示值误差。
雾度片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码)的来源主要是雾度片测量的均匀性引入
的不确定度“(页)、雾度计的测量不确定度u(AH)o本数学模型为线性数学模型,
d
对应于各输入量不相关,则雾度测量的不确定度为:
1?(码)=“2(瓦)+/(幽)C.2
C.3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C.3.1雾度片均匀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雾度片的雾度均匀性由其自身的性能决定,采用A类方法评定。
测量雾度值在20左右的1片雾度片,选取雾度片3个不同位置测量点,3
次雾度测量值分别为20.32、20.48、20.37。3次雾度测量的平均值为20.39。采
用极差法计算由均匀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瓦)
O
帧)€=0.095
10
JJF1814—2020
C.3.2雾度计校准引入的不确定度评定
经过校准的雾度计,不确定度由上一级的计量校准证书得到,采用B类方
法评定。其雾度值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H)=Q.30(k=2),则标准不确定
d
度)为:
w(AH)=0.30/2=0.15
d
C.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由于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相关,故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叫=新(瓦)+/(卑)=0.18
C.5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丘=2。故扩展不确定度为:
UCH)=k-u=Q.36
dc
C.6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
上述不确定度分析及计算按照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进行。得到校准雾度片雾度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
CZ(7/)=0.36
d
1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D/T 968-2023 电信终端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量方法 2023-05-22
- YD/T 4200-2023 基于IPv6的网络互联互通技术要求 2023-05-22
- YD/T 4196-2023 确定人体内空间平均峰值比吸收率(SAR) 无线通信设备(30MHz-6GHz) 有限元法(FEM)计算SAR的通用要求 2023-05-22
- YD/T 4201-2023 基于SDN的宽带接入网测试方法 OLT设备 2023-05-22
- YD/T 4202-2023 5G小基站网络管理系统南向接口技术要求 2023-05-22
- YD/T 4197-2023 城域接入型波分复用(WDM)系统测试方法 2023-05-22
- YD/T 4209-2023 智能家居终端安全 智能电视安全能力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2023-05-22
- YD/T 4204-2023 5G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安全保障要求 核心网网络功能 2023-05-22
- YD/T 4198-2023 虚拟现实(VR)服务中用户沉浸体验评估算法及参数 2023-05-22
- YD/T 4205-2023 演进分组系统(EPS)网络设备安全保障要求 分组数据网网关(PGW) 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