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3/T 328-2023 自然保护地定标立桩标识规范

DB4403/T 328-2023 Natural reserve boundary marking and signage specifications

广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403/T 328-2023
标准类型
广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4-03
实施日期
2023-05-01
发布单位/组织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自然保护地的定标立桩标识工作。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赛特标识牌设计制作有限公司、深圳市橙品标识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苏邦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质量检验协会。
起草人:
崔云、杨成韫、王冕博、黄伟坚、郭腾、刘凯、陈柳新、宫婷、吴序一、程浮、杨明。
出版信息:
页数:2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65

DB4403

深圳市地方标准

DB4403/T328—2023

自然保护地定标立桩标识规范

Specificationofmarkingboundaryandidentifiersfornatureprotected

area

2023-04-03发布2023-05-01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03/T328—2023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精度要求............................................................................2

5准备工作............................................................................2

6勘界调查............................................................................3

7立标................................................................................6

8立标成果验收........................................................................9

附录A(资料性)边界点成果表.........................................................11

附录B(资料性)定标点(立标点)登记表...............................................12

附录C(资料性)十六方位示意图.......................................................13

附录D(资料性)界碑、区(园)碑示意图...............................................14

附录E(资料性)界桩示意图...........................................................15

附录F(资料性)功能区桩示意图.......................................................18

附录G(资料性)标识牌示意图.........................................................19

参考文献..............................................................................21

I

DB4403/T32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赛特标识牌设计制作有限公司、深圳市橙品标

识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苏邦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质量检验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崔云、杨成韫、王冕博、黄伟坚、郭腾、刘凯、陈柳新、宫婷、吴序一、程浮、

杨明。

II

DB4403/T328—2023

引言

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是依法依规开展保护管理的最基础性工作,有助于推动自然保护地规范化建设

和精细化管理,确保自然保护地执法监督有据可依。为做好我市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工作,明确自然保

护地标志设置的技术要求,制定自然保护地定标立桩标识地方性标准,提高勘界立标的科学性、实用性

和可操作性,发挥深圳市在生态空间管理的先行示范区效应,树立全市自然保护地标识统一形象,更好

地为建设美丽深圳目标服务。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勘界立

标工作规范》的通知(办护字〔2019〕129号)、《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GB/T39740—2020)

和《广东省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技术指引(试行)》的要求,以相关标准为依据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制

了本文件作为我市自然保护地定标立桩工作的技术指导依据。

III

DB4403/T328—2023

自然保护地定标立桩标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自然保护地定标立桩标识工作的精度要求、准备工作、勘界调查、立标、立标成果验

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自然保护地的定标立桩标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20257.1—201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7.2—201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39740—2020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

CH/T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39740—20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自然保护地natureprotectedarea

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

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地或海域。

3.2

定标calibration

实地确定标桩设立位置、标注在勘界底图上的过程。

3.3

立桩markingboundary

确定自然保护地范围或分区边界的明显部位设立醒目标识。

3.4

标识identifier

自然保护地进行标示、说明或导引的特定文字、图形和符号。

3.5

勘界demarcatingboundary

勘测并确定具有法律作用的自然保护地边界和分区界线的过程。

3.6

定标点calibratepoint

拟设立标识的位置。

3.7

边界点boundarypoint

1

DB4403/T328—2023

界线上选取一定数量能确定边界线走向、有明确固定位置,可在边界地形图上准确判读平面位置的

地物点。

3.8

界桩boundarymarker

沿自然保护地边界按一定标准设立的地界标志桩。

3.9

边界附图boundaryaccompanyingdrawing

描述边界地理位置的法律图件。

3.10

电子边界electronicboundary

以边界地形图为数据源,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的、以数字形式存储和描述的视频显示电子边界地图,

依托地理信息系统对坐标数据、属性数据等进行查询、检索和分析。

3.11

电子标识electronicidentificationmarker

自然保护地各类边界或重要点位的信息化标识。

4精度要求

4.1数学基础

4.1.1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

4.1.2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系统为正常高,高程值单位为“米”。

4.1.3投影方式标准分幅数据应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以“米”为坐标单位。

4.2比例尺

边界地形图和边界附图的比例尺视情况选用,按以下要求:

a)同一自然保护地,边界地形图和边界附图应采用相同比例尺;

b)自然保护地优先选择1:2000及更大比例尺地形图。对于涉及河流等线状(条带状)类型的自

然保护地,宜使用1:1000比例尺地形图。

4.3平面精度

4.3.1碑、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2m,沼泽水域等特殊地段误差不应大于±

5m。

4.3.2预设碑、桩点及边界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特殊地段误差

不应大于±0.5mm。

4.3.3经纬度测量记录为十进制,保留到0.0001s。

4.4高程精度

4.4.1碑、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采用省级大地精化水准面计算高程异常值,误差不

应大于±2m,采用国家似大地水准面计算高程异常值,误差不应大于±5m。

4.4.2预设碑、桩点及边界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1/3基本等高距。

5准备工作

5.1资料准备

2

DB4403/T328—2023

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工作应收集以下资料:

a)自然保护地申报、批复相关文件、已有界线资料;

b)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要为本地1:2000国家基础比例尺地形图;

c)街道及以上行政界线资料,行政界线采用民政部门确定的最新行政区域勘界成果;

d)高分遥感影像(优选0.5m及以上),主要为覆盖自然保护地区域的近期高分辨率(优选0.5

m及以上)航空航天遥感资料,包括近3年内接收并处理生成的航空DOM、卫星遥感DOM;

e)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数据;

f)重点区域三维场景模型;

g)国土三调成果及林地、草地、湿地、海洋等专项调查成果;

h)交通、水利、矿业、农业和渔业生产,以及抗洪防汛、防潮和防止海水入侵等相关规划和数据

资料;

i)规划国土部门在保护地范围内及周边的测绘控制点资料。

5.2资料处理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数字化、拼接融合、坐标转换、拓扑检查等处理,并进行自然保护地面积比对、

与行政界线关系检查、相邻自然保护地空间检查等工作。

5.3仪器准备

仪器设备应在检验合格期内,包括以下设备:

a)全站仪;

b)RTK/GPS测量仪(带星站差分功能);

c)RTK电台天线;

d)RTK航测无人机及处理软件;

e)海用定位定向仪;

f)无人测量船;

g)数码相机;

h)笔记本电脑;

i)望远镜;

j)激光测距仪等野外定位和观测工具。

5.4制作工作底图

5.4.1将边界地形图按一定经差、纬差自由分幅,一般情况下同一条边界上的图幅经差和纬差值应一

致,图幅编号由1……N命名。

5.4.2边界地形图一般情况下沿边界呈带状,图内内容范围为垂直界线两侧图上各10cm内。

5.4.3边界地形图,叠加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经正射校正、融合增强、镶嵌处理后,生成满足于精度

要求的数字正射影像(DOM),叠加最新行政界线、自然保护地界线、功能区界线和其他专业资料及相

关注记等有关信息,形成勘界工作底图。

5.4.4边界地形图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和注记等级、规格和颜色等均遵循GB/T20257.1—2017和

GB/T20257.2—2017的要求。

6勘界调查

6.1边界点和定标点预设

3

DB4403/T328—2023

6.1.1在勘界工作底图上根据自然保护地范围、界线走向和功能分区边界,以能控制边界线的基本走

向为基本原则,预设边界点位置。

6.1.2在对反映边界线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的边界点上,以及在指示界线、提醒民众的重要地段上,标

识预设边界点。

6.1.3记录预设边界点和定标点的编号、经纬度,边界点成果表样式见附录A。

6.1.4预设边界点和定标点时,应充分兼顾国土调查、规划等已有专项数据,避免较大的争议与分歧。

6.2边界点和定标点实地踏勘

6.2.1基于定标点预设位置,充分考虑地形条件、权属、通视条件、地质条件、安全性等影响,兼顾

自然保护地总面积指标,确定定标点实地位置,采集坐标,并拍摄能够反映实地选定位置的地貌、地质

条件、地物分布的照片。

6.2.2界线走向实地明显且无道路通过的地段、有天然或人工标志的地段,可不布设定标点。但以道

路、河流、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