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749-2012 乙烯裂解炉炉管温度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

DB34/T 1749-2012 Ethylene cracking furnace tube temperature safety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1749-2012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12-24
实施日期
2013-01-24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乙烯裂解炉炉管温度安全监测与分析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参数、型号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于由防爆电气控制箱、监测探头、气源柜、传动装置、数据处理与控制单元组成的裂 解炉炉管温度安全监测与分析系统,该系统适用于石油化工行业裂解炉炉管温度实时监测及炉管温度安全预警,也适用于其它行业管式反应炉炉管温度实时监测及炉管温度安全预警。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合肥瑞石测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省光电感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起草人:
陈晓红、仓亚军、吴海滨、巫绪康、丁宏、钟核俊、唐磊、张传元、胡淑丽、胡涛。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5.180.10

P94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749—2012

乙烯裂解炉炉管温度安全监测与分析系统

文稿版次选择

2012-12-24发布2013-01-24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1749—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合肥瑞石测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安共同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合肥瑞石测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省光电

感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晓红、仓亚军、吴海滨、巫绪康、丁宏、钟核俊、唐磊、张传元、胡淑丽、

胡涛。

I

DB34/T1749—2012

乙烯裂解炉炉管温度安全监测与分析系统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乙烯裂解炉炉管温度安全监测与分析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参数、

型号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于由防爆电气控制箱、监测探头、气源柜、传动装置、数据处理与控制单元组成的裂

解炉炉管温度安全监测与分析系统,该系统适用于石油化工行业裂解炉炉管温度实时监测及炉管温度安

全预警,也适用于其它行业管式反应炉炉管温度实时监测及炉管温度安全预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3836.1-201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3836.2-201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监测探头

由红外光学系统、探测器及冷却保护机构组成,内置于裂解炉内,用于获取炉管红外辐射信息的组

件。

3.2

镜头视场角

探头能够监测到的空间范围的最大张角(对角线)。

3.3

特征测温范围

测温系统在使用同一光学成像系统、不改变光栏、不改变探测器参数的前提下,可测量的最大温度

范围,且测量误差满足精度要求。

1

DB34/T1749—2012

3.4

虚拟热电偶

利用软件对炉管上设定监测点的温度实时测量并显示,起到类似埋置物理热电偶的功能。

4型号与命名

XX-XX(XX)—X—X—X(设计序号)

品种功能代号(M—“可动”、S—“固定”)

品种功能代号(A—“气冷”、W—“水冷”)

品种派生代号(LJ—乙烯裂解)

品种代号(SH—石化行业)

型号前缀,用汉语拼音声母组合表达制造商

示例:RS-SH(LJ)-A-M-02:“合肥瑞石测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用于石化行业乙烯裂解工艺以气冷方式

冷却的可动式系统,设计序号02。

5使用条件

5.1环境温度:-20℃~85℃。

5.2环境相对湿度:≤95%RH。

+7%

5.3工作电压:220V−10%。

5.4工作频率:50Hz±2%。

5.5无剧烈冲击、振动和颠簸。

5.6可适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

6要求

6.1外观

6.1.1系统表面不应有裂缝、变形等现象,所有金属零部件应有防蚀措施,表面涂镀均匀,不应起泡、

龟裂和脱落。

6.1.2系统的所有标牌、标记、文字应符合要求,功能显示清晰、正确。

6.2系统防爆箱(盒)的结构

箱(盒)内应留有足够空间,使箱内零件或部件能安全、方便地进行更换;连接件应有防止因受振

动等而松脱的措施;接线端子应标明标号,标号应与电气原理图或接线图上标号一致。

6.3系统防爆箱(盒)的防爆要求

6.3.1箱(盒)的外壳材质应符合GB3836.2-2010附录F的规定。

6.3.2系统防爆箱(盒)的防爆外壳的接合面配合最大间隙、最小宽度和粗糙度应符合GB3836.2-2010

表1的规定及审查合格图纸要求。

2

DB34/T1749—2012

6.3.3外壳耐压及内部点燃不传爆试验应符合GB3836.2-2010中第15章的规定,试验后不得产生影

响隔爆性能的变形和损坏。

6.3.4引入装置应符合GB3836.1-2010第16章的规定。

6.3.5防爆等级应为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