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069-2016 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及验收技术规程

DB37/T 5069-2016 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 installation and acceptance technical regulations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5069-2016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12-21
实施日期
2017-02-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以及改造和增设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的既有建筑。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起草人:
王方琳
出版信息:
页数:9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前言

为充分发挥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及适用性,规范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安装、质量验收及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

安全,编写组会同有关单位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

验,参照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

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系统设

计;5规划布局与建筑设计原则;6安装施工;7系统验收等,是我

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计、施工和质监等单位控制工程质量

的法规依据和技术标准。

本规程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东同圆设

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及

时将修改意见寄送至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市高新区

舜华路2000号舜泰广场11号楼,邮编250101,联系电话:0531-

66770202,邮箱:tyjszlzx@163.com)以便今后修订。

本规程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和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万邦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

参编单位:山东省建筑节能协会

山东省建设科技与产业化中心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桑乐太阳能有限公司

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济南宏力太阳能有限公司

济南旭邦太阳能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员:王方琳张波梁丽敏江香玉姚惠红

陈尧王如会刘斌勇刘志国王慧斌

胡文祥韩晓东韩漪周航王海燕

辜家军赵延军齐林付健王雷

李照国任振王震张春丽张洋

李吉华朱芝一

主要审查人员:丁海成张林华韩少龙范涛宋亦工

任照峰李震范学平马保林

目录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5

4系统设计!!!!!!!!!!!!!!!!!!!!!6

4.1一般规定!!!!!!!!!!!!!!!!!!!!6

4.2系统分类与选择!!!!!!!!!!!!!!!!!6

4.3技术要求!!!!!!!!!!!!!!!!!!!!7

4.4系统设计!!!!!!!!!!!!!!!!!!!!8

5规划布局与建筑设计原则!!!!!!!!!!!!!!15

5.1一般规定!!!!!!!!!!!!!!!!!!!15

5.2规划设计!!!!!!!!!!!!!!!!!!!15

5.3建筑设计!!!!!!!!!!!!!!!!!!!15

5.4结构设计!!!!!!!!!!!!!!!!!!!18

5.5给水排水设计!!!!!!!!!!!!!!!!!18

5.6电气设计!!!!!!!!!!!!!!!!!!!19

6安装施工!!!!!!!!!!!!!!!!!!!!!20

6.1一般规定!!!!!!!!!!!!!!!!!!!20

6.2基座!!!!!!!!!!!!!!!!!!!!!21

6.3预埋件!!!!!!!!!!!!!!!!!!!!21

6.4支架!!!!!!!!!!!!!!!!!!!!!22

6.5集热器!!!!!!!!!!!!!!!!!!!!24

6.6贮水箱!!!!!!!!!!!!!!!!!!!!25

6.7管路!!!!!!!!!!!!!!!!!!!!!26

6.8辅助能源!!!!!!!!!!!!!!!!!!!27

6.9电气控制!!!!!!!!!!!!!!!!!!!27

6.10防雷避雷!!!!!!!!!!!!!!!!!!!28

6.11水压试验与冲洗!!!!!!!!!!!!!!!!28

7系统验收!!!!!!!!!!!!!!!!!!!!!30

7.1一般规定!!!!!!!!!!!!!!!!!!!30

7.2系统调试!!!!!!!!!!!!!!!!!!!30

7.3主控项目!!!!!!!!!!!!!!!!!!!31

7.4一般项目!!!!!!!!!!!!!!!!!!!35

7.5分项工程验收!!!!!!!!!!!!!!!!!38

7.6竣工验收!!!!!!!!!!!!!!!!!!!39

附录A不同倾角和方位角的太阳能集热器总面积补偿比!40

本规程用词说明!!!!!!!!!!!!!!!!!!!41

引用标准名录!!!!!!!!!!!!!!!!!!!!43

附:条文说明!!!!!!!!!!!!!!!!!!!!!45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BasicRequirements!!!!!!!!!!!!!!!!!5

4SystemDesign!!!!!!!!!!!!!!!!!!!6

4.1GeneralRequirements!!!!!!!!!!!!!!!6

4.2SystemClassificationandSelection!!!!!!!!!!!6

4.3TechnicalRequirements!!!!!!!!!!!!!!!7

4.4SystemDesign!!!!!!!!!!!!!!!!!!8

5LayoutofPlanningandPrincipleofArchitectureDesign!!15

5.1GeneralRequirements!!!!!!!!!!!!!!!15

5.2LayoutDesign!!!!!!!!!!!!!!!!!15

5.3ArchitecturalDesign!!!!!!!!!!!!!!!15

5.4StructuralDesign!!!!!!!!!!!!!!!!18

5.5WaterSupplyandDrainageDesign!!!!!!!!!!18

5.6ElectricDesign!!!!!!!!!!!!!!!!!19

6InstallationandConstruction!!!!!!!!!!!!!20

6.1GeneralRequirements!!!!!!!!!!!!!!!20

6.2Base!!!!!!!!!!!!!!!!!!!!!21

6.3EmbeddedParts!!!!!!!!!!!!!!!!!21

6.4Bracket!!!!!!!!!!!!!!!!!!!!22

6.5SolarCollector!!!!!!!!!!!!!!!!!24

6.6WaterStorageTank!!!!!!!!!!!!!!!!25

6.7PipingSystem!!!!!!!!!!!!!!!!!!26

6.8AuxiliaryEnergy!!!!!!!!!!!!!!!!!27

6.9ElectricControl!!!!!!!!!!!!!!!!!27

6.10LightningProtection!!!!!!!!!!!!!!!28

6.11HydrostaticTestandRinse!!!!!!!!!!!!!28

7SystemAcceptance!!!!!!!!!!!!!!!!!30

7.1GeneralRequirements!!!!!!!!!!!!!!!30

7.2SystemRommissioning!!!!!!!!!!!!!!!30

7.3MainRontrolProject!!!!!!!!!!!!!!!31

7.4GeneralProject!!!!!!!!!!!!!!!!!35

7.5Sub-projectAcceptance!!!!!!!!!!!!!!38

7.6CompletionAcceptance!!!!!!!!!!!!!!39

AppendixA:SolarCollectorGrossAreaCompensationRatioin

DifferentTileAngleandAzimuthAngle!!!!40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41

ListofQuotedStandards!!!!!!!!!!!!!!!!43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45

1总则

1.0.1为使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安全可靠、性能稳定、节能

高效、与建筑协调统一,规范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安装、工程验

收和日常维护,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

民用建筑,以及改造和增设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的既有建筑。

1.0.3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纳入建筑工程设计,统一规划、同步设

计、同步施工,与建筑工程同时投入使用。

1.0.4在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上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和既有建

筑上增设或改造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设计单

位进行。

1.0.5民用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

符合有关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民用建筑civilbuilding

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总称。

2.0.2太阳能热水系统solarwaterheatingsystem

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以加热水的系统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

器、贮水箱、泵、连接管路、支架、控制系统和必要时配合使用的辅

助能源。

2.0.3集中供热水系统collectivehotwatersupplysystem

采用集中的太阳能集热器和集中的贮水箱供给一幢或几幢建

筑物所需热水的系统。

2.0.4集中-分散供热水系统collective-individualhotwater

supplysystem

采用集中的太阳能集热器和分散的贮水箱供给一幢建筑物所

需热水的系统。

2.0.5分散供热水系统individualhotwatersupplysystem

采用分散的太阳能集热器和分散的贮水箱供给各个用户所需

热水的小型系统。

2.0.6太阳能直接系统solardirectsystem

在太阳能集热器中直接加热水给用户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2.0.7太阳能间接系统solarindirectsystem

在太阳能集热器中加热某种传热工质,再使该传热工质通过

换热器加热水给用户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2.0.8自然循环系统naturalcirculationsystem

仅利用传热工质内部的密度变化来实现集热器和贮水箱之间

或集热器与换热器之间进行循环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2.0.9强制循环系统forcedcirculationsystem,mechanicalcircula

tionsystem

利用泵迫使传热工质通过集热器(或换热器)进行循环的太

阳能热水系统。

2.0.10直流式系统series-connectedsystem

传热工质一次流过集热器加热后,进入贮水箱或用热水处的

非循环太阳能热水系统。

2.0.11真空管集热器evacuatedtubecollector

采用透明管(通常为玻璃管)并在管壁与吸热体之间有真空

空间的太阳能集热器。

2.0.12平板型集热器flatplatecollector

吸热体表面基本为平板形状的非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器。

2.0.13集热器总面积grosscollectorarea

整个集热器最大的投影面积,不包括那些固定和连接传热工

质管路组成部分。单位为平方米(m2)。

2.0.14集热器倾角tileangleofcollector

太阳能集热器与水平面的夹角。

2.0.15贮水箱heatstoragetank

太阳能热水系统中储存热水的装置,简称贮水箱。

2.0.16太阳辐照量solarirradiation

接收到太阳辐射能的面密度。单位为千瓦小时/平方米

(kw·h/m2)。

2.0.17太阳能保证率solarfraction

系统中由太阳能部分提供的热量占系统总负荷的百分率。

2.0.18太阳高度角angleofsun

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取小于或等于

90°的夹角。

2.0.19方位角azimuthangle

是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的水

平夹角。

2.0.20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integrationofbuildingwith

solarwaterheatingsystem

将太阳能热水系统纳入建筑设计中,使太阳能热水系统成为

建筑的一部分,保持建筑外观和内部功能和谐统一。

2.0.21日照标准sunlightstandards

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决

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或大寒日)有效时间范围内,以

底层窗台面位计算起点的建筑外窗获得的日照时间。

2.0.22日照时数hoursofsunshine

指太阳中心从出现在一地的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方地平线,

其直射光线在无地物、云、雾等任何遮蔽的条件下,照射到地面所

经历的小时数。

2.0.23平屋面plateroof

坡度小于3%的屋面。

2.0.24坡屋面sloperoof

坡度大于等于3%的屋面。

3基本规定

3.0.1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和建筑设计应符合使用者的生活规

律,结合日照和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

3.0.2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应充分考虑使用者使用、施

工安装和维护等要求。

3.0.3太阳能热水系统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类型、使用功

能、安装条件、使用者要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太阳能资源等因

素综合确定。

3.0.4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已安装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必须

经建筑结构安全复核,并应满足建筑结构及其他相应的安全性要

求。

3.0.5建筑物上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严禁降低相邻建筑的日照

标准。

3.0.6太阳能热水系统应配置辅助能源加热设备,且辅助能源加

热设备应结合运行控制方式配置。

3.0.7安装在建筑上的太阳能集热器应规则有序、排列整齐。太

阳能热水系统配备的输水管和电气管线应与建筑物其他管线统筹

安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安全、隐蔽、集中布置,便于安装维护。

3.0.8太阳能热水系统应安装计量装置。

3.0.9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的主体结构,应符合建筑施工质

量验收标准的规定。

4系统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应纳入建筑设计,并应符合有关国家

现行标准的要求。

4.1.2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应遵循节水节能、安全简便、耐久可

靠、经济实用、便于计量的原则。

4.1.3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便于安装施工、操作使

用、运行管理、维护检修和局部更换等要求。

4.1.4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应合理选择其色泽和安装位置,并应

与建筑物整体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4.1.5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的供热水系统除应符合本规范以外,还

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相关要求。

4.2系统分类与选择

4.2.1太阳能热水系统由太阳能集热系统、辅助能源系统、控制

系统等集合构成。其中太阳能集热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储热

装置、支架和连接管路等。

4.2.2按系统的集热与供热水方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可分为下列

三种系统:

1集中供热水系统;

2集中-分散供热水系统;

3分散供热水系统。

4.2.3按集热系统的运行方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可分为下列三种

系统:

1自然循环系统;

2强制循环系统;

3直流式系统。

4.2.4按生活热水与集热系统内传热工质的关系,太阳能热水系

统可分为下列两种系统:

1直接系统;

2间接系统。

4.2.5按辅助能源的加热方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可分为下列两种

系统:

1集中辅助加热系统;

2分散辅助加热系统。

4.2.6民用建筑中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类型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按表4.2.6进行选择。

表4.2.6民用建筑中太阳能热水系统类型选用表

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建筑物类型宾馆游泳公共

低层多层高层

医院馆浴室

集中供热水系统●●●●●●

集热与供

集中-分散供热水系统●●●---

太热水方式

阳分散供热水系统●●●---

能自然循环系统●●-●●●

系统运

热强制循环系统●●●●●●

水行方式

系直流式系统-●●●●●

统集热系统直接系统●●●---

类传热工质间接系统●●●●●●

辅助能源集中辅助加热系统●●--●●

加热方式分散辅助加热系统●●●●●●

注:表中“●”为可选用项目。

4.3技术要求

4.3.1太阳能热水系统及其主要部件的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相

关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系统中集热器、贮水箱、支架等主要部件

的正常使用寿命不应少于15年,辅助部件不应少于10年。

4.3.2太阳能热水系统必须有良好的安全可靠性,应根据不同地

区和使用条件采取防冻、防结露、防过热、防漏电、防雷、抗雹、抗

风、抗震等技术措施。

4.3.3辅助能源加热设备种类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点、日照分析

结果、热水用量、能源供应、维护管理及卫生防菌等因素选择,并应

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有关要求。

4.3.4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供水水温、水压和水质应符合《建筑给

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有关规定。

4.4系统设计

4.4.1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

1建筑物上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有效日照时间严禁小于

4h,且严禁降低相邻建筑的日照标准;

2安装在建筑物屋面、阳台、墙面和其它部位的太阳能集热

器、支架和连接管路,均应与建筑功能和造型一体化设计;

3太阳能集热器的尺寸规格宜与建筑模数相协调。

4.4.2系统集热器总面积计算宜符合下列规定:

1直接系统的集热器总面积可按下式计算:

QWCW(tend-t0)f

AC=(4.4.2-1)

JTηcd(1-ηL)

式中:AC———直接系统的集热器总面积,m;

QW———日均用热水量,L;

CW———水的定压比热容,kJ/(L·℃);

tend———贮水箱内热水的终止设计温度,℃;

t0———贮水箱内冷水的初始设计温度,℃;

JT———当地集热器最佳倾斜面上的年平均日太阳辐照量,kJ/m;

f———太阳能保证率,%;根据系统使用期内的太阳辐照、

系统经济性及用户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宜

为40%~50%;

ηcd———基于总面积的集热器年平均集热效率,%;根据经验

取值宜为0.25~0.50,具体取值应根据集热器产品

的实际测试结果而定;

ηL———太阳能集热系统中贮水箱和管路的热损失率;根据

经验取值宜为0.20~0.30。

2间接系统的集热器总面积可按下式计算:

(U·A

A=A·C(4.4.2-2)

INC(1+)

Uhx·Ahx

式中AIN———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m;

AC———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m;

U———集热器总热损系数,W/(m2·℃);

对平板型集热器,U宜取4W/(m2·℃)~6W/(m2·℃);

对真空管集热器,U宜取1W/(m2·℃)~2W/(m2·℃);

具体数值应根据集热器产品实际测试结果而定;

Uhx———换热器传热系数,W/(m·℃),查产品样本得出;

Ahx———换热器换热面积,m,查产品样本得出。

4.4.3集热器倾角应参照当地纬度设置;如系统侧重在夏季使

用,其倾角宜为当地纬度减10°;如系统侧重在冬季使用,其倾角

宜为当地纬度加10°。

4.4.4集热器总面积有下列情况,可采用增加集热器面积的方式

进行补偿,其面积补偿比按附录A选取,但补偿面积不得超过本规

范第4.4.2条计算结果的一倍:

1集热器朝向受条件限制,南偏东、南偏西或向东、向西时;

2集热器在坡屋面上受条件限制,倾角与本规范第4.4.3条

规定偏差较大时。

4.4.5当按本规范第4.4.2条计算得到系统集热器总面积,在建

筑围护结构表面不够安装时,可按围护结构表面最大容许安装面

积确定系统集热器总面积。

4.4.6太阳能集热系统贮热装置有效容积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

求:

1集中集热-集中供热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贮水箱(罐)宜

与供热水箱(罐)分开设置,串联连接,贮水箱(罐)的有效容积按

下式计算:

Vrx=qrjd·Aj(4.4.6-1)

式中Vrx———贮水箱(罐)的有效容积,L;

Aj———集热器总面积,m,Aj=AC或Aj=AIN;

qrjd———单位面积集热器平均日产60℃热水量的容积,

L/(m2·d),根据集热器产品的实测结果确定。

无条件时,可根据当地太阳能辐照量、集热器面

积大小等选用下列参数:

22

直接系统:qrjd=40L/(m·d)~80L/(m·d);

22

间接系统:qrjd=30L/(m·d)~55L/(m·d)。

2集中集热-分散供热的间接系统以及设循环供热管路直

接系统,其贮水箱(罐)的有效容积宜按下式计算:

Vrx1=Vrx-b1m1Vrx2(4.4.6-2)

式中Vrx1———贮水箱(罐)的有效容积(L);

b1———同日使用率,无因子;

m1———分散供热用户的个数(户数);

Vrx2———分散供热用户设置的分户贮水罐的有效容积,L;

应按每户实际用水人数确定,一般可取

Vrx2=60L~120L。

10

3集中集热-分散供热的直接系统,当其不设循环供热管路

时,贮水箱(罐)的有效容积应按式(4.4.6-1)计算。

4.4.7强制循环的太阳能集热系统应设循环泵,其流量和扬程的

计算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有关规定。

4.4.8太阳能集热器设置在平屋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朝向为正南、南偏东或南偏西不大于30°的建筑,集热

器可朝南设置或与建筑同向设置;

2对朝向南偏东或南偏西大于30°的建筑,集热器宜朝南设

置或南偏东、南偏西小于30°设置;

3对因受条件限制,集热器不能朝南设置的建筑,集热器可

朝南偏东、南偏西或朝东、朝西设置;

4水平安装的集热器可不受朝向的限制;但当真空管集热器

水平安装时,真空管应东西向放置;

5集热器应便于拆装移动;

6在平屋面上宜设置集热器检修通道;

7集热器与前方遮光物或集热器前后排之间的最小距离可

按下式计算:

D=H×cotαs×cosλ(4.4.8)

式中D———集热器与前方遮光物或集热器前后排之间的最小

距离,m;

H———集热器最高点与集热器最低点的垂直距离,m;

αs———太阳高度角,度;

对季节性使用的系统,宜取当地春秋分正午12时

的太阳高度角;

对全年性使用的系统,宜取当地冬至日正午12时

的太阳高度角;

γ———集热器安装方位角,度。

4.4.9太阳能集热器设置在坡屋面上,应符合下列要求:

1集热器可设置在南向、南偏东、南偏西或朝东、朝西建筑坡

11

屋面上;

2坡屋面上的集热器应采用顺坡嵌入设置或顺坡架空设置;

3作为屋面板的集热器应安装在建筑承重结构上;

4作为屋面板的集热器所构成的建筑坡屋面在刚度、强度、

热工、锚固、防护功能上应按建筑围护结构设计。

4.4.10太阳能集热器设置在阳台上,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朝南、南偏东、南偏西或朝东、朝西的阳台,集热器可设

置在阳台栏板上或构成阳台栏板;

2构成阳台栏板的集热器,在刚度、强度、高度、锚固和防护

功能上应满足建筑设计要求。

4.4.11太阳能集热器设置在墙面上,构成建筑墙面的集热器,其

刚度、强度、热工、锚固、防护功能应满足建筑围护结构设计要求。

4.4.12嵌入建筑屋面、阳台、墙面或建筑其他部位的太阳能集热

器,应满足建筑围护结构的承载、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护等功

能。

4.4.13架空在建筑屋面和附着在阳台或墙面上的太阳能集热

器,应具有相应的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和相对于主体结构的位

移能力。

4.4.14安装在建筑上或直接构成建筑围护结构的太阳能集热

器,必须有防止热水渗漏的安全保障设施。

4.4.15选择太阳能集热器的耐压要求应与系统的工作压力相匹

配。

4.4.16太阳能集热器之间可通过并联、串联、串并联、并串联等

方式连接成集热器组;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平板型集热器之间的连接宜采用并联,但单排并联的集热

器总面积不宜超过32m2;真空管集热器之间的连接宜采用串联,

但单排串联的集热器总面积不宜超过32m2;

2对自然循环系统,每个系统的集热器总面积不宜超过

50m2;对大型自然循环系统,可分成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的

集热器总面积不宜超过50m2;

12

3对强制循环系统,每个系统的集热器总面积不宜超过

500m2;对大型强制循环系统,可分成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

的集热器总面积不宜超过500m2;

4对全玻璃真空管东西向放置的集热器,在同一斜面上竖向

多层布置时,串联的集热器不宜超过3个(每个集热器联箱长度不

大于2m)。

4.4.17集热器之间的连接应遵循“同程原则”,使每个集热器传

热工质的流入路径与回流路径的长度相同。

4.4.18系统的循环管路和取热水管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集热器循环管路应沿热媒流动方向有0.3%~0.5%的坡

度;

2在自然循环系统中,应使循环管路朝水箱方向有向上坡

度,不得有反坡;

3在使用平板型集热器的自然循环系统中,贮水箱的下循环

管口应比集热器的上循环管口高0.3m以上;

4在有水回流的防冻系统中,管路的坡度应使系统中的水自

动回流,不应积存;

5在循环管路中,易发生气塞的位置应设有吸气阀;当采用

防冻液作为传热工质时,宜使用手动排气阀;需要排空和防冻回流

的系统应设有吸气阀;在系统各回路及系统需要防冻排空部分的

管路的最低点及易积存的位置应设有排空阀;

6在强迫循环系统的管路上,宜设有防止传热工质夜间倒流

散热的单向阀;

7间接系统的循环管路上应设膨胀箱;闭式间接系统的循环

管路上同时还应设有压力安全阀和压力表,不应设有单向阀和其

他可关闭的阀门;

8当集热器阵列为多排或多层集热器组并联时,每排或每层

集热器组的进出口管道,应设辅助阀门;

9在系统中宜设流量表和压力表;

10各种取热水管路系统应按1.0m/s的设计流速选取管

13

径。

4.4.19直接供热水系统必须设置恒温混水阀;间接供热水系统

宜设置温度控制装置。两种系统均应保证用户末端出水温度小于

60℃。

4.4.20太阳能集热器支架的刚度、强度、防腐蚀性能应满足安全

要求,并应与建筑物牢固连接。

4.4.21太阳能集热系统使用的管路、配件应为金属材质,耐温不

应小于150℃;直接供应生活热水的太阳能热水管路应采用不锈

钢管、铜管等保证水质的金属管材;其他过水设备材质,应与建筑

给水管路材质相容。

4.4.22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的泵、阀应采取减振和隔声措施。

14

5规划布局与建筑设计原则

5.1一般规定

5.1.1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民用建筑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场

地条件、建筑功能、周围环境等因素;在确定建筑布局、朝向、间距、

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时,应结合建设地点的地理、气候条件,满足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和安装的技术要求。

5.1.2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类型的

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热水供应方式、集热器安装位置

和系统运行方式等因素,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1.3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在建筑屋面、阳台、墙面或建筑物其他

部位,不得影响该部位的建筑功能,并应与建筑协调一致,保持建

筑统一和谐的外观。

5.1.4建筑设计应为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等

提供必要的条件。

5.1.5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管线不得穿越其他用户的室内空间。

5.2规划设计

5.2.1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体,主要朝向宜

为南向。

5.2.2建筑群体和空间组合应与太阳能热水系统紧密结合,并为

接收较多的太阳能创造条件。

5.2.3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景观与绿化种植,应避免对投射到太阳

能集热器上的阳光造成遮挡。

5.3建筑设计

5.3.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建筑设计应合理确定系统各组成部件

15

在建筑中的位置,并应满足所在部位的防水、排水和系统检修的要

求。

5.3.2建筑物的体形和空间组合应避免安装太阳能集热器部位

受建筑物自身及周围设施和绿化树木的遮挡,并应满足太阳能集

热器有不少于4h日照时数的要求。当太阳能集热器的日照时数

少于4h时,可采用加大集热器面积及辅助能源等其它措施。

5.3.3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建筑部位,必须设置防止集热器损坏

后部件坠落伤人的安全设施。

5.3.4直接以太阳能集热器构成建筑围护结构时,集热器除与建

筑有机结合,并与周围环境协调外,还应满足所在部位的结构安全

和建筑防护功能要求。

5.3.5太阳能集热器不应跨越建筑变形缝设置。

5.3.6设置太阳能集热器的平屋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太阳能集热器支架应与屋面预埋件固定牢固,并应在地脚

螺栓周围做密封处理;

2在屋面防水层上放置集热器时,屋面防水层应上翻至基座

上部,并应在基座下部增设附加防水层;

3集热器周围屋面、检修通道、屋面出入口和集热器之间的

人行通道上部应铺设保护层;

4集热器设置在屋面构架或屋面飘板上时,构架和飘板下的

净空高度应满足系统检修和使用功能要求。

5.3.7设置太阳能集热器的坡屋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屋面的坡度宜结合集热器接收阳光的最佳倾角即当地纬

度±10°确定;

2集热器宜采用顺坡镶嵌或顺坡架空设置;

3集热器支架应与埋设在屋面板上的预埋件固定牢固,并应

采取防水措施;

4集热器与屋面结合处雨水排放应通畅;

5顺坡镶嵌的集热器与周围屋面连接部位应做好防水构造

处理;

16

6集热器顺坡镶嵌在屋面上,不得降低屋面整体的保温、隔

热、防水等性能;

7顺坡架空在坡屋面上的集热器与屋面间空隙不宜大于

100mm。

5.3.8设置太阳能集热器的阳台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在阳台栏板上的集热器支架必须与阳台栏板上的预

埋件牢固连接;

2集热器构成的阳台栏板,必须满足其刚度、强度及防护功

能要求。

5.3.9设置太阳能集热器的墙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低纬度地区设置在墙面的集热器宜有适当倾角;

2设置集热器的墙面除应承受集热器荷载外,还应采取必要

的技术措施避免安装部位可能造成的墙面变形、裂缝等;

3集热器支架应与墙面上的预埋件连接牢固,必要时在预埋

件处增设混凝土构造柱;

4集热器与贮水箱相连的管线穿过墙面时,应在墙面预埋防

水套管,并应对其与墙面相接处进行防水密封处理;防水套管应在

墙面施工时埋设完毕;穿墙管线不宜设在结构柱处;

5集热器镶嵌在墙面时,墙面装饰材料的色彩、分格宜与集

热器协调一致。

5.3.10贮水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贮水箱宜靠近用水部位;

2贮水箱宜设置在室内,当布置在室外时,应做相应的防护

措施;

3贮水箱设置在阳台时,应不影响建筑外观;

4设置贮水箱的位置应采取相应的排水、防水措施;

5贮水箱上方及周围空间应留有安装、检修空间,净空不宜

小于700mm。

17

5.4结构设计

5.4.1建筑的主体结构或结构构件应能承受太阳能热水系统传

递的荷载和作用。

5.4.2建筑的结构设计必须为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埋设预埋

件或其他连接件。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锚固承载力设计值必须大

于连接件本身的承载力设计值。

5.4.3安装在屋面、阳台、墙面的集热器与建筑主体结构通过预

埋件连接,预埋件应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埋入,位置应准确;当没有

条件采用预埋件连接时,应采用其他可靠的连接措施,并通过试验

确定承载力。

5.4.4轻质填充墙严禁作为太阳能集热器的支撑结构。

5.4.5太阳能热水系统与主体结构采用后加锚栓连接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锚栓产品应有出厂合格证;

2碳素钢锚栓应经过防腐处理;

3应进行承载力现场试验,必要时应进行极限拉拔试验;

4每个连接节点不应少于2个锚栓;

5锚栓直径应通过承载力计算确定,并不应小于10mm;

6不宜在与化学锚栓接触的连接件上进行焊接操作;

7锚栓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大于其极限承载力的50%。

5.4.6太阳能热水系统结构设计应计算下列作用效应:

1非抗震设计时,应计算重力荷载和风荷载效应;

2抗震设计时,应计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效应;平

板集热器还应考虑活荷载、雪荷载等。

5.5给水排水设计

5.5.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给水排水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给

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

5.5.2太阳能集热器面积应根据热水平均日用量、建筑允许的安

18

装面积、当地的气象条件、供水水温等因素综合确定。

5.5.3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给水应对超过有关标准的原水做水质

软化处理。当冷水水质总硬度超过75mg/L时,生活热水不应直

接采用过流式流经真空管及U型管等集热元器件。当冷水水质总

硬度超过120mg/L时,宜进行水质软化或阻垢缓蚀处理,并符合

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

5.5.4当使用生活饮用水箱作为给集热器的一次水补水时,生活

饮用水水箱的位置应满足集热器一次水补水所需水压的要求。

5.5.5热水设计水温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特殊

性,宜按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中推荐的

温度下限值选用。

5.5.6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备、管路及附件的设置应按国家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中有关规定执行。

5.5.7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管线应有组织布置,做到安全、隐蔽、易

于检修。新建工程竖向管线宜布置在竖向管道井中,在既有建筑

上增设太阳能热水系统或改造太阳能热水系统应做到走向合理,

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及外观。

5.5.8在太阳能集热器附近宜设置用于清洁集热器的给水点。

5.6电气设计

5.6.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电气设计应满足太阳能热水系统用电

负荷和运行安全要求。

5.6.2太阳能热水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器设备必须装设短路保护

和接地故障保护。

5.6.3系统应设专用供电回路,内置加热系统回路应设置剩余电

流动作保护器,其额定动作电流值不应大于30mA。

5.6.4太阳能热水系统电气控制线路应与建筑物的电气管线统

一布置。

19

6安装施工

6.1一般规定

6.1.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6.1.2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应单独组织施工设计,并应包括与

主体结构施工、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的协调配合方案及安全措施等

内容。

6.1.3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设计文件齐备,且已审查通过;

2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已经批准;

3施工场地符合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4现场水、电、场地、道路等条件能满足正常施工需要;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