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059-2016 工程建设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
DB37/T 5059-2016 The specification for groundwater control technology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6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山东设协勘察设计审查咨询中心
- 起草人:
- 乔 社
- 出版信息:
- 页数:13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工程建设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
Technicalcodeforgroundwatercontrolofengineeringbuildings
DB37/T5059-201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3468-2016
2016吉林
前言
根据2013年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安排,
山东设协勘察设计审查咨询中心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写了山东省
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建设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DB37/T5059-
2016。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完成研究课题,在认真总结山东
地区的工程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广泛征求意见
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并经审查最终定稿。
本规范共9章8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
号、基本规定、水文地质勘察、截水帷幕、降(排)水、地下水
回灌与利用、地下水控制工程监测、技术文件等。
本规范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东设协勘
察设计审查咨询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
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到山东设协勘察设计审查咨询中心
规范编制组(地址:济南市经五小纬四路46-1号,邮编:250001,
电话及传真:0531-87087235,电子信箱:sdskczjz@163.com,网
址:),以便今后进一步修改、完善。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如
下:
主编单位:山东设协勘察设计审查咨询中心
参编单位:山东正元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
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4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东营市勘察测绘院
主要起草人:乔社王龙军李连祥孙剑平张洪岗
安英杰郭庆华
(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春史晨晓付英浩李栋李常锁
成志刚江海罗学俊陈圣仟陆秋生
陆晓燕胡道传曹存先
主要审查人:顾宝和严伯铎武威孙保卫马连仲
贾瑞宝徐军祥刘长余刘俊岩
5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主要符号…………………4
3基本规定……………………6
4水文地质勘察………………9
4.1一般规定…………………9
4.2水文地质测绘……………10
4.3水文地质物探……………11
4.4水文地质钻探……………12
4.5水文地质试验……………14
4.6水文地质勘察文件…………15
5截水帷幕……………………16
5.1一般规定…………………16
5.2帷幕工法选择……………17
5.3帷幕设计…………………18
5.4帷幕施工及检测…………22
5.5帷幕验收与维护…………28
5.6帷幕工程风险管理…………29
6降(排)水…………………30
6.1一般规定…………………30
6.2降(排)水设计…………30
6.3降(排)水施工与检测……42
6.4降水工程验收与维护………46
6.5降水对环境的影响与预测…………………47
7
7地下水回灌与利用…………50
7.1一般规定…………………50
7.2回灌系统设计……………50
7.3回灌井施工与检测…………54
7.4回灌运行与维护…………55
7.5回灌工程风险管理…………55
7.6地下水利用………………56
8地下水控制工程监测………57
8.1一般规定…………………57
8.2水质监测…………………57
8.3水量及含砂量监测…………58
8.4水位监测…………………59
8.5地面沉降监测……………60
9技术文件……………………61
9.1一般规定…………………61
9.2工程竣工报告……………61
附录A水文地质钻探与成井技术要点……63
附录B水文地质现场试验技术要点………65
B.1抽水试验…………………65
B.2注水试验…………………67
B.3压水试验…………………69
附录C水文地质参数计算…………………74
C.1抽水试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74
C.2注水试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76
C.3压水试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78
附录D基坑涌水量计算……79
附录E降水井单井出水量计算……………81
附录F过滤器类型…………84
附录G系数'值r……………85
附录H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87
8
本规范用词说明………………89
引用标准名录…………………90
附:条文说明…………………91
9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andSymbols……2
2.1Terms……………………2
2.2Symbols…………………4
3BasicRequirements………6
4HydrogeologicalInvestigation…………9
4.1GeneralRequirements……9
4.2HydrogeologicalMapping…………………10
4.3HydrogeologicalGeophysicalExploration…11
4.4HydrogeologicalDrilling…………………12
4.5HydrogeologicalTest……14
4.6SurveyResultsforGroundwaterControlEngineering……15
5WaterCutoffCurtain…………………16
5.1GeneralRequirements……16
5.2CurtainMethodSelection…………………17
5.3CutWaterCurtainDesign………………18
5.4CurtainConstructionandDetection………22
5.5AcceptanceandMaintenanceofWaterCutoffCurtain……28
5.6CurtainEngineeringRiskManagement…29
6Dewatering(OpenPumping)…………30
6.1GeneralRequirements……30
6.2Dewatering(OpenPumping)Design……30
6.3Dewatering(OpenPumping)ConstructionandDetection…42
6.4AcceptanceandMaintenanceofDewateringEngineering…46
6.5ImpactandPredictionoftheEnvironmentFor
10
DewateringEngineering…………………47
7GroundwaterRechargeandProtectionof
GroundwaterResources…………………50
7.1GeneralRequirements……50
7.2RecirculationSystemResign……………50
7.3ConstructionandDetectionforRecirculation……………54
7.4OperationandMaintenanceforRecirculation……………55
7.5RiskManagementforRecirculation………55
7.6UtilizationofGroundwater………………56
8MonitoringforGroundwaterControlEngineering…57
8.1GeneralRequirements……57
8.2MonitoringforWaterQuality……………57
8.3MonitoringforWaterQuantityandSandContent………58
8.4MonitoringforWaterLevel………………59
8.5MonitoringforLandSubsidence…………60
9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61
9.1GeneralRequirements……61
9.2CompletionReportforEngineering………61
AppendixAKeyPointsofHydrogeologicalDrilling
andWellCompletionTechnology………63
AppendixBKeyPointsofHydrogeologicalField
Test……………65
B.1PumpingTest……………65
B.2InjectionTest……………67
B.3PackerTest………………69
AppendixCCalculationofHydrogeological
Parameters……74
C.1CalculationofHydrogeologicalParametersforPumping
Test……………………74
C.2CalculationofHydrogeologicalParametersforInjection
11
Test……………………76
C.3CalculationofHydrogeologicalParametersforPacker
Test……………………78
AppendixDCalculationofWaterInflowin
FoundationPit………………79
AppendixECalculationWaterOutputofSingleWell
inDewateringWell…………81
AppendixFFilterType…………………84
AppendixGCoefficient'r………………85
AppendixHPredictionmethodofwateryieldin
tunnel…………87
ExplaininStandardWords………………89
ListofQuotedStandards…………………90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91
12
1总则
1.0.1为了在工程建设地下水控制过程中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和
山东省的技术经济政策,保护环境和地下水资源,做到安全可
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山东省内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地下水控制
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监测及验收。
1.0.3地下水控制工程应综合考虑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条件和环境保护要求,以及地区工程经验,正确处理工程建设与
保护周边环境和地下水资源的关系,合理选择地下水控制方案,
做到精心勘察、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监测。
1.0.4地下水控制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
业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地下水控制工程engineeringforgroundwatercontrol
为保证工程建设项目地下工程的正常施工,严格控制对周边
环境的不利影响,合理保护和综合有效利用水资源而采取的降低
地下水位或水头压力、截水、地下水回灌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的总
称。
2.1.2降水工程dewateringengineering
指应用水文地质学原理,通过降水设计和降水施工,排除地
表水体和降低地层中地下水的水位或水头压力,满足建设工程的
正常施工并对环境无危害性影响的工程措施总称。
2.1.3降水深度groundwaterlevelafterlowering
自地下稳定水位面算起至设计要求水位的深度差。
2.1.4总出水量yieldwaterduringlowering
指从含水层中抽(排)出的总水量。
2.1.5真空井点vacuumpointwell
由真空泵、射流泵、往复泵运行时抽吸地下水形成真空的
井。可分单级井点(垂直、水平、倾斜)、多级井点、接力井点
三种。
2.1.6多级井点multi/stagepointwell
为增加降水深度,在不同高程平台上分别设置构成多级降水
的井点系统。
2.1.7接力井点relaypointwell
当单级降水达不到降水深度时,除用真空泵外,可结合使用
2
喷射泵、射流泵,在井下段采用喷射井点设备,将地下水抽到井
的上段,然后在井口段用射流泵将地下水送入循环水箱,以保证
连续工作。
2.1.8喷射井点ejectorpointwell
通过井点管内外管间隙把高压水输送到井底后,由射流喷嘴
高速上喷,造成负压,抽吸地下水与空气,并与工作水混合形成
具有上涌势能的汽水溶液排至地表,达到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
2.1.9工程周边环境engineeringenvironment
地下水控制工程影响范围内所有基础设施,包括既有建
(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等的统称。
2.1.10截水帷幕waterproofcurtain
用于阻截或减少工程周边地下水流入施工区域,减少地下水
位下降而采取的连续隔水结构。
2.1.11多轴水泥土搅拌桩墙multiaxial
cement-soil
mixing
wall
以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要材料,通过三轴或三轴以上的深层
搅拌机械,将固化剂和岩土体强制搅拌形成竖向连续桩墙体。
2.1.12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trenchcuttingre-mixingdeep
wallmethod
应用特殊设备在地面上垂直插入链锯型刀钻,通过刀钻的上
下运动和主机沿造墙方向的水平移动,切割出沟渠并注入固化液
使之与原位土混合而构筑成等厚度水泥土地下连续墙的一种施工
方法。
2.1.13铣槽深搅水泥土连续墙cuttersoilmixingmethod
应用液压双轮铣槽机设备结合深层搅拌技术,通过下钻成槽
和上提成墙两个过程,在槽内将土体和注入的水泥浆液混合,构
成水泥土地下连续墙墙体的一种施工方法。
2.1.14回灌artificialrecharge
借助于工程措施,将水注入地下含水层。
3
2.2主要符号
A——试坑底面积
A0——内环渗水面积
a——导压系数
B——基坑宽度
b——帷幕厚度
Esi——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
H——潜水含水层厚度
Hw——井深度
hw——承压含水层顶板的水头高度
hd——截水帷幕嵌入深度
△h——基坑内外水头差值
K——安全系数
Kh——抗突涌稳定安全系数
k——渗透系数
M——承压含水层厚度
n——井点数量
P——试验压力
Q——水量
q——单井出水能力
R——影响半径
R'——回灌影响半径
ri——第i个抽水井至观测孔或计算点的距离
r0——基坑等效半径
s——降水引起的建筑物或地面的固结沉降量
sw——水位降深
4
T——导水系数
t——时间
v——地下水流速
γ——土的天然重度
γw——水的重度
Ψwi——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5
3基本规定
3.0.1地下水控制工程应满足下列要求:
1保护周边环境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2满足工程建设项目地下工程的施工条件;
3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水抽排,防止地下水污染。
3.0.2地下水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帷幕截水、井点降水、集水明排
以及地下水回灌等,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综合确定。
3.0.3地下水控制工程包括前期准备、勘察、设计、施工、检测
与监测、运营维护等阶段。
3.0.4地下水控制工程前期准备阶段应搜集下列资料:
1地下水控制范围、深度、起止时间及工程环境保护要求;
2工程周围影响范围内地上及地下的建(构)筑物的平面位
置、层数、高度、结构形式、地基基础形式、埋深及变形观测资
料,地下管线的种类、材质、平面位置、埋设方式、深度以及使
用和保养条件等;
3新建工程基础设计图纸,地下工程及地下管线分布图,场
地地面高程与设计基础底面高程,基坑(槽)、地下工程开挖支
护设计方案;
4场地及邻近区域的气候、水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
资料,以及地下水控制工程的地区经验;
5地下水控制工程施工的供水、供电、道路、排水及有无障
碍物等现场施工条件。
3.0.5地下水控制工程设计应具备必要的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当
已有水文地质勘察资料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补充勘察;
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应进行专门水文地质勘察。
6
3.0.6地下水控制工程设计时,应进行方案和技术经济比选。
3.0.7对重要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市政道路、轨道交通
等公共设施,应根据现行规范和相关规定的要求确定其报警指
标,并在地下水控制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予以监测。
3.0.8地下水控制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及应急预案。应实地核实工程周边环境条件,特别是周围重要的
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分布状况,其核实结果应经相关方签
字确认。
3.0.9地下水控制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3.0.10地下水控制工程应根据季节性施工特点,采取必要的防
护措施。
3.0.11地下水控制工程等级应根据场地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的复
杂程度、对水资源的影响程度以及控制失效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
等因素按表3.0.11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表3.0.11地下水控制工程等级
对水资源影响程度
破坏后地下水位
工程
果的严总出水量水文工程地质条件下降幅度
等级地下水环境
重程度(m3/d)(m)
1)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存在
属污染三层及以上含水层,且相互间水
场地,含力联系密切;
水层含有2)黄河冲积平原区:含水层单层
对人体健厚度≥10m,或者承压水头高度
一级很严重康和环境≥10000≥10m;≥12
有危害或3)沿海地区:淤泥、淤泥质土层
潜在危害厚度≥3m;饱和粉细砂厚度≥5m;
的有毒有4)泉域保护敏感区;
害物质5)岩溶水较发育,易引发突水或
地面塌陷等不良现象。
7
续表3.0.11
对水资源影响程度
破坏后地下水位
工程
果的严总出水量水文工程地质条件下降幅度
等级地下水环境
重程度(m3/d)(m)
各含水
层水质差
异较大,3000~
二级严重介于一级和三级之间的6~12
存在Ⅲ类10000
或以下的
地下水
水质均
优于Ⅲ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为单一含
三级不严重≤3000≤6
类,无不水层
良影响
注:1有特殊要求的,可直接确定为一级;
2从一级开始,符合其中一项的即可定为该级;
3地下水质分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的规
定。
3.0.12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地下水控制工程应进行专门研究:
1存在富水且强透水的断裂破碎带场地;
2富含岩溶水的岩溶发育场地;
3采用暗挖法施工的市政工程;
4位于地表水体下的地下空间工程;
5降水幅度超过30m的大型工程;
6对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有特殊要求的工程。
8
4水文地质勘察
4.1一般规定
4.1.1一级及有特殊要求的地下水控制工程应进行专门水文地
质勘察,编制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其它工程可结合岩土工程勘察
进行,其内容应包含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水文地质章节中。
4.1.2水文地质勘察,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水文地质环境,
采取水文地质测绘、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工程物探、室内试验
等多种手段,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满足地下水控制工程设计和施
工要求。
4.1.3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开始前,应明确勘察任务和要求,搜
集分析已有资料,进行现场踏勘,编写勘察纲要,经审核批准后
方可实施。
4.1.4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和工作量,应根据地下水控制工程
等级确定,宜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和赋存状态;
2查明主要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和分布规律;对裂
隙水应查明裂隙性质、空间分布特征、连通情况等,确定富水
带;
3量测地下水的水位,取水样进行水化学分析。当存在多
层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时,应分层量测水位,分层取样,并查
明各含水层之间、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和补排关系;
4调查地下水位的季节变化和多年变化;
5调查有无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程度;
6测定岩土的水文地质参数。
9
4.1.5水文地质勘察范围应根据场地范围并结合工程影响范围
综合确定。
4.1.6在膨胀岩土、湿陷性土等特殊岩土地区,应根据工程需
要和具体地质情况,查明地下水对特殊岩土的影响;在岩溶、土
洞、塌陷、滑坡、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发育地
区,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具体地质情况,查明地下水对其的影响。
4.2水文地质测绘
4.2.1水文地质测绘应在搜集和研究已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
料基础上与工程地质测绘一并或单独进行。
4.2.2水文地质测绘的范围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确
定,宜涵盖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一个或多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4.2.3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路线,宜按下列要求布置:
1垂直地层走向和主要构造线走向;
2沿地貌变化显著的方向,垂直和平行河谷的方向;
3沿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穿越;
4含水层埋藏条件复杂时可沿含水层(带)走向。
4.2.4水文地质观测点,宜布置在水点、构造和岩溶发育带、含
水层与隔水层接触带、不同地貌单元分界处。观测点宜一点多
用。
4.2.5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和方法,应根据任务要求、工程建设
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宜包括搜集资料、水点调查等。
4.2.6水文地质测绘时应搜集下列资料:
1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及其季节性变化和多年变化;
2工程建设场地及邻近河流、湖泊、海洋的有关水文资料;
3地下水的类型和赋存状态;
4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
10
关系;
5地下水位及其季节变化和多年变化;
6地下水的水质及其受污染状况;
7地下水与区域地质、地质构造、地貌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4.2.7水点的调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水点的类型、位置和高程;
2水位、出水量、水质及动态变化;
3出水处的层位;
4水点的利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5必要时选择有代表性的水点,进行取样分析和简易抽水试
验。
4.3水文地质物探
4.3.1水文地质物探采用的方法,应根据勘察阶段、勘察区的水
文地质条件、探测目的、被探测对象的物理特征等确定,并宜采
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物探。
4.3.2物探应用的基本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探测对象与周围介质应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
2探测对象的厚度、宽度或直径,相对于埋藏深度应具有一
定的规模;
3探测对象的物性差异能在干扰背景中清晰可辨;
4地形影响不应妨碍野外作业和资料解释,或对其影响能利
用现有手段进行地形改正。
4.3.3采用物探方法可探测下列主要内容:
1覆盖层厚度;
2隐伏的地貌和岩性分界线;
3主要含水层埋藏深度和厚度;
11
4岩溶发育情况及岩溶发育带、地下暗河的分布;
5断层破碎带和充水裂隙带的位置与宽度;
6划分不同程度的富水带及贫水区;
7古河道及掩埋冲洪积扇的位置;
8滨海区咸淡水分界线。
4.3.4对工程物探成果应采取钻探等手段进行必要的验证,并
结合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钻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具有相
应水文地质解释的物探成果。
4.4水文地质钻探
4.4.1水文地质勘探钻孔应在场地及周边工程影响范围内布
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工程建设场地位于山间河谷、冲积阶地和冲洪积平原
地区时,勘探线应垂直地下水流向或地貌单元布置;
2在冲洪积扇地区,勘探线应沿扇轴和垂直扇轴(或地下
水流向)布置,当水力坡度较大时,应适当加密;
3滨海沉积区,勘探线应垂直海岸线或垂直地下水流向布
置,查明咸水与淡水的分界面及其交替变化情况;
4场地跨越不同水文地质单元时,每个单元均应布置勘探
孔;
5当场地存在有影响的构造破碎带时,应在构造破碎带的
两侧布置勘探孔;
6场地存在多个含水层时,应分层布置勘探孔和观测孔,
每个含水层勘探孔、抽(注)水试验井、观测孔均不宜少于1
个;
7观测孔宜与抽(注)水试验井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当
需查明地下水各向异性特征时,宜在试验井地下水流向上游一侧
12
布置观测孔;
8距抽(注)水试验井最近的观测孔应避开三维流的影响,
其距离不宜小于含水层的厚度;最远的观测孔应保证在试验过程
中有一定的水位降深。
4.4.2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控制工程
的需要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孔应控制工程地下空间揭露的含水层及其隔水底
板,进入其基底或含水层底板厚度不小于降水幅度的1倍;当含
水层底板下存在承压含水层厚度较小时,宜揭穿整个承压含水
层;
2当主要含水层为基岩裂隙含水层时,勘探孔应揭露基岩的
中风化带;
3抽(注)水试验井宜为完整井,且宜进入隔水底板不小于
2m;
4观测孔深度宜与抽水试验井一致。
4.4.3勘探孔径不宜小于75mm;抽水试验井应满足成井和抽水设
备安装要求,井管直径在松散层中不宜小于200mm,在基岩中不
宜小于150mm;水位观测孔应满足止水和水位观测的要求,井管
直径不宜小于50mm。
4.4.4在地下水位以上进行钻进时,应采用干钻,对孔壁易坍塌
的钻孔应采用套管护壁;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钻进时,宜以清水
作为循环液,当必须采用泥浆钻进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水
位及时恢复和水质不受影响。
4.4.5地下水水位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量测对工程有影响的各含水层的初见水位;
2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可在钻孔、探井或测压管内直接量
测,稳定水位的间隔时间按地层的渗透性确定,对砂土和碎石土
不得少于0.5h,对粉土和粘性土不得少于8h,并宜在勘察结束后
13
统一量测稳定水位。量测读数至厘米,精度不得低于±2cm。稳
定水位的量测应满足表4.4.5规定:
表4.4.5稳定水位的量测要求
地区量测频率稳定水位判定标准
3次所测数值相同或4h内水位变
一般地区每小时测定一次
化不超过2cm,即为稳定水位
需测出两个潮汐日周期(不少25h)如高低水位变幅小于0.5m时,
潮汐影响区
的最高、最低和平均水位资料取高低水位平均值为稳定水位
3测量水位时应同时记录天气情况。当水位变化异常时,
应加密观测并分析原因;
4当存在对工程有影响的多层地下水时,应分层量测地下
水位,并采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
5当地下水与地表水存在水力联系时,应同时观测地下水
位和地表水位;
6潮汐影响区的水位观测应同步记录潮汐水位。
4.5水文地质试验
4.5.1水文地质试验包括室内渗透试验、抽水试验、注水试
验、压水试验等。具体试验项目应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和勘察区的
水文地质条件、试验目的等因素综合确定。
4.5.2室内渗透试验按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
50123有关规定执行;水文地质现场试验应根据附录B的有关规定
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应符合附录C的相关规定。
14
4.6水文地质勘察文件
4.6.1除一级及有特殊要求的地下水控制工程应编写专门水文
地质勘察文件外,其它工程可包含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水文地
质章节中,应包括下列内容:
1根据工程需要叙述气象和水文情况;
2勘察时的地下水位、类型及其动态变化幅度;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
排关系,是否存在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程度;
4必要的水文地质试验成果和水文地质参数;
5对多层地下水应分层描述,并描述含水层之间是否存在
水力联系;
6对工程有影响的地表水情况等。
4.6.2专门水文地质勘察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
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4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6地下水控制设计需要的水文地质参数;
7水文地质勘察评价;
8结论与建议;
9相关图件、计算书及试验成果曲线等。
4.6.3勘察资料整理时,应根据资料类别和用途,合理选用数
理统计方法。当水文地质条件不同时,宜分区进行统计。
15
5截水帷幕
5.1一般规定
5.1.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设置截水帷幕:
1按照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符合降水条件的;
2降水导致地面附加沉降过大或对周边环境影响严重的;
3地下水中含有影响人体健康和危害环境(或具有潜在危害
风险)的有害物质的;
4有海水入侵或污染淡水资源的。
5.1.2应根据场区的地层结构、岩性分布特点及水文地质特征
等,结合工程实际要求,合理确定截水帷幕构筑工法和布置形
式。
5.1.3截水帷幕可分为竖向落底式截水帷幕、竖向悬挂式截水帷
幕及水平向截水帷幕。
5.1.4截水帷幕宜沿工程周边形成相对连续的闭合体。对于未闭
合的截水帷幕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确保满足地下水控制工程
设计要求。
5.1.5截水帷幕的深度和厚度应满足抗渗流稳定性和环境保护
的要求。
5.1.6竖向截水帷幕宜采用落底式。当采用悬挂式截水帷幕时应
进行安全、技术、经济对比分析,并通过专门研究论证后实施。
工程需要时,可采用水平向截水帷幕或控制性降压等工程措施。
5.1.7存在影响工程稳定的承压水时,应进行抗突涌稳定性和抗
渗透稳定性验算。
5.1.8截水帷幕所用材料应根据场地地质条件选择,并符合有
16
关标准的要求。严禁使用有毒性的化学浆液材料或在地层中分
(降)解后可能产生有毒物质的浆液材料。
5.1.9截水帷幕墙体的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10-6cm/s,单轴饱
和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0MPa。
5.1.10截水帷幕工程宜在现场进行施工工艺性试验,以确定施
工控制参数,保证工程隔水效果;施工过程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B/T 5683-2022 食用盐中硅酸钙的测定 2022-04-08
- QB/T 5685-2022 水处理用盐 2022-04-08
- QB/T 5682-2022 竹盐 2022-04-08
- QB/T 4878-2022 模塑聚丙烯泡沫塑料(PP-E) 2022-04-08
- QB/T 5684-2022 食用盐中二氧化硅的测定 2022-04-08
- QB/T 5686-2022 工业缝制机械 数据采集规范 2022-04-08
- QB/T 4008-2022 螺纹密封用聚四氟乙烯未烧结带 (生料带) 2022-04-08
- QB/T 4176-2022 工业用缝纫机 计算机控制多头绗绣机 2022-04-08
- QB/T 5688-2022 家用除湿机 2022-04-08
- QB/T 4032-2022 纸杯原纸 202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