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102-2021 多胎绵羊妊娠酮血症防治技术规程
DB41/T 2102-2021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lyestrus sheep ketoacidosi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CCSB43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102—2021
多胎绵羊妊娠酮血症防治技术规程
2021-01-26发布2021-04-25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10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畜牧总站、浚县中鹤牧业有限公司、安阳市畜禽改良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其新、姜义宝、韩帅斌、李晓静、王京、郭吉利、曹攀、李书举、宁洋洋、
王赛赛、杨慧霞、徐泽君、王献伟、程关胜、康绍华、肖莹莹、张继文、刘旭乐、马慧、李慧慧。
I
DB41/T2102—2021
多胎绵羊妊娠酮血症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多胎绵羊妊娠酮血症防治的术语和定义、发病原因、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检、诊
断与防治。
本文件适用于绵羊养殖场以及兽医工作者对多胎绵羊妊娠酮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Y/T0014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WS/T350血清葡萄糖测定参考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绵羊妊娠酮血症OvinePregnancyketosis,OPK
又叫绵羊妊娠毒血症(OvinePregnancyToxemia),是妊娠后期母羊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
代谢紊乱、胎儿营养需求与母体营养供应失衡所致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以低糖(血糖,肝糖原)、
高酮体(酮血、酮尿)、代谢性酸中毒、肝脏脂肪浸润以及临床上表现神经症状、躺卧等为主要特征。
3.2
酮体ketonebody;acetonebody
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产生的中间产物β-羟基丁酸、乙酰乙酸及丙酮。
3.3
血液生化指标bloodbiochemicalindices
包括血液酮体、血清葡萄糖、血清钙含量以及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
4发病原因
4.1群体因素
OPK常见于怀双羔或多羔的绵羊。群体性营养不良可能诱发该病,饲养方式改变也会使该病发病率
升高。肝片吸虫等寄生虫感染严重时会引起母羊肝功能损坏,可能诱发OPK。其它应激因素,如恶劣的
天气条件、抓羊、接种疫苗、突然更换日粮、群体性营养过剩等,都可能是该病的诱因。
4.2个体因素
1
DB41/T2102—2021
过肥和过瘦的绵羊都易发生OPK。一些疾病,如严重跛足、阴道脱垂、内分泌紊乱、瘤胃酸中毒、
低血钙等,都可能影响母羊食欲,诱导OPK的发生。
5发病特点
OPK主要危害饲养管理不当的妊娠后期(110d~145d)母羊。发病羊一般均为怀双羔或多羔者,
怀多羔的母羊发病率会骤升。进口肉用种绵羊的杂交后代比国内纯种多胎性地方品种羊更容易发病。该
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冬、春发病相对较多。
6临床症状
病羊通常体况较差,迅速消瘦,乳腺发育不良,腹部膨胀比较明显。初期病羊精神倦怠,离群索居。
进而肌肉功能紊乱,姿势异常,肌肉紧张性、平衡和运动能力逐渐丧失,双目失明,呼出气体带有明显
的酮臭味。神经肌肉功能紊乱包括头部肌肉微微颤抖、耳和唇部抽搐,部分羊可能表现惊厥。到后期,
病羊姿势异常,出现角弓反张姿势,不时磨牙,常仰头弓背卧在圈舍角落处,最后卧地不起,逐渐陷于
昏迷状态,呼吸困难,并在3d~4d后死亡。幸存的母羊常发生难产。即使成功产羔,新生羔羊也会因
宫内发育迟缓,生后难以成活。
7剖检
病羊尸体通常极度消瘦,子宫内可见两个或多个胎羔。尸检可见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肝、肾及肾上腺
脂肪变性。肝脏高度肿大,边缘钝化,质地脆弱,呈土黄色或柠檬黄色,胆囊肿大,充满黄绿色水样胆
汁。肾脏肿大,颜色灰白而发软,皮质部呈棕土黄色,布满红色小点,髓质部呈棕红色,有红色放射状
条纹。肾上腺肿大,皮质部质地发脆,呈土黄色,髓质部呈紫红色。右心室呈现高度扩张,冠状沟有出
血斑点,心肌呈棕黄色,质地稍脆。肺脏膨胀,肺尖高度气肿,膈叶瘀血水肿,气管及支气管空虚。大
脑的软脑膜有清亮液体,丘脑白质有散在出血点。消化器官通常没有明显变化。
8诊断
8.1临床诊断
主要根据妊娠母羊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若在妊娠后期(特别是110d~145d)内,观察到
妊娠绵羊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离群独处、呼出酮臭味气体、卧地不起等症状,可初步诊断为OPK。
剖检时,实质性器官(特别是肝脏)脂肪浸润以及在子宫内发现双胎或多胎等都是重要的辅助性诊断依
据。
8.2实验室诊断
8.2.1血液酮体检测
8.2.1.1Rothera氏法尿酮和血清酮体定性检查
尿样采集:待病羊排尿时,立即用洁净青挥素小瓶接取3mL~5mL,保存待检。
血样采集与血清制备:在病羊颈静脉中1/3区域,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使用10mL一次性注射
器采取血样5mL。将采集的血样加入无抗凝剂的玻璃试管中,将采血管倾斜静置30min~45min。待血
液完全凝固后,用移液器将血清移入储存管,暂存于4℃冰箱,在4h~48h内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ZWLB 5004-2025 旅游大类专业在线课程建设指南 2025-05-30
- T/ZWLB 5005-2025 旅游大类专业教学数据统计规范 2025-05-30
- T/CSTE 0720-2025 烟用辅料供应商数智化质控能力建设规范 2025-05-30
- T/JXAS 038-2025 集成装饰企业质量水平评价指南 2025-05-30
- T/WEA 006-2025 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规范 2025-06-01
- T/GDIDA 007-2025 智能猫砂舱设计通则 2025-05-30
- T/ZPMA 0016-2025 品牌全生命周期培育建设与管理指南 2025-05-30
- T/CLSA 0001-2025 传统文化宣讲师培训与考核标准 2025-06-03
- T/WEA 008-2025 智慧水务建设服务评价要求 2025-06-03
- T/CBS 010-2025 生物天然气工程碳减排评估监测计量器具配备及管理要求 2025-06-01